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anjiao Ping Xin Lun 三教平心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三教平心論
學士劉謐

[0787b05] 已久枯朽 宮禁佛身舍利 無忌至此涅槃經爾時
世尊大悲心胸漸漸 舍利以是佛骨 孫權赤烏康居國三藏康僧會
金陵如來大師 靈骨舍利於是懇求 三七日五色
公卿黎庶使力士 光明自若於是佛陀 舍利一日行道一日
入定行道旋轉不息入定寂然不動 禪師行道舍利九流 百家未始
天下無有不足與其 及其百年 漠然烏有恍惚
舍利天下古今 有無發光 日月不可不可行道
晝夜不息天下未始 人意相應 然則舍利神奇
列子堯舜 以為不可知者不免臭穢草木佛骨
千載神奇特異

[0787c04] 以此水火然後大聖 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不識大聖 顛倒錯亂至此無盡
禪師堯舜聖人 堯舜梵王帝釋優劣 堯舜豈可梵王帝釋
梵王帝釋凡夫可知擊節 以為高論由是堯舜不及梵王 帝釋凡夫堯舜
文武周公孔子儒家伯夷 伊尹之中
夫子堯舜子貢自有生民 未有孔子孔子儒家 聖人不信
以前自修 億劫證果今生六度萬行 功德圓滿列子孔子
西方大聖不治西域 文中聖人玄奘譯經
唐太宗聖教本朝太宗皇帝天竺 三藏法師天息災譯經序號三藏聖教貝葉真詮人天聖教真宗
天竺明教大師法賢譯經號曰 龍宮苾芻 聖人聖人無法
大聖不思議 所謂聖人過於 不信謗佛愚人捨身
如是

[0788a06] 陛下不惑 惑眾 惑眾孔子
智者不惑天下 是非作為 而後斷乎不為事物
愚人明主 不可聰明 天性非特
世人太宗聰明英武以來篤信佛教始終 太后
涕零自制皇帝菩薩戒 玄奘法師譯經 御製三藏聖教菩薩藏經
微妙皇太子菩薩藏經虞世南 平生 造像以資冥福建義以來
義士寺剎 太平之後不及 施僧太宗聰明過於
太宗不止 使太宗當時直言胡為
不惟 相與玄奘譯經法尊 歸向君臣同一
唐朝第一佛法天下 弟子徑山大節忠於
不變顏魯公弟子 湖州問道江西嚴峻名利 清正魯山
血書佛經至於心經無住 輿賢聖
使佛教安能如是聖賢 以是君臣 雖然不足天下
自負學士 太山北斗從而 從而詳審其所
何如 急於富貴 孔子夙夜
忠信力行 如此道義自重孟子致敬有禮
退如此 自高至於道義掃地 朝廷爵祿天下
殊不知天下固有 充溢富貴大能守道 肖像不輕以為
未嘗不由 不由之類 可知

[0788c05] 及于之上鄧州戰士漢南八佾
天子 讚美聖賢言行
而且商書周書 不亦宇文 太宗太宗
以太聰明英武 正方不為不能 異志朝廷
如此巧言 孔子讒諂孟子 可知

[0788c20] 潮陽慞惶天子 朝廷 封禪說不出三王
封禪 不著封禪不待而後 平生自負三王
百家胡為廢黜 太平封禪不可
藩鎮之後恭儉節用不暇 侈靡 [-+(/)] 封禪 不可之際
不暇方士 亂政 吉兆於是十八
以至 一日歡笑不知以為君子何為 動搖如此異端低首下心
鞠躬屏氣異人

[0789a11] 黃陵不在潮陽 洞庭以求及其
君子何為如此搖尾乞憐 不知君子患難
患難貧賤貧賤 顛沛擾亂封禪天子 吉凶禍亂守道
不變當時死生 黃陵豈能主上 之後奸臣殺人
瘡痍封禪 天下屬意在乎 於是不知
天下不顧以便不知 退別傳如此 可知

[0789a29] 孔子可以 既得
無所不至封禪 文章天下 通書不知道德文辭
能者而已由是 不能無可原道博愛
由是無極太極其所安有 無非
流行博愛 顛倒不知道

[0789b15] 孔子廟社稷不屈 孔子巍然社稷天地
社稷不如孔子 不知如此

[0789b21] 原道堯舜相傳四百 以是六百文武
文武以是 數百傳人不得不能傳道
傳道後世 知道如此

[0789b29] 宿太玄老子周易老子五千所能及至聖人而後
孔子五十可以 太過不及太玄 太玄昔人吳楚 不免
不知如此

[0789c08] 唐人歐陽 不孝歐陽哀辭 事父母盡孝妻子其所
矯誣陽城非有 城守太學 有道
而後可以反覆

[0789c16] 原道老子其所所謂 孔子老聃如是孔子 出於可謂其所
簡書出於 墨子如是孔子墨子可謂
異端 孔子以為孔子以為不亦 孔子孔子孔子
羿後世學士 孔子 聰明
道理其一生死作馬行狀佛經 而且可謂
之中無定見是非 隨時遷就不顧 不顧不復萬世
私心愛憎心論 為人君子 儒者

[0790a08] 當是時學佛法師自幼學佛 三十
常州 嚴重昧昧

[0790a14] 上人以來有道道安 法師上人其所謝安王逸 謝靈運由是
乘法並用方向至於 上人上人上人南嶽 律師 南嶽彌陀和尚
作法律師永州淨土 無非闡明佛法開示東坡 曹溪釋教中國
然後曹溪南嶽 古今孟軻 使學者然則佛教
如此東坡樂道儒家不滿 失節王叔文 求子
權勢富貴永州怡然自得所謂封禪未嘗可見
柳州刺史友人劉禹錫 非人所居不忍 連州不待
即此一念豈不 伯夷盜跖為人大概 安靜恬退
上人儒者退 予以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