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Zan Fa Hua Zhuan 弘贊法華傳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弘贊法華傳卷第十藍谷沙門慧詳撰
書寫第八
* 齊太祖高皇帝
* 齊竟陵文宣王并世子
* 北齊釋道超故弟子
* 隋河東練行尼
* 隋楊州嚴恭父子
* 隋客僧救同學
* 隋司空竇杭弟璡
* 唐貝州人馬衡
* 唐比干山釋曇韻
* 唐巴西令狐元軌
* 唐洺州妙智
* 唐雍州人陳法藏
* 唐左僕射蕭 [阿-可+禹] 父子
* 唐弘福寺釋智曄
* 唐洛州人何玄玲
* 唐汝州梁縣劉老
* 唐藍田徐氏
* 唐郎將吳氏
* 唐悟真寺釋玄際
[0042c05] 齊大祖高皇帝。姓蕭。諱道成。字紹伯。閱想真 乘。虎心寶地。出火宅而長騖。超化城而直 指。度僧立寺。大啟福門。鑄像持經。頻修慧
業。每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僧三百。朔望 之日。不許殺生。又以萬機之暇。手寫法花。莊 嚴傑異。恒申供養。
[0042c11] 蕭子良。南蘭陵人。封竟王。齊永明七年。誌 上。以四千錢。就竟陵王。作八關齊。白王云。 可請雲副。此是真出家人。王即請副為善知
識。共王造法華經千部。王夢一人問云。欲得 功德不。王云。欲得。即指水中功德。王仍入 水。得一卷法花。覺已深懷喜躍。即澡潔中表。
手寫法花經一部。觀世音一部。世子巴陵王。 亦手寫法花經一部。副又夢。一人騎白馬。於 空從東方來。授副信幡。又永明十一年四月
末。夢一人送經一卷云。言有誤。明日遇得一 部法花。試略披看。遂見第五卷壽量品。有一 句異。云一塵一劫。于時。募集數十部經。悉無
此句。即言推義。乃是法花之極致。是以即撰 經文。便有白雀來翔。以應嘉瑞。副後不知 所終。
[0042c26] 釋道超。不知何許人也。出家住齊郡山寺。立 行清潔。有弟子。亡名。年十五。誦法花經。得 一卷。忽因病而亡。此弟子。為性勤學。兼有神
采 。天懷仁孝。師甚愛之。自從終亡以後。旦夕 悲憶。齊郡去太山祠不遠。道超心念。吾常 聞。人死。神明必先經太山府君所。然後方得
受生。幽明雖隔。有誠必感。吾試問太山府 君。或知弟子生處。因而執錫杖焚香。往造山 廟。具陳來意。三反告神。木主。忽然發聲。酬
對曰。法師既戒行精誠。來心又重。所問之事。 敢不告師。便命一木侍神。令呼所由主者。侍 神。便往東廂屋內。呼一人來。府君即問。弟子
亡名。今在何許。此人答云。繫在此間。未有生 處。道超仍乞相見。府君。即令隨其人往至東 廂屋。相去十餘許步。即見弟子。形貌衣服。宛
若生平。師弟悲泣。良久問其即曰。苦樂果報 云何。弟子答曰。即今拘繫。亦無苦樂。但生處 未定。急須功德扶持。若無善根。恐生惡處。
師問。作何福善。可得莊嚴。弟子答云。願師為 造法花經一部。一百僧齊。師云。此事可辦。因 別弟子。更見府君。府君具問。相見何說。師。
述須建齊造經之事。府君云。冥道大須功德。 師可急營造畢。更來相見。超因還本住。即具 紙筆。雇人寫經。仍建齊慶。功德既了。還往廟
所。與府君相見。述修福已竟。來覓弟子。府君 還命侍神。呼前主者。主者既至。府君即問。 弟子在無。其人答云。已生勝處。超問。何是
受生。其答云。寫經之人。初作妙字。女字始 成。未得作少。當於此時。即得生處。超復問。 今生何方。神人答云。生齊郡王武家。待其生
兩三歲。可往訪覓。超心記神言。辭府君而退。 後經三載。乃造王家。問云。檀越有兒。貧道欲 見。此家富室。敬信三寶。但由來無子。近遠所
知。後有此兒。疎親亦不相語。王君拒諱。不 言有子。超云。貧道弟子。來生檀越家。已得 三年。何為不以相示。因具說告太山府君之
由。其母在閤內聞之。語其父曰。法師靈感若 此。何得隱諱。即抱兒安閤限外。去超數丈。因 直走遙入超懷。啼泣良久。年大出家。還事超
為弟子。即開皇十五年也。不知師弟各年幾 而終。
[0043b09] 比丘尼練行。河東人也。不知其本名。但以苦 節專心。勤策無怠。俗稱練。因以名之。常誦法 花。志欲抄寫。訪工書者一人。數倍酬直。別為
淨室。莊嚴中表。經生。一起一沐。燃香薰衣。仍 於寫經之室。鑿壁通外。加一竹筒。令寫經人。 每欲出息。輒含竹筒。吐氣壁外。寫經七卷。八
年乃畢。供養嚴重。盡其恭敬。龍門僧法端。常 集大眾。講法花經。以此尼經本精定。遣人請 之。尼固辭不與。法端責讓之。尼不得已。乃自
送付。端等開讀。唯見黃紙。了無文字。更開餘 卷。皆悉如此。法端等慚懼。即送還尼。尼悲泣 受之。以香水洗函。沐浴頂戴。遶佛行道。於七
日夜。不暫休息。既而開視。文字如故 (云云) 。
[0043b22] 嚴恭。字近禮。本泉州人。家富於財。而無兄 弟。父母愛恭。言無所違。陳大建初。恭年弱 冠。請於父母。願得錢五萬。往揚州市物。父母
從之。恭乘船載錢而下。去揚州數十里江中。 逢一船載黿。將詣市賣之。恭問知其故。念黿 將死。因請贖之。黿主曰。我黿大。頭別千錢乃
可。恭問。有幾頭。答有五十。恭曰。我正有錢 五萬。願以贖之。黿主喜取錢。付黿而去。恭盡 以黿放江中。而空船詣揚州。其黿主別恭。行
十餘里。船沒而死。是日。恭父母在家。昏有皂 衣客五十人。詣門寄宿。并送錢五萬。付恭父 母曰。君兒在揚州。附此錢歸。願依數受也。恭
父母怪愕。疑恭死。固審之。客曰。兒無恙。但 不須錢。故附歸耳。恭父受之。記是本錢。皆水 濕。留客為設食。客止。明旦辭去。後月餘。恭
還家。父母大喜。既而問附錢所由。恭言。無 之。父母說客形狀。及附錢日月。乃贖黿之日。 於是。知五十客皆所贖黿也。父子驚歎。因從
家揚州。專勤福業。常讀法花。至見寶塔品。 輟經而歎曰。一塔之內。有二如來。分身諸 佛。其數不少。我今何為不逢一聖。感慨良
久。其夜。忽夢見有梵僧。自稱法脫。語恭云。 若寫此經。兼事講說。欲見諸佛。斯事可階。 恭因發願造法花百部。未幾之間。忽遇重疾。
誓造千部講五百遍。於是。大起房宇。為經之 室。莊嚴清淨。供給豐厚。書生常數十人。揚州 道俗。共相崇敬。號之為嚴法花。其病既愈。志
願彌稱。恭甞一時在經堂北。有一異僧。年可 八十。來告恭云。聞君造經。願請一部。又承未 有提婆達多品。今留此品。可於寶塔品後安
之。貧道。從龜茲國來。今往羅浮山去。得經一 部。粗略披尋。仍留金一鉼。重三十斤。用入 法花。來歲夏間當附物。又云。向見普賢品內
呪。少一句語。宜覓足之。言畢而退。恭尋後 看。莫知所在。後有捿霞寺禪師寶恭。送零落 法花經五十許卷。使恭成就擬用流通。有一
卷第七。是宋元嘉二十九年宋懿所造。校普 賢呪。果少婆羅帝三字。是第十六句。自後寫 經。仍依足之。恭甞有親知從貸經錢一萬。恭
不獲已與之。貸者受錢。以船載歸。中路船傾。 所貸之錢落水。而船人不溺。是日。恭入錢 庫。見有一萬濕錢。如新出水。恭甚怪之。後見
前貸錢人。乃知濕錢是所貸者。至來年夏內。 有廬江人侯志。從鄱陽郡下。到宮亭湖。卒遇 暴風。宗伴多有被溺。唯志一船。如被持引。橫
風截浪。遙到廟所。見有一神形長二丈。被甲 帶劍。身坐一人。問志生平所有罪過。無非 實錄。志悉款伏。又問。識蔣州造法花經嚴恭
以不。我今寄錢一萬。入其功德。汝可付之。語 竟便隱。志不知錢之所出。唯記嚴恭姓名。仍 值便風。乘船利涉。行止二日。到彼當塗縣。船
纔泊岸。忽有一人。自稱姓許。來覓侯志云。在 陳之日。曾於會稽。就君市錦四匹。餘直尚 少。今欲還君。乃留錢一萬。逼志令受。志憶有
交關。不記餘贖。留錢乃去。遂不知所之。志心 方曉神錢不二。到江寧縣。訪恭以錢付之。委 陳上事。恭倍歡忻。精到愈功。乃發願造三千
部。講一千遍。後有江夏郡人李湛。請經一 部。還鄉供養。於三山遇風。一舟漂沒。湛身亦 沒。經涉五日。新林坊人。忽望水上。有數十
鴉鵄。共擁一物。光彩映日。隨流而下。仍輕舸 往取。得一漆函。上岸披。經一無霑濕。坊人 送上刺史張熙。熙撿經後。乃是嚴恭造經。送
還恭舍。勘目即是李湛所請之部。又齊王府 人。忘姓名。請經一部還家。過江遭風船沒。財 物皆盡。唯身獲存。法花一函。在江半日。隨浪
上下。似如緘持。後人接獲尋撿。一無損濕。送 還恭舍。勘目知是齊王府人所請之經。又甞 至市買紙。適遇少錢。忽見一人。持錢三千。授
恭曰。助君買帋。言畢不見。如此非一。隨開皇 末。恭死。子孫傳其業。隋季。盜賊至江都。皆 相與約。勿入嚴法花里。里人賴之獲全。前後 所寫。二千五百餘部。
[0044b08] 釋某。失其名。隋大業中。行至太山廟。求寄 宿。廟令曰。此無別舍。唯神廟廡下可宿。然此 來寄宿者。輒死。僧曰。無苦也。令不得已從
之。為施床於廡下。僧至夜端坐誦經。可一更。 聞屋中環佩聲。須臾神出。為僧禮拜。僧曰。聞 此宿者多死。豈檀越害之耶。願見護念。神
曰。遇其死時將至。聞弟子聲。因自懼死。非殺 之也。願師無慮。僧延坐。談說如人。良久。僧 問曰。聞人傳說。太山案鬼。寧有之耶。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豈欲見先亡乎。僧曰。有兩同 學僧先死。願見之。神問名。一人已生人間。一 人在獄。罪重不可喚。與師就見可也。僧甚悅。
因共起出門。不遠而至一所。多見廂獄。火光 甚盛。神將僧入一院。遙見一人在火中。號呼 不能言。形變不可復識。而血肉燋臭令人傷
心。神曰。此是也。師不復欲歷觀耶。僧愁愍求 出。俄而至廟。又與神坐。因問。欲救同學。有 得理耶。神曰。可得耳。為寫法花經者便免。既
而將曙。神辭僧入堂。旦而廟令視僧不死。怪 異之。僧因為說。仍即為寫法花經一部。莊嚴 畢。又將經就廟宿。其夜。神出如初。歡喜禮
拜。慰問來意。僧以事答。神曰。弟子知之。師 為寫經。始書題目。彼已脫免。今久出生不在 也。然此處不淨潔。不可安經。願師還送經向
寺。言說久之將曉。辭訣而入。僧送經於寺。
[0044c04] 司空陳容公竇抗。早出中衢。宿知寶所。雖貴 極台輔。而凝心妙覺。爰捨淨財。立靜法寺。莊 嚴輪奐。將美天宮。其弟璡。行盡色難。志窮惡
道。奉為考安豐公。妣成安公主。敬造法花金 剛般若。各一部。乃妙思神 [示*栗] 。幽情獨悟。每菡 萏將發。澡雪身衣。自搴池內白蓮花葉。潔淨
曝乾。擣以為紙。於是。嚴飾道場。躬自抄寫。 刺心取血。用以為墨。斯事振古罕儔。理多祥 瑞。而璡謙損慎密。不許外傳。使後代無聞。惜
哉。其經。緘之寶藏。于今尚在。
[0044c14] 馬衡。具州洛水人也。父母喪亡。盧於墓側。營 造墳塋三所。皆躬自負土。積三年乃就。境甚 高峻。人所歎伏。每在廬中宿臥。恒有大白蛇。
曳身廬屋上。垂頭臨戶。若欲出入。蛇即縮頭 避之。如是為恒。不至侵害。狀如守護。又有一 白狼。恒去來。臥起廬側。及墳事畢。其人又起
念。我雖為父母。造成此墳。仍未為亡靈別修 功德。因即發願。造法花經。以資魂路。乃以塚 傍淨處。香水灑地。採取穀子種之。生長之
後。每以香水溉養。及其成樹。即採皮如法造 紙。亦用香水和泥。作屋於墳傍。請書生寫經。 護淨齊蔬。出入每易衣服。仍以四事供養不
闕。及書經了。未得莊嚴。以三重紙裹。著小 屋壁上。忽然夜中風雨大至。及明。乃上屋被 風雨飄破。草木皆盡。在地水深數尺。失經所
在。凡經二日。水歇之後。於水下收得所寫之 經。唯在上一重紙濕。至第二重。儼然乾淨。一 無傷損。不濕不污。其人初失此經。悲號懊
惱。日夜悲動。及見經在。歡喜踊躍。得未曾 有。遂得莊嚴成就。永為供養。
[0045a05] 釋曇韻。定州人。行年七十。隋末喪亂。隱于離 石比干山。常誦法花經。欲寫其經。無人同志。 如此積年。忽有書生。無何而至。云所欲潔
淨。並能行之。於是。清旦食訖。入浴著淨衣。 受八戒。含香燒香。寂然抄寫。至暮方出。明又 如先。曾不告倦。及經寫了。如法親奉。相送出
門。斯須不見。乃至裝潢。一如□法。韻受持讀 之。七重裏結。一重一度。香水洗手。初無暫 廢。後遭胡賊。乃箱盛其經。置高巖上。經年賊
靜。方尋不見。周慞窮覓。乃於巖下獲之。箱巾 糜爛橃朽。見經如舊鮮好。
[0045a16] 令狐元軌者。敬信佛法。欲寫法花金剛般若 等經。貞觀五年。任隆州巴西縣令。無由自檢。 憑當土杬禪師檢校。杬乃為在寺。如法潔淨
寫了。下秋。還岐州莊所。寫得經。留在莊舍。 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處。忽為外火延燒。堂 是草 覆 。一時灰蕩。家人相命撥灰。取金銅經
軸。既撥外灰。其諸經宛然如故。黃色不改。唯 箱成灰。又覓老子。便從火化。鄉村嗟異。讚詠 成音。金剛般若一卷。題字焦黑。訪問所由。乃
初題經時。有州官能書。其人行急。不獲潔淨。 直爾立題。由是被焚。軌。于時任馮翊令。聞 之驚喜。深增信悟。
[0045a28] 張萬福。貞觀年中。從晉州刺史。改為洺洲刺 史。其人性麁獷。不甚敬信。初至任所。問訪左 右。管內有何德行眾僧。左右報云。郭下有一
尼。名妙智。甚精進。又造一部法花經。如法受 持供養。緣此譽滿鄉閭。其時福問。此經。可用 幾物造成。答云。此尼。用一千五百段物。萬福
大驚曰。京下極好手書。寫一部。正可至七八 段。何因用如許物。試為我索經來看。尼聞刺 史索經。拒而不與。為使君不護淨。又未齊潔。
萬福大瞋。更使人往。尼遂不敢留。即作香 湯。與來使沐浴。并與新衣。著訖。始付經去。 萬福得經竟。不洗手。即取經開。卷中並黃紙。
遂無一字。萬福大怒曰。此妖老嫗。何由可 耐。即命左右。追取尼來。使往語尼曰。師經上 並無一字。使君大瞋。令追師來。尼甚憂懼。莫
知所由。汗流浹體。即隨使往。至刺史牙門入 屏牆。尼見一雙金剛。手擎杵棒。如似授尼。尼 遂心安。即入至刺史前。其經文並在空中。化
作金字。刺史見尼至。并見金剛及金字在虛 空中。因即驚懼。走起下廳。號咷悲泣。謝罪 懺悔禮拜。遂即迴心信向。發願造法花經一
千部。通十方供養。仍自受持。不敢懈怠。乃問 尼造經由緒。尼曰。欲造經之時。於山中。先種 穀樹。每用香水溉灌。令得滋長。樹成之後。即
預以香水和泥。造作紙屋。紙屋既成。乃採取 樹皮。雇匠如法香水清淨造紙成。即募訪 能護淨經生。不論工拙及貴賤。乃經三年。不
獲其人。後有一江南人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