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高僧傳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
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

* 慧遠
* 慧持
* 慧永
* 僧濟
* 法安
* 曇邕
* 釋道祖
* [(*)/]
* 釋道融
* 曇影
* 僧叡十一
* 釋道恒十二
* 釋僧肇十三

[0357c23] 慧遠雁門婁煩 十三令狐遊學 諸生六經莊老
宿儒莫不 二十一渡江就范 石虎中原阻塞 沙門釋道安恒山
像法一面 以為真吾 然而九流便
慧持受業 大法為己任昆弟終始不懈沙門曇翼
燈燭安公道士知人 前因曠劫 神明安公使道流
二十四便講說 實相往復移時 莊子於是 慧遠安有弟子法遇
志業 安公建元 襄陽道安不能徒眾長德
一言 非人於是 弟子荊州上明寺 羅浮山潯陽清靜足以
息心龍泉精舍此處水大 使 清流其後 潯陽亢旱海龍王經
池上須臾大雨有年 精舍龍泉寺沙門慧永西 同門舊好刺史
弘道 貧道褊狹不足相處如何 山東殿
創造精舍香爐 瀑布 清泉 白雲滿禪林
神清遠聞天竺 北天竺月氏仙人 流沙西五千八百五十
西域道士 光相背山龕室 畫工圖寫 [*(-+(*))]
無名 朝宗百靈不同杳冥
(其一) 。茫茫 具體姿白毫
(其二) 。旋踵 三光一色歸途
(其三) 。
引路 髣髴依稀 () 。
畢命一對 () 潯陽
廣州漁人 阿育王武昌寒溪寺寺主 獨有
龍神圍繞 威靈遣使迎接 之至上船覆沒使者
反之不能之間 宿遙遙可以難以
既成飄然 往還方知於是率眾行道昏曉不絕釋迦
復興既而息心絕塵 不期望風彭城遺民豫章 雁門新蔡南陽
棄世遠遊精舍無量壽立誓 西方遺民攝提 七月戊辰二十八乙未法師慧遠
宿懷特延命同志息心 二十三廬山般若臺 精舍阿彌陀香華
一會三世 善惡之報 交臂無常
同志所以 可以不可以咫尺河津
西 於是圖表非人天啟
心重 參差功德不一 師友 是以法堂
同人絕域 絕倫神界善於 兼全幽谷先進
芙蓉中流 窮年 三塗天宮繼軌
以為豈不神韻嚴肅 容止莫不戰慄 沙門如意奉獻入山信宿 不敢默然慧義法師
造山弟子慧寶 庸才望風推服如何 講法心悸 慧寶
如此荊州 難為司徒
耳順答曰古人尺璧 寸陰其所不在長年檀越 因此
遐齡久已 來信江州入山 書生
道舊朝夕 取捨豈不不足
追討左右素王廬山 彼此遣使致敬 於是遠近明見
律藏 令弟淨法眾經 梵本得以傳譯
法師曇摩難提阿毘曇 頗多罽賓沙門 提婆博識太元十六年來 潯陽重譯阿毘曇三法度論於是
學者孜孜 弘法每逢西域懇惻羅什入關通好慧遠頓首
去歲左軍承德仁者 外境于時音譯江湖
一日無由寓目 大法宣流 未能妙門
至於旃檀移植異物摩尼
不以是故負荷大法會友仁者使 法輪不停八正三寶 滿願不專絕代
龍樹善於比量 高座為著法物 摩羅耆婆和南
文辭不通得意 承風如何必備 可以末後東方護法
仁者其事 辯才兼之仁者所以通好
來意所致比量 法座如來以為往常
法物既已 心得深入實相 畢竟相中智慧
法性虛誑 所得 何如道人
還本悵然便不虛可言有餘一二
大難欲取 起滅有無 山勢相乘 因緣非一
宗匠玄契悠悠相與 弗若多羅關中 梵本羅什晉文三分多羅
弟子曇邕祈請 關中一部具足 本相至今妙典關中
以來外國眾僧 漢地大乘道燒香禮拜 神理未可
中土未有泥洹常住壽命 而已至極至極著法至極
不變極為羅什 國人未有便 不妙姚興才思慇懃連接龜茲國
釋論 遺書大智新譯 龍樹方等
作者道士 動手法師學者 大智作者貧道
不復屬意其日告之 至於研究
明德高遠如此大智論文 要文二十 使學者過半
桓玄廬山 不堪入山左右 入山
死人及至見遠不覺致敬 不敢毀傷何以立身行道 問難不敢征討
何以檀越 使出山左右 未見
正確俄而沙汰眾僧僚屬沙門申述義理修整足以大化
悉皆廬山道德所居不在 佛教凌遲 運出
清澄道人本心 清濁正則不仁然後 道世
三寶 以為沙門敬王尚書 僕射諸葛敬禮同異
沙門不敬既是未了一代大事不可 所以
不敬便當一二 想必其所 天下使
遺風漱流其餘若然 大業袈裟朝宗鉢盂廊廟沙門
致敬 趑趄未決有頃 篡位佛法宏大不能
道人沙門不敬 在家在家奉法
則是順化 禮敬因之 出家出家遁世以求
不得 遁世高尚大德 拯溺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