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ming Ji (Collection on the Propag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Buddhism) 弘明集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弘明集卷第十一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律師撰
* 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
* 高明二法師答李交州淼難佛不見形事 (并李書)
* 司徒文宣王書與孔中丞稚珪釋疑惑 (并牋書)
* 恒標二公答姚主勸罷道書 (并書)
* 僧 [契-大+石] 僧遷鳩摩答姚主奏 (并書)
* 遠法師答桓玄勸罷道書 (并書)
* 釋僧巖答劉青州勸還俗書 (并劉往反六首)
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
[0069a15] 元嘉十二年五月五日。有司奏。丹陽尹蕭 謩之上言稱。佛化被于中國已歷四代。塔寺 形像所在千計。進可以繫心。退足以招勸。
而自頃世以來。情敬浮末。不以精誠為至。 更以奢競為重。舊宇頹阤曾莫之修。而各造 新搆以相跨尚。甲地顯宅於茲殆盡。林
竹銅綵靡損無極。違中越制宜加檢裁。不為 之防流遁未已。請自今以後。有欲鑄銅像者。 悉詣臺自聞。興造塔寺精舍。皆先詣所在二
千石。通發本末。依事列言本州。必須報許。然 後就功。其有輒鑄銅制輒造寺舍者。皆以不 承用詔書。律論銅宅材瓦悉沒入官。奏可。
是時有沙門慧琳。假服僧次而毀其法。著白 黑論。衡陽太守何承天。與琳比狎雅相擊揚。 著達性論。並拘滯一方詆呵釋教。永嘉太守
顏延之太子中舍人宗炳信法者也。檢駁二 論各萬餘言。琳等始亦往還未底躓乃止。 炳因著明佛論以廣其宗。帝善之。謂侍中何
尚之曰。吾不讀經比復無暇。三世因果未 辯致懷。而復不敢立異者。正以前達及卿輩 時秀率皆敬信故也。范泰謝靈運每云。六經
典文本在濟俗為治耳。必求性靈真奧。豈得 不以佛經為指南耶。顏延年之折達性。宗少 文之難白黑。明佛汪汪尤為名理。並足開
獎人意。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 太平夫。復何事近蕭謩請制。未令經通即 已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式遏浮淫無傷弘
獎者。乃當著令耳。尚之對曰。悠悠之徒多不 信法。以臣庸蔽猶秉愚對。懼以闕薄貽點 大教。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當。至如前代群
賢。則不負明詔矣。中朝已遠難復盡知。渡江 以來。則王導周顗宰輔之冠蓋。王濛謝尚人 倫之羽儀。郄超王坦王恭王謐。或號絕倫或
稱獨步。韶氣貞情又為物表。郭文謝敷戴逵 等。皆置心天人之際。抗身煙霞之間。亡高祖 兄弟以清識軌世。王元琳昆季以才華冠朝。
其餘范汪孫綽張玄殷覬。略數十人。靡非時 俊。又炳論所列諸沙門等。帛曇邃者其下輩 也。所與比對則庾元規。自邃以上護蘭諸公。
皆將惡迹黃中。或不測人也。近世道俗較談 便爾。若當備舉夷夏爰逮漢魏。奇才異德胡 可勝言。寧當空夭性靈坐棄天屬。淪惑於幻
妄之說。自陷於無徵之化哉。陛下思洞機表 慮玄象外。鉤深致遠無容近取。於斯自臣等 以降。若能謹推此例。則清信之士無乏於時。
所謂人能弘道。豈虛言哉。慧遠法師嘗云釋 氏之化無所不可適。道固自教源。濟俗亦為 要務。世主若能剪其訛偽獎其驗實。與皇之
政並行四海。幽顯協力共敦黎庶。何成康文 景獨可奇哉。使周漢之初復兼此化。頌作形 清倍當速耳。竊謂此說有契理奧。何者百家
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矣。千室之邑 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厚矣。傳此風訓以遍 寓內。編戶千萬則仁人百萬矣。此舉戒善之
全具者耳。若持一戒一善。悉計為數者。抑將 十有二三矣。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一惡既 去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則萬刑息於國。四
百之獄何足難措。雅頌之興理宜位速。即 陛下所謂坐致太平者也。論理則其如此。徵 事則臣復言之。前史稱西域之。俗皆奉佛敬
法。故大國之眾數萬小國數百。而終不相兼 并內屬之後習俗頗弊。猶甚淳弱罕行殺伐。 又五胡亂華以來。生民塗炭冤橫死亡者。不
可勝數。其中設獲蘇息。必釋教是賴。故佛 圖澄入鄴而石虎殺戮減半。澠池寶塔放 光而符健椎鋸用息蒙遜。反噬無親虐如豺
虎。末節感悟遂成善人。法逮道人力兼萬夫。 幾亂河渭面縛甘死以赴師阨。此非有他敬 信故也。
[0070a01] 夫神道助教有自來矣。雷霆所擊暑雨恒事。 及展廟遇震。而書為隱慝。桀紂之朝。冤死者 不可稱紀。而周宣晉景。獨以淫刑受崇。檢
報應之數。既有不符。徵古今之例。祗更增惑。 而經史載之以彰勸誡。萬一影像猶云深 功。豈若佛教責言義則有可然可信之致。
考事實又無已乖已妄之咎。且觀世大士所 降近驗。並即表身世眾目共覩。祈求之家其 事相繼。所以為勸誡。所以為深功。豈當與
彼同日而談乎。而愚闇之徒苟遂毀讟。忽重 殉輕滯小迷大。恚僧尼之絕牉育。疾像塔 之豐朱紫此猶生民荷覆載之德。日用而不 論。史司苦禋瘞之勞。有時而詆慢。惠
琳承天蓋亦然耳。蕭謩啟制。臣亦不謂全 非。但傷蠧道俗。最在無行僧尼而情貌難分。 未可輕去金銅土木。雖縻費滋深必福業
所寄。復難頓絕。臣比思為斟酌進退難安。 今日親奉德音實用夷泰。時吏部郎羊玄保 在座。進曰。此談蓋天人之際豈臣所宜豫。竊
恐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吳盡吞并之計。將無 取於此耶。帝曰。此非戰國之具。良如卿言。尚 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怠。貴仁德則兵氣衰。
若以孫吳為志苟在吞噬。亦無取堯舜之道。 豈唯釋教而已。帝悅曰。釋門有卿。亦猶孔氏 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入於耳。
高明二法師答李交州淼難佛不見形事 (并李書)
[0070a28] 夫道處清虛四大理常。而有法門妙出群域。 若稱其巧能。利物度脫無量為教。何以不見 真形於世直空說而無實耶。今正就尋西方
根源。伏願大和上。垂懷允納。下心無惜神 誥。弟子李淼和南。
[0070b04] 釋道高白。奉垂問至聖顯晦之迹。理味淵博 辭義昭洗。敬覽反覆彌高德音。使君垣牆崇 邃得門自難。輒罄愚管罔象玄珠。夫如來應
物凡有三焉。一者見身放光動地。二者正法 如佛在世。三者像教髣髴儀軌髣髴。儀軌應 今人情。人情感像。孰為見哉。故淨名經云。善
解法相知眾生根。至於翅頭末城龍華三會。 人情感見。孰為隱哉。故法華經云時我及眾 僧。俱出靈鷲山。蠰佉之宮孱然可期。西方
根源何為不覩。而世之疑者多謂。經語不符 闇寄情少咸以不覩生滯。夫三皇五帝三代 五 覇 。姬旦孔丘刪詩制禮。並聞史籍。孰覩之
哉。釋氏震法鼓於鹿園。夫子揚德音於鄒 魯。皆耳眼所不得。俱信之於書契。若不信彼 不患疑此。既能了彼何獨滯此。使君聖思淵
遠洞鑒三世。願尋壽量未盡之教。近取定光 儒童之迹。中推大通智勝之集。以釋眾人之 幽滯。若披重霄於太陽。貧道言淺辭拙。語
不宣心。冀奉見之日。當申之於論難耳。謹 白。
[0070b24] 李和南。旋省雅論。位序區別辭況冲美。欣 會良多。所謂感化異時像正殊俗。援外以映 內。徵文以驗實。敬範來趣無所間然。然夫受
悟之由必因鑒觀。闇寄生疑。疑非悟本。若書 契所在異代齊。解萬世之後可不待聖而師 矣。若乃聲迹並資言像相濟。大義既乖儒
墨競興。豈徒正信不朗。將亦謗誤增釁。得不 取證於示見印記以自固乎。大聖以無礙之 慧。垂不請之慈。何為悋昭昭之明。晦倍尋
之器。絕群望於泥洹之後。興罪垢於三會之 先。芻狗空陳。其能悟乎。儀像虛設。其能信乎 至於。帝王姬孔訓止當世。來生之事存而不
論。故其隱見廢興權實莫辯。今如來軌業彌 貫三世。慈悲普潤。不得以見在為限。群迷求 解。不可以滅盡致窮。是以化度不止於篇籍。
佛事備列於累萬。問今之所謂佛事者。其焉 在乎。若如雅況。所信在此所驗在彼。而聖不 世出。孔釋異塗。即事而談罔非矛盾矣。其可
相驗乎。未能默廢。聊復寓言。幸更詳究。遲覩 清釋。
[0070c16] 釋道高白。重奉深誨。義華旨遠。三讀九思 方服淵致故。知至理非庸近能測。微言奧辭 非鄙訥所參。今謹率常淺麁陳所懷。夫萬善
為教其途不一。有禪宴林藪。有修德城傍。或 曲躬彈指。或歌頌言詠。皆耳眼所共了為者 亦無量。斯則受悟之津由闇寄之稱。何必受
悟於因。鑒觀何必闇寄。其則生疑。疑亦悟本。 請當論之。疑則求解。解則能悟。悟則入道。非 本如何。雖儒墨之競興。九流之是非。乃爝火
之不息。非日月之不輝。何急急於示現。而 促促於同歸哉。今不罔季俗無證。驗以徵 誠。亦不謬大聖悋昭昭之光明。而世之疑者
裾以不覩形。遂長迷於大夢。橫沈淪而溺生 死。先儒往哲粗有舊說。途無異轍。輒述而 不作。夫亡身投誠必感。感則俱見。不感不
見。其有見者以告不見。其不見者會不信見。 聖人何嘗不在群生。何常不見哉。聞法音而 稱善。芻狗非謂空陳。覩形像而曲躬。靈儀豈
為虛設。姬孔救頹俗而不瞻。何暇示物以 將來。若丘旦生遇於結繩。則明三世而不已。 問今佛事其焉在乎。低首合掌莫非佛事。但
令深悟有方殊途同歸耳。前疏所弘彼此疑 信者。正為世人不見便謂無佛。故取不見。周 孔為其成准耳。此乃垂拱而相隨。豈矛盾之
謂哉。使君生知無假素氣天然。居大寶之地。 運頴脫之恩。流浪義苑涉驟書園。吐納餘 暇優遊永日。德音既宣莫不側聽。貧道學業
麁淺。弘慚簡札。上酬謬略。懼塵盛藻。追增 悚愧。流汗霡霂謹白。
[0071a17] 李和南。雅論明受悟之津。爰自疑得闇寄有 餘無取鑒觀。鞠躬讚誦咸足屆道。覽復往況 彌覩淵賾。然所謂像法乖正求悟理麁。借筌
會旨無假示見。此固姬孔所以垂訓。輝光 所以垂示。表則取之世典綽焉足矣。放光動 地徒何為乎。若正信不止於俯仰。而佛事備
舉於形聲。大覺所由妙其色涉求之可基 其始。故知信者必以儒墨致疑。學者將由無 證自悔。悋明無咎於三五。潛景道德愆於十
號矣。豈不然乎。又所謂姬孔務拯頹季。無暇 來生。設在結繩三世自明。亦又不然。七經所 陳義兼未來。釋典敷載事正緣報。故易云。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經云。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亡。此則緣教常緩兼訓已弘。 豈謂所務在此所闕在彼哉。來論雖美。故自
循環之說耳。望復擢新演異。以洗古今之 滯。使夷路坦然積礙大通也。深願大和上垂 納毫欵。弟子李淼謹呈。
[0071b06] 釋法明白。巨論爰降。敬覽移日。馥若幽蘭。 清若蕙風。貧道器非霜頴運非庖生。動乖理 間獨躓疑族。良由辭訥旨滯劇難星陳。愚謂
貳暗寄奇鑒觀示見。鞠躬歌讚感動靈變。並 趣道之津梁。清升之嘉會。故宜寄觀雙舉疑 驗兩行。豈得罷絕示見頓漏神采。齊軌姬孔
同範世訓。放光動地徒為空言。夫法身凝寂 妙色湛然。故能隱顯順時行藏莫測。顯則乘 如而來。隱則善逝而去。即言求旨何愆十號
哉。餘暉所映足光季俗。信者豈以熒燭增 疑。正向旦白黑比肩。塔像經書彌滿世界。 學者豈以無證自悔。又引七經義兼未來。積
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 惡之業不得不受。此乃過明三世愈亮七經。 徵翰檢實則聞命矣。前論云。帝王姬孔訓止
當世。來生之事存而不論。故其隱見廢興權 實莫辦。似若矛盾義將安寄。當仁不讓。伏聽 淵賾。前疏粗述至聖沈浮。而義据未照辭況
未泯。謹更詳究共弘至道。夫群生長寢於三 有。眾識永惛於六塵。潛移為吞噬之主。相續 為迴轉之輪。形充逆旅之館。神當過憩之賓。
往來三惡而苦楚。經離八難而酸辛。欣樂暫 娛憂畏永劫。一身死壞復受一身。雖世智 辯聰群書滿腹。百家洞了九流必達。知死生
有命富貴在天。鬼神莫之要。聖哲不能豫。 未免謬見以翳情。疑似以干慮。寄懷於巫 精。投誠於符呪。執邪以望正。存偽以待真。
遲迴於兩心。躊躇於二逕。放光動地。其可見 乎。所以玄籍流布列筌待機。機動必感。感而 後應者也。自有棲志玄宅下操淵達逾明。一
生若朝露。辯三世之不虛。縱轡於清真之 術。斂控於濁偽之衢。植德耘邪而薈蔚。樹福 灌正而扶疏。苦節競辰於寸陰。潔己爭逝於
桑榆。懷誠抱向感而遂通。豈不親映光榮而 覩其靈變哉。若耳眼所自了。或通夢之所 見。如漢明因夢以感聖。大法於是而來遊。帝
主傾誠以歸德。英豪斂袵以服化。沙門齊肩 於王公。僧尼直躬於天子。九十六種孰為高 哉。宋武皇帝始登帝位。夢一道人提鉢就乞。
因而言曰。君於前世施夷衛佛一鉢之飯。 居得斯位。遣問嚴公徵其虛實。嚴公即送七 佛經呈聞。吳主孫權初疑佛法無驗。當停
罷省遂獲舍利。光明照宮。金鐵不能碎。爐冶 不能融。今見帝京建初寺是。吳郡有石佛。浮 身海水。道士巫師人從百數。符章鼓舞一不
能動黑衣五六朱張數四。薄爾奉接遂相勝 舉。即今見在吳郡北寺。淳誠至到者莫不有 感。朱張連世奉佛。由覩驗。致郭文舉祇崇
三寶正信堅明。手探虎鯁深識安危。蘭公拂 嚴雪於猛獸。護公感枯泉而洪流。並高行逸 群清神邁俗。皆有異迹。世咸記焉。自茲以
外。不可勝論。貧道少情學業。迄于白首孤 陋寡聞。彰於己誠直言朴辭。未必可採不 亢當。伏慚悚。謹白。
[0072a06] 荊州宗居士造明佛論。稱伯益述山海。申毒 之國偎人而愛人。郭朴博古毒即天竺浮 圖所興 (浮圖者佛圖也) 劉向列仙敘七十四人在
佛經。學者之管 [門@視] 於斯。又非漢明帝而始 也。道人澄公仁聖。於石勒虎之世。謂虎曰。臨 淄城中有古阿余王寺處。猶有形像承露
盤。在深林巨樹之下。入地二十餘丈。虎使 使者依圖掘求。皆如言得。 (阿余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