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 Hong Ming Ji 廣弘明集
Scroll 1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廣弘明集卷第十八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法義篇第四之一
[0221a14] 夫法者何耶。所謂憑准修行。清神洗惑而為 趣也。義者何耶。所謂深有所以千聖不改其 儀。萬邪莫迴其致者也。俗法五常。仁義禮智
信也。百王不易其典。眾賢贊翼而不墜者也。 道法兩諦。謂真俗也。諸佛之所由生。群有因 之而超悟者也。然則俗保五常。淪惑綿亘。道
資兩諦。勝智增明。故真俗為出道之階基。正 法為入空之軌躅者也。故論云。非俗無以通 真。非真無以遣俗。又云。諸佛說法常依二諦。
斯則大略之成教也。至於大小半滿之流。三 篋八藏之典。明心塵之顯晦。曉業報之殊途。 通慧解以鏡象心。了世相以光神照也。若斯
以敘謂之法義也。至於如說修行。思擇靈府 者。則四依法正。創究識於倒情。八直明道。策 淨心於妄境。三學開其玄府。一貫統其真源。
漸染基搆當自得其涯也。但以幽關難啟。匠 石易迷。匪藉言方。莫由升附。所以自古道俗 同而問津。疎瀹精靈。陶練心術。或著論而導
其解。或談述而寫其懷。因言而顯聖心。寄迹 而揚玄理者也。昔梁已敘其致。今唐更廣其 塵。各有其志。明代代斯言之不絕也。
* 梁代集弘明法義總錄
* 晉孫綽喻道論
* 羅君章更生論
* 鄭道子 神不滅論
* 釋慧遠報應論
* 釋慧遠三報 論
* 釋僧順折三破論
* 梁高祖神明成佛 義
* 蕭琛難神滅論
* 曹思文難神滅論
* 梁高祖答臣神不滅勅
* 釋法雲與朝貴書
* 習鑿齒與釋公書
* 唐廣弘明集法義篇總錄
* 序曆代賢明釋諸疑惑義
* 晉戴安公釋 疑論
* 晉戴安公與遠法師書 (并答)
* 周道 祖難釋疑論
* 戴重與遠法師書
* 戴答周 居士難論 (并答)
* 遠法師與戴書 (并答)
* 何 承天報應問 (劉少府答)
* 宋謝靈運與諸道人 辯宗論 (并書)
* 後秦主姚興與安成侯書述佛 義
* 通三世等論 (并羅什法師答)
* 姚嵩表問 諸義 (并興答等)
* 唐沙門釋惠淨折疑論 (并釋 法琳述)
* 齊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 (三首)
* 齊沈約內典序
* 齊沈約為皇太子解講疏
* 齊沈約為竟陵王發講疏 (并頌)
* 齊沈約為 竟陵王解講疏 (二首)
* 梁太子綱請帝講 (并答往返 六首)
* 梁陸雲述御講金字波若序
* 梁蕭子 顯敘講波若義
* 皇大子謝講竟啟 (并答)
* 梁太子綱上大法頌 (并表答)
* 晉安王上太子 玄圃講頌 (并啟答)
* 梁武帝涅槃經疏序
* 梁 湘東王法寶聯壁序
* 梁簡文成實論序
* 梁元帝內典碑銘集林序
* 唐沙門釋玄則 禪林妙記集序 (二首)
* 唐司元大夫李儼法 苑珠琳序
* 梁昭明太子答請講書 (并啟答三首)
* 昭明謝勅賚木栖如意啟
* 昭明立二諦 義 (并道俗二十二人難及解)
* 昭明立法身義 (并僧六人往反問答)
* 昭 明謝勅看講解二啟
* 昭明謝勅賚涅槃經 疏講啟
* 昭明謝勅賚大集經講疏啟
* 梁 晉安王與廣信侯書 (并答)
* 齊沈約立佛法 義論 (五首)
* 齊沈約難范縝神滅論
* 陳沙 門真觀因緣無性論 (并朱世卿自然論)
* 魏收北齊三 部一切經願文
* 王褒周藏經願文
* 隋煬 帝寶臺經藏願文
* 唐太宗三藏聖教序 (并表 請謝答)
* 今上述三藏聖教序 (并謝答)
* 唐 禇 亮述 注般若經序
* 唐柳宣與翻經大德書 (并答)
廣弘明集法義篇第四之初
* 釋疑論 晉處士戴安公
* 與遠法師書 戴安
* 難釋疑論 周居士道祖 (并答) 重與 遠法師書 戴安 (并答)
* 報應問 何承天 (劉少府答)
* 辯宗論 (并問答往返) 宋侍中謝靈 運
* 述佛法諸深義 秦主姚興 (并答)
* 折 疑論 唐沙門慧淨 (并述)
釋疑論
晉戴安
[0221c24] 安處子問於玄明先生曰。蓋聞積善之家必 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曰。天道無 親常與善人。斯乃聖達之格言。萬代之宏標
也。此則行成於己身。福流於後世。惡顯於事 業。獲罪乎幽冥。然聖人為善。理無不盡理盡 善積。宜歷代皆不移。行無一善惡惡相承。亦
當百世俱闇。是善有常門。惡有定族。後世修 行復可益哉。又有束修履道。言行無傷。而 天罰人楚百羅備纓。任性恣情肆行暴虐。生
保榮貴子孫繁熾。推此而論。積善之報竟何 在乎。夫五情六慾人心所常有。斧藻防閑 外事之至苦。苟人鬼無尤於趣舍。何不順其
所甘而強其苦哉。請釋所疑以祛其惑。先生 曰。善哉子之問也。史遷有言。天之報施善人 何如哉。荀悅亦云。飾變詐而為姦宄者。自
足乎一世之間。守道順理者。不免飢寒之患。 二生疑之於前而未能辨。吾子惑之於後。不 亦宜乎。請試言之。夫人資二儀之性以生。稟
五常之氣以育。性有脩短之期。故有彭殤之 殊。氣有精麁之異。亦有賢愚之別。此自然之 定理不可移者也。是以堯舜大聖朱均是育。
瞽叟下愚誕生有舜。顏回大賢早夭絕嗣。商 臣極惡令胤剋昌。夷叔至仁餓死窮山。盜跖 肆虐富樂自終。比干忠正斃不旋踵。張湯酷
吏七世珥貂。凡此比類不可稱言。驗之聖 賢既如彼。求之常人又如此。故知賢愚善惡 脩短窮達。各有分命。非積行之所致也。夫以
天地之玄遠。陰陽之廣大。人在其中豈惟 [米*弟] 米之在太倉。毫末之於馬體哉。而匹夫之細 行。人事之近習。一善一惡皆致冥應。欲移自
然之彭殤易聖於朱舜。此之不然居可識矣。 然則積善積惡之談。蓋施於勸教耳。何以言 之。夫人生而靖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
也。性欲既開流宕莫檢。聖人之救其弊。因神 道以設教。故理妙而化敷。順推遷而抑引。 故功玄而事適。是以六合之內論而不議。鑽
之而不知所由。日用而不見所極。設禮學以 開其大矇。名法以束其形跡。賢者倚之以成 其志。不肖企及以免其過。使孝友之恩深。君
臣之義篤。長幼之禮序。朋執之好著。背之則 為失道之人。譏議以之起。向之則為名教之 士。聲譽以之彰。此則君子行已處心。豈可須
臾而忘善哉。何必修教責實以期應報乎。苟 能體聖教之幽旨。審分命之所鍾。庶可豁滯 於心府不祈驗於冥中矣。安處子乃避席曰。
夫理蘊千載念纏一生。今聞吾子大通之論。 足以釋滯疑祛幽結矣。僕雖不敏請佩斯言。
與遠法師書
[0222b14] 安公和南。弟子常覽經典。皆以禍福之來由 於積行。是以自少束修。至于白首行不負於 所知。言不傷於物類。而一生艱楚荼毒備經
顧景。塊然不盡。唯已夫冥理難推近情易纏。 每中宵幽念。悲慨盈懷。始知脩短窮達自有 定分。積善積惡之談。蓋是勸教之言耳。近作
此釋疑論。今以相呈想消息之餘脫能尋省。 戴安公和南。
遠法師答
[0222b23] 釋慧遠頓首。省君別示以為慨然。先雖未善 想患。人物來往亦未始暫忘。分命窮達非常 智所測。然依傍大宗似有定檢。去秋與諸人
共讀君論。亦並有同異。觀周郎作答意。謂 世典與佛教粗是。其中今封相呈。想暇日能 力尋省。
難釋疑論
周道祖
[0222c01] 近見君釋疑論。蓋即情之作。料檢理要殆乎 有。中但審分命之守似未照其本耳。福善莫 驗亦僕所常惑。雖周覽六籍逾深其滯。及覩
經教始昭然有歸。故請以先覺語當今之學 者也。君以為審分命所鍾可無祈驗於冥中 餘慶之言在於勸教。請審分命之旨。為當宅
情於理任而弗營邪。為忘懷闇昧直置而已 邪。若宅情於理則理未可喻。善惡紛互逆順 莫檢。苟非冥廢豈得弗營。若直置而已。則自
非坐忘事至必感。感因於事則情亦昇降。履 信獲祐何能不慶。為惡弗罰焉得無怨。雖欲 忘懷其可得乎。靖求諸己其效明矣。又勸教
之設必傍實而動。直為訓之方不可一塗而 盡。故或若反而後會。或曉昧於為言。是以塗 車芻靈堂室異詔。或顯其遠或徵其近。令循
教之徒不苟求於分表。飲和之士自足於仁 義。故深淺並訓而民聽不濫。而神明之頤蘊 於妙物。豈得顯稱積善。正位履霜而事與教
反理與言違。夷齊自得於安忍。顏冉長悲於 履和。恐有為之言或異於此。若謂商臣之徒 教所不及汲引之端蓋中智已還。而安于懷 仁不沒其身。臧會以 僭
有後魯國。則分命所 鍾於何而審。玄明之唱更為疑府矣。是以古 之君子知通圯之來其過非新。賢愚壽夭兆 明自昔。楚穆以福濃獲沒。蔡靈以善薄受禍。
郗宛以釁深莫救。宋桓以愆微易唱。故洗心 以懷宗。練形以聞道。拔無明之沈根。翳貪愛 之滯網。不祈驗於冥中。影嚮自徵。不期存
於應報。而慶罰以彰。故能反步八極水鏡 萬有。但微明之道理隔常域。堯孔拯其麁宜 有未盡。史遷造其門而未踐乎室。惜其在無
聞之世。故永悲以窮年。君既涉其津。亦應不 遠而得。此乃幽明之所寄。豈唯言論而已。乖 敘多年聊以代懃。
[0223a06] 來論又以為。天地曠遠人事細近。一善一惡 無關冥應。然則天網恢恢疎而遂失耶。莫見 乎隱。莫顯乎微。但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昧乎
理緣。故或乖於視聽耳。山崩鍾應。不以路遠 喪感。火澤革性不以同象成親。詳檢數端可 以少悟矣。
重與遠法師書
[0223a13] 安公和南。間作釋疑論以寄其懷。故呈之匠 者思聞啟誨。既辱還告開示宗轍。并送周郎 難甚有趣致。但理本不同。所見亦殊。今重
申鄙意答周。復以相呈。旨誠可求而辭不自 暢。想脫覽省。戴公和南。
釋疑論答周居士難
戴安公
[0223a19] 間以暇日因事致感。脫作釋疑以呈法師。既 辱還告并來難。辭喻清贍致有旨歸。但自覺。 雖先觀者莫悟。所見既殊孰是能正。苟懷未
悟請共盡之。僕所謂能審分命者。自呼識拔 常均妙鑒理宗校練名實比驗古今者耳。不 謂淪溺生死之域欣慼失得之徒也。苟能悟
彭殤之壽夭。則知脩短之自然。察堯舜於朱 均。以得愚聖之有分。推淵商之善惡。足明冥 中之無罰。等比干盜跖。可識禍福之非行。既
能體此數事。然後分命可審。不祈冥報耳。 若如來難。宅情於理則理未可喻。靖求諸己 其明效矣。此乃未喻由於求己。非為無理可
喻也。若舍己而外鑒。必不遠而復矣。
[0223b03] 難曰。勸教之設必傍實而動。直為訓之方不 可以一塗而盡。僕豈謂聖人為教反真空設 邪。夫善惡生於天理。是非由乎人心。因天
理以施教。順人心以成務。故幽懷體仁者挹 玄風而載悅。肆情出轍者顧名教而內掬。功 玄物表。日用而忘其惠。理蘊冥寂。濤之不見
其宗。非違虛教以眩於世也。是以前論云。因 神通以設。故理妙而化敷。順推遷而相 引。故功玄而事適者也。
[0223b12] 難曰。安于懷仁不沒其身。臧會以 僭 有後魯 國。則分命所鍾於何而審。玄明之唱更為疑 府矣。答曰。斯乃所以明善惡之有定不由於
積行也。若夫仁者為善之嘉行。安于懷之而 受福。 僭 者反理之邪事。臧會為之而獲後。 良由分應沒身非履仁之所移命當為後非行 僭
之能罰。豈異比干忠正而嬰剖心之戮。張 湯酷吏而獲七世之祜哉。苟斯理之不殊。則 知分命之先定矣。乃同玄明之有分。非為成 疑府也。
[0223b22] 難曰。古之君子知通 圯 之來其過非新。賢愚 壽夭兆明自昔。楚穆以福濃獲沒。蔡靈以善 薄受禍。郄宛以釁深莫救。宋桓以愆微易
唱。答曰。夫通 圯 非新。壽夭自昔。信哉斯言。 是僕所謂各有分命者也。若夫福濃獲沒釁 深莫救。此則報應之來有若影嚮。蔡靈以善
薄受禍。商臣宜以極逆罹殃。宋桓以愆微易 唱。邾文應用行善延年。而罪同罰異福等報 殊。何明鑒於蔡宋而獨昧於楚邾乎。君所謂
不祈驗於冥中影嚮自微。不期在於應報而 慶罰以彰。於斯躓矣。
[0223c03] 難曰。然則天網恢恢疎而遂失耶。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但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昧於理緣。 答曰。夫天理冥昧變狀難明。且當推己兆之
終古。考應報之成跡耳。至於善惡禍福。或有 一見斯自遇與事會。非冥司之真驗也。何以 明之。若其有司當如之治國長之一家。善無
微而不賞。惡無纖而必罰。使修行者保其素 履極逆者受其酷禍。然後積善之家被餘慶 於後世。積不善之家流殃咎乎來世耳。而今
則不然。或惡深而莫誅。或積善而禍臻。或履 仁義而亡身。或行肆虐而降福。豈非無司而 自有分命乎。若以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昧於
理緣者。但當報對遲晚不切目前耳。非為善 惡舛錯是非莫驗。推斯而言。人之生也。性分 夙定。善者自善。非先有其生而後行善以致
於善也。惡者自惡。非本分無惡長而行惡以 得於惡也。故知窮達善惡愚智壽夭無非分 命。分命玄定於冥初。行跡豈能易其自然哉。
天網不失隱見微顯。故是勸教之言耳。非玄 明所謂本定之極致也。既未悟妙推之有宗。 亦何分命之可審乎。將恐向之先覺還為後 悟矣。言面未日。聊以讜敘。
周居士書
[0223c26] 見重伸釋疑論。辭理切驗善乎校實也。但僕 意猶有不同。乃即欲更言所懷。一日侍法師 坐。粗共求君意云。氣力小佳當自有酬。因君
論旨兼有所見也。僕是以不復稍厝其爝火。 須成旨因上。君云。審分命者乃是體極之人 既非所同。又僕所立不期存於應報。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