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正傳十九人附見六人)
唐上都大安國寺好直傳
[0894c24] 釋好直。俗姓丁氏。會稽諸暨人也。幼不喜 俗事。酒肉葷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塢山藏師 落髮。元和初受具於杭之天竺寺。凡百經律
論疏鈔嗜其腴潤。一旦芒屩策杖。詣洪州 禪門洞達心要。虛往實歸。却於本郡大慶 寺。求益者提訓凡二十餘載。為江左名僧。
見儒士能青眼。故名輩多與之遊。往往戲 為詩句辭皆錯愕。凡從事廉問護戎於越。 入境籍聲實而造其戶。不獨能誘。亦善與
人交者。大和中遊五臺。路出京邑。一夕而 去。前護戎郄志榮宋常春二內侍。尤味其道。 孜孜遠招。開成初再至京國。二貴人同力唱
和。牽裓虐留致安國寺大方丈以居之。王 畿龍象莫不欽重。無何召入為供奉大德。 非所好也。徇俗受之。然歸歟之歎未甞少
棄。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囑累弟子訖奄然而 寂。春秋五十六。夏三十二。郄宋二家率財權 瘞于 滻 水東。人皆悲之。門人鑑諸後歸葬
于崇山之南華嚴寺起塔。會昌四年起居舍 人韋絢為碑紀代焉。
唐天台山禪林寺廣脩傳 (高閑)
[0895a16] 釋廣脩。俗姓留氏。東陽下崑人也。淑質貞亮 早預邃師之門。研窮教迹學者雲擁。日誦 法華維摩金光明梵網四分戒本。六時行道
弗休彌年更篤。每一歲行懺法七七日。則 第四隨自意三昧也。開成三年日本國僧圓 載來躬請法。台州刺史韋珩。謂講止觀于
郡齋。以會昌三年癸亥歲二月十六日。終于 禪林本寺。俗壽七十三。法臘五十二。遷神于 金地道場。法付門人物外焉。咸通七年門人
良汶發墳火葬。淘收舍利一千餘粒。重塔緘 藏焉。又湖州開元寺釋高閑。本烏程人也。髫 年卓躒范露異才。受法已還有隣堅志。苦
學勞形未甞少惰。後入長安於薦福西明 等寺隷習經律。克精講貫。宣宗重興佛法。 召入對御前草聖遂賜紫衣。仍預臨洗懺 戒壇。號十望大德。性情節操矗然難屈。老
思歸鄉。終于本寺。弟子鑒宗勅署無上大 師。亦得閑之筆法。閑常好將霅川白紵書 真草之蹤。與人為學法焉。
唐高麗國元表傳 (全清)
[0895b07] 釋元表。本三韓人也。天寶中來遊華土。仍 往西域瞻禮聖迹。遇心王菩薩指示支提 山靈府。遂負華嚴經八十卷。尋訪霍童禮
天冠菩薩。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 不容人居。居之必多霆震猛獸毒蟲。不然 鬼魅惑亂於人。曾有未得道僧。輒居一宿 為山神驅斥。明旦止見身投山下數里間。
表齎經棲泊 澗 飲木食。後不知出處之蹤 矣。于時屬會昌搜毀。表將經。以華櫚木函 盛深藏石室中。殆宣宗大中元年丙寅。保福
慧評禪師素聞往事。躬率信士迎出甘露都 尉院。其紙墨如新繕寫。今貯在福州僧寺 焉。又會稽釋全清。越人也。耰耘戒地芬然
杜若。於密藏禁呪法也能劾鬼神。時有市 儈王家之婦患邪氣。言語狂倒或啼或笑。如 是數歲。召清治之。乃縛草人長尺餘。衣以
五綵置之於壇。呪禁之良久。婦言乞命。遂 誌之曰。頃歲春日於禹祠前相附耳。如師 不見殺即放之遠去。清乃取一 瓿 以鞭驅
芻靈入其中。而呦呦有聲。緘器口以六乙 泥朱書符印之瘞于桑林之下。戒家人無 動之。婦人病差。經五載後值劉漢宏與董 昌隔江相持越城陷人。謂此為窖藏掘 打
瓿 破見一鵶闖然飛出。立於桑杪而作 人語曰。今得日光矣。時清公已卒也。
唐鎮州龍興寺頭陀傳
[0895c04] 釋頭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溫潤若 長者之規。厥父課令其守磨夜深憫驢牛 之困憊。自己代之。放其畜嚙草飲水。歇臥
者父母知之為其罷業。兒亦乞出家。遂落 髮受具持無嗔怒。唯收拾糞掃物為衣。可 重數斤。臥具三十年未嘗更易。苦節之行無
有倫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 號抖擻上人焉。
[0895c12] 系曰。糞掃衣者。四聖種之一也。凡修鍊者 必願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勝之者。勇 猛堪能之人也。
唐南嶽山全玼傳
[0895c16] 釋全玼。本餘杭人也。入徑山禮法濟大師 求剃染。稟質強渥且耐飢寒。諸所參尋略 得周遍。乃隱衡嶽中立草庵木食 澗 飲。結
軟草為衣。伏臘不易。有贈玼詩云。窠居 過後更何人。傳得如來法印真。昨日祝融峯 下見。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孫渥舊相南 遷有作。事詳南嶽高僧傳云。
[0895c23] 系曰。草衣在南嶽炎方壯年。即可未知。衰 老徙居幽朔。耐否。如能則上上根勝士也。
唐越州明心院慧沐傳
[0895c26] 釋慧沐。俗姓祝氏。即世暨陽人也。代為著 姓。沐幼沖之歲家法嚴明。訓授儒經欝成 造秀。將隨計吏謁覺智寺契真禪師。即 諡
大觀者是也。因以微諷。沐由茲開悟。明年 剃度。乃詣洪井。禮觀音禪師頓了心契。咸 通七載還歸故鄉。邑宰韋公迺率信心者
造棲真院。四方禪客無遠不屆。廉使裴延 魯召沐。因營鑑水坊精舍成還以坊為題 牓。既而居之安而能遷。允明州掾齊肇請
住玉笥峯。未久而卒。壽八十八。臘四十五。 則。乾寧五年七月三日也。
唐幽州南瓦窰亡名傳 (祝融峯禪者)
[0896a09] 釋亡名。履行尤峻獨居燕城南窰竈間。天祐 中幽薊不稔道殍相望。因分衛迴聞車轍 中呱呱之聲。憫而收歸。乃飢民所棄女子也。
以求牛乳哺之。當七八歲引於城中。求 色帛以衣之。及笄年也容色豓麗。殆非凡 俗。或譏呵者僧終無渝志。適遇燕帥劉仁 恭從禽逐兔。直入僧居窰內。一卒見女子
侍僧之側。遂白帥劉往親見問其故。皆以實 對。劉曰。弟子欲收之可乎。僧曰諾。早驗無 悋意自扶上馬歸府。元真處子也。劉益哀
之。不令伍於下位。仍重其僧謂為果位 中人也。別造精舍以處之劉一旬兩往謁 焉。其僧疾沒。門人入訃女方獨坐聞之。哀慟
而死焉。劉為僧營塔標誌矣。又祝融峯禪者 亡名。為人抗直不事威儀。每一舉揚善 標宗要。道俗歸之若市。甞飲酒遇毒。當時
吐下透落腐衣裂石。體中無惱。每有一蛇 一虎為衛護狀。迨終闍維留骨一片。大如 琵琶槽。僧眾構火重焚。焚時色同火質。火 盡灰寒色白如雪。豈非得全身分堅固設
利羅乎。至今嶽中傳其言句。立其浮圖號 祝融峯道者焉。
唐洪州開元寺棲隱傳 (寶安)
[0896b03] 釋棲隱。字巨徵。姓徐氏。少而端厲神解天然。 佩觽之歲酷好出塵。父母不可壞其意。削 [髟/采] 之後納法已還。其間服勤於學深入毘尼
壼 奧焉。又於風雅之情非彫刻而得成 自天姿。廣明中避巢寇入廬山折桂峯。實 嘉遁也。然多於華朝月夕晚照高秋練句成
聯。合篇為集。往往酋健瀏亮散在人口。身 擁零破麻納。不識者謂之山叟野人殊無 能者。得歸宗禪旨。與同舉揚。且無悋法。平
常與貫休處默脩睦為詩道之遊。沈顏曹松 張凝陳昌符皆處士也。為唱詶之友。隱為群 士響臻淡然若水。後寇盜稍平。入荊楚 登祝融蹤迹嘯傲。光化三年遊番禺。受知
於太尉徐彥若。同光二年於洪井鉅鹿魏仲 甫邂逅。以文道相善。後唐天成中卒。詩弟 子應之携隱之詩計百許首。投仲甫為集 序。今所行者號桂峯集是也。次嘉禾靈光
寺釋寶安。俗姓夏。姑蘇常熟人也。風神爽拔 性行淑均。壯年家務所嬰。誓思脫屣。及進 具之後。專習定門洞達真訣。而不衣絲縷
惟專分衛。寢則芻靺。安昔遊五臺嗟南人 之不識。遂率道俗同模築五臺之制於靈 光寺。今且存焉。事畢無疾而終。受生一百有
十八歲。法臘七十八。由身不壞。門徒布漆 之別院供養。至會昌毀寺遂焚之。
唐河東懸甕寺金和尚傳
[0896b29] 釋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遙人也。所生之 地猪坑村。幼而魁岸為人魯質。所作詭異 與平人不類。於嵩巖山出家。其後身裁一
丈腰闊一圍。言事多奇差。終後如在。鄉人 供祭之乞願。皆遂人意。西河至稽胡皆鄭 重焉。
梁四明山無作傳
[0896c07] 釋無作。字不用。姓司馬氏。姑蘇人也。父陳宛 丘縣尉。母戴氏。始妊時夢異沙門稱姓徐 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言訖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夢於盤中書一字甚稱心。自言 可以進上天子。至明各說所夢。母曰。意其 腹中必沙門也。矢之曰。如生兒放於流水
寺出家。及生果岐嶷可愛。且惡葷羶之氣。 年迨四歲母自教誦習。利金易礪記憶無 遺。厥父欲其應童子舉業。漸見風範和潤。
且恒有出塵之意。俄爾父偷窺姚氏之女且 美容儀。酷欲取之。母切忌之。因曰或捨是 子出家寬汝所取。父乃許之。送入流水寺
中。纔及月餘姚民仳離。時謂此女是善知 識。為作之出家增上緣矣。年二十受具足 法。相次講通刪補律鈔。法華上生等經百法
論。一性五性宗教勵精尋究。孔老書篇無不 獵涉。後參其玄學於雪峯存禪師。深入堂 奧。至廬陵三顧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創
南平院請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進士唐 稟。作藏經碑。述作公避請之由。居洪井十 載。且未識洪師鍾氏之面。乃遊會稽四明。
因有終焉之志。吳越武肅王錢氏。仰重召略 出四明。因便歸山。蓋謝病也。有詩杼意呈 王。王亦不留。詩云。雲鶴性孤單。爭堪名利
關。銜恩雖入國。辭病却歸山。時奉化樂安 孫郃退居嘯傲不交緇伍。唯接作交談終 日。進士楊弇亦慕為林下之遊。以梁開平 中卒于四明。春秋五十六。初作善草隷筆
迹酋健。人多摹寫成法。述諸色禮懺文數十 本。注道安六時禮佛文一卷并詩歌。並行 于代。作不入尼寺不謁公門。不修名刺 不趨時利。自號逍遙子焉。
梁成都府東禪院貫休傳 (處默曇域)
[0897a11] 釋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金華蘭溪登高人 也。七歲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 師。出家為童侍。日誦法華經一千字。耳所
暫聞不忘於心。與處默同削染。隣院而居。 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僧有見之皆驚 異焉。受具之後詩名聳動於時。乃往豫章 傳法華經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且勤。本
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次太守蔣瓌開洗懺 戒壇。命休為監壇焉。乾寧初齎志謁吳越 武肅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甚愜旨
遺贈亦豐。王立去偽功。朝廷旌為功臣。乃 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遂刊 休詩于碑陰。見重如此。休善小筆得六法。 長於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氏
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 得應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自此遊 黟歙與唐安寺蘭闍梨道合。後思登南 嶽。北謁荊帥成汭。初甚禮焉。於龍興寺安
置。時內翰吳融謫官相遇。往來論道論詩。 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尋被誣譖 於荊帥。黜休于功安。欝悒中題硯子曰。入
匣始身安。弟子勸師入蜀。時王氏將圖僣 偽。邀四方賢士。得休甚喜。盛被禮遇賜賚 隆洽。署號禪月大師。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
尚。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歌吟諷刺微隱 存于教化。體調不下二李白賀也。至梁乾 化二年終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慘怛一
皆官葬。塔號白蓮。於城都北門外昇遷為 浮圖。乃偽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 也。休能草聖出。弟子曇域。癸酉年集師文
集。首安吳內翰序。域為後序。韋莊甞贈詩 曰。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嫌酒不相過。又 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鄉人也。休書跡好
事者。傳號曰姜體是也。甞覩休真相肥而 矬。蜀宰相王鍇作讚。曇域戒學精微。篆文雄 健。重集許慎說文。見行于蜀。有詩集。亞師 之體也。
梁廬山雙溪院國道者傳
[0897b20] 釋國道者。未知何許人也。器凝淳粹行敦 高邁。塊然獨處翩翩在形器之上矣。參學 收廣欲歇孤征。愛廬山秀異。誓隱淪以求
其志。考築草舍灌園植蔬。任山中居人 揃取。或問其故。答曰。貧道無心而種無心而 捨也。驗此見知實達道之上流矣。修睦僧正
恒傾意奉重。詩贈國公云。入門空寂寂。真 箇出家兒。有行鬼不見。無心人謂癡。後終 于院。葬于雙溪山原。有小浮圖焉。今以國 字呼之。為名邪姓邪。未得詳焉。
梁泉州智宣傳
[0897c02] 釋智宣。泉州人也。壯歲慕法。學義淨之為 人也。輕生誓死欲遊西域禮佛八塔。并 求此方未流經法。以唐季結侶渡流沙。所
至國土懷古尋師好奇徇異。聚梵夾求 舍利。開平元年五月中達今東京。進辟支佛 骨。并梵書多羅葉夾經律。宣壯歲而往還已 衰耄矣。梁太祖新革唐命。聞宣迴大悅宣
賜分物。請譯將歸夾葉。于時干戈不遑此 務也。
梁江陵府龍興寺齊己傳
[0897c12] 釋齊己。姓胡。益陽人也。秉節高亮氣貌劣陋。 幼而捐俗於大溈山寺。聰敏逸倫納圓品 法。習學律儀而性耽吟詠。氣調清淡。有禪
客自德山來述其理趣。己不覺神遊寥廓 之場。乃躬往禮訊。既發解悟都亡眹迹矣。 如是藥山鹿門護國。凡百禪林孰不參請。 視其名利悉若浮雲矣。於石霜法會請知
僧務。梁革唐命天下紛紜。于時高季昌稟 梁帝之命攻逐雷滿。出渚宮已便為荊州 留後。尋正受節度。迨乎均帝失御河東莊 宗自魏府入洛。高氏遂割據一方。搜聚四
遠名節之士。得齊之義豐南嶽之己。以為築 金之始驗也。龍德元年辛巳中。禮己於龍興 寺。淨院安置給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
也。其如閑辰靜夜多事篇章。乃作渚宮莫 問篇十五章。以見意。且侚高之命耳。己頸 有瘤贅時號詩囊。棲約自安破納擁身。枲 麻纏膝。愛樂山水懶謁王侯。至有未曾
將一字容易謁諸侯句。為狎華山隱士鄭 谷詩相酬唱。卒有白蓮集行于世。自號衡 嶽沙門焉。
後唐靈州廣福寺無迹傳
[0898a05] 釋無迹。姓史氏。朔方人也。當宣宗御宇佛法 中興。大中九年年正十三決志捨家。投白 草院法空大師為弟子。操執密縝拂攘囂
塵。咸通三年用賓于京室。得戒度於西明 寺矣。凡於百藝悉願遊焉。慕定林威能畫 戴安道能琴。我則講貫之餘兼而綜習。先是
唐恒夫甞作鎮朔方。後於輦下相遇。以家 僧之禮待焉。蓋知言行相高復能唱導。聞恒 夫白兩街功德使。請隷西明寺。旋屬懿 宗皇帝於鳳翔法門寺迎真身。右宣副使
張思廣。奏迹充乎讚導。悅懌上心宣賚稠 厚。光啟中傳授佛頂熾盛光降諸星宿吉祥 道場法歸本府。府帥韓公聞其堪消分野
之災。乃於鞠場。結壇修飾。而多感應。景福 中太尉韓公創修廣福寺。奏迹住持。皆以 律範繩之。塞垣閒求戒者必請為力生焉。
梁乾化丙子歲中書令韓公洙。奏署師號曰 鴻遠歟。後唐同光三年乙酉歲四月一日坐 終于丈室。筋骨如生風神若在。蕃漢之人 觀禮稱歎曰。昔至德中當府龍興寺有高士
辯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寧元年府帥舉奏。 勅 諡 曰能覺。今迹師可不異時而同事哉。 中書令韓公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