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 Hong Ming Ji 廣弘明集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廣弘明集卷第十二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八
決對傅奕廢佛法僧事 (并表)
綿州振響寺沙門釋明槩
[0168b23] 僧明槩言。槩聞三皇統天五帝御寓。道含弘 而遠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訓民。布慈 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弗虧。故漢武欽明
見善而弗及。顯宗叡聖體道而不居。遂能 紆屈尊儀。甘泉禮金人之瑞。翹想夢寐德陽。 降銅像之徵。於是秦景西遊。越流沙而訪道。
摩騰東入。跨葱嶺而傳真。遂得化漸漢朝。寺 興白馬之號。道流晉世。剎建青龍之名。其間 盛寫尊儀競崇寺塔。騰惠雲於落刃。涌法
水於窮源。驅有識於福林。登蒼生於善地。開 闡佛法昭化愚曚。故得永平季年嘉瑞臻 輯 。 慶雲流潤湛露凝甘。澤馬騰驤神雀翔集。朱
英吐含頴之秀。紫葩生連理之枝。可謂不世 之奇徵。非常之嘉瑞者也。於是西域入侍南 越歸仁。偃革休兵銷金罷刃。豈不由感聖降
靈奉戒行善精誠昭著貫達幽明者哉。故書 云。天生神物以祚聖人。無德斯隱有道則見。 著之惇史可得而詳。惟我大唐膺期啟運握
機御曆誕命建家。初起義則道叶百靈。始登 圖則威加萬國。故世充化及。授首於東都。建 德武周。櫬身於北朔。荊吳剋定秦隴廓清。方
應駕七寶而飛行。導千輪而輕舉。巍巍不 與。蕩蕩誰名。功既成焉。事亦畢矣。加以留心 佛法眷言匡護。故莊嚴總持再興九級。沙門
釋子更度千人。像化彌盛於前朝。寺塔更興 於聖世。方頂戴三寶弘護四依。合掌低頭。忘 帝王之貴。斂心屈膝。盡至敬之誠。槩自慶
遭逢屬此嘉運。方願息心淨剎畢志玄門。懍 勵六時。以酬聖世之德。翹勤五體。用報罔 極之恩。而奕忽肆狂言上聞朝聽。輕辭蔑
聖利口謗賢。出語醜於梟音。發聲毒於鴆響。 專欲破滅佛法毀廢眾僧。割斷衣糧減省寺 塔。其故何也。奕曾為道士。惡妬居懷。故毀聖
劣凡讚愚勝智。以下謗上用短加長。違理悖 情一至於此。但讒言害德偏聽傷賢。故宋受 子罕之言。囚於墨翟。魯信季孫之說。逐於尼
丘。二子之賢。弗能自免。八條之謗。或累於 人。然。
[0169a03] 主上欽明弗容讒慝。縱其三失寧致一疑。但 浮雲在天。白日有時虧照。遊翳拂目。陽精 為之不明。而傅奕浮辭迷於視聽。情理眩惑
言語混淆。弗可專聽。豈應偏信。請共決對存 毀分甘。概忝在緇徒預參法侶。忽聞誹謗寧 不深傷。縱迴刃刳心。未以為痛。抽刀斮髓。詎
以為殘。謗讟之深傷酷甚此。經云。亡身護法 沒命弘道。此其時也。方抽腸瀝膽報邪逆之 仇讎。申表獻誠。雪師父之謗辱。冐昧忤聽。 追用驚惶。謹言。
[0169a13] 謹奏決破傅奕謗佛毀僧事八條列之如 左。
[0169a15] 第一決破。僧尼六十已還簡令作丁兵強農 勸事。
[0169a17] 概聞至理絕言。本出毀譽之外。玄宗離說。寔 超語默之端。然物情不悟寄言深淺。世道多 惑假示精麁。故有內外道殊邪正說異。凡聖
位別大小教分。若以同會一乘。豈執之以謗 佛。終趣極果。不封之以謬真。譬千川之赴滄 溟。萬流之歸巨海。內外明證。豈虛言哉。故法
華言。於諸過去佛。現在或滅度。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又涅槃經言。一切眾生皆有佛 性。究竟皆當成得佛道。又道家法輪云。若見
沙門思念無量。願早出身以習佛真。若見佛 圖思念無量。當願一切普入法門。又靈寶洞 玄真一經云。眾真高仙已得佛道。又靈寶太
上祕要經云。各於現在同得佛道。故知不 二妙門終須齊入。唯一極果要必同登。苟執 異端自貽迷墜。近代學者率意庸愚。偷竊真
言安置偽典。故五道輪轉託作仙經。三千威 儀假稱道戒。詣佛受法改作天尊。勤行作佛 轉為金闕。本行迴為本相。佛言題作道言。
摸託佛法之威儀。彷習眾僧之法式。或持 真當偽詎識是非。飜正入邪豈知顛倒。事同 癡賊竊狐裘而反披。有類愚夫盜珠瓔而倒
著。如斯條類數亦眾多。略舉二三不可覼縷。 但傅弈曾為道士。身服黃衣。不遵李老無為 之風。專行張陵兵吏之法。或身為米賊聚斂
無端。名稱鬼卒呪詛寧忌。湯沐櫛梳與俗 既同。耽荒愛慾將世何別。加以內懷嫉意外 肆狂言。誹謗紛紜罵詈重疊。此而可忍。孰不
可容。今依事條。次第決破。願垂聖鑒。少詳覽 焉。
[0169b17] 奕言。眾僧剃髮染衣。不謁帝王違離父母。非 忠孝者。今之道士戴幘冠巾。應拜時君。在家 侍養為忠孝不。今既不然豈獨偏責。夫論忠
者。事君以盡命。殉義以忘身。孝者奉親竭 誠存沒以資濟。故道安直諫以輔秦。佛圖忠 言以匡趙。目連捧鉢而餉母。釋迦擔棺而葬
親。寧國濟家豈非忠孝也。不如道士張魯亂 於漢朝。孫恩反於晉國。陳瑞習道而夷族。公 旗學仙而滅門。亂國破家豈有忠孝也。
[0169b26] 又言。眾僧仇匹內通衣形外隔。夭胎殺子違 禮逆天者。今道士既合氣修齋交接受道。應 護胎生子順禮合天。此則伉儷久成。陰陽本
合而無產孕。真是夭胎。宜簡令作民。使其養 子增加戶口添足兵丁。豈非益國利民者乎。 又言僧有十萬。六十已還簡令作丁。則兵強
農勸者。夫論兵強者。尋眾僧之類。稟如來之 教。食唯米麵之素。供唯芋蒻之資。體瘠力 羸心虛氣弱。不折生草詎踐蜫蟲。習忍修慈
好生惡殺。對敵多怯不手必疑。徒勞行陣無 益兵勢也。如論道士人足數萬。祭三事五受 禁行符。章奏必宰鷄肫。祭醮要求酒脯。臠膾
醑醪恣其醉飽。體肥力壯心勇氣強。安忍無 親惡生好殺。臨陣必勇下手不疑。列以軍伍 決強兵勢。若挍其力則道士強。論其德眾僧 勝。去取之宜。斷可知矣。
[0169c13] 若言躬耕力作以為農勸者。此由局見。未是 通途。夫俗不可以一禮齊。政不可以一道治。 士不可以一行取。民不可以一業。成故漢書
貨殖部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 義於朝宴。工相與議伎巧於官府。商相與語 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議稼穡於田野。此四者
各安其居而樂其業。故得財成天地之宜。用 資國家之利。今者眾僧亦各有業。論其內以 慈忍推心。即是士之仁義。語其外以權巧化
物。即是工之伎能。談其行以施報相酬。即是 商之市井。語其道以自他兼濟。即是農之力 田。此則剋誠可以感鬼神。唯德能以動天
地。運慈心以降澤。布恩惠以潤時。故善政者。 驟雨隨車飛螟避境。隴麥雙穟成禾九栽。蓋 由善政之功。匪唯勤農之力者矣。
[0169c28] 又言。欲令眾僧拜謁帝王編於朝典者。此之 一見迷倒最深。既自落坑引他墜井。欲令同 陷。其可得乎。昔桓玄篡逆狂悖無道。已有
此論。朝議不從云。沙門釋子剃髮染衣。許其 方外之人。不拘域中之禮。故袈裟偏袒。非朝 宗之服。鉢盂錫杖。豈廊廟之器。而玄悖逆固
執不悛。既屈辱三尊飄蕩七廟。民怨神怒眾 叛親離。軍敗於東陵。身喪於西浦。覆車明鑒。 孰不誡哉。我大唐皇帝。命聖挺生。應休明之
期。當會昌之運。止塗息炭拔溺濟沈。弘聖教 以訓民。垂至仁以育物。年和歲稔氣阜時昌。 至德玄功疇能殫紀。加以內懷四信外奉三
尊。屈乘輿而歸依。降冕旒而迴向。故得八方 稽顙萬國朝風。豈責離俗之人。令備在家之 禮。今道士披褐執板戴幘冠巾。既服臣吏之
衣。須行朝謁之禮。昔天師貴士尚拜帝王。今 鬼卒賤夫須跪卿相。宜令道士習其師法。朝 謁帝王參拜官長。編於朝典。不亦宜乎。
[0170a17] 論言。案漢魏已來。時經九代。其間道士。左道 亂朝妖言犯國者。披閱圖史何世而無。後漢 獻帝。張陵張魯詐說鬼語。假作讖書云。漢祚
滅後。黃衣得天下。遂與鉅鹿張角遠為外應。 造黃布巾披黃帔。聚合徒眾誑誘愚民。謀 危社稷。尋被誅滅。故禮云。左道亂群者殺之。
今者道士不著李老參朝之服。乃披張魯亂 國之衣。師弟相承賊行不改。人數既多。共結 賊黨。或致窺覦寧不備豫。計數有五萬。簡令
作丁年稅貲租歲產男女。則利國益民強兵 農勸。如概愚見。其如法者遵而奉之。其違禁 者廢而使之。庶莠稗一除田苗欝茂。姦邪既 遣徒眾肅清。豈不善歟。
[0170b01] 第二決破。寺作草堂土舍。則秦皇漢武為有 德之君。
[0170b03] 概聞法身無像應物有方。故假現全身。置 于多寶之塔。權分碎質。流乎阿育之龕。故 能聚散隨緣存亡任物。聖力權變不可思議。
但佛生天竺。隨其土風。葬必闍維。收必起塔。 塔即是廟。廟者貌也。祭祀承事如貌存焉。今 之國家宗廟社稷。類皆然也。但如來滅度一
百年後。有阿輸伽王。鐵輪御世。以威德使鬼 神。福力興靈廟。故八萬四千之塔。不日而 成。千柱百梁之堂。匪朝既就。詎勞人力。自
是神功。豈以凡夫之情而疑聖賢之事。何異 斗筲測大海。尺寸量虛空。其可得乎。舍利東 流吳王創感。僧會稽請。丹誠至而忽臨。孫權
驗試。砧磓陷而彌固。於是騰光上徹。照灼斧 扆之間。發彩傍通。欝映巖廊之下。會時欣躍 廣讚威靈。權及朝臣聞皆信伏。即為建塔并
置伽藍。緣是江左大弘佛事。豈若太上骨朽 於關中。判無舍利。天師體葬於蛇腹。詎有 遺身。靡所依憑便生妖詐。聞佛有舍利八斛
用表遺身。遂畜小石二枚。以代仙卵。然仙卵 本狂豕之陰。玄壇乃老鬼之廟。若言舍利胡 骨。理勝狂豕之陰。佛圖胡塚。寧同老鬼之廟。
豈可以高下相況等級寄言。故今道士見舍 利如眼梗。詎肯歸依。覩浮圖若心刺。專謀破 毀。徒懷邪惡。其可得乎。歷代已來為帝王者。
並夙種善根多懷正信。傾珍造塔撤寶崇真。 皆欲申其追遠之誠。致其如在之敬。故繕 興九級備盡莊嚴。式搆百樑窮其壯麗。致使
貧人捧奠則梵宮立成。長者絣繩天堂即現。 因果之道斯理皎然。闇識之徒弗能悟矣。
[0170c03] 論言。案仁王經。世間帝王有其五種。一粟散 王威德最劣。二鐵輪王治閻浮提。三銅輪王 兼二天下。四銀輪王化三天下。五金輪王統
四天下。此之五王。論其位上下不同。語其德 勝劣有異。推秦皇漢武。閻浮提內唯王震旦。 五種王中粟散王也。斯乃德劣而居勝殿。位
卑而處高臺。不以恩惠感人。專以鞭撻使物。 致神祇憤責民庶呼嗟。故史官貶之以為無 道。又身歿之後盛造墳陵。費損萬金勞役百
姓。於是骨肉消散靈影滅無。年代寂寥威福 何在。我釋迦應世德位獨高。道冠百靈神超 萬億。聖中極聖。德過千聖之前。王中法王。位
居百王之上。豈伊秦皇漢武而挍其優劣者 哉。佛則德高而居勝殿。位極而處高臺。唯以 德化感人。不用鞭撻使物。自有帝王喜捨靈
神影助。滅度之後為興塔廟。舍利不滅威靈 尚存。毀之立見惡徵。破之眼看致禍。故吳主 孫皓。奢淫苛虐不忌罪福言無報應。掘得銅
像令置廁前。至四月八日。小便像頭云。今八 日以灌爾頂。須臾之間即患陰 痛 。苦毒難 堪。太史占之云。犯大神。遍禱靈祇都無降異。
後聞說佛。方乃驚惶自慨前過。即遣迎像香 湯沐浴。叩頭謝過。應聲即愈緣是生信誡懼 終身。又宋臣謝晦。身臨荊州城。內有五層寺。
寺有舍利塔。晦性凶悖。先無誠信云。寺塔 不宜在城。令毀而出之。於是自領軍士直至 塔前。眾皆戰慄莫敢舉手。晦遂嚴鼓驅逼軍
人。撞擊龕門破斫尊像。俄而雲霧闇地風塵 張天。晦及軍人身蒙灰土。以手拭之皮肉隨 落。遂成惡疾遍身癩瘡。不久叛逆尋被誅滅。
此事並如宋宣驗記說。略依記傳疏此事條。 示諸未悟曉其心目耳。如概愚見。釋迦應世 物共尊崇。在昔之時已有寺塔。今之造者請
而存之。李老棄世心尚虛無。在世之時全 無館舍。今之奢競請宜省之。
[0171a09] 第三決破。諸州及縣減省寺塔。則民安國治。
[0171a10] 概聞在昔明王恭己南面。智落天地不自 慮也。辯雕萬物不自說也。何則勞於求土。 逸於驅使之士。但得其人天下自治。故訪
道宣室思政明堂。揆務分司沿方授職。八凱 並列十亂當朝。用能保又國家。剋寧社稷。 於是弘慈悲之化。緩賦而恤貧。行至仁之教。
省刑而慎獄。敷德澤遠至而邇安。定成功制 禮而作樂。斯為至治。可得而稱。故書云。治國 以安民為基。安民以良吏為本。若得其人則
國安。非其人則民亂。故知忠臣良吏。可以治 國安民者也。然須崇善建福樹果修因。敬事 神明承奉靈廟。豈可毀塔廢廟併寺逐僧。靈
祇為徵禍福須慎。而奕兇悖專肆狂言。聖朝 明鑒理無致惑。
[0171a24] 論言。竊見標樹為社。立塼石以稱君。累土成 壇。束茅纂而為飾。至於急厄求請微有威 靈。雨旱祈誠片致恩福。況佛神儀嶷爾靈相
儼然。而欲輕毀。其可得也。自漢明感夢。寺興 白馬之名。孫權驗瑞。塔始建初之號。自斯厥 後相係而興。向若神道泯無帝王豈應敬事。
威靈歇滅國主寧復遵承。並以目驗身臨。故 使歸依迴向。未若道家都無承據李老事周 之日。未有玄壇。張陵謀漢之晨。方興觀舍。故
後漢順帝中。有沛人張陵。客遊蜀土。聞古老 相傳云。昔漢高祖。應二十四氣。祭二十四山。 遂王有天下。陵不度德遂搆此謀。殺牛祭祀
二十四所。置以土壇戴以草屋稱二十四治。 治館之興始乎此也。二十三所在於蜀地。尹 喜一所在於咸陽。於是誑誘愚民招合兇黨。
斂租稅米謀為亂階。時被蛇吞逆釁弗作。 至孫張魯。禍亂方興起於漢中。為曹操誅滅。 自爾迄今群 孽 相係。依託治館恒作妖邪。故
漢順帝中平元年。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部 師。有三十六將。皆著黃布巾。遠與張魯相應。 眾至十萬。焚燒鄴城。漢遣河南尹何進。將
兵討滅。又晉武帝咸寧二年。為道士陳瑞以 左道惑眾。自號天師。徒附數千。積有歲月。為 益州刺史王濬誅滅。又晉文帝太和元年。彭
城道士盧悚。自稱大道祭酒。以邪術惑眾聚 合徒黨。向晨攻廣漢門云。迎海西公殿中。桓 祕等覺知與戰。尋並誅斬。又梁武帝大同五
年。道士袁矜。妖言惑眾行禁步崗。官軍收 掩尋被戮滅。至隋開皇十年。綿州昌隆縣道 士蒲童。與左童二人在崩溪館。自稱得聖。
誑惑人民。重床至屋却坐其上。云十五童女 方堪受法。令女登床以幕圍遶。遂便姦匿。如 此經月。計所姦女。出數百人。後事發覺。因遂
逃亡。又開皇十八年。益州道士韓朗。綿州道 士黃儒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