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Gu Jin Fodao Lun Heng 集古今佛道論衡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集古今佛道論衡序(唐龍朔元年於京師西明寺實錄)[0363a05] 若夫無上佛覺。逈出樊籠超三界而獨高。截四流而稱聖。故使隄封所漸。區宇統於大千。聲教所覃。沐道霑於八部。所以金剛御座。峙閻浮之地心。至覺據焉。布英聖之良術。遂有天人受道龍鬼歸心。挹酌不相之方。散釋無明之患。然夫聖人所作起必因時。時有邪倒之夫。故即因而陶化。天竺盛於六諦。神州重於二篇。遂使儒道互先真偽交正。自非入證登位。何由分析殊途。致令九十六道競飾澆詞。六十二見各陳名理。在緣或異。大約斯歸。莫不謂無想為泥洹指梵主為生本。故二十五諦。開計度之街衢。六大論師。立神我之真宰。居然設教億載斯年。攝統塵蒙九土崇敬。考其術也。輕生而會其源。論其行也。封固而登其信。故有四韋陀論。推理極於冥初。二有天根。尋生窮於劫始。臆度玄遠冒罔生靈。致有赴水投巖坐熱臥棘。吸風露而曰仙。祖形體而號聖。守死長迷。莫知迴覺。如來哀彼黔黎降靈赤澤。曜形丈六。金色駭於人天。敷揚四辯。慧解暢於幽顯。能使魔王列陣。十軍碎於一言。梵主來儀。三輪摧於萬惑。於是鍱腹戴爐之輩。結舌伏於道場。敬日重火之徒。洗心仰於覺路。舍衛城側大偃邪鋒。堅固林中傾倒枯穴。能事既顯獎務弘通。玉關揚正道之秋。金陵表乘權之瑞。清涼臺上圖以靈儀。顯節園中陳茲聖景。度人立寺創廣仁風。抑邪通正於斯啟轍。于斯時也。喋喋黔首無敢抗言。瑣瑣黃巾時褰異議。然其化被不及於龍勒。名位無踐於槐庭王。何達其上賢。斑馬隆其褒貶。安得與夫釋門相抗。雷同混迹者哉。斯何故耶。良以博識既寡信保常迷。今則通觀具瞻義必爽開前惑。且夫其流易曉。闞澤之對天分其理難。迴。孫盛之談海截。然猶學未經遠情弊疎通邪辯逼真能無猜貳。孔丘之在東魯。尚啟虛盈。十商之據西河。猶參疑聖。自餘恒俗無足討論。今以天竺胥徒聲華久隔。震旦張葛交論寔繫。故商確由來銓衡敘列。筆削蕪濫披圖藻鏡。總會聚之號曰佛道論衡。分為甲乙下四卷。如有隱括。覽者詳焉。
集古今佛道論衡卷甲
唐西明寺釋氏
* 後漢明帝感夢金人騰蘭入雒道士等請 求角試事一
* 前魏時吳主崇重釋門為佛立塔寺因問 三教優劣事二
* 魏陳思王曹植辯道論附
* 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附
* 晉孫盛老子疑問反訊附
* 元魏君臨釋李雙信致有興廢故述其由 事三
* 宋太宗文皇帝朝會群臣論佛理治致 太平事四
* 魏明帝登極召沙門道士對論敘佛道 先後事五
* 梁高祖先事黃老後歸信佛下勅捨奉老 子事六
* 北齊高祖文宣皇帝下勅廢道教事七
漢明帝感夢金人騰蘭入雒諸道士等請求 角試事一
[0363c10] 漢法本內傳云。明帝永平三年。上夢神人金 身丈六。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欣然悅之。明日 問群臣。此何為神。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
竺有得道者。號曰佛也。飛行虛空身有日 光。殆將其神乎。於是上悟。遣郎中蔡愔郎 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八人。於大月
支中天竺國。寫佛經四十二章藏在蘭臺石 室第十四間。又於洛陽城西雍門外為起佛 寺。於其壁畫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又將畫
釋迦立像。乃於南宮清涼臺及開陽城門上。 圖佛儀像。時造壽陵。名曰顯節。亦於其上作 佛圖像。廣如牟子所顯。時有沙門迦攝稱摩
騰竺法蘭。位行難倫志存開化。承蔡愔使 達天竺。請騰東行。不守區域。隨至洛陽曉喻 物情。崇明信為本。帝問騰曰。法王出世。何
以化不及此。騰曰。迦毘羅衛者。三千大千世 界百億日月之中心。三世諸佛皆在彼生。乃 至天龍鬼神有願行者。皆生於彼。受佛正化。
咸得悟道。餘處眾生無緣感佛。佛不往也。佛 雖不往。光明及處。或五百年。或一千年。或 一千年外皆有聖人。傳佛聲教而化導之。廣
說教義。帝信重之。暨永平十四年正月一 日。五嶽諸山道士。朝正之次自相命曰。天子 棄我道法遠求胡教。今因朝集可以表抗之。
其表曰。五嶽十八山觀太上三洞弟子褚善 信等。死罪上言。臣聞太上無形無名無極無 上虛無自然大道出於造化之前。上古同
遵百王不易。今陛下道邁羲皇德過堯舜。竊 承陛下棄本追末。求教西域。所事乃是胡 神。所說不參華夏。願陛下恕臣等罪。聽與試
驗。臣等諸山道士多有徹視遠聽博通經典。 從元皇已來。太上群錄太虛符呪無不綜練 達其涯極。或策使鬼神。或吞霞飲氣。或入火
不燒。或履水不溺。或白日昇天。或隱形不 測。至於方術藥餌。無所不能。願得與其比挍。 一則聖上意安。二則得辨真偽。三則大道有
歸。四則不亂華俗。臣等若比對不如。任聽重 決。如其有勝乞除虛妄。勅遣尚書令宋庠引 入長樂宮。勅以今月十五日。可集白馬寺。道
士等便置三壇。壇別開二十四門。南嶽道士 褚善信。華嶽道士劉正念。恒嶽道士桓文度。 岱嶽道士焦得心。嵩嶽道士呂惠通。霍山
天目五臺白鹿等十八山道士祁文信等。 都合六百九十人。各齎靈寶真文太上玉訣 三元符錄等五百九十卷。置於西壇。茅成 子許成子黃子老子等二十七家子書有百
三十五卷。置於中壇。饌食奠祀百神。置於東 壇。帝時御行殿在寺南門。以佛舍利經像。置 於道西。十五日齋訖。道士等以柴荻和壇。沈
香為炬。遶子經而泣曰。臣等上啟太極大道 元始天尊眾仙百靈。今胡亂中夏。人主信 邪。正教失蹤玄風墜緒。臣等敢置經壇上以
火取驗。欲使開示群心得辨真偽。便縱火焚 經。經從火化悉成灰燼。道士等相顧失色大 生怖懼。將欲昇天隱形者無力可能。禁効鬼
神者呼策不應。各懷愧恧。南嶽道士費叔 才。自憾而死。太傅張衍語褚信曰。卿等所 試無驗。即是虛妄。宜就西來真法。褚信曰。茅
成子云。太上者靈寶天尊是也。造化之作謂 之太素。斯豈妄乎。衍曰。太素有貴德之名無 言教之稱。今子說有言教。即為妄也。信便默
然。時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 遍覆大眾映蔽日光。摩騰法師踊身高飛。坐 臥空中廣現神變。于時天雨寶花在佛僧上。
又聞天樂感動人情。大眾感悅歎未曾有。皆 繞法蘭請說法要。蘭乃出大梵音歎佛功德。 亦令大眾稱揚三寶。說善惡諸法皆有果
報。六道三乘諸相不一。又說出家功德其福 最高。初立佛寺同梵福量。時有司空陽城侯 劉峻與諸官人士庶等千餘人出家。及四嶽
諸山道士呂惠通等六百二十八人出家。 陰夫人王婕好等與諸宮人婦女等二百三 十人出家。至月末以來日日供設種種行施。 法衣瓶器並出所司。便立十寺。七寺安僧在
城邑外。三寺安尼在雒城內。漢興佛法自此 始焉。初摩騰西來。將畫釋迦立像。帝乃令 圖出之。於陵園及洛門供養。
前魏時吳主崇重釋門為佛立塔寺因問三 教優劣事二
[0364c19] 吳書云。孫權赤烏四年。有沙門康僧會者。是 康居國大丞相之長子。神儀剛正遊化為任 于時三國鼎峙各擅威衡。佛法北通未達南
國。會欲道被未聞開教江表。初達建業營立 茅茨設像行道。吳人初見。謂之妖異。有司奏 聞。吳主問曰。佛有何神驗也。會曰。佛晦靈迹
出餘千載。遺形舍利應現無方。吳主曰。若得 舍利當為立塔。經三七日遂獲舍利五色曜 天剖之逾堅燒之不然。光明出火作大蓮華
炤曜宮殿。臣主驚嗟信情發起。因為造塔度 人立寺。以其所住為佛陀里。教法創興。故遂 名建初寺焉。尋下勅問尚書令闞澤曰。漢
明已來。凡有幾年。佛教入漢既久。何緣始至 江東。澤曰。自永平十年佛法初來。至今赤烏 四年。則一百七十年矣。初永平十四年。五嶽
道士與摩騰角力之時。道士不如。南嶽道士 褚善信費叔才等。在會自憾而死。門徒弟子 歸葬南嶽。不預出家無人流布。後遭漢政凌
遲兵戎不息。經今多載始得興行。又問曰。 孔丘老子得與佛比對不。澤曰。臣聞魯孔君 者英才誕秀聖德不群。世號素王制述經典。
訓獎周道教化來葉。師儒之風澤潤今古。亦 有逸民如許成子原陽子莊子老子等百家子 書皆修身自翫放暢。山谷縱汰其心。學歸淡
泊事乖人倫長幼之節。亦非安俗化物之風。 至漢景帝。以黃子老子義體尤深。改子為經 始立道學。勅令朝野悉諷誦焉。若將孔老二
教遠方佛法。遠則遠矣。所以然者。孔老二 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設教。天法奉行 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吳主大悅。 以澤為太子太傅
(餘如晉宋炳明佛論廣之) 。
魏陳思王曹子建辯道論
[0365a26] 夫神仙之書。道家之言。乃云傅說。上為辰 尾宿歲星。降為東方朔。淮南王安誅於淮南。 而謂之獲道輕舉。鉤弋死於雲陽而謂之尸
逝柩空。其為虛妄甚矣哉。中興篤論之士。 有桓君山者。其所著述多善劉子駿甞問言。 人誠能抑嗜慾闔耳目。可不衰竭乎。時庭
下有一老榆。君山指而謂曰。此樹無情慾 可忍無耳目可闔。然猶枯竭腐朽。而子駿 乃言可不衰竭非談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
也。何者余前為王莽典樂大夫。樂記言。文帝 得魏文侯樂人竇公年百八十兩目盲。帝奇 而問之。何所施行。對曰。臣年十三而失明。父
母哀其不及事。教臣鼓琴。臣不能導引。不 知壽得何力。君山論之曰。頗得省盲專一內 視精不外鑒之助也。先難子駿以內視無益。
退論竇公便以不鑒證之。吾未見其定論也。 君山又曰。方士有董仲君者。有罪繫獄。佯 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生之
必死君子所達。夫何喻乎。夫至神不過天地 不能使蟄虫夏逝震雷冬發。時變則物動。氣 移而事應。彼仲君乃能藏其氣屍其體爛其
膚出其虫。無乃大怪乎。世有方士。至王悉 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陽城有郗 儉。始能行氣導引慈曉房中之術。儉善辟 穀
悉號三百歲。本所以集之於魏國者。誠恐斯 人之徒接姦詭以欺眾。行妖慝以惑人。故 聚而禁之。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餘術士咸
共歸之。然始詞繁寡實。頗竊有怪言。若遭 秦始皇漢武帝。則復徐福欒大之徒矣。桀紂 殊世而齊惡。姦人異代而等偽。乃如此耶。又
世虛然有仙人之說。仙人者黨猱猨之屬。與 世人得道化為仙人乎。夫雉入海為蛤。燕入 海為蜃。當徘徊其翼差池。其羽猶自識也。
忽然自投。神化體變乃更與黿鼈為群。豈復 自識翔林薄巢垣屋之娛乎。牛哀病而為虎 逢其兄而噬之。若此者何貴於變化也。而頗
為匹夫所罔。納虛妄之詞。信眩惑之說。隆 禮以招弗臣。傾產以供虛求。散王爵以榮之。 清閑館以居之。經年累稔終無一効。或歿於
沙丘。或崩於五柞。臨時雖復誅其身滅其族。 紛然足為天下笑矣。然壽命長短骨體強劣 各有人焉。善養者終之。勞擾者半之。虛用者 夭之。其斯之謂歟。
[0365c11]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初封 東阿郡王。終後諡為陳思王也。幼含珪璋。十 歲能屬文。下筆便成。初不改定。世間術藝無
不畢善。邯鄲淳見而駭服。稱為天人。植每讀 佛經。輒流連嗟翫。以為至道之宗極也。遂製 轉讀七聲昇降曲折之響。世之諷誦咸憲章
焉。甞遊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颺哀 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莫聞。植深 感神理。彌悟法應。乃慕其聲節。寫為梵唄
撰文製音。傳為後式。梵聲光顯始於此焉。 其所傳唄凡六契。見梁釋僧祐法苑集。然統 括道源精搜仙。錄姦妄多奇終歸飾。詐其 前論所委辯當明矣。
晉孫盛撰聖賢同軌老聃非大賢論
[0365c25] 頃獲閑居。後申所詠。仰先哲之玄微。考大 賢於靈衢。詳觀風流究覽行止。高下之辯 殆可髣髴。夫大聖乘時。故迹浪於所因。大
賢次微。故與大聖而舒卷。所因不同。故有 揖讓與干戈迹乖。次微道亞。故行藏之軌莫 異。亦猶龍虎之從風雲。形聲之會影響。理固
自然。非召之也。是故箕文同兆。元吉於虎兕 之吻。顏孔俱否。逍遙於匡陳之間。唐堯則天。 稷契翼其化。湯武革命伊呂讚其功。由斯
以言用合影響之論。惟我與爾之談。豈不信 哉。何者大賢庶幾觀象觀象。知器。知器豫 籠。預籠吉凶。吉凶是以運形。斯同御治
因應對接群方。終保元吉窮通滯礙。其揆一 也。但欣聖樂易有待而亨。欽冥而不能冥。悅 寂而不能寂。以此為憂劣耳。至於中賢第
三之人。去聖有間。故冥體之道未盡。自然運 用自不得玄同。然希古存勝高想頓足。仰 慕淳風專詠至虛。故有栖峙林 壑 。若巢許之
倫者。言行抗轡如老彭之徒者。亦非故然理 自然也。夫形躁好靜質柔愛剛。瀆所常習愒 所希聞。世俗之常也。是以見偏抗之詞。不
復尋因應之適。覩矯抂之論。不復悟過直之 失耳。案老之作與聖教同者。是代大匠斲 駢拇枝指之喻其詭乎。聖教者是遠救世之 宜違明道若昧之義也。六經何常闕虛靜
之訓謙冲之誨哉。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 古。竊比我於老彭。尋斯旨也。則老彭之道。 以籠罩乎聖教之內矣。且指說二事而不非
實言也。何以明之。聖人淵寂何不好哉。又三 皇五帝已下。靡不制作。是故易象經墳爛然 炳著。棟宇衣裳與時而與安在。述而不作乎。
故易曰。聖人作而萬物覩。斯言之發。蓋指說 老彭之德有以髣髴類己形迹之處所耳。亦 猶匿怨而於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豈若於吾言無所不說。相體之至也。且顏孔 不以導養為事。而老彭養之。孔顏同乎斯人。 而老彭異之。凡斯數者非不亞聖之迹。而又
其書往往矛盾。粗列如左。大雅搢紳幸 祛 其 弊盛。又不達老聃輕舉之旨。為欲著訓戎 狄宣導殊域乎。若欲明宣導殊類。則左袵
非玄化之所。孤逝非嘉遁之舉。諸夏凌遲 敷訓所先。聖人之教自近及遠。未有輈張 遐嶮如此之遊也。若懼禍避地。則聖門可隱。
商朝魯邦有無如者矣。苟得其道則遊刃有 餘觸地元吉。何違天心於戎貊。如不能然者。 得無庶於朝隱而祈仙之徒乎。
[0366b13] 昔裴逸民作崇有貴無二論。時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