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Jin Wenji 鐔津文集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鐔津文集卷第六藤州鐔津東山沙門契嵩撰
論原
問兵
[0672c18] 客以論兵問。而叟愀然曰。何是問之相屬 也。叟野人也。安知兵乎。客曰。謂子其學兼 儒。儒之道具於文武。兵也者武之效也。不知
兵孰謂之道。曰道也者何真兵亦仁義而已 矣。客不達且引去。叟介然謂席人曰。兵者刑 也。發於仁而主於義也。發於仁。以仁而憫亂
也。主於義。以義而止暴也。以義而止暴。故相 正而不相亂。以仁而憫亂。故圖生而不圖殺。 是故五帝之兵謂之正刑。三王之兵謂之義
征。義征舉而天下莫不懷也。正刑行而天 下莫不順也。炎帝之後不逞。而軒轅氏陳于 涿鹿。兵未接而其人已服。共工氏封豕其民
而顓帝伐之。亦未戰而遂服。湯東面而征西 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雲霓也。紂為無道而武王征之。
至于孟津不誥而諸侯會。紂有億兆夷人。不 用於商而用於周。周衰而兵道一變。所謂仁 義者遂妄矣。乃發於暴而至於詐。強國以兵
橫。大國以兵驕。忿國以兵亂。貪國以兵侵。齊 始勝於楚。而齊後負於晉。晉始勝齊。而晉復 負於秦。迭興迭亡。類乎博塞之為玩。夫兵
逆事也。無已則君子用之。是故聖人尚德而 不尚兵。所以明兵者不可專造天下也。穀梁 子曰。被甲嬰冑非所以興國也。則以誅暴亂 也。文中子曰。亡國戰兵。 覇
國戰智。王國戰仁 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聖王無以尚可以 仁義為。故曰仁義而已矣。孤虛詐力之兵而 君子不與。吾其與乎。席人咨嗟曰。未之聞也。
羅拜而罷。
評讓
[0673a19] 世所謂讓者宜有輕重。而學者混一而論之。 於禮無別則後世何以取法乎。若夫天子以 其天下讓諸侯。以其國讓卿大夫。以爵位讓
士庶。以名利讓。是皆有所以而讓之者也。 其所以讓之得其正。則其禮可取也。所以讓 之不得其正則其禮何所取乎。夫讓也有以
時而讓者。有以義而讓者。有以名而讓者。有 以勢而讓者。有以苟而讓者。以時讓者仁。以 義讓者勸。以名讓者矯。以勢讓者窮。以苟讓
者亂。魯之隱公其苟讓者也。漢之孝平其勢 讓者也。吳季札曹子臧其名讓者也。伯夷其 義讓者也。堯舜其時讓者也。堯之時大同其
時可讓。故遜于賢而天下戴其仁也。故曰以 時讓者。仁禹之世浸異其時。不可讓于人。故 其子承之而天下亦戴其仁也。太伯伯夷以
賢相推而其義可讓也。讓之足以勸百世。故 曰以義讓者勸。季札子臧當列國相爭而父 子交殘。乃以讓名奮所以矯激其時也。故曰
以名讓者矯。漢之孝平迫于強臣之勢而其身 窮因殆不能振。遂以其天下讓。故曰以勢讓 者窮。魯之隱公不以正讓非其人而苟去之
卒至乎淫亂。故曰以苟讓者亂。孟子曰。天與 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荀子曰。堯舜禪讓 (或作擅字。依荀子文也。此乃專擅意也。在理當作擅。與禪契)
是不然也。天子勢 位至尊無敵於天下者。夫有誰與讓矣。楊子 曰。允哲堯擅舜之重。則不輕於由矣。韓子曰。 堯舜之傳賢也。欲天下得所也。然四子皆不
達乎聖賢之時也。其言孰為詳乎。如堯非其 時則豈肯以天下讓于他人乎。使禹得堯之 時而天下豈及其子乎。所謂堯舜禹其奮於
萬世之上者。正以其時而為之者也。堯舜禹 其聖之時者也。嗚呼後世者其人自私甚乎。 禹之時也而傳授者不能本。禹曰吾慕堯舜 為之禪讓。是亦妄矣。其知時乎。
問 覇
[0673b25] 問者曰。君子稱王或不稱 覇 。謂 覇 執權。謂王 修信也。而 覇 孰謂無信邪。固疑其道也。幸吾
子辯之。使桓文之事皆悉也。曰王尚德 覇 尚 功夫王有權。王者以權而行德也。 覇 有權。 覇 者以權而取功也。取功故其權未必不私也。
行德故其權未必不公也。故公者為權而私 者為詐也。王有信誠信也。 覇 有信假信也。假 信故愈久而愈渝。誠信故愈久而愈信。齊桓
公方會諸侯。自北杏抵幽十一主盟而諸侯 皆順。其信存也。及城緣陵而諸侯皆散。其信 渝也。晉文公其戰克楚踐土之盟。以功自高
遂召天王。其章詐也。是故君子稱之。稱其當 時之功也。不稱者 (或無者字) 惡其詐且不誠也。詩 稱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
好也。善罰之功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卑 覇 之道也。中古之 覇 。有異禮而無異道。後 古之 覇 。有異道而無異禮。守職命而不擅征。
不亦有異禮乎。信征伐而尚詐力。不亦有異 道乎。故曰 覇 非古也。亂王政自桓文始也。今 俗曰。 覇 道適變治者不可不用也。仲尼曰。管 仲相桓公
覇 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我其舍諸。噫致 合天下之猖狂詭譎。傳會于孫子吳起之說
淫溺而不反者也。此誠愚者之言。烏足與知 聖人之意邪。所謂適變者。蓋君子因事而正 之以義者也。豈曰以智詐而變正道者也。春
秋之譏變古正以諸侯用私而變公者也。夫 至道之世不顯權。至德之世不懷功。懷功恐 其人因功而競利也。顯權恐其人因權而生
詐也。是故堯舜之化淳而文王之化讓。漢氏 曰。吾家雜以王 覇 而治天下。暫厚而終薄。少 讓而多諍。
巽說
[0673c29] 易曰。巽以行權何謂也。曰君子乘大順而舉 其事者也。時不順雖堯舜未始為也。重巽順 之至也。陽得位而中正當位也。剛正以用巽
用之當也。故君子為之也。乘其順履其中效 其用。其道莫不行也。其物莫不與也。然則時 之順必大權。然後帥其正也。權之作必大人。
然後理其變也。權也者適變之謂也。夫大人 其變也。公小人其變也。私權也者治亂安危 之所繫也。故權也不可以假人也。孔子曰。可
與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 立未可與權。蓋慎之至也。至順者大有為之 時也。位中正者君之位也。剛正則用巽天下
之大權也。唯天子居其位行其權。以順其時 也。用巽則以制其物也。用巽不可以示其民 而使知之也。制莫之制則亂也。慎密則民不
知其所以而姦不生也。故文言曰。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 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
下。則各從其類也。九二曰。巽在床下。蓋言卑 而失其正也。不可以用巽也。用巽則物不與 而且亂也。上九曰。巽在床下。喪其資斧其貞
凶。蓋言過其時則用斷不可。是失其權也。 九五曰。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蓋言慎其出號 令也。故號令不可輕發而屢改也。是故用巽 不宜在九二也。上九用巽固不可也
(用或作則或無固字) 九五其用巽者也。宜專乎號令者也。
人文
[0674a27] 辯者曰。是世文隆天下其將成乎。其隆者文 言也。而文言烏足以驗乎天下成邪。何文其 可驗乎。曰必也人文也。易曰。觀乎人文而天
下化成。斯之謂也。曰何謂人文乎。曰文武王 之道也。文武相濟以賁人道。故曰人文也。文 者德也。武者刑也。德以致大業。刑以扶盛德。
德其至也。刑其次也。會文武者所以以文總 之。故曰人文也。夫聖人以盛德教天下。而天 下保其德也。示大刑所以約之也。既正則停
刑而達德也。德也者待刑而輔之也。刑也 者待德而忘之也 (忘或司字) 是故文武皆得則其政 和而其民安。刑德皆敝則其政失而其民散。
此君子所以見天下之成敗也。吾觀周文。文 武至之也。宣其甚刑而平其德衰也。吾觀漢 文。高文僅至也。惠其減德武其多兵也。吾觀
唐文。文皇大正而小繆也。曰三代之道有質 焉有文焉。曰文而亡質。王道其可盡乎。故曰 質文者聖人之所以適變而救敝也。質文本
正而末敝也。質如不敝何以文為。文如不正 何以質為。故吾所謂文者。蓋言文治之正也。 孔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曰言文將
無用乎。曰孰不用也。人文至焉。言文次焉。以 言文而驗其人。人其廋哉。以人文而驗其世。 世其廋哉。故人文者天下之道之所存也。言
文者聖賢之志之所寓也。先天下而後聖賢 者。聖賢發己矣。天下至公也。故公者至而己 者次也。孰曰言文其無用乎。
性德
[0674b26] 性生人者之自得者也。命生人者之得於天 者也。德能正其生人者也。藝能資其生人者 也。然性命有厚薄。而德藝有大小也。性命
者生所雖得而未嘗全得其厚薄者也。德藝 者人所宜能而未必全能其大小者也。古之 人厚其性而薄其命有也。而古人不惑。古之
人達於藝而窮於德有也。而古人不亂。故曰 聖賢無全德。君子無全能。有其內而無其外。 聖賢之所以無全德也。能於德而不能於藝。
君子之所以無全能也。德上也藝下也。君子 修其上而正其下也。故其不必工於百工而 尊於百工也。性內也命外也。聖賢正其性而
任其命。故其窮之不憂。而通之不疑也伊尹 古之賢人也。方耕于莘佃。佃之耕夫以其能 尚之。而伊尹不敢與之校。呂望古之賢人也。
方漁于棘津。津之漁人以其能尚之。而呂望 不敢與之校。迨乎二子德顯于商周也。而天 下百姓由之正矣。孔子古之聖人也。方力聘
之秋猶一旅人而不暇息也。方時命大謬而 亂物物焉不失其道也。顏子子思原憲孟軻 古之賢人也。窮於幽閻委巷樂然將終其身。
而眾子也不易其樂。夫德也者。總仁義忠孝 之謂也。性也者。原道德思慮之謂也。仁義忠 孝修而足以推於人矣。君子之學。學其正也。
何必多乎。道德思慮明。而足以安其生矣。聖 賢之盡。盡其生也。何必皆乎。是故聖賢之世。 而占相卜祝者無所張其巧也。君子之前。而
孫吳申商者無所夸其法也。夏人之學曰教。 殷人之學曰序。周人之學曰庠。夫三代之學 皆所以詔人而學於德也。德義者學之本也。
文藝者學之末也。三代之盛其教天下所以 學其本也。三代之敝其教天下所以學其末 也。學末故天下皆偽也。學本故天下皆厚也。
是故君子貴其敦本也。聖賢貴其盡理也。古 人有言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 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哉。古人
有言。樂天知命吾何憂乎。窮理盡性吾何疑 乎。
存心
[0675a07] 教人者正其所存。能教也。存心者省其所感。 能存也。存心乎善則善類應之。存心乎惡則 惡類應之。心其非定象也。在其所存者也。應
之非定名也。在其所感者也。其所感苟存而 應之。豈不速乎而感應之數未始跌也。吾嘗 驗之。其人聞其為心始善而人鮮不愛之也。
聞其為心始惡而人鮮不惡之也。雖喜怒未 出其己而彼之愛惡已來。故存心者必慎其 所以感之者也。而辯人者必觀其所以應之
者也。是以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故曰。觀 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有人于此 曰。人莫之知以惡心而欺人。迨惡積而禍至。
孰曰心不可知乎。有人于此曰。心不可欺。以 善心而待人。迨善積而福至。孰曰人可欺乎。 故曰。禍福與善惡相交也。嗚呼人無全信久
矣哉。信其所心而不信其所感也。夫天地至 遠而誠感之通。性理至神而物感之滅。堯舜 不家勸而天下厚。厚之感也。桀紂不人誘而
天下偽。偽感之也。感應之謂其可忽乎。休徵 者所以應。其善政之所感也。咎徵者所以應。 其惡政之所感也。五福者善人所存。吉之驗
也。六極者惡人所存。凶之驗也。天人相與未 嘗睽也。吁豈天為之。人實召之。夫政者示天 下之同之者也。萬民之所由也。政之善惡民
所以而從之者也。故驗之雨暘燠寒風。五者 示天下之同之者也。人者一身之自也。人之 善惡。身所以而振之者也。驗之福極者。示一
身之自之者也。方諸感月而水焉。陽燧感日 而火焉。雲從龍也。風從虎也。南人發歌而 (此脫地名二字) 草舞。銅山始崩而景陽鐘響。此物之相
感然也。人道以情感。故生生不窮。聖人以神 感。故幽明一通。是故存心于賢而賢至。存心 于不肖而不肖來。存心于親則其子孝。存心
于學則其徒勸。所謂出乎爾反乎爾者。斯言 近之。
福解
[0675b14] 世之曰福。專利而言之者也。吾之曰福。專道 而言之者也。利道故而判福為兩端焉。利福 者嘗多有也。道福者嘗寡有也。多謂眾人也。
寡謂聖賢也。故曰聖賢之福聖賢之所得也。 眾人之福眾人之所得也。聖賢所得而聖賢樂 之。眾人所得而眾人欲之。欲之故天下競利
也。樂之故天下安性也。是故世之人。無樂之 者。不為樂也。有欲之者。非為安也。得聖賢之 得謂之重也。得眾人之得謂之輕也。重所重
所以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