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高僧傳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
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

* 僧淵
* 曇度
* 釋道慧
* 僧鍾
* 釋道盛
* 弘充
* 釋智
* 法瑗
* 玄暢
* 僧遠
* 僧慧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法安十七
* 十八
* 法度十九
* 釋智秀二十
* 二十一
* 僧盛二十二
* 釋智二十三
* 寶亮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0375a27] 僧淵司空之後 好讀書之後專攻 白塔寺成實論毘曇
遐邇 姿宏偉腰帶神氣清遠灑落隱士 因之精舍曇度 受業數論
法華馳名魏國太和春秋六十

[0375b08] 曇度江陵敬慎威儀 神情過人遊學 京師涅槃法華維摩大品
發言西 僧淵法師成實論精通 獨步當時遣使平城大開致敬管理
於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續學徒 有餘太和十三 永明成實論大義盛傳

[0375b19] 釋道慧餘姚寓居建鄴十一出家 僧遠弟子靈曜寺十四廬山 慧遠歎息
智順千里於是 山西涉歷京邑 學僧十七便發問 玄微受業
二法成實重疊 不堪 年少乘機 往還有餘大乘數論講說
學徒區別 當時年老 莊嚴寺 出家福建精舍
建元春秋三十臨終 友人智順如此 四十麈尾 鍾山碑文
眾經內外上風號曰白頭 往復長沙

[0375c13] 僧鍾十六出家壽春 四事百論
後生可畏不虛 成實三論涅槃十地京邑 中興寺永明使 酬對往復移時
何以 古佛道法何為 聲聞得度聲聞
以為爾後盤桓講說成群 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南面永明 春秋六十齊名
僧寶經論 文宣

[0375c28] 釋道盛國人出家 維摩周易承風 彭城寺
著述論及生死 齊高帝曇度僧主丹陽 黃老能仁建義 僧尼綱領
論議有所嘲謔往還 退永明春秋六十

[0376a10] 弘充涼州少有莊老解經大明多寶寺善能問難先達 法筵
玄微辯天間然 講法十地聽者太宰江夏文獻 明帝湘宮寺
綱領於是移居于時有法 齊名永明 春秋七十文殊菩提 首楞嚴

[0376a20] 釋智高昌出家弟子 好學長安 弟子十二
番禺 給發靈基寺講說相續成群申明二諦義 不同汝南
相符檀越 二諦新意取捨不速貧道天下
不如非理是以相勸 紙筆往來充遍 非常檀越異常干犯 不必不覺
旨趣妙音六十七 貧道二十便 藉此可以得道
歡喜年少見長耆老多云 多人常情後進聽受
便江東貧道 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說一時 唯有 貧道積年發病
西此道絕不 獨創方外 建明使法燈 真實行道第一功德
妻子福利 便宜使 法理當仁不讓顧惜 檀越
以此為戲論便 一本貧道西使處處 小可入山 傳述至今
姿談吐 高昌永明春秋七十二諦 論及毘曇十二門論中論

[0376c01] 法瑗隴西之後長兄 尚書第二法愛沙門解經芮芮國師三千
倜儻貧寒 出家梁州沙門慧開
無得 遊學燕趙去來 縱橫關隴鼎沸學業 十五梁州成都建鄴
道場慧觀篤志大乘數論 披覽廬山 三觀頃之刺史出山
講說文帝頓悟 使頓悟重申宋代 歿今日
可謂斯文南平 穆王五戒即位西 不堪久之方山
勝鬘論議孝經 後天 刺史正值喪服
退明帝 開講充當法主 法筵公卿一時
太尉王儉 雜交 永明春秋八十一靈根寺
法常通經講說 為時

[0377a03] 玄暢河西金城家門 目光非凡
出家本名慧智玄高弟子 改名玄暢付囑 其後滅佛沙門
元嘉二十二五月十七 平城路由 將至孟津手把楊枝 追逐楊枝
人馬不能有頃 於是投身河中 通氣八月一日揚州 經律深入吉凶
墳典至於 不必華嚴大部浩博以來 未有宣釋傳講 迄今善於三論學者
宋文帝太子再三弟子法師弘道 皇儲 聖君四海
聲聞智者俗人 太初事故方知先覺 長沙寺沙門功德直念佛三昧 正文
中流飛舟 西成都大石寺畫作 密迹十六神像西 岷山北部廣陽縣界
弟子神人乘馬單衣一匝齊建元元年 四月二十三名曰正是
太祖天時人事萬里西成都 之後貧道 所以卜居
廣陽逶迤 九流去年四月
十三日冬至 陛下龍飛蓋聞太極嘉瑞 所以
靈石 豈非檀越國情 使不能豈能

[0377b22] 幽冥帝號
四海終天 豫章遣使河南吐谷渾敬慕數百
司徒文宣王江陵京師 太子重疊 泛舟中途
止住時而春秋六十永明十一月十六 獨龍臨川立碑汝南

[0377c08] 僧遠勃海重合其先皇甫 避難海隅故去樂道十六出家父母不許蔬食
不輟十八入道沙門道慧 海岱通明數論 大小乘宋大明彭城寺
丹陽精舍名曰 三十一青州孫泰寺南面講說言論 四百莫不 王僧達當世
眾造寺 給以一時 病者
病者數人 不忍因為骨肉新安孝敬王子所生貴妃
新安寺 徵召 大明九月有司
豈止 四維 墨條 至於浮圖
宗旨緬邈 佛法 不輕比丘目連
桑門屈膝四輩 稽顙耆臘咸康 創議
畿輦之內之間抗禮 所以風範 參議以為沙門接見禮敬有序乘方
驕縱即可剃頭沙門出家求道 帝王即日謝病
之中舊章 不能其後山居 莫不山門
廬山汝南僧紹濮陽吳國投身 平王栖玄寺先王
慇懃再三不下 太祖入山遠遠 太祖 鑾駕臨幸遠房狹小不容輿
太祖見遠不動太祖然後不屑至于 文宣往還 不絕蔬食五十餘年
二十 心法山門蕭然 永明正月定林上寺春秋七十 以致沙門法獻承遠
弟子自知好處非一不復一二見法 功德
竟陵文宣王法師一代 志節清高潛山四海弟子 蒙師仁化不謂
悲痛不可 業行圓通曠劫希有弟子形影 雜處眾僧餘地所願即為
山南立碑太尉王儉 有法經論

[0378b17] 僧慧皇甫安定 先人避難寓居襄陽 荊州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