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g Hong Ming Ji 廣弘明集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廣弘明集卷第四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

歸正第一

* 道法 高祖皇帝
* 道法 北齊高祖文宣皇帝
* 沙門彥琮

道法



[0111c25] 高祖皇帝年三十登位四十九 釋手內經 解數儉約
晝夜 葛巾大寶惟一 自有帝王舊事老子
根源妄作運神 筆下四月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諸佛
十方聖僧發菩提心 佛心其餘不得使眾生 無為如來漏盡
至道慧炬 天中 涅槃常樂
高山愛河四句娑婆王宮三界 機心淺薄好生
亦復滅罪 大聖法王 弟子老子
相承邪法 正覺使未來童男出家 經教化度成佛正法
惡道不樂老子生天大乘 二乘諸佛證明菩薩攝受弟子 和南于時道俗萬人殿
手書發菩提心四月十一 大經中說九十六一道 正道其餘九十五名為邪道
外道諸佛如來公卿 發菩提心老子周公孔子雖是 如來弟子世間不能
革凡成聖公卿百官侯王宗族 經教成實論外道 佛法即是邪見一等無記
不當善惡佛心老子乃是 不信信佛弟子其餘
皆是邪見不得施行

[0112b07] 四月十七侍中前將軍丹陽 如來巍巍有頂微妙色蕩蕩無際金輪
利刀涅槃 生死苦海常樂彼岸 甘露雨七處八會教化不窮 五時利益無盡
[-] 日盛 可謂 出世真如使稠林 渴愛探賾
京洛恒星不見 滿月姿五法 高風三明迷途
七覺長夜皇帝菩薩 含光宇宙 黎庶本願力攝受眾生
一乘十地是以萬邦迴向顯靈 等覺菩提莫不
歸宗還源慈悲 所謂饒益橋梁 於是應真飛錫
堅持伽藍精舍寶剎相望傳經 稟承外道
歸向菩薩大戒身心老子 天慈謹啟

[0112c06] 四月十八日中舍人可謂宿勇猛

道法

北齊高祖文宣皇帝

[0112c09] 金陵道士陸修靜 穿鑿
遵奉啟運下詔不勝與門邊境亡命北齊 期冀道法
九月沙門 親自于時道士 梁木
方術一對貴賤 道士雀躍 雲漢自矜道術唱言
沙門 辭退可見

[0112c23] 帝命法師方術 出家人雖然天命 得無尋覓
不知何人遊行 于時名僧大醉
有司不敢道士祭酒常道所行飲酒道人 輿將來於是合眾
威權不敢上高 便含笑飲酒大醉中有所聞 沙門虛實道士
而立衣物飛揚 開門禪師
道士一時奮發動搖 不動梁木 道士無賴
自高佛家自號道家應聲若然 天子內定百官
緘口無言便下詔法門 不二真宗正路祭酒 俗人
清虛慈悲仁祠 祭典禁絕不復遠近 使道士大統
出家發心斬首 非一神仙投身 飛逝碎屍塗地致使
至今東川微末元魏丞相 第二
相國大吉漢文 魏收
所行不測僕射 佛寺僧尼溢滿冬夏施行 不絕禪師檀越羅剎
臨水羅剎在後於是 食肉不得 坐禪不出禮佛
受戒大統上面 晉陽使 取經使所在
如夢佛寺沙彌 便引見老僧天子 何如聖明爾來何為取經
讀經北行使者佛寺捨身不解我去爾後 晉陽



沙門彥琮

[0113b18] 隱顯不可榮辱真俗兩端 同異所以高蹈 天地不義
有無 孔雀淨名比丘
發心即是出家落髮 染淨權實 吉凶使齊一釋子
深遠 陰陽萬物 四時五味以此真俗
隱顯 便帝王自大立身而已不信因果佛法
沙門 天人 海域傲然豈知
三學隨機接物自守 踳駁解紛假設旗鼓抑揚
五色須彌會同森羅虛空總集歸根紜紜 茫茫佛道
玄門無我無邪後進 梵行先生塵俗 英明九天之上志氣
落髮灰心繩床 西岳十年確乎 無為
天下蒼生擾擾不可 塗炭棄置林藪分衛人間 京邑次於
浮雲 薰風爭光 城隅
先生問曰先生燕趙 吳越容色 細語瓦鉢顏回
[/] 此地先生何方

[0114a02] 先生靜默良久對曰馳騁名利 色聲不測不知 之內
之間 德本三祇妙果
法界虛空 萬物而已無不規矩之外無不思議
可以人事得以處所愚夫 真人 感應常理於是降神
兜率瞿曇 俗名悉達能仁白淨王太子家世輪王門風聖道地中
雒邑國朝 籍甚師生 雨花滿灑水神瑞
滿嘉祥擬議身邊金色
眉間白毫萬字胸前足下大略三十可以 龍顏妙色昇降
高帝知人 未可同日於是業大正位 洞開多才多藝
太子 博望 之際香象 曹丕
宿衛重禁 四十三時殿麗則萬人 道性志願三惑
王城四門老病三苦 人生在世 于時青春
天王白馬使寶冠 詣闕
箕山莊周 是以苦行淨水道場
於是十力智圓六通神足 大業稱為法輪 僧侶至於迦葉兄弟
朋友西域大勢東方二十八天 十六國莫不傾心 合掌於是十地山上
三乘無得淨名 之外六群比丘胸前 江河搖蕩山谷
微塵三界大師萬古 獨步庸才何以縱使周公 作樂孔子言語
文學河上公 何足道哉自我含靈 法王使北首春秋八十
應身流血最後 嗚呼長夜諸子 於是相好筌蹄貝葉
受持補處 世道 東漸所以金人劉莊
蔡愔遺教漢地 五百餘年康僧會竺法佛圖澄 繼踵方等使道生道安
慧嚴慧觀 緇門少長山東素王 黃老玄言
火宅佛教群英 逸民大將
公子而言 談天其所太虛 宗周娑婆
不歸光照無際有頂 八部十方天竺十萬 須彌閻浮之內此間
如來餘光 秦漢二三疑惑不絕不違所以
至若束帶無妨修德 閑居道本無不 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