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大明高僧傳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皇明天台山慈雲禪寺 沙門釋 如惺 撰
習禪篇第三之二 (正傳十七人附見十人)
華亭昭慶寺沙門釋法寧傳一
[0920b20] 釋法寧因住沂州馬 [山*耆] 山故號馬 [山*耆] 山。東 密州莒縣李氏子也。初依沂州天寧妙空明
和尚得度。參侍既久盡得雲門宗旨。出世 住沂之淨居寺。大弘雪竇之道。紹興間抵 華亭青龍。鎮察判章滾母高氏夢。天人告曰。
古佛來也。翌日師至。迎之止錢氏園乃建 精舍。掘地得鐵磬斷碑佛像之應。於是華 亭令柳約奏所建剎賜額曰淨居。因省明 公于明州雪竇。時郡守莫將請主吉祥。哲宗
元符余山有精舍曰靈峯。部符改曰昭慶 禪院。右丞朱諤請師為開山第一代。無何 遷明州廣慧復返昭慶。紹興二十六年丙子 正月八日沐浴端坐說法辭眾而寂。世壽七
十六。僧臘五十九。塔全身于寺之東隅。
衢州烏巨山沙門釋道行傳二
[0920c06] 釋道行號雪堂。處州葉氏子也。初依普照 英得度。出遊參佛眼。一日聞眼舉玄沙築 著脚指話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會得便
會玉本無瑕。若言不會碓嘴生花。試問九 年面壁何如大會拈花。南明恁麼商確也。是 順風撒沙。次遷烏巨示眾舉。璣和尚問 僧。禪以何為義。眾雖下語未契厥心。眾
僧請益璣代云。以謗為義。師曰。三世諸佛 是謗。西天二十八祖是謗。唐土六祖是謗。天 下老和尚是謗。諸人是謗。山僧是謗。於中還
有不謗者無。談玄說妙河沙數。爭似雙峯 謗得親。忽示微疾。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 遂以後事委之。說偈曰。識則識自本心。見
則見自本性。識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 病。又註曰。爛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 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闍維獲五色舍利。煙
所至處舍利纍然。齒舌不壞。塔于寺西。
安吉州何山沙門釋守珣傳三 (廣鑑英)
[0920c24] 釋守珣號佛燈。即郡之施氏子也。初參廣鑑 瑛和尚不契。遂謁佛鑑。隨眾咨請。邈無所 入。乃封其衾曰。今生若不徹去。誓不展
此。於是晝夜霄立如喪考妣。逾七七日忽 佛鑑上堂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珣聞 頓悟。鑑曰。可惜一顆明珠被這風顛漢拾
得也。乃詰曰。靈雲道自從一見桃花後直 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處。珣曰。莫 道靈雲不疑。只今覓個疑處了不可得。鑑
曰。玄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 那裏是他未徹處。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鑑然之。珣拜起呈偈曰。終日看天不舉頭。
桃花爛熳始擡眸。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 關即便休。鑑囑令護持。是夕展衾厲聲曰。 這回珣上座穩睡去也。圓悟聞竊疑其未然
乃曰。我須勘過始得。令人召至。因與遊山。 偶到一水潭。圓悟推珣入水。遽問曰。牛頭 未見四祖時如何。珣曰。潭深魚聚。曰見後
如何。珣曰。樹高招風。曰見與未見時如何。 珣曰。伸脚在縮脚裏。圓悟大稱之。後出世 初主禾山。次天聖徙何山及天寧。紹興甲寅
謂居士鄭績曰。十月八日是佛鑑先師忌日。 吾時至矣。乞還障南。至十月四日續遣弟 僧道如訊之。珣曰。汝來正其時也。吾雖與
佛鑑同條生。終不同條死。明早可與我尋 一隻小船來。道如曰。要長者高者。珣曰。高 五尺許。越三日雞鳴端坐如平時。侍者請偈。
珣曰。不曾作得。言訖而逝。闍維舌根不壞。
眉州象耳山沙門釋袁覺傳四 (佛性)
[0921a24] 釋袁覺郡之袁氏子。出家傳燈寺。本名圓 覺。郡守填祠牒誤寫袁字。守疑其嫌因戲 謂之曰。一字名之可乎。對曰。一字已多也。
郡守異之。已而往大溈。依佛性和尚入室 陳其所見。性曰。汝忒殺遠在。俾充侍司 遷掌賓客。佛性每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
令下語。又曰。待我黠頭。汝理方是。偶不職 被斥。制中無依。乃寓俗士家。一日誦法 華。至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乃豁然
有省。制罷歸寺白性。首為肯之。後至雲 居見圓悟述所得。悟呵之曰。本是淨地屙 屎作麼。於是所疑頓釋。紹興丁巳郡守請
居象耳。法道大振。四方英俊宿德鴻儒聞風 禮謁。室無所容。開堂詞辨河傾峽瀉叢林 稱之。未詳其終。
明州天童沙門釋曇華傳五
[0921b11] 釋曇華字應庵。蘄州汪氏子也。生而奇傑不 類凡兒。年十七依於東禪薙髮。首謁遂和 尚略得染指法味。於是遍參知識。靡所
契證。聞圓悟住雲居煅煉學者。華往禮依 侍。悟乃痛與錐剳。值悟返蜀指見虎丘隆 禪師。侍一載頓明大事。已而訪此菴元命
分座。於是開堂妙嚴。遷歸宗。時大慧在梅 陽。有僧傳華示眾語。大慧見之極口稱歎。 復寄偈曰。坐斷金輪第一峯。千妖百怪盡
潛踪。年來又得真消息。報道楊岐正脈通。 虎丘忌日拈香曰。生平沒興撞著這無意智 老漢。做盡伎倆湊泊不得。從此卸却干戈。
隨分著衣喫飲。二十年來坐曲彔床。懸羊 頭賣狗肉。知他有甚憑據。雖然一年一度 燒香日。千古令人恨轉深。世稱華與杲二
甘露門。甞戒徒眾曰。衲僧著草鞋。住院何 事口如黿蛇惡窟乎。宋隆興元年六月十三 日奄然而化塔全身於東山。
臨安府靈隱寺沙門釋德光傳六 (光化吉月庵杲百丈震)
[0921c01] 釋德光賜號佛照。臨江軍彭氏子也。志學之 年即依本郡光化寺吉和尚薙髮受具。一日 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麼
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登方丈請曰。昨 蒙和尚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 竟是甚麼。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這
沙彌更要我與儞下註脚在。拈棒劈脊打 出。於是有省。次謁月菴杲應菴華百丈震。 皆無所入。適大慧奉旨住明州阿育王。四 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
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 得下語不得無語。光擬對。大慧便棒。光 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氷消。侍久之
宋孝宗慕光道價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 問對答稱旨。留宿內觀堂。後示寂。塔全身 於東菴。
眉州中巖寺沙門釋祖覺傳七 (慧日能南堂靜)
[0921c18] 釋祖覺嘉州楊氏子也。自幼聰慧書史過目 成誦。乃著書排斥釋氏。忽惡境現前。大怖 悔過。出家依慧日能和尚。未幾疽生膝上。
五年醫治莫愈。因書華嚴合論。畢夕遂感 異夢。旦即捨杖趨履。仍前一日誦至現相 品曰。佛身無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虛 空諸佛於中住。無住亦無去處處皆見佛。
遂悟華嚴宗旨。至是始登僧籍。府帥請講 於千部堂。而詞辯宏放眾所欽服。適南堂靜 禪師過其門謂曰。觀公講說獨步西南。惜
未解離文字相耳。儻能問道方外。即今之 周金剛也。覺欣然罷講南遊禪社。遂依圓 悟於鍾阜。一日入室悟舉。羅山道有言時踞
虎頭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無言時覿 露機鋒如同電拂。作麼生會。覺罔對。於是 夙夜參究忽有所省。作偈呈曰。家住孤峯
頂。長年半掩門。自嗟身已老。活計付兒孫。 悟未許可。次日入室悟問。昨日公案作麼生。 覺擬對。悟喝曰。佛法不是這個道理。覺復
留五年愈更迷悶。後於廬山棲賢閱浮山遠 削執論云。若道悟有親疎。豈有旃檀林 中却生臭草。始豁然大悟。遂作偈寄圓悟 曰。出林依舊入蓬蒿。天網恢恢不可迯。
誰信業緣無避處。歸來不怕語聲高。悟大喜 持示眾曰。覺華嚴徹矣。自是諸方皆稱曰 覺華嚴云。上堂僧問。最初威音王末後樓至
佛未審。參見甚麼人。覺曰。家住大梁城 更問長安路。僧問。如何是一喝如金剛王寶 劍。覺曰。血濺梵天。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
師子。覺曰。驚殺野狐狸。曰如何是一喝如 探竿影草。覺曰。驗得儞骨出。曰如何是一 喝不作一喝用。覺曰。直須識取把鍼人。莫 道鴛鴦好毛羽。
[0922a23] 系曰。覺華嚴既於講席有聲。南堂過而稍 施提勉。便能罷講南遊。正所謂見鞭影而 行者也。豈不駿哉。至為圓悟項門一錐。雖
然魂飛要且命根未斷。尚依識見。呈偈遭 圓悟一喝。直得氣索。五年而始大徹。噫古 為人師者必俟學者寒灰焰發絕後復甦方 肯點頭。未甞輕許而賊夫人子。今人纔見
靈利後生。便使拈弄公案。作得一偈頓焉 稱賞。不亦彼此皆瞎也。殺人之惡小害人 之惡大。其誰乎善於講者又當以覺公為 良範。
台州釣魚臺沙門釋自回傳八
[0922b06] 釋自回號石頭。臨海人。世業石工。人呼石 頭和尚。眼如盲龜不識一字。善根內啟志 慕空宗。求人口授法華能誦。遂棄家投大
隨和尚供掃灑。寺中令取崖石公用。回手 不釋鎚鑿。誦經不輟口。隨見而語曰。今日 硿磕明日硿磕。生死到來作甚折合。回愕然
設禮。願聞究竟法。隨令罷誦經看趙州勘 婆子因緣。於是念念參究久之。一日鑿石 石堅。乃盡力一鎚火光迸出。忽然徹悟。即
走方丈禮拜呈偈曰。用盡工夫渾無巴鼻。 火光迸散元在這裏。隨大喜曰。子徹也。復 述勘婆偈曰。三軍不動旗閃爍。老婆正是
魔王脚。趙州無柄鐵掃帚。掃蕩烟塵空索 索。隨可之。遂為薙染授以僧服。出世住釣 魚臺。上堂曰。參禪學道大以井底叫渴。殊
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時中 行住坐臥動轉施為。是甚麼人使作。儞眼見 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
脫處。方知老漢與儞證明。山河大地與儞證 明。所以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諸仁者 大凡有一物當途。要見一物當途之根源。
一物無處要見一物無處之根源。見得根 源源無所源。所源既非何處不圓。諸禪德 儞看老僧有甚勝儞處。儞有甚不如老漢 處。會麼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
誰。
[0922c03] 系曰。觀回師資生之業既傭且拙。學佛之 志既銳且勤。始而迷則眸子如盲。後而悟則 通身是眼。至于說偈談禪大有超今逸古
之風。得非能者復起耶。苟使其居讀五車 出窮三藏。又烏有一鎚而火光迸出之象 哉。大凡天下治愈隆亂愈起。學固博執益封。
古人斥為雜毒入心。良有以也。於戲世之 錦心繡口之士文龍義虎之僧。能為昌黎子 之虛心周金剛之自返。胡慮油不出麵道 不我親哉。所以追風逐日者非駑駘之足。
訶佛罵祖者豈鄙陋之夫。或膠錮於見知 枳梏其比量。又莫若頑璞之易琢也。
潼川護聖寺沙門釋居靜傳九
[0922c16] 釋居靜號愚丘。成都楊氏子也。年十四依白 馬寺安慧出家。聞南堂禪師道望往謁。堂 舉香嚴枯木裏龍吟話詰之。靜於言下大
悟。一日堂問曰。莫守寒巖異草青。坐却白 雲宗不妙。汝作麼生。靜曰。直須揮劍。若不 揮劍漁父棲巢。堂矍然曰。這小廝兒靜珍
重便行。後出世住東巖。甞謂眾曰。參學至 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後句透得過 者一生事畢。儻或未然更與爾分作十門。 各各印證自心。還得穩當也未。第一須信
有教外別傳。第二知有教外別傳。第三須 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第四須見 性如觀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密。 第五須具擇法眼。第六須要行鳥道玄路。
第七須文武兼濟。第八須摧邪顯正。第九 須大機大用。第十須向異類中行。凡欲紹 隆法種。須盡此綱要方坐得這曲彔床子 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為師。若不到恁
麼田地秖一向虛頭。他時異日閻老子未放 爾在。又偈曰。十門綱要掌中施。會得來時 自有為。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 基。
泉州教忠寺沙門釋彌光傳十 (黃蘗祥)
[0923a10] 釋彌光號晦庵。閩中季氏子也。生寡言笑 聞僧貝梵則喜。年十五依文慧禪師圓頂。 未窮海藏喜究群書。一日計曰。剃髮染衣
當期悟徹。而醉心俗典耶。遂首謁圓悟。次 參黃蘗詳高庵悟。機語皆契。以淮楚盜起 歸謁佛心。值大慧寓廣因從之。慧曰。汝
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光曰。佛心 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 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遍界分身。慧曰。
汝意如何。曰某不肯。他後頭下個註脚。慧 曰。此正是以病去法。光毅然無信可意。慧 曰。汝但揣摩看。光竟以為不然。經旬因記
海印信公拈曰雷聲浩大雨點全無。光始無 滯。趨告慧。舉道者見琅邪并玄沙未徹語 詰之。光對已大慧笑曰。雖進一步秖不著
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 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 禪見處總如是也。何益于事。其楊岐正傳
止三四人而已。光慍而去。翌日慧問。汝還疑 否。曰無可疑者。慧曰。秖如古人相見未待 開口已知虛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此理
如何。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詣。慧令究有句 無句話。慧過雲門庵。光亦侍行。一日問曰。 某到這裏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
病最癖世醫拱手。何也別人死了不得活。 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 死一回始得。光疑情愈深。後入室慧問。喫粥
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却藥忌道將一句來。 光曰裂破。慧乃振威喝曰。儞又說禪也。光 即大悟。慧即撾鼓告眾曰。龜毛拈得笑咍
咍。一擊萬重關鎖開。慶快平生在今日。孰 云千里賺吾來。光亦呈偈曰。一拶當機怒 雷吼。驚起須彌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
拈得鼻孔失却口。自爾名喧宇宙。道洽緇 素出住教忠。瓣香為妙喜拈出。其為知本 也歟。
[0923b17] 系曰。凡為人師者須具二種法方堪坐曲 彔床。一先明己眼。二鑒機病源。若己則未 明。自尚拕枷帶鎖。胡能為人解粘去縛。不
識病源未免傭醜殺人之陋。所以久依爐 鞴不能脫胎成器者。非學人之罪也。為 學者亦須具二種法。方可驗天下善知識 舌頭。一不自知足。二死後復甦。若易知足
必以魚目為珠。若不死後再甦。則生死命 根不斷。所以久入選佛場不能心空及第 者。非宗匠之罪也。是故妙喜一生不自肯。 晚登川勤之室直階華嚴七地。不其然乎。
今晦庵以滑稽參禪。未曾大死一番。苟非 妙喜屠龍之手。而不珍魚目者幾希。故遭 振威一喝。直下喪身失命。便能對眾作蟭
螟蟲大吼。豈不快哉。嗚呼世之靈利漢靡不 坐晦庵膏盲之疾。如狂子失心而不可療 者多矣曾未服醫父起死之劑。且急欲為 人指迷。不亦謬乎。
江州東林寺沙門釋道顏傳十一
[0923c07] 釋道顏號卍庵。潼川鮮于氏了也。初參圓 悟。但登堂未能造其玄奧。圓悟將還蜀。 以書遺大慧曰。顏彩繪已。特未點眼耳。他
日嗣後未可量也。於是朝夕質疑於慧。方 大悟徹。於是聲光遐溢黑白咸被其化。僧 問。如何是佛顏。曰誌公和尚。曰學人問佛何
答誌公。顏曰。誌公不是閒和尚。曰如何是 法顏。曰黃絹幼婦外孫韲臼。曰是甚章句。顏 曰。絕妙好辭。曰如何是僧。顏曰。釣魚船上謝
三郎。曰何不直說。顏曰。玄沙和尚。顏凡所 說法大概簡易如此。
福州西禪寺沙門釋鼎需傳十二
[0923c19] 釋鼎需號懶庵。郡之林氏子也。幼業儒舉 進士。蒞政有聲。年二十五因閱遺教經忽 省曰。幾為儒冠誤也。即欲舍俗。母氏難以
親迎在期。需笑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分 付春風。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侶。遂依保壽 樂公為大僧遍參名宿。歸里結庵羌峯三 年。甞以即心即佛話問學者。時妙喜庵于
洋嶼。晦庵光在侍。特以書招之曰。此間庵 主手段與諸方別。可來少欵如何。需不答。 光以計邀至。值妙喜為眾入室。需欲隨喜
而已。妙喜因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 心是佛。爾作麼生。需下語。喜詬曰。汝見解如 此。敢妄為人師耶。乃鳴鼓訐其為邪解。
需淚交頤不敢仰視。自默計曰。我既為所 排。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