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amp 景德傳燈錄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六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第五世中七十二人
*朗州德山宣鑒禪師法嗣九人
*鄂州巖頭全豁禪師
*福州雪峯義存禪師
*天台瑞龍院慧恭禪師
*泉州瓦棺和尚
*襄州高亭簡禪師
*洪州感潭資國和尚(已上六人見錄)
*德山鵝湖紹奭大師
*鳳翔府無垢和尚
*益州雙流尉遲和尚(已上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石霜慶諸禪師法嗣四十一人
*河中南際山僧一禪師
*潭州大光山居誨禪師
*廬山懷祐禪師
*筠州九峯道虔禪師
*台州涌泉景欣禪師
*潭州雲蓋山志元禪師
*潭州谷山藏禪師
*福州覆船山洪荐禪師
*朗州德山存德慧空禪師
*吉州崇恩和尚
*石霜第三世輝禪師
*郢州芭蕉和尚
*潭州肥田伏和尚
*潭州鹿苑暉禪師
*潭州寶蓋約禪師
*越州雲門海晏禪師
*湖南文殊和尚
*鳳翔府石柱和尚
*潭州中雲蓋和尚
*河中捿巖存壽禪師
*南嶽玄泰上座(已上二十一人見錄)
*杭州龍泉敬禪師
*潞府盤亭宗敏禪師
*新羅欽忠禪師
*新羅行寂禪師
*洪州鹿源和尚
*郢州大陽山和尚
*滑州觀音和尚
*鄆州正覺和尚
*商州高明和尚
*許州慶壽和尚
*鎮州萬歲和尚
*第二世鎮州靈壽和尚
*鎮州洪濟禪師
*吉州簡之禪師
*大梁洪方禪師
*卬州守閑禪師
*新羅朗禪師
*新羅清虛禪師
*汾州爽禪師
*餘杭通禪師(已上二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法嗣二十二人
*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
*洪州上藍令超禪師
*鄆州四禪和尚
*江西逍遙山懷忠禪師
*袁州盤龍山可文禪師
*撫州黃山月輪禪師
*洛京韶山寰普禪師
*太原海湖和尚
*嘉州白水寺和尚
*鳳翔府天蓋山幽禪師
*洪州同安和尚(已上一十一人見錄)
*韶州曇普禪師
*吉州僊居山和尚
*太原資福端禪師
*洪州盧僊山延慶和尚
*越州越峯和尚
*朗州祗闍山和尚
*益州棲穆和尚
*嵩山全禪師
*益州夾山院和尚
*西京雲巖和尚
*安福延休和尚(已上一十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行思禪師第五世中
前朗州德山宣鑒禪師法嗣
[0326a10]鄂州巖頭全豁禪師泉州人也。姓柯氏。少禮清原誼公落髮。往長安寶壽寺稟戒。習經律諸部。優遊禪苑與雪峯義存欽山文邃為友。
自餘杭大慈山迤邐造于臨濟。屬臨濟歸寂乃謁仰山。才入門提起坐具曰。和尚。仰山取拂子擬舉之。師曰。不妨好手。後參德山和
尚。執坐具上法堂瞻視。德山曰。作麼。師咄之。德山曰。老僧過在什麼處。師曰。兩重公案。乃下參堂。德山曰。遮箇阿師稍似箇行
脚人。至來日上問訊。德山曰。闍梨是昨日新到否。曰是。德山曰。什麼處學得遮箇虛頭來。師曰。全豁終不自謾。德山曰。他後不得孤
負老僧。他日參師入方丈門側身問。是凡是聖。德山喝。師禮拜。有人舉似洞山。洞山曰。若不是豁上座大難承當。師聞之乃曰。洞山
老人不識好惡錯下名言。我當時一手擡一手搦。雪峯在德山作飯頭。一日飯遲。德山掌鉢至法堂上。峯曬飯巾次見德山便云這老漢鍾未鳴鼓未響托鉢向什麼處去。
德山便歸方丈。峯舉似師。師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山聞令侍者喚師至方丈問。爾不肯老僧那。師密啟其意。德山至來日上
堂與尋常不同。師到僧堂前撫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漢會末後句。他後天下人不奈何。雖然如此也秖得三年(德山果三年後示滅)。師一日與雪
峯義存欽山文邃三人聚話。存驀然指一椀水。邃曰。水清月現。存曰。水清月不現。師踢却水椀而去。自此邃師於洞山。存豁二士同
嗣德山。師與存同辭德山。德山問。什麼處去。師曰。暫辭和尚下山去。德山曰。子他後作麼生。師曰。不忘。曰子憑何有此說。師曰。豈
不聞智過於師。方堪傳授智與師齊減師半德。曰如是如是。當善護持。二士禮拜而退。存返閩川居象骨山之雪峯。師庵于洞庭臥龍
山。徒侶臻萃。僧問無師還有出身處也無。師曰。聲前古毳爛。問堂堂來時如何。師曰。刺破眼。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移取廬山來向汝
道。師一日上堂。謂諸徒曰。吾嘗究涅槃經七八年。覩三兩段文。似衲僧說話。又曰。休休。時有一僧出禮拜請師舉。師曰。吾教意如伊
字三點。第一向東方下一點。點開諸菩薩眼。第二向西方下一點。點諸菩薩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點。點諸菩薩頂。此是第一段義。又
曰吾教意如摩醯首羅劈開面門。竪亞一隻眼。此是第二段義。又曰。吾教意猶如塗毒鼓擊一聲遠近聞者皆喪。亦云俱死。此是第
三段義。時小嚴上座問。如何是塗毒鼓。師以兩手按膝亞身曰。韓信臨朝底嚴無語。夾山會下一僧到石霜。入門便道不審。石霜曰。
不必闍梨。僧曰。恁麼即珍重。又到巖頭如前道不審。師曰噓。僧曰。恁麼即珍重方迴步。師曰。雖是後生亦能管帶。其僧歸舉似夾山。夾
山曰。大眾還會麼。眾無對。夾山曰。若無人道老僧不惜兩莖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雖有殺人刀。且無活人劍。師與羅山卜塔基。羅
山中路忽曰。和尚。師迴顧曰。作麼。羅山舉手曰。遮裏好片地。師咄曰。瓜州賣瓜漢。又行數里徘徊間。羅山禮拜問曰。和尚豈不是三十
年在洞山。而不肯洞山。師曰是。又曰。和尚豈不是法嗣德山。又不肯德山。師曰是。曰不肯德山即不問。只如洞山有何所闕。師良久曰。
洞山好箇佛。只是無光。僧問。利劍斬天下誰是當頭者。師曰。暗擬。再問。師咄曰。遮鈍漢出去。問不歷古今時如何。師曰。卓朔地。曰古
今事如何。師曰。任爛。師問僧。什麼處來。曰西京來。師曰。黃巢過後還收得劍麼。曰收得。師引頸作受刃勢。僧曰。師頭落也。師大笑。
(其僧後到雪峯舉前語。被拄杖打趁下山)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俱錯。僧問雪峯。聲聞人見性如夜見月。菩薩人見性如晝見日。未審和尚見性如何。峯以
拄杖打三下。其僧後舉前語問師。師與三摑。問如何是三界主。師曰。汝還解喫鐵棒麼。瑞巖問。如何是毘盧師。師曰。道什麼。瑞巖再問
之。師曰。汝年十七八。未問塵中如何辨主。師曰。銅鈔鑼裏滿盛油。問弓折箭盡時如何。師曰去。問如何是巖中的的意。師曰。謝指示。
僧曰。請和尚答話。師曰。珍重。問如何是道。師曰。破草鞋與拋向湖裏著。問萬丈井中如何得倒底。師曰吽。僧再問。師曰。脚下過也。問
古帆不掛時如何。師曰。後園驢喫草。爾後人或問佛問法問道問禪者。師皆作噓聲。而常謂眾曰。老漢去時大吼一聲了去。唐光啟
之後中原盜起眾皆避地。師端居晏如也。一日賊大至責以無供饋遂倳刃焉。師神色自若。大叫一聲而終。聲聞數十里。即光啟三年
丁未四月八日也。門人後焚之獲舍利四十九粒。眾為起塔。壽六十。僖宗諡清嚴大師。塔曰出塵。
[0327a11]福州雪峯義存禪師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師生惡葷茹。於襁褓中聞鍾梵之聲。或見幡華像設。必為之動容。年十二從其
父遊莆田玉澗寺。見慶玄律師遽拜曰。我師也遂留侍焉。十七落髮。謁芙蓉山常照大師。照撫而器之。後往幽州寶剎寺受具足。戒久
歷禪會緣契德山。唐咸通中迴閩中。登象骨山雪峯創院。徒侶翕然。懿宗賜號真覺大師。仍賜紫袈裟僧問。祖意與教意是同是別。師
曰。雷聲震地室內不聞。又曰。闍梨行脚為什麼事。問我眼本正。因師故邪時如何。師曰。迷逢達磨。曰我眼何在。師曰。得不從師。問剃髮
染衣受佛依蔭。為什麼不許認佛。師曰。好事不如無。師問坐主。如是兩字盡是科文。作麼生是本文。座主無對(五雲和尚代云。更分三段著)問有人問。
三身中那箇身不墮諸數。古人云。吾常於此切。意旨如何。師曰。老漢九轉上洞山。僧擬再問。師曰。拽出此僧著。問如何是覿面事。師
曰。千里未是遠。問如何是大人相。師曰。瞻仰即有分。問文殊與維摩對譚何事。師曰。義墮也。僧問寂然無依時如何。師曰。猶是病。曰轉
後如何。師曰。船子下揚州。問承古有言。師便作臥勢良久。起曰。問什麼。僧再舉。師曰。虛生浪死漢。問箭露投鋒時如何。師曰。好手不
中的。僧曰。盡眼勿摽的時如何。師曰。不妨隨分好手。問古人道。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什麼對。師曰。喫茶去。師問僧。什麼處
來。對曰。神光來。師曰。晝喚作日光夜喚作火光。作麼生是神光。僧無對。師自代曰。日光火光。栖典座問。古人有言。知有佛向上事。方有
語話分。如何是語話。師把住曰。道道。栖無對。師蹋倒。栖起來汗流。師問僧。什麼處來。僧曰。近離淛中。師曰。船來陸來。曰二途俱不
涉。師曰。爭得到遮裏。曰有什麼隔礙。師便打。問古人道覿面相呈。師曰。是曰如何是覿面相呈。師曰。蒼天蒼天。師問僧。此水牯牛
年多少。僧無對。師自代曰。七十七也。僧曰。和尚為什麼作水牯牛。師曰。有什麼罪過。僧辭師問。什麼處去。曰禮拜徑山和尚去。師曰。
徑山若問汝此間佛法如何。作麼生道。曰待問即道。師以拄杖打。尋舉問道怤(怤即鏡清順德大師)遮僧過在什麼處便喫棒。怤曰。問得徑山徹困
也。師曰。徑山在淛中因什麼問得徹困。怤曰。不見道遠問近對。師乃休(東禪齊云。那僧若會雪峯意。為什麼被打。若不會又打伊作什麼。且道過在什麼處。
鏡清雖即子父與他分析。也大似成就其醜拙。還會麼。且如雪峯便休。是肯伊不肯伊)師一日謂慧稜曰(稜即長慶)吾見溈山問仰山。
諸聖什麼處去。他道。或在天上或在人間。汝道仰山意作麼生。稜曰。若問諸聖出沒處。恁麼道即不可。師曰。汝渾不肯。忽有人問。汝作
麼生道。稜曰。但道錯。師曰。是汝不錯。稜曰。何異於錯。師問僧。什麼處來。對曰。離江西。師曰。江西與此間相去多少。曰不遙。師竪起
拂子曰。還隔遮箇麼。曰若隔遮箇即遙去也。師便打。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箇入路。師曰。寧自碎身如微塵。終不敢瞎却一僧眼。
問四十九年後事即不問。四十九年前事如何。師以拂子驀口打。有僧辭去參靈雲。問佛未出世時如何。靈雲舉拂子。又問。出世後如
何。靈雲亦舉拂子。其僧却迴。師問。闍梨近去返太速生。僧曰。某甲到彼問佛法不相當乃迴。師曰。汝問什麼事。僧舉前話。師曰。汝問。
我為汝道。僧便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舉拂子。又問。出世後如何。師放下拂子。僧禮拜。師便打
(後僧舉似玄沙。玄沙云。汝欲得會麼。我與汝說箇喻。如人賣一片園。東西南北一時結契總了也。中心有箇樹子猶屬我在。崇壽稠云。為當打伊解處。別有道理)
因舉。六祖云。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師曰。大小祖師龍頭蛇足。好與二十拄杖。時太原孚上座侍立。聞之咬齒。師又曰。我適來恁麼道也。好與
二十拄杖(雲居錫云。什麼處是祖師龍頭蛇尾。便好喫棒。只如雪峯自道。我也好喫拄杖。且道佛
法意旨作麼生。久在眾上座無有不知。初機兄弟且作麼生會。東禪齊云。雪峯恁麼道。為當點檢別有落處。眾中喚作自抽過抽過且置。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作麼生)
師問慧全。汝得入處作麼生。全曰。共和尚商量了。師曰。什麼處商量。曰什麼處去來。師曰。汝得入處又作麼生。全無對。師打之。全坦問。平洋淺草麋鹿
成群。如何射得麋中主。師喚全坦。坦應諾。師曰。喫茶去。師問僧。近離什麼處。僧曰。離溈山。曾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山據坐。師
曰。汝肯他否。僧曰。某甲不肯他。師曰。溈山古佛子速去禮拜懺悔。玄沙曰。山頭老漢蹉過溈山也
(東禪齊云。什麼處是蹉過的當蹉過。莫便恁麼會也無。若恁麼會即未會溈山意
在。只如雪峯云。溈山古佛子速去懺悔。是證明溈山。是讚歎溈山此事也難子細。好見去也不難)問學人道不得處請師道。師曰。我為法惜人。師舉
拂子示一僧。其僧便出去(長慶稜舉似泉州王延彬乃曰。此僧合喚轉與一頓棒。彬曰。和尚是什麼心行。稜曰幾放過)師問慧稜。古人道前三三
後三三意作麼生。稜便出去(鵝湖別云。諾)師問僧。什麼處來。對曰。藍田來。師曰。何不入草(長慶稜云。險)
問大事作麼生。師執僧手曰。上坐將此問誰。有僧禮拜。師打五棒。僧曰。過在什麼處。師又打五棒喝出。師問僧。什麼處來。僧曰。嶺外
來師曰。還逢達磨也無。僧曰。青天白日。師曰。自己作麼生。僧曰。更作麼生。師便打。師送僧出行三五步。召曰。上坐。僧迴首。師曰。
途中善為。僧問。拈搥竪拂不當宗乘和尚如何。師竪起拂子。其僧自把頭出。師乃不顧(法眼代云。大眾看此一員戰將)僧問。三乘十二分教為凡夫開
演。不為凡夫開演。師曰。不消一曲楊柳枝。師謂鏡清曰。古來有老宿引官人巡堂云。此一眾盡是學佛法僧。官人云。金屑雖貴又作麼
生。老宿無對鏡清代曰。比來拋塼引玉(法眼別云。官人何得貴耳而賤目)師上堂。舉拂子曰。遮箇為中下。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師舉拂子。僧曰。遮箇為中
下。師打之。問國師三喚侍者意如何。師乃起入方丈。師問僧。今夏在什麼處。曰涌泉。師曰。長時涌暫時涌。曰和尚問不著。師曰。我問
不著。曰是。師乃打。普請往寺莊路逢獼猴。師曰。遮畜生一人背一面古鏡摘山僧稻禾。僧曰。曠劫無名為什麼彰為古鏡。師曰。瑕
生也。僧曰。有什麼死急。話端也不識。師曰。老僧罪過。閩帥施銀交床。僧問。和尚受大王如此供養。將何報答。師以手托地曰。少打我
(僧問疎山曰。雪峯道少打我意作麼生。疎山云。頭上插瓜虀垂尾脚跟齊)問吞盡毘盧時如何。師曰福唐歸得平善否。師謂眾曰。我若
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汝向什麼處捫摸(僧問保福。只如雪峯有什麼言教。便以羚羊掛角時。保福云。莫是與雪峯作小師不得麼)
師住閩川四十餘年。學者冬夏不減千五百人。梁開平二年戊辰春三月示疾。閩帥命醫診視。師曰。吾非疾也。竟不服其藥。遺偈
付法。夏五月二日朝遊藍田。暮歸澡身。中夜入滅。壽八十七。臘五十九。
[0328b14]天台瑞龍院慧恭禪師福州人也姓羅氏。家世為儒。年十七舉進士隨計京。師因遊終南山奉日寺。覩祖師遺像。遂求出家。二十二受
戒。遊方謁德山鑒禪師鑒問曰。會麼。恭曰。作麼。鑒曰。請相見。恭曰。識麼。鑒大笑遂入室焉。暨鑒順世。與門人之天台瑞龍院大開法
席。唐天復三年癸亥十二月二日午時命眾聲鍾。顧左右曰去。言訖跏趺而化。壽八十四。臘六十二。門人建塔。
[0328b23]泉州瓦棺和尚。德山問曰。汝還會麼。師曰。不會。德山曰。汝成褫取箇不會好。師曰。不會成褫箇什麼。德山曰。汝似一團鐵。師遂
摳衣德山。
[0328b27]襄州高亭簡禪師。初隔江見德山。遙合掌呼云。不審。德山以手中扇子再招之。師忽開悟。乃橫趨而去。更不迴顧。後於襄州開法。嗣
德山。
[0328c02]洪州大寧感潭資國和尚。白兆問。家內停喪請師慰問。師曰。苦痛蒼天。兆曰。死却爺死却孃。師打而趁之。師凡遇僧來。亦多以拄杖打
趁。
前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法嗣
[0328c07]河中南際山僧一禪師。僧問。幸獲親近乞師指示。師曰。我若指示即屈著汝。僧曰。教學人作麼生即是。師曰。切忌是非。問如何是衲僧
氣息。師曰。還曾熏著汝也無。問類即不問如何是異。師曰。要頭即一任斫將去。問如何是法身主。師曰。不過來。又問。如何是毘盧師。
師曰。不超越。師初居末山。後閩帥請開法。於長慶禪苑卒。諡本淨大師。塔曰無塵。
[0328c15]潭州大光山居誨禪師京兆人也。姓王氏。初造于石霜之室。函丈請益經二載。又令主北塔。麻衣草屨殆忘身意。一日石霜將試其所
得。垂問曰。國家每年放舉人及第。朝門還得拜也無。師曰。有人不求進。曰憑何。師曰。且不為名。石霜又因疾問曰。除却今日別更有
時也無。師曰。渠亦不道今日是。石霜甚然之。如是徵詰數四醻對無爽。盤桓二十餘祀。瀏陽信士胡公請居大光山提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