Tang Da Jian Fu Si Gu Si Zhu Fan Jing Dade Fa Zang Heshang Chuan 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刊賢首國師碑傳敘[0280a12] 昔唐翰林梁肅銘乎天台而荊溪創建。祕書少監閻公朝隱碑于賢首而門人表顯。想是兩君義由尚賢崇道讚頌於高僧。其實豈同諛墓下人豐屋輦金而為時議者哉。蔑加章安甞著智者別傳流芳乎百代洎今不湮。噫但至如僧千里之狀於法藏。藍谷祥之列傳于清涼杳而罕聞。余恒莫不為之慨然。蓋其古德盛蹤高行既匿。則澆世後進何藉觀而激感易轍愈策望標而漸乎。賴有新羅國學士崔公字致遠。普討群誌蒐乎是傳祖烈再燿然。斯亦久不流行耳。予素有志於古。自寫褚焉。茲歲予乃寓洛之日。屬客有請刊行于梓。欣而頷之更。首附碑付之剞劂。遂公同好。繄世猶言其祖有美而弗知不明也。知而不傳不仁也。況我釋子不忍為此永錮於蔽善暈光之誚歟。于時
[0280a28] 元祿歲次己卯仲秋搏桑攝津浪華僧濬鳳潭謹敘
大唐大薦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師之碑
祕書少監閻朝隱撰
[0280b06] 夫得無障礙眼者身為佛身。得無恐怖心者法為佛法。過此已往行不圓滿功為未足。遠生死則摘之以說空。開冥途則勞之以救苦。與大比丘眾應如是住不可思議。法師俗姓康氏。諱法藏。累代相承為康居國丞相。祖自康居來朝。父謐皇朝贈左侍中。法師是如來得目有辟支一毛。終年以勵堅貞。竭日而修戒行。年甫十六煉一指於阿育王舍利塔前以伸供養。此後更遊太白雅挹重玄。聞雲華寺儼法師講華嚴經投為上足。瀉水置瓶之受納。以乳投水之因緣。名播招提譽流宸極。屬榮國夫人奄捐館舍未易齊衰。則天聖后廣樹福田大開講座。法師策名宮禁落髮道場住太原寺。證聖年中奉勅與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譯華嚴經。神龍年中又與于闐三藏於林光殿譯大寶積經。惟聖之所歸依。惟皇之所迴向。爰降綸旨為菩薩戒師。太上皇脫屣萬機褰衣四海亦受菩薩戒。因行菩薩心。法師糞掃其衣禪悅其食。前後講華嚴經三十餘遍。楞伽.密嚴經.起信論.菩薩戒經.凡十部為之義疏闡其源流。如千燈光明自不相隔閡。如一音演說各隨類信解。其初以力入道也。十大牛不如一青牛。其終以力濟時也十香象不如一赤象。於無量劫作無量緣。伽藍許之為法橋者俗推之於法矩。豈謂法橋斷而法炬滅。同聲者椎胸叫喚。異類者舉身毛竪。先天元年歲次壬子十一月十四日終於西京大薦福寺。春秋七十。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葬於神和原華嚴寺南。帝念若驚聖情如失。誥曰中使故僧法藏德業自資虛明契理。辨才韞識了覺融心。廣開喻筏之門備闡傳燈之教。隨緣示應乘化斯盡法真歸寂。雖證無生之空朝序飾終。宜有褒賢之命。可贈鴻臚卿贈絹一千二百疋。葬事准僧例。餘皆官供。妃主公主等禮懺展轉施捨勤祈所有[土*頁]塔飾終。威儀導引莫不備具。弟子等忍其死傳其教。合掌頂禮嗚咽而不自勝。其辭曰。
西方淨域離俗塵 千葉蓮華如車輪
不知何時成佛身
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
海東新羅國侍講兼翰林學士承務 郎前守兵部侍郎權知瑞書監事賜 紫金魚袋 崔致遠結
[0280c25] 案纂靈記云。西京華嚴寺僧千里撰藏公別 錄縷陳靈跡。然是傳未傳海域如渴聞梅。耳 目非長難矜井識。今且討片文別記中。概見
藏之軌躅可聳人視聽者掇而聚之。古來為 傳之體不同。或先統其致後鋪所因。或首標 姓名尾綰功烈。故大史公每為大賢如夷齊
孟軻輩立傳。必前冠以所聞。然後始著其行 事。此無他德行既峻譜錄宜異故爾。愚也雖 慚郢唱試效越顰。仰彼圓宗列其盈數。仍就
藏所著華嚴三昧觀直心中十義而配譬焉。 一族姓廣大心。二遊學甚深心。三削染方便 心。四講演堅固心。五傳譯無間心。六著述折
伏心。七修身善巧心。八濟俗不二心。九垂訓 無礙心。十示滅圓明心。深悲兩心互准可見。 書云措諸枉思無邪。經曰為淨土是道場。乃
直心之謂也。事將顯實。語不芟繁。悉舉因緣 聊彰本跡。其傳。
[0281a13] 第一科曰。釋法藏者。梵言達摩多羅。字賢首。 梵言跋陀羅室利。帝賜別號國一法師。俗姓 康氏。本康居國人。屠門濫說解在字釋。雖僧
會異時而曇諦同跡。亦如法護月支人支氏。 吉藏安息人安氏。外所謂因生以賜姓是也。 諦護後稱支竺。蓋從西師改焉。猶吉法二藏
皆歸釋氏。內所謂四河入海是也。高曾蟬聯 為彼國相。祖父自康居來朝。庇身輦下。考諱 謐皇朝贈左衛中郎將。母氏夢吞日光而孕。
以貞觀十七年癸卯暢月旁死魄而生。身當 四方合統之朝。值三寶重興之運。庸詎非商 頌所謂自天降康者乎。康居地接竺乾。人侔
梵眾。既饒師子能胤法王。偉矣哉弟寶藏以 忠孝聞。此之謂族姓因緣。豈非以廣大心誓 願觀一切法悉如如乎。
[0281a28] 第二科曰。年甫十七 (顯慶四年 己 未) 志銳擇師。遍謁 都邑緇英。懊其拙於用大。遂辭親求法於太 白山。餌朮數年。敷
[門@免] 方等。後聞親疾出谷入 京。時智儼法師於雲華寺講華嚴經。藏於中 夜怱覩神光來燭庭宇。廼歎曰。當有異人弘
揚大教。翌旦就寺膜拜已因設數問。言皆出 意表。儼嗟賞曰。比丘義龍輩尚罕扣斯端。何 計仁賢發皇耳目。或告曰。是居士雲棲朮食
久玩雜華。為覲慈親乍來至此。藏既飡儼之 妙解。以為真吾師也。儼亦喜傳炷之得人。自 是預流徒中。後發前至高超二運。白牛也力
騁通衢俯視六宗。赤象也躬行實土不由他 悟。莫若自知。此之謂遊學因緣。豈非以甚深 心誓觀真如要盡源底乎。
[0281b13] 第三科曰。及總章元年儼將化去藏猶居俗 (時年二十六) 。儼乃累道成薄塵二大德曰。此賢者 注意於華嚴。蓋無師自悟。紹隆遺法其惟是
人。幸假餘光俾沾制度。至咸亨元年 (藏年二十八) 榮國夫人奄歸冥路。則天皇后廣樹福田度 人。則擇上達僧捨宅乃成太原寺。於是受顧
託者連狀薦推。帝諾曰俞仍 [柰*頁] 新剎。周羅遂 落敻 [打-丁+(乂/友)] 常科。此之謂削染因緣。豈非以方便 心推求簡擇趣真方便乎。
[0281b22] 第四科曰。既出家未進具。承旨於所配寺講 百千經。時屬端午。天后遣使送衣五事。其書 曰。蕤賓應節。角黍登期。景候稍炎。師道體清
適。屬長絲之令節。承命縷之嘉辰。今送衣裳 五事用符端午之數。願師承茲 采 艾之序。更 茂如松之齡。永耀傳燈常為導首。略書示意
指不多云。後於雲華寺講。有光明現從口出 須臾成蓋。眾所具瞻。延載元年講至十地品。 香風四合瑞霧五彩。崇朝不散縈空射人。又 感天華糝空如霰
(中宗讚所云講集天華是) 。後於佛授記寺 譯新經畢。眾請藏敷演。下元日序題入文。洎 獵月望前三日晚講至華藏海震動之說。講
室及寺院欻然震吼。聽眾稻麻歎未曾有。當 寺龍象狀聞天上。則天御筆批答云。省狀具 之。昨因敷演微言弘揚祕頤。初譯之日夢甘
露以呈祥。開講之辰感地動而標異。斯乃如 來降祉用符九會之文。豈朕庸虛敢當六種 之動。披覽來狀欣暢兼懷。仍命史官編於載
籍。無慮前後講新舊兩經三十餘遍。大帝 永隆年中。雍州長安縣人郭神亮者修淨行 暴終。諸天引詣知足天宮禮敬慈氏。有一菩
薩讓之云何不受持華嚴。亮以無人講。為辭 曰。有人見講胡得言無。及甦委說。眾驗藏之 弘轉妙輪人天咸慶矣。故演義鈔顯證云。講
得五雲凝空六種震地。向非入慈悲之室著 和忍之衣昇空觀之座而能融智海播辯河 者。孰能與於是乎。此之謂講演因緣。豈非以 牢固心設逢極苦樂受深觀心不捨離乎。
[0281c21] 第五科曰。夫華嚴大不思議經者。乃常寂光 如來於寂場中覺樹下與十方諸佛召塵沙菩 薩而所說也。龍勝誦傳下本滿十萬偈。東晉
廬山釋慧遠以經流江東多有未備。乃令弟 子法淨法領等踰越沙雪遠尋眾經。法領遂 至遮拘槃國。求得前分三萬六千偈來歸。時
有佛賢三藏為偽秦所擯投趾東林。遠善視 之馳使飛書解其擯事。賢後至建康。於道場 寺譯出領所獲偈。南林寺法業筆受成五十
卷。則知西天應北天之運契期金水之年。東 林助南林之緣發光木火之用。共成大事益 耀中華。東安寺慧嚴.道場寺慧觀.及學士謝
靈運.等。潤文分成六十卷。然於入法界品內 有兩處文脫 (一從摩耶夫人後至彌勒菩薩前中間。天主光等十善知識。二從彌勒後至普
賢前中間。脫文殊申手案善財頂等半紙餘文) 。歷年僅乎四百。製疏餘乎 五三。經來未盡之言猶如射地。義有不安之 處。頗類窺天。莫究闕遺強成箋釋。唯藏每慨
百城之說多虧一道之文。捧香軸以徒悲。擁 疑襟而莫決。引領西望日庶幾乎。果至聖 唐調露之際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 (此云日昭) 。
齎此梵本來屆。藏乃親共讎校。顯驗缺如。聲 聞于天。尋奉綸旨與成塵基師等譯出補之。 復禮潤文。慧智度語。依六帙本為定。暨女
皇革命變唐為周。遣使往于闐國求索梵本。 仍迎三藏實叉難陀 (此言喜學) 譯在神都。作起乎證 聖 牂 年。功成乎聖歷狶歲。計益九千偈。勒成
八十卷 (通舊翻合四萬五千偈) 。命藏筆受。復禮綴文。梵 僧戰陀.提婆二人譯語。仍詔唐三藏義淨.海 東法將圓測.江陵禪師弘景.及諸大德神英
法寶而下審覆證義。於譯堂前陸地開百葉 蓮華。眾睹禎祥競加精練。然攻木後其節目 致貫華眩彼文心。雖益數品新言反脫日照
所補。文既乖緒續者懵焉。藏以宋唐兩翻對 勘梵本。經資線義雅協結鬘。持日照之補文 綴喜學之漏處。遂得泉始細而增廣月暫虧
而還圓。今之所傳第四本是。清涼山鎮國沙 門澄觀疏玄義云。其第三本先已流行。故今 代上之經猶多脫者。願諸達識見闕而續之
則觀之累詞悃愊後進宜勿忘焉。久視年中 又奉詔翻大乘入楞伽經七卷進內。璽書褒 之曰。得所譯楞伽經。補求那之闕文。翦流支
之繁句。鈎深致遠文要義該。唯識論宗於茲 顯矣。凡與日照譯密嚴等經論十有餘部合 二十四卷。竝則天制序深加讚述。復至神龍
年中。與喜學奉詔於林光殿譯大寶積經。文 殊師利授記會三卷。藏本資西胤雅善梵言。 生寓東華精詳漢字。故初承日照則高山擅
價。後從喜學則至海騰功。得以備詢西宗增 衍東美。 [打-丁+(乂/友)] 乎十德之萃。擷其九會之芳。此之 謂傳譯因緣。豈非以無間心觀其真理盡未
來際不覺其久乎。
[0282b14] 第六科曰。初至相儼和尚每嗟大教久阻中 興。會驅光統椎輪益仰聖尊大路因躡。扶纖 指於慧表。緝妙宗於毫端。成華嚴經中搜玄
義鈔五卷。其文也玉寡。其理也金相追琢為 難。鎔裁有待。藏以親窺室奧獨擅國工。善巧 逞能其器甚利。乃效同恥者之述撰探玄記
二十通。俾璞玉耀嚴身之華渾金成刮膜之 具。既玉無泣者或金可懸乎。抑且味搜探之 二言。品先後於一字。先搜則艱矣 (搜者索求具擇閱眾聚七 訓)
。後探則便焉 (探者取試循引候五訓) 。其難也擇而聚之 之勞。其易也引而取之之速。蓋師列十門而 搜已資尋一經而探之然。或 沿 淺就深陟遐
自邇。聊憑俗諦試較真談。則周禮夏官條職 名中有搜人焉有探人焉。搜人掌十二閑務 審行九政以導悟昏蒙。其猶儼之搜玄統十
二分教宗舉九部以開示知見耶。探人掌誦 敘王志道國政事以巡天下而喻說諸候使不 迷惑曉萬民之心正向王化。亦猶藏之探玄 傳通佛意演法宗趣以喻世間而掩映眾說使
不混淆開群生之目深感佛恩耶。窮一化之始 終。資二玄之廣略。可謂立之斯立正是玄之 又玄。若向二帙不倚五編則撫持也儻然靡
暢或據五編不憑二帙則咀嚼也澹乎無味。 野諺云師明弟子哲豈前後相成之謂乎。舉 要言之。搜玄者索隱之離辭。探玄者鉤深之
異語隱能心索十玄之妙旨霞張。深可力鉤 十義之圓科月滿 (儼公搜玄分齊者豈謂大經玄旨有分齊而可搜乎。但自立十玄
義門以通經旨俾通智境應指言搜十玄義之分齊耳。冐陳瞽言幸詳其致) 遂使包羞者前 哲受賜者後生。儼藏連稱提孩具審。古所謂
死且不朽久而彌芳者歟。自餘鐘虛而有問 必醻劍利而無疑不剖。涉華嚴之縕者。撮機 要而補之。其名數曰教分記三卷.指歸一卷.
綱目一卷.玄義章一卷.策林一卷。就是示歸 路之十科也。各標十義通顯百門。移海影於 目前。簇蓮界於掌上。復以行願所極止觀方
成乃擬天台法華。著華嚴三昧觀.華藏世界 觀.妄盡還源觀各一通。可令有目得珠孰曰 我心匪鑑蔚傳盛觀雅契沖宗又顧象教誕敷 龍經 浸 盛
(大經結集之後。龍王收入其宮。樹誦傳下本。亦是大龍菩薩所導化焉。況初譯經時。
龍變青衣童子躬自給侍。道英說海神來聽致雨救旱。亦是二韻故輒號曰龍經。亦猶儒教春秋感麟而作目為麟 史或稱麟經。四聖標題義亦無爽) 讀誦者竹葦聲訓為
[簿-尃+卑] 橇。而 況天語土音燕肝越膽。苟非會釋焉可辨通。 遂別鈔解晉經中梵語為一編。新經梵語華 言共成音義一卷。自敘云。讀經之士實所要 焉
(新經音義不見東流。唯有弟子慧苑音義兩卷。或者向秀之注南華後傳郭象之名乎。或應潤色耳) 。實 顯驗言題誨人不倦。古有華嚴經內佛名二
卷菩薩名一卷。莫知集者而鳩聚闕如。藏乃 [門@免] 載其名略無遺漏添成五軸。為世所珍。經 出虬宮已來。西東靈驗繁蔚。而或班班僧史
或聒聒俚談。義學之徒心均暢日耳功是競 躬覽者稀。由是簡二傳而聚異聞。考百祥而 謄近說。緝華嚴傳五卷。或名纂靈記 (此記未畢而逝。門
人慧苑慧英等續之別加論贊。文極省約所益無幾) 。使千古如面知祖習之 無妄焉。楞伽實難於往入。密嚴非易得鉤深。 梵網真詮法門嚴憲。三界無怙唯戒可恃。皆
成義疏備舉源流 (楞伽密嚴疏未詳卷數梵網經疏三卷。見行於世) 。加且 發蒙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