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感通篇第六之三 (正傳二十二人附見四人)
唐資州山北蘭若處寂傳
[0836b08] 釋處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師事寶修禪師。 服勤寡慾與物無競。雅通玄奧。居山北行 杜多行。天后聞焉。詔入內賜摩納僧伽梨。
辭乞歸山。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 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類。 資民所重。學其道者臻萃。由是頗形奇異。
如無相大師自新羅國將來謁詵禪師。寂 預誡眾曰。外來之賓明日當見矣。宜灑掃 以待之。明日果有海東賓至也。開元初新 除太守王曄。本黃冠也。景雲中曾立少功
刺于是郡。終於釋子苞藏禍心。上任處 分令境內應是。沙門追集。唯寂久不下山。 或勸寂往參免為厲階。寂謂弟子曰。汝雖 出家猶未識業。吾之未死王曄其如吾何。
迨乎王公上官三日。緇徒畢至。或曰。唯處寂 蔑視藩侯弗來致賀。曄微怒也。屈諸僧升 聽坐已。將啟怒端問寂違拒之由。慍色悖
興。僧皆股慄。曄俄然仆地。左右扶掖歸宅。 至廳事後屏樹如被摑頰之聲。禺中氣絕。 自此人謂為妄欲加諸道人一至於此。寂
以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示滅。享年八十七。資 中至今崇仰焉。
唐代州五臺山華嚴寺無著傳
[0836c02] 釋無著。永嘉人也。識度寬明秉操貞礭。留神 大道約志遊方。抵于京師雲華寺。就澄觀 法師研習華嚴之教。凡諸經論志極旁通。然
於華藏海終誓遨遊。以大曆二年入五臺 山。肆欲觀聖人之境界。五月到華嚴寺挂 錫。始於堂中啜茶見老僧寢陋據北床。問 曰。子從南方來還齎數珠。請看。著乃躬度
之。迴視之間失僧之所。于時神情 惝 恍疑 喜交生。曰昔僧明入此覩石臼木杵。後得 入聖寺獲見聖賢。我願止此其為快乎。
次由般若經樓見吉祥鳥。羽毛蒨絢雙飛 于頂上。望東北鼓翼而去。明日有白光兩 穗入戶悠颺。少頃而滅。同房僧法等見而驚
怪。言曰。此何祥也。願期再現斷眾生疑。尋 覩光如前。因往金剛窟望中致禮。方坐假 寐。聞叱牛三聲云飲水。一翁古貌壞形服
麁短褐曳麻屨。巾裹甚異。著乃迎執其手 問從何來。翁曰。山外求糧。用來居在何地。 云求糧用在臺山。翻質著云。師何戾止。答
曰。聞此有金剛窟。故來隨喜。翁曰。師困耶。 答曰否。曰既不困憊何輒睡乎。著曰。凡夫 昏沈胡可怪哉。曰師若昏沈可去啜煮荈
乎。翁指東北。見精舍相距數步餘。翁牽牛 前行。著躡躅而隨。至寺門。喚均提三聲。童 子 譍 唯開闔。年可十四五。垂髮齊眉衣褐
襦。牽牛入寺。見其地盡是瑠璃。堂舍廊廡 皆耀金色。其間華靡非人間之制度。翁踞 白牙床。指錦墩揖著坐。童子捧二甌茶。對
飲畢擎玳瑁器滿中酥酪。各賦一匙。著咽 之如有所證。神府明豁悟宿事焉翁曰。師 出家來何營何慮乎。答曰。有修無證。大小
二乘染指而已。曰未知初出家時求何心。著 云。求大乘菩提心。曰師以初心修即得。又 問。齒臘幾何。三十一矣。翁云。師之純淑年三
十八則其福根荄植此地而榮茂歟。且徐 徐下山。好尋道路勿傷厥足。吾年老朽從 山外來困極。欲偃息也。著請寓一宵可乎。 曰不可。緣師有兩伴相隨。今夜不見師
歸。憂愁曷已。此乃師有執情在。著曰。瞿曇 弟子有何執處。雖然有伴不顧戀他。又問。 持三衣否。曰受戒已來持之。曰此是封執
處。著曰。亦有聖教在。若許住宿心念捨 之。脫有強緣佛故聽許。曰若依小乘無難 不得捨衣。宜從急護。翁拂襟投袂而作。著
亦趨行。翁曰。聽吾宣偈一念淨心是菩提。 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究盡碎為塵。一念淨 心成正覺。著俯聽凝神。謝曰。蒙宣密偈若
飲醍醐。容入智門敢忘指決。丈人可謂知 言銘刻心府。翁喚均提可送師去。臨行 拊背曰。好去。著再折腰。與童子駢肩齊步 至金剛窟前問童子。此何伽藍不懸題額。
童子指金剛窟。反問著云。伊何窟乎。曰先 代相傳名金剛窟。童子曰。金剛下有何字。 著惟忖少選曰。金剛下有般若。童子唍爾。
適入者般若寺也。著携童子手揖顧而別。童 子瞠目視著如欲吐辭。著曰。送我可以言 代縞帶與玉玦乎。童子遂宣偈 [口*受] 云。面上
無瞋供養具。口裏無瞋吐妙香。心裏無瞋 是珍寶。無染無垢是真常。偈終恍惚之間童 子及聖寺俱滅。唯見山林土石。悢悢盈懷
歔欷不已。歎曰。緒言餘論若笙鏞之末響。 猶在乎耳。諦觀山翁立處。有白雲冉冉湧 起。去地尋常許。變成五色雲霓。上有大聖
乘師子。而諸菩薩圍遶。食頃東方白雲一段 漸遮菩薩面。群像與雲偕滅。著倏見汾州 菩提寺主僧修政等六人。相將還至窟前作
禮。忽聞山石振吼聲如霹靂。諸僧奔走。良 久寂無所覩。著遂陳遭遇。六人悔責不見 聖容。咫尺綿邈知罪障之屏翳歟。著遂隱 此山而終。元和中門人文一追述焉。
唐真定府普化傳
[0837b15] 釋普化。不知何許人也。秉性殊常且多真 率。作為簡放言語不拘。躬事盤山積禪師。 密密指教深入堂奧。誡令保任。而發狂悖。
甞與臨濟玄公相見。乃對之以之驢鳴。旁 侍無不哂笑。直時歌舞或即悲號。人或接 之。千變萬態略無恒度。一日。擎挾棺木。巡
街徇戶告辭云。普化明日死去。時視之知 不可訾。趙人相率隨送出城東門。而揚言 曰。今日葬不合青烏。經二日出南門。人亦
隨送。又曰。明日方吉如是西門北門出而還 返。人煩意怠。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禪定焉。 禪宗有著述者。以其發言先覺。排普化為 散聖科目中。言非正員也矣。
唐漢州棲賢寺大川傳 (法烱)
[0837b29] 釋大川。不知何許人也。沈默自居節操彌 厲。戒無竁穴言不浪施。於漢州棲賢寺行 四聖種法。克苦既增川也其樂也泄泄。綿竹
之人無夙少率皆宗奉。及乎終也臥于寺 外白衣具床榻相率舁歸寺中。務營喪禮。 方當屍舉無何雙鹿引前若騶導焉。始履 門閾。寺額奮然隕地遠近驚歎。又此山靈異
不容麁鄙。有僧深藏者。不謹愿。多所違 犯。神人擲于山下可七里許。唯傷足指。從 此無不悛革守戒者。大曆初北山變成黃
金色。上有樓閣菩薩行道。斯須之間萬形千 狀。川素居此寺與地俱靈。留影供養如事 靈祠焉。次閩城法烱者。未詳何許人也。行
頭陀法克苦克勤。激勸閩人辭氣剛直。聞 海壇練門江內有巨鐘。相傳云。昔有人往廣 州慕鑄信鼓。巨艦至此忽值風濤沈溺。每
月望日其潮大至。水退其蒲牢乃出。可容一 人。從中穿過約其周圍徑一丈餘。大曆中 烱欲出此鐘。先於開元寺設大會齋。誦呪 令一小僧詣龍宮乞鐘。於人世擊扣以警
晨昏。小僧見海神曰。我惜以鎮海。別與小 珠三顆為信。當爾時小僧有如夢覺。珠在 手焉。
唐西域難陀傳
[0837c24] 釋難陀者。華言喜也。未詳種姓何國人乎。 其為人也詭異不倫恭慢無定。當建中年 中。無何至于岷蜀。時張魏公延賞之任成
都喜自言。我得如幻三昧。甞入水不濡投 火無灼。能變金石化現無窮。初入蜀與 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或聚眾說法。戍
將深惡之。亟令擒捉。喜被捉隨至。乃曰。貧 道寄迹僧門別有藥術。因指三尼曰。此皆 妙於歌舞。戍將乃重之。遂留連為置酒肉。
夜宴與之飲唱。乃假襦袴巾櫛。三尼各施 粉黛並皆列坐。含睇調笑逸態絕世。飲欲 半酣。喜謂尼曰。可為押衙蹋舞乎。因徐進
對舞曳練迴雪。迅起摩趺伎又絕倫。良久 曲終而舞不已。喜乃咄曰。婦女風邪。喜忽起 取戍將刀。眾謂酒狂。坐者悉皆驚走遂斫三
尼頭。皆踣於地。血及數丈。戍將大驚。呼左 右縛喜。喜笑曰。無草草也。徐舉三尼乃 笻竹杖也。血乃向來所飲之酒耳。喜乃却
坐飲宴。別使人斷其頭釘兩耳柱上。皆無 血污。身即坐於席上。酒巡到即瀉入斷處。 面色亦赤。而口能歌舞手復擊掌應節。及宴
散其身自起就柱取頭安之。輒無瘢痕。時 時言人吉凶事。多是謎語。過後方悟。成都有 人供養數日。喜忽不欲住。乃閉關留之。喜
即入壁縫中。及牽之漸入唯餘袈裟角。逡 巡不見。來日見壁畫僧影。其狀如日色。隔 日漸落。經七日空有墨迹。至八日墨迹已
滅。有人早見喜已在彭州界。後終不知所 之。
[0838a24] 系曰。難陀之狀迹為邪正。邪而自言得如 幻三昧。與無厭足王同。此三昧者即諸佛之 大定也。唯如幻見如幻。不可以言論分境
界矣。四神通有如幻通。能轉變外事。故難 陀警覺庸蜀之人多尚鬼道神仙。非此三 昧不足以化難化之俗也。
唐壽州紫金山玄宗傳
[0838b02] 釋玄宗。姓吳氏。永嘉人也。少時出塵氣度寬 裕於本部永定山寶壽院。依常靜為師照。 得戒已還諸方遊學。抵江陵詞朗禪師門。若
真金之就冶焉。決了疑貳。復振錫他行見 紫金山悅可自心。留行禪觀。此山先多虎 暴。或噬行商。或傷樵子。避苛政者哭婦 堪哀。從宗卜居哮 [口*闞]
絕迹。自邇入山者 無憚矣。一日禪徒擁集。見一老父趨及座 前。拜跪勤恪。宗問。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 也。在此山中食啖眾生。因大師化此冥迴
我心得脫業軀。已生天道故來報謝。折旋 之頃了無所見。以大曆二年囑別門徒溘 然化矣。春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唐袁州陽岐山廣敷傳
[0838b16] 釋廣敷。俗姓鄭。南燕人也。少依京望大德思 浩下承乎法訓。登戒畢遊嵩少兩京。遇神 會禪師大明玄旨。至宜春陽岐山挂錫。是
中峯巒積翠洞穴涉幽。芝菌之苗參于草 奔。敷終日瞑目木食度辰。時有峨冠羽帔 馭鶴驂鸞者。始則乍往倏來。後則登庵造 膝。其仙客所到。必輕雲薄霧隨步而至。擁
從者天丁力士令遠去。對晤談論移晷。其後 道化既成。於貞元元年三月四日入滅。春秋 九十一云。
[0838b26] 系曰。神仙道異談論豈同乎。通曰。昔小有真 人能談空理。方諸山神仙建浮圖者信崇 佛道止不削染。號在家菩薩。又雪山諸仙
善五明論求度者。同也。然其相似道必須 甄簡。若西域二十諦中五唯量五大與釋 氏法名同所計天殊。良難區別哉。
唐鄧州烏牙山圓震傳
[0838c04] 釋圓震。姓陳。中山人也。少警悟而尚學。入 庠序研究五經。倏遇雲遊沙門寓宵。其父 為州衙吏。酷有道心。留是僧供施。震禮奉
其僧。聽其談道頗覺入神。捨儒典披釋 經。頓辭所愛往白磁山。禮智幽為師受 教。後遇荷澤禪師得法。隱南陽烏牙山。先 是山中多巨蛇。澤穴有毒龍。鄉人患之。
及震居此二物潛蹤。曾有一人形服且異。 致拜乃曰。我在此已二百歲。今感無心之 化絕慮之修。吾曹冥感超昇。可非師之力
歟。貞元六年終。享齡八十六。弟子奉全身 入塔焉。
唐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地藏傳
[0838c17] 釋地藏。姓金氏。新羅國王之支屬也。慈心而 貌惡。頴悟天然。七尺成軀。頂聳奇骨。特高 才力可敵十夫。甞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
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于時落髮涉海 捨舟而徒。振錫觀方。邂逅至池陽。覩九子 山焉。心甚樂之。乃逕造其峯得谷中之地。
面陽而寬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巖棲磵汲 趣爾度日。藏甞為毒螫端坐無念。俄有美 婦人作禮饋藥云。小兒無知願出泉以補 過。言訖不見。視坐左右間潗
[涾-水+(孱-尸)] 然。時謂 為九子山神為湧泉資用也。其山天寶中李 白遊此。號為九華焉。俗傳山神婦女也。其 峯多冒雲霧罕曾露頂歟。藏素願持四大
部經。遂下山至南陵。有信士為繕寫。得以 歸山。至德年初有諸葛節。率村父自麓登 高。深極無人。雲日鮮明。居唯藏孤。然閉目
石室。其房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米烹 而食之。郡老驚歎曰。和尚如斯苦行。我曹 山下列居之咎耳。相與同構禪宇。不累載
而成大伽藍。建中初張公嚴典是邦。仰藏 之高風因移舊額。奏置寺焉。本國聞之率 以渡海相尋。其徒且多無以資歲。藏乃發 石得土。其色青白不磣如麵而供眾食。其
眾請法以資神。不以食而養命。南方號為 枯槁眾。莫不宗仰。龍潭之側有白墡硎。取 之無盡。以貞元十九年夏。忽召眾告別。罔
知攸往。但聞山嗚石隕扣鐘嘶嗄。如趺而 滅。春秋九十九。其屍坐於函中。洎三稔開 將入塔。顏貌如生。舉舁之動骨節。若撼
金鎖焉。乃立小浮圖于南臺。是藏宴坐之地 也。時徵士右拾遺費冠卿序事存焉。大中中 僧應物亦紀其德哉。
唐婺州金華山神暄傳
[0839a21] 釋神暄俗姓留建陽人也。幼而沈靜非問不 言。客遊婺女入開元寺。志願出家焉。無 何本郡太守入寺訪其師。見暄神彩朗練。
太守善相人也。顧之數四。且曰。是子真出 塵之器。異日承受深法千眾圍遶。必超上 果非凡氣也。乃誦七佛俱胝神呪昏曉不 絕。納戒畢於金華山北洞百家巖有石穴
暄居中止息。不構庵室作露地頭陀。復無 床榻。然有神人吐紫色雲氣。而高覆之。遐 望冉冉猶獨柱觀焉。其神人時來問道。拱
手白暄曰。赤松洞之東峯有林泉卓異。師 可居之否。暄隨請往住數年。越多徵瑞。貞 元二年遇志賢禪師問暄。如此持誦魔事 必生。欲滅魔怨須識身本。身本既真無魔
無佛。豁然開悟理事俱成。神呪功倍。元和八 年范敭中丞知仰遣使齎乳香氈罽器皿 施暄。並迴施現前大眾。次中書舍人王仲。 請於大雲寺為眾受菩薩戒。十二載平昌
孟簡尚書。自會稽甄請不赴。八月俄迴舊 山人莫詳測。倏云示滅。春秋七十六。弟子 建塔焉。一云。暄在金華山北多寒少陽。神
人問曰。師須何物。曰吾在山之陰苦於凜 冽神曰。小事耳。至夜聞暄闐之聲。明旦見 一小峯移矣。
唐澧州開元寺道行傳
[0839b17] 釋道行。姓楊。桂陽人也。自生已來神府聰利 肌體氷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於南岳 般若道場受學。於鐘陵求訣。自默證法
號自在三昧。由此布納蒲鞵用資殘息而 已。就澧陽西南伐木為室。方丈而居。虎豹 多伏於床榻之間。後有齎材殖為營堂 宇。曾未浹旬一皆周具。視之寂無人焉。始
知鬼神捨材輸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開 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終。年六十九。焚舍 利建塔焉。
唐徐州安豐山懷空傳
[0839b28] 釋懷空。姓梁氏閬州人也。幼適本州耆闍山 廣福院削染。得戒之後遊方慕學。於大寂 禪法洗然明暢。後至彭城安豐山挂錫。宴
默不數載間成大伽藍。甞有一僧乘空而 至。遶垣牆不息。或躡蓮華或時履地。人 或瞻覩。數日之後禮辭空。且曰。我三五稔
却來依附。言訖不見。空以興元元年滅度。 春秋八十八。長慶元年二月方遷入塔云。
唐洛京慧林寺圓觀傳
[0839c08] 釋圓觀。不知何許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疎 簡或勤梵學。而好治生獲田園之利。時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