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三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譯經篇第一之三 (正傳十四人附見三人)
唐京師總持寺智通傳
[0719c19] 釋智通。姓趙氏。本 陝 州安邑人也。隋大業中 出家受具。後隸名總持寺。律行精明經論該 博。自幼挺秀。即有遊方之志。因往洛京翻
經館。學梵書并語。曉然明解。屬貞觀中有 北天竺僧。齎到千臂千眼經梵本。太宗勅搜 天下僧中學解者。充翻經館綴文筆受證義
等。通應其選與梵僧對。譯成二卷。天皇永 徽四年復於本寺出千囀陀羅尼觀世音菩 薩呪一卷觀自在菩薩隨心呪一卷清淨觀世
音菩薩陀羅尼一卷。共四部五卷。通善其梵 字復究華言。敵對相翻時皆推伏。又云行 瑜伽祕密教大有感通。後不知所終。
唐京師奉恩寺智嚴傳
[0720a03] 釋智嚴。姓尉遲氏。本于闐國質子也。名樂。受 性聰利。隸鴻臚寺授左領軍衛大將軍上柱 國封金滿郡公。而深患塵勞唯思脫屣。神
龍二年五月奏乞以所居宅為寺。勅允。題 牓曰奉恩是也。相次乞捨官入道。十一月 二十四日。墨制聽許。景龍元年十一月五日。
孝和帝誕節剃染。尋奉勅於此寺翻經多 證梵文。諸經成部嚴有力焉。嚴重譯出生 無邊法門陀羅尼經。後於石鼈谷行頭陀 法。又充終南山至相寺上座。體道用和率從
清謹。不知其終。
唐洛京天竺寺寶思惟傳
[0720a15] 釋阿儞真那。華言寶思惟。北印度迦濕密 羅國人。剎帝利種。幼而捨家禪誦為業。進 具之後專精律品。而慧解超群學兼真俗。
乾文呪術尤攻其妙。加以化導為心無戀 鄉國。以天后長壽二年屆于洛都。勅於天 宮寺安置。即以其年創譯。至中宗神龍景 午。於佛授記天宮福先等寺。出不空 罥
索陀 羅尼經等七部。睿宗大極元年四月。太子洗 馬張齊賢等繕寫進內。其年六月勅令禮部 尚書晉國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彥伯等。
詳定入目施行。那自神龍之後不務翻譯。 唯精勤禮誦修諸福業。每於晨朝磨香為 水。塗浴佛像後方飲食。從始洎終此為恒 業。衣鉢之外隨得隨施。後於龍門山請置
一寺。制度皆依西域。因名天竺焉。門徒學 侶同居此寺。精誠所感靈應寔繁。壽百有餘 歲。以開元九年終於寺。構塔旌表焉。
唐洛京長壽寺菩提流志傳
[0720b04] 釋菩提流志。南天竺國人也。淨行婆羅門種。 姓迦葉氏。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羅奢 羅學聲明僧佉等論。曆數呪術陰陽讖緯靡
不該通。年逾耳順方乃迴心。知外法之乖 違。悟釋門之淵默。隱居山谷積習頭陀。初 依耶舍瞿沙三藏學諸經論。其後遊歷五 天遍親講肆。高宗大帝。聞其遠譽挹彼高
風。永淳二年遣使迎接。天后復加鄭重。令 住東洛福先寺。譯佛境界寶雨華嚴等經凡 十一部。中宗神龍二年。又住京兆崇福寺
譯大寶積經。屬孝和厭代睿宗登極。勅於 北苑白蓮池甘露亭續其譯事。翻度云畢。御 序冠諸。其經舊新凡四十九會。總一百二十
卷。先天二年四月八日進內。此譯場中沙門 思忠天竺大首領伊舍羅等譯梵文。天竺沙 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證梵義。沙門履方宗
一慧覺筆受。沙門深亮勝莊塵外無著懷迪證 義。沙門承禮雲觀神暕道本次文。次有潤文 官盧粲學士徐堅中書舍人蘇 [王*(普-(美-王-大))] 給事中崔璩
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尚書郭元振中書令張 說侍中魏知古。儒釋二家構成全美。寶積用 賢既廣。流志運功最多。所慊者古今共譯一
切陀羅尼末句云莎嚩訶。皆不竊考清濁。 遂使命章有異。或云薩婆訶。或云馺皤訶 等。九呼不倫。楷定梵音悉無本旨。此非梵 僧傳誦不的。自是執筆之誤。故剋取莎
(桑巴反) 嚩 (無可反) 訶 (呼箇反) 為正矣。志開元十二年隨駕 居洛京長壽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囑誡弟
子五日齋時。令侍人散去。右脅安臥奄然而 卒。春秋一百五十六。帝聞軫悼。勅試鴻臚 卿。 諡 曰開元一切遍知三藏。遣內侍杜懷
信監護喪事。出內庫物務令優贍。用鹵簿 羽儀幡幢花蓋闐塞衢路。十二月一日遷窆 于洛南龍門西北原起塔。勒石誌之。
[0720c09] 系曰。西域喪禮其太簡乎。或有國王酋長傾 心致重者。勿過舁之火葬。若東夏僧用 鹵簿導喪身罕聞之矣。嗚呼道尊德貴。不
言而邀。此不其盛歟。
唐羅浮山石樓寺懷迪傳 (般若力善部末摩)
[0720c14] 釋懷迪。循州人也。先入法于南樓寺。其山半 在海涯半連陸岸。乃仙聖遊居之靈府也。 迪久探經論多所該通。七略九流粗加尋
究。以海隅之地津濟之前。數有梵僧寓止 于此。迪學其書語自茲通利。菩提流志初 譯寶積。召迪至京證義。事畢南歸。後於廣 府遇一梵僧齎多羅葉經一夾。請共飜傳
勒成十卷。名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是也。 迪筆受經旨緝綴文理。後因南使附經入 京。即開元中也。又乾元元年有罽賓三藏般
若力。中天竺婆羅門三藏善部末摩。箇失密 三藏舍那。並慕化入朝。詔以力為太常少 卿。末摩為鴻臚少卿。並員外置放還本土。
或云各齎經至。屬燕趙阻兵不遑宣譯。故 以官品榮之。
唐京兆慈恩寺寂默傳
[0721a01] 釋牟尼室利。華言寂默。其為人也。神宇高 爽量度真率。德宗貞元九年發那爛陀寺擁 錫東來。自言從北印度往此寺。出家受戒
學法焉。十六年至長安興善寺。十九年徒 崇福醴泉寺。復於慈恩寺請行翻譯事。乃 將奘師梵本。出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十卷。
又進六塵獸圖。帝悅檀施極多。元和元年六 月十九日卒于慈恩寺。初默說中天竺摩伽 陀國那爛陀寺。周圍四十八里。九寺一門。是
九天王所造。默在寺日住者萬餘。以大法 師處量綱任。西域伽藍無如其高廣矣。案 守護國界主經。是般若譯。牟尼證梵本。翰林
待詔光宅寺智真譯語。圓照筆受。鑒虛潤文。 澄觀證義焉。
唐丘慈國蓮華寺蓮華精進傳
[0721a16] 釋勿提提羼魚。華言蓮華精進。本屈支城人 也。即龜茲國亦云丘慈。正曰屈支。時唐使車 奉朝到彼土。城西門外有蓮華寺。進居此
中號三藏苾芻。奉朝至誠祈請。開譯梵夾 傳歸東夏。進允之。遂譯出十力經。可用東 紙三幅。成一卷。是佛在舍衛國說。安西境
內有前踐山。山下有伽藍。其水滴溜成音 可愛。彼人每歲一時 采 綴其聲以成曲調。 故耶婆瑟雞。開元中用為羯鼓曲名。樂工最
難其杖撩之術。進寺近其滴水也。其經 是沙門悟空同十地迴向輪經。共十一卷齎 進貞元中請編入藏。值圓照續錄故述其 由。
唐北庭龍興寺戒法傳
[0721b01] 釋尸羅達摩。華言戒法也。本于闐人。學業 該通善知華梵。居于是國為大法師。唐貞 元中悟空迴至北庭。其本道節度使楊襲古。
與龍興寺僧請法為譯主。翻十地經。法躬 讀梵文并譯語。沙門大震筆受。法超潤文。 善信證義。悟空證梵文。又譯迴向輪經。翻
傳纔畢繕寫欲終。遇北庭宣慰中使段明秀 事訖迴。與北庭奏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 鍔等。相隨入朝。為沙河不通取迴鶻路。其
梵夾留北庭龍興寺藏。齎所譯唐本至京。 即貞元五載也。法譯事方終。却迴豁丹。豁丹 一云于遁。此皆嶺北人之呼召耳。若五印度
語云瞿薩怛那。華言乳國。亦云地乳也。
唐蓮華傳
[0721b15] 釋蓮華。本中印度人也。以興元元年杖錫 謁德宗。乞鐘一口歸天竺聲擊。勅廣州 節度使李復修鼓鑄畢。令送於南天竺金堆
寺。華乃將此鐘。於寶軍國毘盧遮那塔所 安置。後以華嚴後分梵夾附舶。來為信者。 般若三藏於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一云 梵夾本是南天竺烏荼國王書獻支那天子。
書云。手自書寫華嚴經百千偈中所說善財 童子五十五聖者。善知識入不思議解脫境 界普賢行願品。謹奉進上。願於龍華會中
奉覲云。即貞元十一年也。至十二年六月。詔 於崇福寺翻譯。罽賓沙門般若宣梵文。洛 京天宮寺廣濟譯語。西明寺圓照筆受。智柔
智通綴文。成都府正覺寺道恒鑒虛潤文。千 福寺大通證義。澄觀靈邃詳定。神策軍護軍 中尉霍仙鳴左街功德使竇文場寫進。十四 年二月解座。
唐大聖千福寺飛錫傳
[0721c04] 釋飛錫。未知何許人也。神氣高邈識量過 人。初學律儀。後於天台法門一心三觀。與 沙門楚金棲心研習。天寶初遊于京闕。多
止終南紫閣峯草堂寺。屬不空當途傳譯。慎 選英髦錫預其數。頻登筆受潤文之任。代 宗永泰元年四月十五日。奉詔於大明宮內
道場同義學沙門良賁等十六人。參譯仁王 護國般若經并密嚴經。先在多羅葉時。並是 偈頌。今所譯者多作散文。不空與錫等及
翰林學士柳抗。重更詳定。錫充證義。正員 辭筆不愧斯職也。
[0721c15] 系曰。錫外研儒墨。其筆仍長。時多請其論 譔。如忠國師楚金等碑。與晉陵德宣吳興晝 公同獵廣原。不知鹿死何人之手。然宣錫
二公亦有不羈之失。緣飾過其實。如晝公 合建中之體。儗事得其倫。唯虛與實不可 同日也。
唐京師大安國寺子隣傳
[0721c22] 釋子隣姓范氏。兗州乾封大范村人也。父峻 朝不喜三寶。或見桑門必加咄唾。有問 其故即欲驅焉。隣生已數歲。小字隣兒。見
著袈裟者則生慕羨之意。開元初東都廣 愛寺慶修律師遊于代宗。經范氏之舍。隣 一見之喜貫顏色。拜求出家。問曰。父母云
何。對曰。不令堂親知。知則遭箠撻矣。師但 先去某乃影隨。律師行五里間。隣已至矣。及 洛寺受教之易。若甘之受和焉。染削已或
名志隣。至十一年忽思二親。辭歸寧覲。其 父喪明母終已三載矣。因詣嶽廟求知母 之幽趣。即敷坐具誦法華經。誓見天齊王
為期。其夜嶽神果召隣。問何故懇苦如是。 隣曰。母王氏亡來已經除服。敢問大王。母 今何在。王顧簿吏。對曰。王氏見繫獄受苦。
隣曰。我母何罪。王曰。生和尚時食雞卵。又 取白傅頭瘡。坐是之故。職汝之由。隣悲號 委頓求王請免。曰縶縻有分放釋無門。然
則為法師計。請往鄮山禮阿育王塔。或可 原也。隣詰朝遵途。到句章山寺叩頭哀訴。 五輪著地禮畢投策至四萬數。俄聞有呼
隣聲。若蔡順之解。望空見雲氣中。母謝曰。 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故來報汝。倏然 不見。隣後求解經論至于關輔間。外學兼
通美聲籍甚。以名僧之選。恒入肅宗內殿 應奉。高其舌端精於捷對。御前口占敘述 皇道。時輩靡及。勅賜紫方袍。充供奉僧。代
宗即位。更崇釋氏。永泰中不空重譯仁王 護國密嚴等經。隣與千福寺法崇西明寺慧 靜保壽寺圓寂分職證義。並良賁潤文。隣 莫測其終。先所禮塔今鄮山育王寺後峯之
翠微。茅庵基。及井存焉。井實方池。其水碧 色。緣苔泛泛。然辭人遊者詩詠絕多矣。
唐醴泉寺般若傳
[0722a27] 釋般若。罽賓國人也。貌質魁梧執戒嚴整。 在京師充義學沙門。憲宗敦崇佛門深思 翻譯。奈何有事于蜀部。劉闢阻命。王承宗
未平朝廷多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詔工部 侍郎歸登孟簡劉伯芻蕭俛等。就醴泉寺譯 出經八卷。號本生心地觀。此之梵夾乃高宗
朝師子國所進者。寫畢進上。帝覽有勅。朕 願為序。尋頌下其文。冠于經首。三藏賜帛。 證義諸沙門錫賚有差。先於貞元中譯華
嚴經後分四十卷。此蓋烏荼國王所進者。于 時而賜紫衣。後大中中法寶大師玄暢奏請 入藏焉。
唐上都章敬寺悟空傳
[0722b11] 釋悟空。京兆雲陽人。姓車氏。後魏拓跋之遠 裔也。天假聰敏志尚典墳。孝悌之聲藹于 鄉里屬玄宗德被遐方。罽賓國願附大唐。
遣大首領薩婆遠幹與三藏舍利越摩。於 天寶九載來朝闕庭。請使巡按。明年勅中 使張韜光。將國信行官兼吏四十餘人西 邁。時空未出俗名奉朝。授左衛涇州四門
府別將令隨使臣自安西路去。至十二 載。至健陀羅國。罽賓東都城也。其王禮接 唐使。使迴。空篤疾留健陀羅。病中發願。痊
當出家。遂投舍利越摩落髮。號達摩馱都。 華言法界。當肅宗至德二年也。洎年二十 九。於迦濕彌羅國受具足戒。文殊矢涅地
為親教師。鄔不羼提為羯磨阿遮利耶馱里。 巍地為教授。於蒙鞮寺。諷聲聞戒。習根本 律儀。然北天竺國皆薩婆多學也。後巡歷數
年遍瞻八塔。為憶君親因咨本師舍利越 摩。再三方允。摩手授梵本十地迴向輪十力 三經。共一夾。并佛牙舍利。以贈別。空行從
北路。至覩貨羅國。五十七蕃中有一城。號 骨咄國城果有小海。空行次南岸。地輒搖 動。雲陰雨暴霆擊雹飛。乃奔就一大樹間。時
有眾商咸投其下。商主告眾曰。誰齎佛 舍利異物殊珍耶。不爾龍神何斯忿怒。有 則投于海中無令眾人惶怖。如藏匿者自 貽伊咎。空為利東夏之故潛乞龍神宥過。
自卯達申雨雹方霽。迴及龜茲居蓮華寺。 遇三藏法師勿提提羼魚。善於傳譯。空因 將十力經夾請翻之。尋抵北庭大使復命。 空出梵夾。于闐三藏戒法為譯主。空證梵
文并度語。翻成十地。迴向輪經。事訖隨中 使段明秀。以貞元五年己巳達京師。勅於 躍龍門使院安置。進上佛牙舍利經本。宣
付左神策軍繕寫。功德使竇文場。寫畢進呈。 勅署空壯武將軍試太常卿。乃歸章敬寺。次 返雲陽。問二親墳樹已拱矣。凡所往來
經四十年。于時已六十餘。所翻經三本共十 一卷。翻經大德圓照續開元錄。皆編入藏。 復記空之行狀焉。
唐京師滿月傳 (智慧輪)
[0722c22] 釋滿月者。西域人也。爰來震旦務在翻傳。 瑜伽法門一皆貫練。既多神効眾所推欽。 開成中進梵夾。遇偽甘露事去未旋踵。朝
廷無復記綱不暇翻譯。時悟達國師知玄。 好學聲明。禮月為師。情相欵密指教梵字 并音字之緣界。悉曇八轉深得幽趣。玄曰。异
哉。吾體兩方之言。願參象胥之末可乎。因 請翻諸禁呪。乃與菩薩嚩 日 羅金剛悉地 等。重譯出陀羅尼集四卷。又佛為毘戌陀天
子說尊勝經一卷。詳覈三復曲盡佛意。此土 先已有陀羅尼集十二卷。新翻四卷未聞入 藏。月等俱不測其終。次有般若斫迦三藏
者。華言智慧輪。亦西域人。大中中行大曼 拏羅法。已受灌頂為阿闍梨。善達方言深 通密語。著佛法根本。宗乎大毘盧遮那。為
諸佛所依。法之根本者陀羅尼是也。至於出 生無邊法門。學者修戒定慧以總侍助成。 速疾之要無以超越。又述示教指歸共一
十餘言。皆大教之鈐鍵也。出弟子紹明。咸 通年中刻石記傳焉。
[0723a13] 論曰。無漏海中震潮音而可怪。總持言下 書梵字而不常。未聞者聞。聞光音天之餘 響。未解者解。解最上法之所詮。聖賢飲之
為醇醪。凡劣啜之成糟粕。若夫有緣則遇。 無道則違。秦獄既械其利防。此無緣也。漢 庭肇迎其白馬。斯有感焉。聽彼異呼覽其
橫字。情可求而呼相亂。字雖殊而意且同。是 故周禮有象胥氏通六蠻語。狄鞮主七戎。 寄司九夷。譯知八狄。今四方之官。唯譯官
顯著者何也。疑漢已來多事北方。故譯名爛 熟矣。又如周秦輶軒使者。奏籍通別國方 言。令君王不出戶庭坐知絕遐異俗之語
也。若然者象胥知其遠也。方言知其近也。 大約不過察異俗達遠情者矣。懿乎東漢 始譯四十二章經。復加之為翻也。翻也者 如翻錦綺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
耳。由是翻譯二名行焉。初則梵客華僧。聽 言揣意方圓共鑿。金石難和。椀配世間。擺 名三昧。咫尺千里。覿面難通。次則彼曉漢
談。我知梵說。十得八九。時有差違。至若怒 目看世尊。彼岸度無極矣。後則猛顯親往。 奘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