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Hua Zhuanji 法華傳記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經傳記卷第七轉讀滅罪第九書字救苦第十之一
* 仁孫子一
* 蘇長妾二
* 隋彥武三
* 韓睦之四
* 釋淨藏五
* 蒙遜王六
* 隋慧緣七
* 釋僧融八
* 天竺僧九
* 竺沙彌十
* 大乘天十一
* 隋嚴敬十二
* 安居女十三
* 大原女十四
* 尼妙空十五
* 節家女十六
京師高表仁孫子一
[0077c05] 京師高表仁孫子。甞讀法華經。龍朔三年正 月二十七日。乘馬從順義門出。有兩騎追之 曰。令捉獲矣。其人問曰。卿是何人。答曰。我
是閻王使者。故來追卿。其人惶忙走馬西出。 欲投普光寺。使人曰。疾投寺門勿令入。入即 得脫。及至寺門。乃見一騎投門。又西走欲入
開善寺。又令騎投門。遂爾相從西奔。欲還 本宅。宅在化度寺東。恐道遠。乃欲入醴泉坊。 一騎在前。其人以拳擊之。鬼遂落馬後鬼曰。
此人大麁。急曳下挽却頭髮。即被牽髮。如 刀割狀。遙擲于地。亦隨髮落馬人與還。至 晚蘇云。備見閻王云。君何盜僧果子。何事
說三寶過。遂依伏罪無敢厝言。王言盜果 之罪。合吞鐵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方盡。 說過之罪。合耕其舌。因放令出。遂蘇少時。
還絕口如吞物遍身赫赤。有苦楚相纏。經日 方醒云。經一年吞百餘丸。其苦難言。明日復 爾。恰經四日吞丸亦盡。方欲拔舌耕之拔而
不出。勘案所由乃云。曾讀法華。舌不可出。遂 放令活。今見在化度寺圓滿師處。聽法懺悔 云云。
蘇長安家妾二
[0077c27] 唐武德中。以都水使者。蘇長為己州刺史。蘇 將家口赴任。渡嘉陵江。中流風起船沒。男女 六十餘人。一時溺死。唯有一妾。常讀法華經。
船中水入。妾頭戴經函。誓與俱溺。既而船沒。 妾獨不沈。隨波泛濫。頃之著岸。遂沈經函 而出。開視其經。了無濕污。今尚存。楊州嫁為 人婦。而逾篤信焉
(岑令說云。見此妾自言。然臨困便至江上。船人亦云爾) 。
隋魏州彥武三
[0078a06] 隋開皇中。魏州史博陵崔彥武。因行郡至 一邑。愕然驚喜。謂從者曰。吾昔甞在此邑中 為人婦。今知家處。因乘馬入循巷。屈曲至
一家。命叩門。主人公年老。走出拜謁彥武 入家。先昇其堂。視東壁上。去地六七尺。有 高隆處。客謂主人曰。吾昔所讀法華經。并
金釵五隻。藏此壁中。經函是也。其經第七 卷尾後紙。火燒失文字。吾今每誦此經。至 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記得。因令左右鑿壁。
果得經函開。第七卷尾。及金釵。並如其言。 主人涕泣曰。亡妻存日。常讀此經釵亦是。 亡妻因產死。遂失所在。不謂使君乃示其處。
彥武指庭前槐樹。吾欲產時。自解頭髮。置 此樹空中。試令人探。樹中果得髮於是主 人悲喜彥武留衣物。厚給主人而去 (法苑第二十六 卷云。右一驗出冥報記)
。
彭城域人韓睦之四
[0078a23] 韓睦之彭城域人來秦始初。彭城沒虜睦之。 流亡兒於亂。為人所略。不知在何處。睦之本 事佛精進力。至心讀觀世音經。欲讀萬遍願
得兒。又每得千遍。輒請眾僧齋。已得六七 千遍。都無感動。睦之歎曰。聖人寧當不應眾 生耶。是我心未至爾。因此日夜。不復數其
遍數。唯自誓以感徹為期。其兒定傳賣。為 益州人奴。見使因作役。一日獨 [妍-女+禾] 草木。忽 見一道人來相問。汝是韓睦之兒非。即驚答
曰是。又問。願見父不。答曰。願此亦何由可 得。道人又言。汝父切殊至今將汝歸去。兒 不知是神人。辭不敢許。道人曰。無苦但捉我
袈裟角。兒試捉之。便覺恍然如人掣去。須 臾而往。倚一家門外。乃是韓流移新居。兒不 識是父舍。道人不進。遣兒入噵。入見主人
正坐讀經。即其父也。相見不暇申悲喜。唯得 叫噵。門外有聖人。父便徒跣走出。比出已 不復見矣。村隣道俗。莫不驚怪歎息。
隋鄜州寶室寺沙門淨藏五
[0078b13] 沙門淨藏。鄜州人也。少喪父母。出家住寶室 寺。根性戇鈍。不能讀誦經典。晝夜歎息。恨先 世業。更欲讀法華經。蔬食苦節。從師始受經。
經歷歲月。纔讀一品。晝夜精勤。不食五穀。身 力衰微頓悶絕。神至閻魔廳。王見淨藏。歡喜 令就金座。合掌讚曰。善哉大釋子。勇猛讀法
華。不久得成佛。利益諸有情。讚已謂藏言。阿 師壽在三年前業已盡。讀法華力。既增至 今。業壽既延。放還阿師。須讀一部。聞是語
已。如眠而覺。流淚悔恨。既讀其文。予面見 淨藏。聞其始末而已。
梁蒙遜王六
[0078b25] 梁時沮渠蒙遜國王。依先業而遇於重病。困 苦不息。以諸藥而塗終不愈。祈天神地祇。 猶不治差。曇摩羅懺法師。號伊波勒菩薩。遊
化葱嶺來至河西。大王聞沙門來。請問治病。 懺答曰。大王病天竺諸藥。所不能瘳。唯有妙 藥。名稱妙法普門。能令為轉讀。王嚴應教。
令為讀者。病載除愈。由此起尊重心。自轉抽 撩觀音一品。為於別卷。從彼時來。迄于今 時傳來矣。
隋豫州慧緣七
[0078c06] 釋慧緣豫州人也。少出家。蔬食苦行。心欣生 兜率。以所修行業。發願迴向彼業。志求奉見 彌勒。十二年中更無休息。夢一人童子來告
緣。汝行業欣兜率。雖生彼天。不可奉仕彌勒 大士。何以故。未讀法華故。若人受持十善。雖 生彼天處。不受持妙法華經者。唯在外天不
事補處。著欲因緣。還墮三途。說是語已。上 昇虛空。夢覺流淚。悔謝前心。更從師友受經。 晝夜轉讀更三年。復夢前童子來謂緣。汝業
既熟。壽命未盡。先欲奉見彌勒菩薩。從我 脇下。即接上昇入內院。彌勒菩薩。與大菩薩 圍繞說法。見緣入說偈讚曰。善哉大釋子。轉
讀一乘故。現身見我身。捨壽必生此。緣聞斯 偈訖。歡喜流淚。見前後左右。百千眾會在 座。復見空座無人甚多。即問天眾。何故有座
無人。時有二菩薩。即是侍者。一名法音林。 二名大妙相。即從座起謂慧緣曰。當知空座 者釋迦如來末法中。讀誦法華妙教之人。當
生之時所坐之座。是故彼座空無人。汝座在 彼中。汝行業妙故。我迎接汝。先所見童子。 豈異人乎。大妙相我是也。速還人間。令聞知
此事。轉讀大乘。十二年後。捨壽至此處受教。 復教從前童子來下。夢覺歡喜。對朋友而說 此事。十二年後。無病而卒。紫雲聳空。人皆謂 瑞矣。
梁九江東林寺僧融八
[0079a03] 釋僧融梁初人。住九江東林寺。篤志汎博遊 化已住。轉讀法華。於廬山獨宿時。天雨雪。中 夜始眠見有鬼兵。其類甚眾。中有鬼將。帶甲
挾刃。形奇壯偉。有持胡床者。乃對融前踞之。 便勵色揚聲曰。君何謂鬼神乃無靈耶。速拽 下地諸鬼將欲加手。融默稱觀世音聲未絕。
即見所住床後有一天將。可長丈餘。著黃皮 袴褶。手捉金剛杵擬之。鬼便驚散。甲 冑 之屬。 碎為塵粉。融甞於江陵專心轉讀。感普賢云。
汝讀法華罪性漸滅。三生必定得見身。融後 不知終處矣 (出梁高僧傳) 。
天竺阿蘭若比丘九
[0079a15] 昔天竺國阿蘭若比丘。大讀摩訶衍。其國王 常布髮。令蹈上而過。有比丘語王言。此人 摩呵羅。不多讀經。何以大供養如是。王言。我
一日夜半。欲見此比丘。即往到其住處。見此 比丘。在窟中讀法華經。見一金色光明人騎 白象合手供養。我轉近便滅。我即問大德。以
我來故。金色光明人滅。比丘言。此即遍吉菩 薩。遍吉菩薩自言。若有讀誦法華經者。我當 乘白象來教導之。我讀法華經故。遍吉自來。 遍吉法華名普賢也
(出智度論) 。
天竺于闐國瞿摩帝寺沙彌十
[0079a26] 于闐國有僧伽藍。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 僧居。揵搥而食。時有一驅使沙彌。年十六。亦 有尼乾子。善占相。見此沙彌云。汝年十六。餘
命只一年。雖捨衣鉢。不可延壽。沙彌悲愁。上 座哀愍之。為後世善。教法華經。沙彌根鈍。不 識文字。上座一部之中最。方便壽量二品授
之。沙彌專心轉讀。尼乾子後見沙彌。生希 有心。問汝修何功德。答吾纔讀經一兩品。尼 乾歎曰。大乘之力不可思議。轉十七歲壽。成
七十年。乃出家投寺。讀摩訶衍經 (出西國傳) 。
天竺 [牛*句] 薩羅國摩訶衍提婆十一
[0079b08] [牛*句] 薩羅國大愛道故精舍側。有沙門稱摩訶 衍提婆。秦云大乘天。披讀法華等大乘典。時 有大阿羅漢。三明六通清徹。是大乘天昔親
友也。阿羅漢曰。我見舍衛城門外上。虛空中 有一餓鬼。身極長大。其狀醜惡。忽有十二枚 熱鐵丸。從口中入直下過去。既下過已還入
口中。舉體火燃。苦痛宛轉。絕倒復起。起後 還倒。即問。汝有何罪苦痛如斯。答吾前世曾 為沙彌。給仕大乘天。時世極儉。麥餅為食。爾
時為眾僧行食。偏重大乘天。留十二分擬後 食。以是罪故。受餓鬼身。苦毒如斯。汝憶知 不。答其事實。受苦何疑。大乘天問。以何方便
救之。答依汝起業。汝轉讀摩訶衍經。即依羅 漢教。讀般若法華般舟等各十遍。迴向救苦。 後時問阿羅漢。前沙彌苦何。答入定觀知。依 汝讀經力。命終生第二天
(同傳) 。
隋揚州嚴敬十二
[0079b25] 嚴敬揚州人。家富無子息。偏歸正法。讀法華 經為業。後生男子。三歲熱病眼闇。嚴教壽 量品。少不能持。纔誦題目。無奈何事。遇亂屋
內掘穴。與衣食而捨走。亂靜賊去三年方還。 屋舍破壞。梁柱散在。下有微音。即憶知肓 兒。披穴肥膚圓滿。兩眼復明。悲喜問因緣。兒
曰。吾持法華壽量品題。有一人乘白象來放 光。教句逗初讀一品得明。助畢一部。後更 不見所去。嚴生希有念。令誦經甚通利。如 多年受持。予親所聞也。
安居縣樣女十三
[0079c07] 安居縣樣少女。發心讀法華提婆達多品。手 塗香觸經。口含香方始讀。其母遇疾病。為讀 即消滅。靜夜向燈讀經。異香忽至。精誠十二
年。女根滅男根生。祕不語之。臨終之時。一莖 蓮華首邊生。眾皆謂生淨土表示。
大原小女十四
[0079c13] 大原有小女。父母遭苦而亡。漸發人情。戀慕 父母。從尼真妙。受藥王品。晝夜轉讀。祈念父 母。夢有一沙門云。汝讀法華一品。乘此善因。
父母生淨土。乃出家勤行精進。受持一部見 在矣。
潯陽尼妙空十五
[0079c19] 尼妙空蔬食紙衣。專讀法華經。乃至不受餘 經一偈。常願生極樂。兼解念佛三昧。臨終之 時。紫雲覆室。異香遍一縣。後弟子尼夢。吾一
生持法華。生極樂上品中生。若兼解義。必上 品上生耳。
隋并州高守節家女十六
[0079c25] 高守節家代信奉。其家女係癭疾。教讀法華 經。癭病自除後其女出家為尼。見一癩病者。 教讀法華。不久病消。又見一瘂者。讀經令聞。
歡喜而去。後得可聞。又見瘧病者。聞誦經聲。 即得除去。精誠感通如此。不知已後事耳。
書寫救苦第十之一
* 秦姚興一 天竺僧二
* 外國女三
* 遂同學四
* 釋道俊五
* 濟沙彌六
* 越州經七
* 釋法豐八
* 釋僧安九
* 釋智琰十
* 釋義徹十一
* 唐寡妾十二
* 箕司馬十三
* 并司馬十四
* 唐陳氏十五
* 唐健安十六
秦姚興文皇帝一
[0080a11] 姚興 諡 昭文都常安。晉安帝世。天竺法師鳩 摩羅什。弘始三年冬到常安。姚興厚加禮。請 入逍遙園。別館安置。勅令僧
[(丰*力)/石] 集諸沙門八 百餘人諮受什旨。八年於大寺草堂之中。出 法華經竟。命僧叡道融。講新法華。崇御佛
法。秦主發願云。什公書經。筆端放光。光中 見化佛及文殊。廼知此土感應。自筆造經。兼 救亡親。即於翻經院傍。別造淨室。以七寶莊
嚴室內。香水散灑。自香湯沐浴。八年三月八 日。就書寫始立題。放五色光。纔得兩卷。秦主 夢。淨室頓如廣博嚴淨土。金色光明。充滿其
中。光中見亡親。歡喜說偈曰。
善哉聖王 自本造經 乘此功德
生忉利天 供養之日 當生第四
奉事彌勒 聞法悟解
[0080a26] 即覺在淨室一部造訖。九年正月十五日。於 大寺中。供三千僧。什在高座云。囊穢莫捨裏 真金。敷揚大義。雨華動地四方雲集。九萬餘
人。一時種佛乘因。萬乘之心。尊三密教。興 既靈襟崇御佛法。照前潤後矣。
天竺波羅奈國僧二
[0080b03] 昔波羅奈國南有連山。曠絕無人。幽谷瞑闇。 毒蛇惡龍充滿其中。迷失道路。入其深谷。十 之一二無存者。時有俱睒彌國一遊學僧。志
慕大乘。尋其梵夾。聞云俗曰波羅奈城中王 宮在法華夾。即 辦 衣糧。涉嶮而獨征。及日西 宿連山中。夜半忽有青光。漸見大龍也。動山
照地。來張口向僧。僧生恐怖作是念。一生空 過不遂本懷。大乘功用救毒龍苦。即問汝 食我不。龍曰。我報吐毒氣。見者驚亡。更無害
心。我是前身作沙門。恒懷忿毒。不行正道。此 罪受醜身。八萬四千小虫。噉食身肉。苦痛不 可堪忍。汝施慈悲救此苦。僧曰。如何救。答
造法華經。即奉上明月神珠。僧受珠。即出波 羅奈奉獻王。王集巧書。造法華經二夾。皆以 白 [疊*毛] 而寫。已與僧。僧還到山。山臭穢不可近。
爾時無數天人。來至山中。天香滿中。臭氣止 息。僧問天。天答吾是此山毒龍。我施明珠。師 始造經。脫苦生天。今來供養本身。并欲報阿
師恩。即與珠三枚還去。僧歸國起塔收經。天 人恒來供養經塔 (出西國傳) 。
外國清信女三
[0080b24] 昔外國有一清信女。發願即以白 [疊*毛] 寫法華 經。一夏方訖。頂戴受持。至一國宿僧伽藍。誦
藥王一品。而悲啼睡眠。至夜曉更見我身。即 丈夫。寺眾怪曰。昨日女人來投。今朝在丈夫 何。答前女今男。一身發願。受持經故爾。眾舉
不信。又問。何處人誰兒女。答吾是外國善生 婆羅門長女。本國造此經。以墨翰收室東角 柱內。又苔內入金 笧 及珠一 裹 。若不信者。往
詣其室。知虛實。即遣使奉問。實如所言。父母 相見生希有念。捨室為寺。丈夫寺是也。
竺曇遂同學僧四
[0080c06] 竺曇遂不知何許人。少遊放蕩。不修戒行。 而矜傲自恃。長於姦冗。或一言致犯。便積年 懷恚。同寺少長。莫不致其嗔憾也。當一夕夢。
婦人來語。君應作青溪廟神。後遇疾。將終謂 同學曰。我平生多忤。少於質直。更以福德淺 薄。當受鬼神之身為青溪廟主。諸君有緣可
垂訪也。及死果聞廟所有新神。諸道人往至 廟中。與相酬對。音響言笑猶若平生。乃請僧 轉法華經。有慧覲沙門。舊恒讀誦。因為作數
契。每訖吟沈。亦輒唱菩薩。而悲不自勝。皆 為之流涕。因言今受惡身。非當醜穢。艱辛劇 苦。何可復言。弟子舊房戶限下。有錢五千。
可為追福。庶離斯苦。於是而別。僧眾同學。為 造法華經三部。設齋懺悔。廟遂寂無神迹。知 依書經力。離苦生淨處矣。
齊青州道 俊 五
[0080c22] 釋道 俊 。俗姓王。不修戒行。廣營田業。積布絹 綾綺。動盈萬計。而貪惜鄙悋。不拔一毛。後忽
得重病。隱處合便利不通。命將欲絕。此寺有 一法師。來為說法。心少開悟。遂捨所有三分 之一。一遍施諸寺。施纔訖其病立即輕愈。病
尋差已。數日間撿挍閣上。見空無物。追憶 財帛。遂爾發狂。專唱賊云。諸寺眾僧。來劫 我物。同侶開諫。初無醒寤。法師乃遍告諸寺。 令還財物。 俊
見已叫聲方止。一兩日間。舊病 還發。困苦更劇。復請法師。重求改悔。法師呵 責勸喻。令捨慳貪。還施前物。病又再愈。既差
之後。追悋錢財布絹綾綺。常懷恚恨。數日 空卒。卒時目大如盞。遍身紅赤似鬼。法師哀 愍之曰。愚哉固慳惜財。墮餓鬼中。雖經百千
劫。不可免脫。財物還害三世。此言在實。即 取所有。為寫法華經數十部。亦施諸寺呪願 訖。法師夢。 俊 納衣而無穢氣。告曰。吾愚悋
財。墮鬼道中受苦。從今增勝阿師捨我財 物。造法華經。離苦得樂也。
唐濟州靈光寺沙彌六
[0081a13] 濟州靈光寺。有一老僧失名。淨修戒行。常持 瓦鉢。數十餘年。未甞遣人執捉。後因遽務。令 沙彌洗之。沙彌手誤墜破此鉢。老僧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