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shan Record 北山錄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北山錄卷第五釋賓問第八 (假設賓主之問答以釋吾門之疑滯也)
[0600b11] 向方士適石林之館 (向方士者假設。若烏有先生亡是公之類) 膜跪造 [月*來]
(膜跪拜也。穆天子傳云膜跪受之。郭璞云。若今胡人禮佛也) 述於主人曰。吾之 生也罹乎百憂。甞他日在異室有牢醴有琴
瑟有詩書備讌。好謌詠乎先王之風。猶慊乎 未樂。今聿來高居。松桂寂寥。環堵虛白。鄙悋 之心 祛 矣
(慊恨也。久居俗網。每厭繁雜。一來蕭寺幽虛暢然者也) 將幸味金 仙之旨。暢無生之篇 (佛經讚無生理) 飲歠法喜 (法華經云。法喜禪悅
食。餐飲法味自然飽足) 沐浴甘露。朗煩素於秋照。擢華耀 於春滋。心顏雖懇。非敢以覬如之何 (既沐玄風。道 心滋茂。心貌雖有情懇。請問未敢。覬望如何)
主人曰。余病廢久矣。覩 流世若瞑眩不悅乎厥躬 (說命云。若藥弗瞑眩。則厥疾弗瘳。今我病世人 廢棄已久。覩流世之徒於我瞢然不相顧悅也)
退藏于山林。居乃積蘇 編茨 (蘇草也茨茅也) 衣乃弊褐麁純 (褐毛也。純絲也。論語云。今也純儉) 食 乃單盂隻豆。巖流沈沈。與鳧鹿為群。夫何道
之可觀事之可詢歟。但金石之和。隨拊擊之。 良能小大舒速。或亦果應 (樂無善聲。隨拊擊而則奏。人無言對。逐把問以 相酬也) 賓降拜 (以謝主人許問)
主人避不敏 (避位謙也敏達也) 既復席。 賓曰。漢夢未占。音譯未通。此方先有得聞至 教者乎 (自漢明已前。此方還有知西方有佛者無)
主人曰。遼哉何吾 之知也 (遼遠也。向吾之知謙也) 但觸石之雲生於膚寸 (公羊傳 云。雲因觸石而生。膚寸而合。四指曰膚。兩指曰寸)
射鮒之水負於艅艎 (艅艎吳王 舡名。言射鮒小水能載大舡也) 何期不然也。昔大聖遊婆闍國。 其國在南海。去方夏未之遠也 (南海去洛未過萬里) 微流
之風何莫及斯。故周穆王遇西極化人老聖 稱古皇先生 (老子西昇經云。竺乾有古皇先生) 孔丘推西方有大 聖者 (子云。西方有大聖人。不言而自理)
佛圖澄知臨淄石下有舊 像右露盤。揵陀呵見盤鴟山中有古寺基址。 安得不有見聞者乎 (此皆預有見聞者也) 迨漢武元狩初 (前漢 第五主元狩年)
命霍去病北伐匈奴。過居延擒休屠王 (屠音除) 獲金人以為大神。列于甘泉宮。陳香火 以禮事之三年。鑿昆明池 (漢武元狩三年減隴西上郡戍卒之半及弄法者謫
之。使穿昆明池。西京雜記云。池中刻石為魚至遇雷雨魚常鳴吼上有艛船數百戈矛照燭三輔故事云廣三百二十 畝。初穿得黑灰。帝將以問東方朔也)
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此非 臣能知。陛下可問西域胡道人。暨張騫大夏 還。知有申毒國 (漢書張騫傳音 篤 。即印度同) 山海經云。身毒
之民。偎人而愛人。郭璞注云。則天竺浮圖所 興之處也。亦曰印度。印度月名也。彼月有 千名。茲乃一焉 (若此方蟾蜍桂影氷輸金盤等彼土取以為國名具臨照義也)
哀帝 世。景憲往大月氏。受浮圖經月氏王使太子 口授之也。劉向云。余遍尋群策。往往見有佛 經。及鴻嘉之年 (漢成帝世) 撰列仙傳 (兩卷)
云。吾搜檢 藏書緬尋太史創造列仙圖。黃帝已下六世 迄于今。得仙道者七百餘人。向檢虛實定得 一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以
是而推周化為秦。秦滅漢興。至于永平實千 年矣。自此之前何不聞也 (答漢夢未占等也) 賓曰。在 昔菴園按地。靈鷲騰光。聖眾滿於虛空 (維摩居士
以方丈室性菴園見佛。釋迦說法華經於靈鷲山。放光動地) 道場周于法界 (法華曾上 三變土田周于法界也) 姬孔之典于何不載。秦洛之人未
甞預會。將無大聖頗歟。傳者張歟 (佛既放光周遍法界。何 故京洛無有見聞之者。為如大聖化有偏頗。為如傳者開張虛誕乎) 主人曰。魚潛不知
乎水人陸不覩其風。非可知而知居之而不 知也。非可見而見居之而不見也。況方諸酌 月。非方諸則謂無月矣 (方諸者。王充論衡云。水鏡也。十一月王子日夜半子
時。煉五方石鑄如盤盂。向月得水也。高誘云。陰燧似大蛤。熟摩拭以向月水下得數石也) 陽燧爍 日。非陽燧則謂無日乎
(有珠映日光。以艾嵩承之則得火。謂之陽燧。又有以流 黃等藥鑄鏡。承日亦出火。承月出水。圓者號陽燧。方者號方諸。日月恒而方諸等忽闕則水火不獲。如佛普現而
無緣者或不覩 聞 也) 寔由靈變在心而外應乎物。惟心之 不變者。其何得耶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變而覩物。無虛起也) 。禮云。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 味。故知昔信不在彼非宜聞見也 (昔此方人未信。故或縱 覩光門地動不以為意。故不記也)
縱有抱信獨得者言之。則人責 之以詭妄焉 (眾所無緣不覩。其或有緣之士獨得見聞。則人必責之以怪妄。豈能共信者也) 加乎歲序曠矣。編簡漏矣
(而況年代綿歷。書冊亡墜。豈能備知) 或周 史知非中國之事。故乃不書也 (凡為史官。各記本國之事。此非中國 之事。又君子慎疑。故不書也)
孔聖嫌無受道之器。故不語 也 (嫌 也。孔子謙己無受道之器。故不欲言) 豈以闕於史記則謂無 歟。夫折柱立極貫虹夾烏騰娥昏見繞樞騎 尾
(昔女媧與共工氏爭天下。頭觸不周山天柱折也。又斷鼇足以立極又女媧感虹光貫日而生顓頊春秋時有雲
如赤鳥夾日而飛三日又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恒娥竊之以奔月中也出易略。又電繞樞星而黃帝生。又傳 說死精神上為星同於列宿在尾宿上故云騎)
而覆載是一。三光攸同。彼 西域不見不書。則誠亦謂華言為不實歟。若 彼疑果非則此疑何是。若彼信為實則此信 何虛。然華夏六典。敦簡務要。嬰於秦滅。尚
不備聞 (古之書籍。本以簡要。又遭暴秦焚爇。往事豈得備聞乎) 如唐虞二世。 尚書但存數篇 (但存堯典等五篇) 商周盛化。詩頌能餘
幾什。此重刑德猶有所闕。況彼象外所逸而 能備哉。故堯師尹壽。舜事務光。周孔亦所 不載。孔丘言道見乎莊氏 (五經不言並出莊子) 老聃知禮 存乎戴聖
(戴德字近君傳禮號大戴禮。至信都太傅。戴聖字次君傳禮號小戴禮。以博士論石渠至 九江太守) 向使此書煨燼。則豈知二聖窮禮知道 耶
(苦在暴秦焚盡。則此豈能窮之乎) 賓曰。蘭騰至國。人追黑灰 以訊之。蘭云。劫燒之餘灰也。而實獲其事歟 (實是劫火灰耶) 主人曰。言存人往。焉識其心
(此言傳來雖存。其 人已無。安能知彼所答之意心在於何) 仲尼云。情欲信辯欲巧是辯 也 (此之所答。但是蘭之辯對也) 或亦貞而不諒也
(貞正也。諒信也。意雖正言未必執 信也) 夫劫火所焚。大地悉盡。然既却復。安有燼 乎
(劫火之際。大地炎輝。燒至初禪。然後却復。豈有灰燼也。是知劫火無灰也) 昔莊周以仲 尼之智非至凶不為侮。故遠取東陵寓辭見 意 (盜跖居東陵也)
而蘭亦以釋氏之玄非駭耳不為 變。故託劫燒開闢其教 (人以驚聽為異。故將開化。以此亦權而動之) 蓋 君子以德義為信也
(君子義然後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若使只言 常火。則曼倩豈將讓歟 (曼倩方朔。字向。若答以只言是常火。則豈夫於方朔 所讓乎)
故撫無以導實。廢近以徵遠 (其欲化之故先權指於無而誘 之廢近常火遠徵劫火) 使人渴聞其所新。而欲誘之於善 也。夫渴聞則致疑。致疑則必求詣理。理詣則
不遠而復 (詣實也) 其若虞機張省筈得于度也 (太甲 文也。幾弩牙也。虞度也。將發箭先度其機合發之必中。若將開化導須使必歸也) 賓曰。佛出於
戎。教被戎人。華風為戎。不亦陋哉。主人曰。 無然之矣。無然之矣。君子所居尚不為陋。何 言聖人歟
(論語。子欲之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尚爾。聖人 居之。即化固不為陋) 夫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學無常師。 主善為師
(主親也。有善則從意而從之) 天下之善一也。安可 以隄封為限哉 (但以利濟為心。豈以封域為限) 故大禹姬文聖 王也
(大禹出西羌生於石細。今茂州路也。周文生於邠皆戎羌) 由余日磾賢臣也
(由余。戎使至秦。秦築宮室。由余譏之云。若非鬼工則須人造也。金日碑。漢武時蕃人。在漢宮甚賢也) 生不 在中夏。太康周幽荒君也
(太康夏王好田遊。五子作歌以諫之。十旬不返 也。周幽王寵褒姒以滅身也) 寒浞申侯悖臣也 (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滅羿而立。申 侯滅周幽王也)
生不在四夷。豈以邦域而論賢鄙哉。而 黃帝登崑崙。老聖適流沙 (黃帝登崑崙山。問道廣成子。老子適流沙。尋釋 迦文也) 俱貴其所聞。慕其所同。而後往也
(同聲相應同道相求) 夫胡馬服皂 (皂隸養馬賤職) 胡樂張廷 (如琵琶羌笛等) 胡琮充府 (琮璧出異域) 未則云陋耶。故希出俗之道。當為背俗
之儀 (圓頂方袍也) 處其儀而不欲勉其道者。中才 已上適恥也 (處無塵之地。作背俗之儀。不能進德脩業。而遑遑於財利之鄉。上士顧之恥也)
而孔聖云。不敢毀傷者。蓋言為眚召害之 誡也 (眚過也。害災也。孝經。身體髮膚不敢毀傷。蓋誡其過害也) 至若泰伯以斷 髮為至德。預讓以漆身為秉忠
(吳泰伯周太王之長子。以幼弟季 歷賢。又生聖子文王。昌知其必有天下。遂避之適吳。剪髮文身。孔子以之為至德也。史記。趙襄子殺智伯。預讓
思為智伯報之。襄子知令國人逐之。預讓乃漆身以變形。吞炭以改聲而入其國。史記以為忠。則斷髮變形。未為不 忠不孝也) 其能立德揚名。何甞以全髮膚之為孝也。
由是華夏古今知其厚益則而象之不以變形 儀則英賢廢。存冠服則家國興。故友瑗不假 簪紱 (季友衛遽瑗皆賢二子之賢。豈因簪 紱 之致) 桓卯不以髠赭
(桓魋少正卯皆 不仁。豈因髠赭也) 何榮此辱彼哉。昔趙武靈王始變胡 服
(趙武靈王謂樓緩曰。吾欲胡服。曰善。群臣不欲。肥義侍王。又告之曰。吾欲胡服。而恐後世將議寡人奈何。
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治無顧天下之議矣。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然則王 何疑焉。於是遂胡服也)
隋唐之後。漸改衣冠。所貴在治。建 為王度。記事記言未見譏之者也 (為政貴在治民。立其王度。未見 譏其胡服也) 夫仲尼非虞夏之臣。而宗乎三代禮樂
(虞夏商也) 吳越非魯衛屬國。而行乎姬文周公孔氏 之教。洎秦正新室所置百官刑政典法。後世 帝王多亦尋於時政因而無替 (正始皇新室王莽二雖無道。所置
百官法度。或因而不改也) 若以二世王莽同居中夏。故遞相 沿 襲。非彼絕域者。或則失於用天司牧之意 也
(天生蒸民。樹之司牧。又云。用天之道。何限夷夏也) 夫一日月所照皆吾 天下。吾行天下之善。孰則不為吾天下者乎。 昔楚王亡弓任楚得之。仲尼云。惜乎其不大
也。何不使人得之 (楚王失弓曰但不過楚人得之。仲尼聞之曰。惜乎何不曰人亡弓人 得之) 但今言者皆盡稱西域為胡。而實胡在 蔥
嶺之下三十餘國。嶺西身毒國謂婆羅門國 也。然於其間非無雜類。嵌目雕決。如此方伊 洛。戎狄逼邇王畿。故身毒極鄙胡稱 (今河南伊洛之間。 皆有戎居也)
然王浮化胡經云。胡人凶獷。故化之為 佛令髠赭絕嗣夫何惑哉。當春秋時。赤狄白 狄為列國 寇 讎。獫狁孔熾。蠻夷猾夏 (孔甚也。猾亂也。
當春秋時。狄伐晉魯等也) 如何邇而不服遠。於流沙之外 大荒之末。方肆勇乎 (老子以定王時生中國。自為戎狄所逼何不服之。而云往天竺 服彼胡人者哉)
又自古聖王皆遠者懷之何有陰期殄 胤矯誡人道 (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又云。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又無怠無荒。四夷來王。豈 假絕其嗣胤矯為制誡者也)
詳夫三苗弘酷商鞅極法未甚於 此者也 (舜時。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 蠡 。在荒服之外。數千王誅不循王道也。秦孝公時。嬖臣景監進衛
人商鞅。以酷而佐秦。後孝公卒惠王立。發使捕之。商君奔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令
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曰。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哉。遂被攻裂而殺之。今釋子非三苗之徒。老聖非商鞅之類。何 至於此也) 而老聖言常善救物。豈其然歟
(若爾則言與行違也) 賓 曰。違父命貽母戚。輕畏就險。可謂孝乎 (太子悉達
欲出家父王不許加婇女以虞之太子半夜潛去逾城是違父命也。令姨母悲泣肝腸摧裂。是貽母戚也。居儲副之位
而獨處山谷。是輕畏也。在雪嶺之中是就險也。如此可得名孝乎) 為瓶沙王師。處迦 毘羅族。阿闍逆害。琉璃攻伐。既不果救。可得 仁乎
(瓶沙王。則頻婆娑羅也。住王舍城。阿闍世王父。闍王囚之以至餓死。佛不能救。又波斯匿之子琉璃
王。未利夫人生。則釋種之外甥也。以婢子之言乃加兵。盡殺釋族。佛知其宿業相對。而皆不能救也) 調達 天倫 (調達。斛飯王之子。佛之堂弟也)
善星至性。生被黜辱。死嬰 塗炭。可謂義乎 (調達善星俱陷地獄) 踞寶玉之床。受君父 之拜。言大違謙。色高象傲。可謂禮乎。懸弧未
旬。母后窮年。罔極之禍愆莫大焉。可謂福乎 (太子生。以桑弧蓬矢懸於門也。昔佛為太子。生才七日而摩耶亡也) 夫如是其利安在
欲使中國行之者也。主人曰。愛惡之論。譽辱 何定。古有罪三皇而毀五帝者。有譽漢陰而 抑仲尼者 (莊子。漢陰丈人抱甕入井。取水以灌園。子貢教之作 桔
橰。漢陰丈人盛抑仲尼之巧 偽也) 有強漁父而責三閭者 (三閭大夫屈原。遭靳尚所讚。懷王疑之。遂貶長沙。
獨行江畔。見漁父問之。故曰。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漁父勉之不可。遂沈水而卒) 有劇 秦法而美新室者
(秦始王莾法殘虐。後世有揚雄著美新一篇。劇秦始而美王莽) 討 其向背。壞壁穿墉。為雀鼠之功矣 (有習古人槽柏更增穿窬
以鼓是非者。若王充劉子玄等。唯事雌黃也) 禮曰。大孝嚴親。其次不 辱。其次能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