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 Zheng Lun 辯正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辯正論序頴川陳子良撰
[0489c17] 蓋聞。宣尼入夢十翼之理克彰。伯陽出關二篇之義爰著。或鉤深繫象。或探賾希夷。名言之所不宣。陰陽之所不測。猶能彌綸天地包括鬼神。道無洽於大千。言未超於域內。況乎法身圓寂妙出有無。至理凝玄迹泯真俗體絕三相累盡七生。無心即心。非色為色。無心即心。故能心斯心矣。非色為色。故能色斯色矣。藤蛇於是併空。形名所以俱寂。筌蹄之外豈可言乎。若夫西伯拘羑遂顯精微。子長蠶室卒成先志。故易曰。古之作易者。其有憂乎。論之興焉。良有以矣。法師俗姓陳氏。漢太丘長仲弓之後也。遠祖宦遊播遷江左。近因流寓又處襄州。隋世入關從師請業。玉移荊岫。皎潔之性彌彰。𥙞徙幽林。芬芳之風更遠。法師應真人之祥。稟黃裳之吉。內該三藏外綜九流。既善緣情尤工體物。篇章婉麗理致遒華。郁郁間縟錦之文。飄飄聳凌雲之氣。班賈金玉未可同年。潘陸江海寧堪方駕。至如莊生墨生之學。黃子老子之書。三清三洞之文。九府九仙之籙。登真隱決之祕。靈寶度命之儀。吞若胸中說猶指掌。加以舊習中觀少蘊法華。既有聞持比專著述。運思之外汲引無疲。辯中觀則龍樹可期。談自然則老莊非遠。於是四方雜還。如歸長者之園。七貴紛綸。若赴華陰之市。固以學侔安遠才邁肇生。實開士之棟梁。法城之牆塹者也。乃有道士李仲卿劉進喜等。並作庸文謗毀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法師愍其盲瞽恐入泥犁。爰發大悲遂製斯論。可謂鼓茲法海振彼詞峯。碧雞之銳競馳。黃馬之駿爭騖。莫不葉墜柯摧雲銷霧卷。狀鴻爐之焚纖羽。猶炎景之鑠輕氷。負勝之儔於斯可見。暫歸慈定已破魔軍。聊奮慧刀即降愚賊。佛日於是重暉。法雲由其廣被。然法師所作詩賦啟頌碑誄章表大乘教法及破邪論等三十餘卷。在世久傳。然此論凡八卷十二篇二百餘紙。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修述多年仍未流布。昔秦孝公聽說帝而寐。聞談霸而興。陽春和寡。深可悲歎。但法師所述內外兼該。恐好事後生致有未諭。弟子穎川陳子良近伸頂禮。從而問津爛然溢目。若明月之入懷。寂乎應機。譬寶珠之矚物。既悟四衢之幻。便息百城之遊。於是啟所未聞。聊為注解。庶將來同好。幸詳其致焉。
辯正論卷第一
唐沙門釋法琳撰
* 三教治道篇第一 (上下)
* 十代奉佛篇第 二 (上下)
* 佛道先後篇第三 (卷第五)
* 釋 李師資篇第四
* 十喻篇第五 (卷第六)
* 九箴篇第六
* 氣為道本篇第七
* 信毀 交報篇第八 (卷第七)
* 品藻眾書篇第九
* 出道偽謬篇第十 (卷第八)
* 歷世相承篇 第十一
* 歸心有地篇第十二
三教治道篇第一 (上)
[0490b17] 有上庠公子問於古學通人曰。蓋聞。氣象變 通莫過乎陰陽。埏埴覆燾莫過乎天地。尋夫 五運未形本無人物
(易鉤命決云。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有太極。為五運也。氣象未形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氣形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質形已具 謂之太極。轉變五氣故稱五運。言氣形質具而未相離。皆
太易之名有五種也。爾時空虛。未有人物也) 三才既立乃敘尊卑 (乾鑿度云。太
極太素太一名別其理一也。易緯通卦云。大極是生兩儀。言氣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以人參之謂之三
才。易序卦云。有天地萬物。然後立君臣。定父子長幼夫婦之禮尊卑上下之別也) 自然之化已 興。無為之風廣被
(河圖括地象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與極同道。身佩
九翼。以木德王。無所施為自然而化。開山圖云。地皇興於熊耳龍門之山。以火德王。命曆序云。人皇駕六羽。
乘雲車出谷口。分九州長天下。兄弟九人。依山川地勢分為九域。各居一州。帝系譜云。天皇治各一萬八千歲。地
皇凡一百五十世治天下。合五萬四千歲。次五龍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凡一百八十
世治天下。合九百二十七萬三千六百年。即靈威仰等五神是也。次有神農氏。駕六龍甄度四海寒暑均以布人
民通風雨。凡十世各治九百歲。次有四姓。次有不終一世次有七十二姓。次有三姓。或乘飛羊飛鹿。始教民穴處。
食鳥獸肉。衣皮毛衣。次有巢氏駕龍麟乘鳳虎。構木為巢教民居之。以避禽獸之害。次燧人氏。教民鑽燧出火變生
為熟。以避腥臊之屬。鑄作金刃而民大悅。此凡六紀有九十三代。一千二百八十九世。合一千一十萬一千八百 四十年。自天化下總謂三皇也) 次則蛇軀牛首之聖
(六藝論云。太昊帝庖犧氏姓風。 蛇身人首。有聖德。燧人歿宓羲皇生。其世有五十九姓。羲皇始序制。作法度。皆以木德王也。制嫁娶之禮。受龍
圖。以龍紀官。故曰龍師。在位合一萬一千一十二年。炎帝神農氏姓姜。人身牛首。有火瑞。即以火德王。有七世 合五百年也) 珠衡日角之皇
(六藝論云。軒皇姓公孫二十五月而生。有珠衡日角之相。以 土德王天下。建寅月為歲首。生子二十五人。有十二姓。凡十三世。合治一千七十二年。夢受帝籙。遂與天老巡
河而受之。得河圖書師於牧馬小童拜廣成丈人於崆峒山。帝王世紀云三皇之世。合二萬二百九十七年也) 始畫八卦而重八純
(河圖括地象曰宓羲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始畫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神農氏。重八卦為六十四焉) 設雲官而陳鳥紀 (六藝論云。軒
皇有景雲之瑞。用雲紀官。少昊帝有鳳鳥之瑞。故以鳥名官焉) 教畋漁以濟俗。作 耒耜以資民 (六藝論云。宓羲氏為網 罟
以畋以漁。取犧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氏。神農斷木為 耜。揉木為耒始教天下種五穀。故號為神農氏) 立市 (神農所建也) 鑄器服牛乘
馬。營宮室垂衣裳。為杵臼置舟檝。模鳥跡以 造文字。因化通而裁禮樂 (並黃帝時也。六藝論云。黃帝佐官有七人。蒼頡
造書字。大撓造甲子。隸首造算數。容成造曆岐伯造醫方。鬼申區造占候。奚仲造車作律管。興墠壇禮也) 暨乎翼善傳聖之君。仁盛聖明之后。舉八元 八愷之職
(舜攝政舉高陽氏高辛氏。才子各八人。以掌司牧之任也) 命羲和 羲仲之官 (羲氏和氏。為堯掌日月四時之官也) 種百穀以勤農 (后稷播種百穀)
敷五教以軌物。允恭克讓庶績咸熙。協和萬 邦平章百姓。流四凶於四裔。竄三苗於三 危
(渾沌檮杌窮奇饕餮。為四凶也。堯流之於國四外。有苗氏叛。舜放之於三危之山也) 調律呂 以暢八風。察璇璣以齊七政。夏禹導九河 (代父
治水。平九州名山大川。受洪範九疇於河神。獲地理於洞府。九州貢銅鑄作九鼎。以八家為隣。三隣為明。三明為 里也) 乘四載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輦) 任土作貢疎山奠 川。殷王伐罪弔民 (有黃魚黑鳥集于壇。化為黑玉。乃伐桀。色尚黑白。遷九鼎於毫以百
戶為里也) 平暴靜亂。解網剪髮。拯溺救焚。爰至赫 赫隆周濟濟多士。關睢麟趾之德 (季歷妃大任夢長人感已而生
文王。文王妃大姒生武王發。建子之月為歲首色尚赤。以五家為隣。畿內則有比閭族黨州鄉。周公居攝罪人斯
得。秋有雷風之變。偃禾拔木。啟金縢之書。遂迎周公。卜宅於洛。度土定鼎。制禮作樂。死於鄷葬於畢。關睢稱 王后之德。麟趾興仁人之族名也) 周南邵南之風
(言周邵風化自北而南也) 列五 行六正之儀 (木金水火土為五行。預見來事。進善舉賢。恭勤不墮。明察法律。辭祿讓賜。君失 則諫。是為六政也)
布九田四井之法 (三等為九田。三屋為四井) 陳服錫 之禮 (敘五等之服制九錫之禮也) 廣革車之節 (通十為城。城出革車一乘) 為世
揩範作物典謨。遐逖闊逈年移三古。曠遠綿 邈時經百王。聖德所覃神化所洽。龍庭鳳穴 候氣輸賝。日域麟洲占風欵塞。泉露呈其珍
味。草木變其嘉形。燕頷魚身。昭彰於羽族。 狼蹄牛尾。輝煥於毛群。惟德動天休徵允集。 元首延明哉之美。股肱肆良哉之歌。周卜永
年殷稱奕葉。其為道也。人倫稟以利建。庶物 資以有生。邦國賴以無他。君臣藉以致治。德 教天下化被華夷。道貫五天恩加百姓。立功立
事可大可久。時義備矣。世用足矣。至如李老 仙方意存羽化。釋迦梵本期自涅槃。縱體於 太清之中。遊神於常樂之境。貴練形以不死。
求寂照於無生。構鵬鷃之寓言。張過未之虛 說。何異鄒衍談天終歸眇莾。虞丘辯夢徒騁 華詞。今大唐馭極聖皇垂拱。尚賢尚齒貴德
貴仁。反正之化已弘。還淳之風廣扇。理須捨 繁就簡去偽歸真。愚謂佛道二流在政非急。 久欲聞奏。請試論之。不揆所疑敢陳未喻。夫
子多識前古深究學源。獻替可否幸詳其要。 於是右學通人斂容峻坐。良久而謂曰。異乎 吾所聞也。論云。觀天之象。則見日月五星
次度之分。觀地之象。則知百川四瀆所歸之 處。觀古今之跡。上形太極混元之前。却覩將 來未萌之事。秋毫不疑。乃曰智也。子既知而
故問。余亦述而略說。考周孔六書之訓。忠孝 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萌。道德創其首。瞿曇 三藏之文。慈悲為其本。事跡乃異理數不殊。
皆盡美盡善。可崇可慕也。是以談眾妙以虛 心。開善權以汲引。吾往嘗見遠遊先生。頗亦 聞之。說通方論。具敘三教兼陳九流。先生遁
逸巖阿莫知氏諱。容儀閑雅進退可觀。言笑 溫弘動止有則。雖語有品藻而志無褒貶。飯 餌松朮靡測其年。棲寢煙霞熟詳其世。至
於三古本末煥若鏡中。百氏枝條明如掌內。 窮周孔之令典。究佛道之弘規。察其所懷在 乎逍遙齊物。觀其所尚。歸乎平等性空。先生
燕默之餘。顧謂僕曰。世不達者多相是非。以 是其所是。而非其所不是。不非其所非。而非 其所不非。此則是其所非。而非彼所是矣。夫
論儒之教也。意在居家理治長幼順序。在上 不驕為下不亂。臣子盡其忠孝。僕妾竭其歡 心。大則配天祀帝尊親享祖。欲使天地昭察
鬼神効靈。災害不興禍亂不作。小則就利乘 時謹身節用。施政閨門之內。流恩僕隷之下。 咸奉其事各得其宜也。道之教也。言萬物之
所以生。至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 名。然而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敘道則為 始為母。談教則有徼有妙。是以元始拱默於
金臺。太上垂衣於紫殿。遣二真以導俗。命五 老以披圖。履幽而明抱一而貞。寂魄乎大羅。 偃仰乎太清。然後設無為之化。行不言之教。
布黃庭紫府之文。授金版銀繩之籙。玄霜絳 雪之妙。玉液雲英之奇。九雲明鏡之華。八 練神丹之彩。足以還年却老。足以羽駕長生。
遊閬苑而忘歸。沐咸池而不返。乍披褐於閶 闔。或控鶴於蓬萊。靜慮姑射之阿。思微崆峒 之上。與天地而遐久。共陰陽而晦明。佛之教
也。大矣哉。牢籠華藏。出九重圓蓋之表。照灼 雲臺。吞八維方質之外。非色妙色。流光混元 之前。分身化身。列影太虛之始。故以旁薄
而造陰陽。鑪錘以成天地。大象之象。含育 於四象。剛材之材。通運於五材。玉衡轉眇 眇乎。不測其機。合璧懸茫茫乎。熟詳其化。
不皦不昧惟微惟彰。統眾聖之靈府。赴群生 之嘉會也。於是出火宅而御三車。入愛河而 揮八棹現希有事。豈獨菴羅樹園。說不思議。
非但摩伽陀國。種種方便一一慈悲。破生死 之樊籠。濟涅槃之彼岸。莫不意珠騰曜智炬 凝輝。總納百川。濬東溟之在地。綱維萬象。
逾北極之居天。寧與高下相傾儒墨交競。誠 固推之於真際。反之於玄源。玄源也者。則境 智俱亡。真際也者。則權實斯泯。大宣究竟之
旨。普運神通之力。尋其善巧謳和之致。陶 鈞負荷之功。造化無以方。日用莫能擬。足 以括囊四大超忽三景。子當書紳以自鏡 也。
[0492a05] 公子曰。美則美矣。疑且疑焉。夫能匡社稷者 莫過懷忠。養至親者莫過奉孝。經天地者莫 過修文。定禍亂者莫過講武。安上下者莫過
弘禮。移風俗者莫過習樂。此固皇王之要訓。 亦治道之大方。維摩竭慈悲之談。厲鄉垂 道德之論。未為濟世之急。猶涉木雁之詞。非
唯僕之未賓。抑亦賢之同去通人曰。訥言 敏行君子所稱。無以己之寡聞取況於典論。 子不聞魯侯之誡乎。無多言無多事。多言多
害。多事多患。若事親殉主則以忠孝為初。遠 害全身則以道德居始。利生救苦則以慈悲 統源。奉孝懷忠可以全家國。行道立德可以
播身名。興慈運悲可以濟群品。濟群品則恩 均六趣。播身名止榮被一門。全家國乃功包 九合。故忠孝為訓俗之教。道德為持身之術。
慈悲蓋育物之行。亦猶天有三光鼎有三足。 各稱其德並著其功。遵而奉之。可以致嘉祐 也。
[0492a23] 公子曰。前漢藝文志云。全身保國凡有九 流。一曰儒流。謂順陰陽陳教化。述唐虞之政。 宗伸尼之道也。二曰道流。謂守弱自卑。陳
堯舜揖讓之德。明南面為政之術。奉易之謙 謙也。三曰陰陽流。謂順天歷象敬授民時 也。四曰法流。謂明賞勅法以助禮制也。五曰
名流。謂正名列位言順事成也。六曰墨流。謂 清廟宗祀養老施惠也。七曰縱橫流。謂受命 使乎專對權事也。八曰雜流。謂兼儒墨之
銓。含名法之訓。知國大體事無不貫也。九 曰農流。謂勸勵耕桑備陳食貨也。遵其道可 以安庶品。行其事可以利國家。為政備矣。於
民足矣。縱先生通方之說。右學盡善之詞。 恐類風牛不相及也。
[0492b08] 通人曰。觀一可以知百。覩此足以明彼。但 佛教沖曠名義弘多。總而言之具有玄錄。今 為吾子略舉大猷。自祥雲散空瑞蓮現海。半
滿之門洞啟。空有之策兼揚。毘城有迴情入 法之謨。靈山有攝末歸本之訓。在用如水分 千月。為體若鏡鑒萬形。斬籌含識共蔭慈雲。 塵沙佛土咸霑甘露。及收光白
[疊*毛] 韜影提河。 於是乎五百應供搖象扇而聞持。八萬修多 拂龍床而器寫。珠函寶印既溢王宮。貝葉梵 文還盈海藏。昇堂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