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shan Record 北山錄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北山錄卷第三合霸王第五 (明帝主相承西域漢地沙門遭遇時君興廢等事)
[0585c24] 劫初蒸民胥于粒食 (蒸眾也。胥相也。地肥既盡則有自然粳米) 香稻既 盡。分土作蓻 (蓺治也。人既侵奪。乃分土田而各治之)
為防疆里立大 三末多王 (三末多。此乃聚落王慮有強者侵奪遂立一人為王供其輸貢令作民主) 庶類 欽承。恩流率土。重離繼體。世祚天竺
(君父繼紹作天竺之 主也) 至于淨飯。凡八萬四千二百六十餘王 (阿含
經云。過去有王名懿摩。有四庶子。一昭目。二聯目。三調伏象。四尼樓聰。並聰明神武有大威德。第一夫人有子名
生。頑薄醜陋。眾人所賤。夫人慮四子奪其位。遂譖王長黜之王即勅四子。各速出國。時諸力士一切人民願隨之
去。至雪山間住直樹林。數年之內歸德若市。遂為強國。父思見之。召而弗往。父乃三歎我子有能。以此命族為釋 氏。阿含經云。釋林為姓。故有釋姓。釋即樹也)
自懿師摩王之後有王名 大善生。凡七世姓瞿曇氏也 (昔有國王。父母早喪。讓國焉弟。捨位求道。
見一婆羅門。姓瞿曇氏。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曇姓。謂之小瞿曇菩薩也) 自欝 摩王之後有王名尼樓聰。凡五世釋迦氏也
(尼樓王生烏頭羅王。烏頭羅王為迦維羅衛國主生瞿頭羅王。瞿頭羅王生尸休羅王。尸休羅王生四子。一淨飯 王。二白飯王。三斛飯王。四甘露飯王。淨飯王即佛父也)
大士既百劫修相好 (菩薩三大企耶劫修行至金剛喻定。後百劫修相好。千劫學威儀。萬劫學化行也) 而後相厥生 莫如剎帝利婆羅門。而剎帝利位重也
(梵云剎帝利。 此云土田主。則王種也) 婆羅門德尊 (梵語正云婆羅賀摩拏。此云淨御。是梵天苗裔。唯五 天有諸國所無。為王者師故云德尊也)
但劫濁澆微德不勝位。故我 不生婆羅門也。雖微國無剎帝利 (微無也) 而世胄 綿遠。莫過於釋迦 (自三末多王至淨飯王八萬四千二百六十餘王故)
餘二姓 卑寒生則不塞於人謗故大聖不生也 (塞掩也。二姓謂一 鞞舍。此云坐估俗多寶故以為名。二戍達羅。亦云首陀。謂田農宦學者也) 五天分野周九
萬餘里。三陲大海。北背雪山。有八大國十六 大城七十餘小國。時無輪王統御。從于霸國 之令 (若有輪王。小國咸服屬。今既無輪王。只以強者為霸者也)
其猶諸夏春秋 之時。王道衰諸侯受制於桓文 (周自幽王見殺之後。平王東遷洛 邑。諸侯得以專征。如晉文公齊桓公等) 禮樂征伐非一人之由也 (古者制禮
作樂征伐之事。皆須自於天子。爾來專濫非從一人而出也) 是摩竭提為大國 (此云
不至為此國將勇兵謀。諸隣敵之兵皆不能至。周五千里。城少居人邑多編戶。沃壤滋稼穡。有香稻粒 麤 味殊。彼俗 謂之供大人米。土地墊濕。邑國居 廛
。風淳俗質。氣序溫和也) 居海隅之中。瓶沙 王為君長 (即頻婆娑羅。此云顏色端正。即阿闍世王父也) 冠群后之列。 王舍城為法集勝會。表萬派而朝宗也
(王舍城。梵云矩。 奢揭羅補羅城。此云上茅城。出最上茅也。摩竭提國之中。昔因遭火出居。此遂城而舍之。後無憂王遷居波吒 釐。此唯婆羅門千家而住也)
靈鷲山為眾聖之奧府。表群岳 之相下也 (俱蘇摩城。既是山城。近於王舍。雖有五山此山獨勝。高而且顯。故表出過二乘。多捿 鷲鳥故名鷲峯) 阿闍世思皇登庸
(皇大也。登升也。庸用也。大升用謂為君也) 以 弑父敗名。雖有功德不足誦也 (與提婆達多作謀弑父。囚殺頻婆 娑羅王。又伏劍逐母韋提希等)
至阿育王。大業中昌。威被海隅。 勢侔鐵輪。而不即其真也 (侔齊也。即成也。勢雖齊於銕輪而非銕輪也。頻 婆娑羅王曾孫也) 初法象經中造地獄
(法象依學也) 峻垣重坎 爍鐵流爛搏人以投。雖古有刳斮烹焚不甚 此酷 (昔商紂刳剔孕婦。斮朝涉之脛置炮烙之刑。焚炙忠良剖賢人之心。若以比方未足為甚)
慕勇 濟惡。克邁凶德 (南山下有一人。凶惡堪為獄卒。召之父母未允。遂殺之而來也) 遇 得道者以神力化之。遽革乃過 (初國中犯法罪人無輕重總入塗炭。
後有行至獄次即擒以誅戮。時有沙門巡里乞食。獄吏擒入。沙門惶怖請乞禮懺七日。俄見一人縛入斬截手足磔
裂形骸。見已深增悲悼。成無常觀證無學果。雖入鑊湯若在清池。有大蓮花而為之座。王聞騁觀深讚靈祐。後殺獄 主遂廢其獄也) 大德毱多又以因果啟迪
(啟開也。迪道也。第五祖優波毱多。 以因果而開導之也) 重省增懼追思補復。爰乃發八王之 函甒。樹八萬之靈剎
(毱多自廢獄之後。日加善誘。廣說獻土之因如來懸記興建 之功。乃集鬼神。勠力同心。以八國共分收舍利。命鬼神至期日日有隱蔽其狀如手。宜下舍利日正中時。羅漢伸
手蔽日營建遂成矣) 其王以施土之福功高位尊至於阿 縱。大天斥逐賢聖。致令僧分二部 (自大天入宮之後。日受
恩寵。於說戒夜與僧相爭。無憂王黨之。乃分大眾上座二部也) 佛法初破。雖元 惡大憝本不在已。而為王者特無先鑒不得 不均罪于厥躬也
(自此法乖一味也。元首也。憝怨也。蓋以王者不能定罪正非斯其 咎也) 申毒之北 (毒漢書音篤。即印度也。或云賢亘。唐言月也。月有一千名。群生淪迴不息長
夜。聖賢化之導物如月照夜。以是立彼土名也) 有健馱羅國 (即北印度也。去摩伽陀五百里。 無霜雪。人好習藝敬外道。無著天親生處) 其王名迦膩色迦
(佛滅後四百年) 霸而 有禮。博而能信。師謨脇羅漢 (付法藏云。波奢比丘曾生不臥脇 不著席。時人號脇尊者) 詮鍊諸部品格同異。撰大毘婆沙 (二百
卷) 雖有國有君無時無僧居信而行信。是謂 不佞 (口才曰佞。為國之君居忠信而行敬信。是謂不諂佞也。王初不信罪福。因獵見二牧童立窣堵波。
問之云。佛記當有王於此收吾舍利。大王宿殖已符遂信心深敬佛法也) 緇素用之大業 昭服 (西國之人僧俗皆學此論也) 近世戒日王斯亞矣
(戒曰王即唐初時磨 竭陀國王也。亞次也) 周秦世。真源遐擁。靈津綿阻。主與 道違。朝不登賢。伯陽尼父薎遭遇也 (周秦之代。孔 老雖大賢皆不見用)
商鞅李斯肆其酷也 (皆暴酷之吏也俱不得其死) 而釋 氏慎厥艱故不至也 (佛教未至者。知其暴秦之艱難也。然感化有時不可強也) 且
漢承秦弊馬上以取天下。藉英雄之力乃成 帝業 (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取天下也) 故使論功之際皆拔劍偶 語。高祖患之
(漢五年會垓之後將封功。而諸將競拔劍偶語。高祖以雍齒。曾射高祖有讎。 乃先封之諸將知有望乃定矣) 是以叔孫通徵魯諸生。修朝會
之禮。瞻皇帝輦輿。百官莫不震恐。式遏當 時之弊。以尊萬乘威儀 (此乃尊天子而抑諸侯也) 故太皇反拜 (高祖父也)
家令受賜。自稱霸業。貽厥孫謀。皇王之 風。崇師降禮。未有聞也 (此前漢叔孫通等徵漢禮。而未見尊師重道降禮自 臣之事也) 夫黃帝問道於廣成
(軒轅問道於廣成子也) 唐堯順風 於具茨 (堯王禮具茨先生並出南華真經) 豈非至尊之事歟。洎 漢室中興。帝莊丕顯 (後漢第二主明帝名莊丕顯明也)
賓于大鴻 臚。司於大宗伯 (自西國摩騰等所來。或安鴻臚寺。或宗伯主之也) 故支謙 安清
(支謙月氏國優婆塞。字恭明。漢未遊洛。授業於支亮。亮授於支讖。世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安 清字世高。安息國王子。讓位出家漢桓元嘉元年至此也)
德重緇倫。而未為王 侯所師友也。雖楚王修仁聖之祠。孝桓興華 蓋之祭 (皆漢諸王) 亦但神佛而已矣。未求仁祠華 蓋之人也 (但嚴其器也)
魏因漢禮徵用奇尚。但以 勤王鼎峙之憂。何仁祠之於我克暇耶 (魏曹操。字孟德。 為漢相。以漢室微弱。挾天子令諸侯。而謀分 覇 。不暇崇顯吾教也)
然雖不能弘贊 其風。而亦終不蔽其道也 (亦有康僧顗曇諦等三藏至而飜譯也) 三 國初。吳人未甚信。天竺沙門康僧會始造於 吳締搆行道。孫權
(字仲謀都金陵) 以為誣矯異俗。攝 會讓曰 (攝迫也。讓責也。逼沙門而責之也) 佛有何靈爾獨改形。 會曰。佛身雖滅。遺骨舍利應現無方。外國先
王建八萬四千塔。表遺化也。權謂紿已 (紿音迨欺 言也) 俾期舍利嚴憲緩罰至三七日。會徒將死。 舍利乃降。鎗然盤中上燭虹霓。吳之君臣相
顧乃悅曰。至哉奇瑞也。始立建初寺。呼其地 為佛陀里也。是歲赤烏四年。去永平凡一百 七十餘年矣 (永平十年甲子至吳赤烏四年辛酉。得一百七十八年矣)
吳洛一 千吳人知法將無晚歟。孫皓狂虐不道國將病 矣。初廢毀淫祠延及寺宇。群臣議曰。佛之威 力不並餘神。僧會感靈。太皇創寺。今若輕
廢。恐貽後悔。皓意未謂之然。使張昱至寺詰 會。會才辯奇拔。昱不能加。乃復于皓。皓大集 公卿洎庶寮徵會以車馬。既至。皓強詞昧 理取會不及已
(皓問會曰。佛教所明善惡報應何者是乎。會曰。夫明主孝慈訓世。則赤烏翔
老人星現。仁德及物。則醴泉湧嘉苗出。善既有徵。惡亦可驗。為惡於隱鬼得而誅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王曰。 若然周孔已明。會云佛教廣也)
而會酬抗盡典謨之體。推引叶 忠良之議。皓然知其不可屈。乃革容而敬焉。 故治國者惟聖賢與君子。如皓之器識末哉。 安得不為亡國之主乎。向非會以道義誘掖。
蓋肆惡不知紀極蕭牆之釁朱殷紫闥。豈獲 厚辱於晉乎 (皓字宗元和之子。權之孫也。初封烏程侯。張布等立之後威虐無度。為征南將
軍杜預等收之。皓面縛降晉入洛封歸命侯。即大康元年) 會以赤烏始而來至。 天紀末皓降不臘而終 (赤烏四年辛酉。到吳至天紀四年庚子皓降得三十九
年也。至冬會卒於吳) 始與國隆終與國殲 (殲滅也) 邦人之慕 皓曷愈乎慕會也 (曷何也愈勝也) 土德既微。鼎遷于晉 (魏以土德而應曆數也)
惠皇失馭。天下崩裂 (惠皇武帝子。名衷。字正度。立而 無智。朝政不治。至永康年後。所在分立為一十六國) 前趙起於離石 (劉元海。新興匈奴
冒頓之後。漢高祖以宗女妻之。冒頓約為兄弟。遂姓劉焉。元海猿臂善射。成都王顙表之為寧朔將軍。尤國城二 旬眾已五萬。遂 僭
即帝位。命子聰寇洛陽。劉曜後遷長安。為石勒所殺。共四主二十六年) 後趙興 於葛陂 (石勒上黨羯人也。起襄國擒王浚降劉琨。遂即帝位。六主四十四年)
石勒石虎 兵強且眾。抗暴為德。其斬刈如草木焉。沙 門遇害者甚眾。佛圖澄吊之曰。彼人之何罪 而性命不保算。因勒將郭黑略顯其神異。資
其戎計。必獲申於勒也。他日略戰捷遇勒。賜 顏色果。以澄事啟之。勒喜而召問。澄知勒 不達玄理。對言。至道雖遠亦可近驗。廼以
鉢盛水燒香祝之。須臾生青蓮華。勒重其神 聖。稽首下風。虛心納諫。仁惻塗炭。念慮不 思
(石勒初與王陽支雄為群盜。多行殺戮。又石虎字季龍。即勒之從子。武勇抗所士女少有遺類) 。胡 夏之人應被誅夷者十九而生矣。真可謂探
人命於虎口者也。是知脩短在聖而不在司 命。司命能司之何能脩短之 (以聖人作法而延救之。非司命之所能 也) 澄聽鈴聲。兼觀油掌。寄聰明於耳目。而實
虛照在心。所言無不符驗矣 (圖澄每知虎之將敗。假以油塗掌而現光。
又郭景略因以視之。假以鈴聲。及念於般若波羅蜜也。而告之然。深察在心。假外事令生信。所告必符矣) 石勒死虎襲偽號。將謹慢俗。聖敬日躋 (謹嚴也。
虎既繼位。欲嚴謹於慢侮之俗。因自加勤敬於圖澄也) 下書曰。和尚國之大 寶。榮爵不加。高祿不受。爵祿匪尚。何以旌
德。從此已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 之日。和尚昇殿。常侍已下悉舉輿。太子諸 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眾坐皆起。以彰
其尊。又勅司空李農。旦夕親問。太子諸王五 日一朝。表朕敬焉。晉師出淮淝 (淮水出桐柏山。淝水在廬江時 晉都金陵。石虎都洛陽也)
虎竊怒曰。吾心奉佛。更致外寇。 佛無神矣。澄知之夜過詣虎曰。王過去為大 商主。罽賓寺中常供養。大會中有六十羅漢。
吾此微身亦預斯會。時有得道者。謂余曰。 此主人命盡。當更雞身。後王晉地。今主為 王。豈非福耶。疆場軍 寇 (疆場邊地也) 國之常事
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虎驚 赧 而謝。 甞一日與虎坐。忽而作 (作起也) 曰。變幽州災。遽 命酒遙灑之。虎遣驗其日。火從四門起。黑雲
從西南來。遇驟雨滅之雨。頗有酒氣也。澄 將終。謂虎曰。出入生死道之常也。脩短分 定非所能延。天道重行全德重無怠 (道德不可以缺怠而 獲也)
苟業操無虧。雖亡若存。違而獲延。非其所 願。念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 差。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懷也。宜享休
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濫。顯違聖典。幽背 法戒。不自懲革。終無福祐 (懲戒也。革改也。雖建寺廟嚴奉佛法。若刑 法酷濫終無益也)
若降心易慮惠此下人。則國祚延長。 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歿無遺恨。君子以澄言 實社 禝 之忠也。普門之慈也。有國者何莫志 之
(君子者當時君子也。或實言以褒德) 詩云。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詩大雅瞻仰之章也。殄滅也。瘁病也。言君不善朝廷賢人奔亡。則天下邦國將盡病矣) 而澄亡彼
群胡屍於冉閔矣 (世說云。圖澄亡。石虎開棺無屍。唯袈裟在冉閔。石虎養孫謀勇絕
倫。殺石鑑而自立。旌旗鍾鼓綿亘百里。唯事殺戮。為慕容悋擒而殺之。左右七里草木悉枯) 夫有奇 質必有奇智。有奇智則必有奇行。有奇行必
有奇言。言則乃經。古者鱗膚牛首虎鼻鳥喙 (伏犧龍鱗。大準隆鼻。神農牛首。女蝸蛇身。黃帝龍顏。帝嚳駢齒。堯眉八彩。舜目重瞳。皐陶鳥喙。武王目羊。周公
背僂也) 皆稟不測之靈氣。蘊不窮之聖德。而澄 左乳傍有穴圍四五寸。徹於腹內。時有光從 中出。以纊塞之 (纊綿也) 夜或抽纊。則洞照一室。
齊日至水滸 (滸水涯也) 引腸而洗之。此實至奇之 表也 (並出古高僧傳) 永嘉之亂晉室東遷 (晉自惠帝即位。朝網紊亂。骨肉
相殘。趙王倫永康初亂。至永嘉江都等作亂。前趙後趙後蜀競起。晉元帝鎮楊州。遂過金陵號東晉也) 竺法 潛 (晉高僧。姓王。名潛。字法深。蘊當年之譽)
王敦之弟也。先事忠州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