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Lu Yi Xiang 經律異相
Scroll 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經律異相卷第十五 (聲聞無學第三僧部第四)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 優波離為佛剃髮得入第四禪一
* 迦旃延教老母女賣貧遂得生天二
* 難陀得柰女接足內愧閑居得道三
* 難陀有三十相與佛相似四
* 畢陵伽婆蹉以神足化放牧女人五
* 跋難陀為二長老分物佛說其本緣六
* 迦留陀夷非時教化致喪其命七
* 阿難與佛先世為善友八
* 阿難奉佛勅受持經典供給左右九
* 阿難七夢佛為解說十
* 阿難為旃陀羅母以呪力所攝十一
* 阿難乞牛乳佛記其方來十二
* 阿難化波斯匿王施十三
* 阿難試山向比丘并問育王十四
優波離為佛剃髮得入第四禪一
[0076b03] 佛在王舍城無敢為剃髮者。唯有一童子。名 優波離。為佛剃髮。兒父母在佛前合掌白 佛言。甚能剃髮但身太曲。父母教兒小直。
又莫太直使出息不得麁大。又言。善能剃頭 而身太直。父母語言。莫太直。佛言。善能剃 髮。而入息太麁。父母語。莫麁入息令佛不安。
又言。善能剃髮。而出息太麁。父母語。莫麁出 息令佛不安。時優波離。入出息盡入第四 禪。佛告阿難言。優波離已入第四禪。汝取其
刀。阿難奉教。阿難持故盛髮器收世尊髮。佛 言。不應以故器盛。時有瞿波離王子。將軍征 討來索佛鬚髮。佛與。王得不知所安。佛言。安
金塔銀塔寶塔雜寶塔中。繒綵鉢肆酖嵐婆 衣頭羅衣裹。又云。不知何持。佛言。象馬車 乘若輦若輿。若頭肩上擔。時王子持世尊髮
去。所往征討得勝。時彼王子還國起佛髮塔。 此是世尊在世時塔。後諸比丘行亦用前物 盛持。佛言。不應頭戴。亦不應持塔往大小便
處。比丘為恭敬故不敢共塔宿。置於別房。 佛言。安高杙上或置頭邊 (出四分律第四分第三卷) 。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遂得生天二
[0076b24] 阿槃提國有一長者。多財饒富慳貪暴惡 無慈心。時有一婢。晨夜走使不得寧處。小 有違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 軀 年老
困悴思死不得。時適持瓶詣河取水。思惟是 苦舉聲大哭。時迦旃延來至其所。問言。老 母何以。答言。尊者。我既年老恒執苦役。加
復貧困衣食不充思死不得。迦旃延言。汝若 貧者何不賣貧。女人言曰。貧那可賣誰當 買貧。迦旃延言。貧實可賣如是至三。女言
賣。迦旃延言。審欲賣者一隨我語。答言。唯 諾。告言。汝先洗浴。洗浴已畢。告言。汝當布 施。白言。尊者。我極貧困如今我身無毛許完
納。唯有此瓶是大家許當以何施。即授鉢與。 汝持此鉢取少淨水。如教取來奉迦旃延。迦 旃延受尋為呪願。次教受齋。後教念佛種種
功德。即問。汝有住止處不。答言無也。若其 磨時即臥磨下。舂炊作使便臥是中。或時 無作止宿糞堆。迦旃延言。汝好持心恭謹
走使。莫生嫌恨。因伺大家一切臥竟。密開 其戶。於戶曲內敷淨草坐。思惟觀佛莫生惡 念。爾時老母奉而歸依如勅施行。於後夜
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大家使人草索繫 脚拽置寒林。有一天子與五百天人以為 眷屬。福盡命終。此老母人即代其處。生天之 法。其利根者自知來緣。其鈍根生者但知
受樂。爾時此女既生天中。與五百天女。娛 樂受樂不知生緣。時舍利弗在忉利天。知 此天子生天因緣。問言。天子。汝因何福生
天中耶。答言不知。時舍利弗借其道眼觀見 故身。由迦旃延得生天上。即將五百天子來 至寒林。散華燒香供養死屍光明照曜。大
家見之怪其所由。告令遠近詣林觀看。見諸 天子供養此屍。即問天曰。此婢醜穢。生存 之時人猶惡見。何故諸天而加供養。彼時天 子具說本末
(出賢愚經第七卷) 。
難陀得柰女接足內愧閑居得道三
[0077a02] 佛在鞞舍離。時柰女嚴駕羽寶車詣如來所。 親覲問訊下車詣佛。時難陀去佛不遠經行。 柰女便至難陀行。以手接難陀足。便作是語。
難陀。我是柰女。是時難陀即失精精污其手。 柰女即以頂戴。往世尊所白言。世尊如此 之人聽在眾次。佛告柰女。如是之人應在眾
次。所以然者。難陀不久當成就無漏。柰女 默然不對而去。柰女不遠。佛告阿難。諸有 比丘盡集講堂。既已會竟。佛告比丘。我於比
丘中悉觀察。皆當具舍勒以覆內形。如是諸 比丘當作是學。佛告難陀。云何難陀。汝乃作 如是形狀。難陀內愧。白言。善哉世尊。願速
與我說法。使我聞法。在閑靜處如實觀察 以自娛樂。佛告難陀。汝觀此身。隨其所行。 從頭至足髮毛爪齒。若干不淨盈滿身中。如
實觀察。為是淨耶為不淨耶。當觀彼漏。為何 處所為從何來。是時難陀從佛受教禮足去。 觀此身中從頭至足若干不淨。諸所有處皆
悉知彼由合會生。我今當離。則無欲意。便說 偈言。
婬我知汝本 欲從思想生
不我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0077a24] 是時難陀。在一靜處閑居。成阿羅漢 (出增一阿含經 第三十九卷) 。
難陀有三十相與佛相似四
[0077a27] 佛始得道。身色光明相照大千。人民天龍十 方菩薩。皆聽說法咸大歡喜。隨其本行皆各 得道。佛弟難陀獨不從受。反戾佛教而欲為
道。有三十相。將數弟子。著鉢真越衣顏似 佛。有諸比丘未得道眼者。遙見難陀便為作 禮。佛告難陀。自今以後不得復著真越衣著
皂袈裟。所以者何。汝反我戒受比丘禮。當墮 泥犁中 (出十分譬喻經第四卷) 。
畢陵伽婆蹉以神足化放牧女人五
[0077b07] 畢陵伽婆蹉在王舍城。日時將至欲行乞食。 至一放牧家食。其家女人啼。即問女言。何故 啼耶。答言。闍梨。今節會日眾人集戲。我無衣
裳獨不得去。時尊者即化作種種衣服珠寶 瓔珞金銀校飾。與已便去。眾人見之問言那 得。具說因緣。聞達國王。王即喚牛女及比
丘來。問尊者。何處得此好金非世所有。比丘 即捉杖打壁扣床一切化成黃金。作如是言。 首陀羅何處得金此即是也。王言闍梨。有 大神足宜各還去
(出僧祇律第二十九卷) 。
跋難陀為二長老分物佛說其本緣六
[0077b18] 佛在憍薩羅國。與多比丘安居。諸白衣居士 見多眾僧。為作房舍及衣。佛後歲還祇洹 安居。是處故有二長老比丘。諸居士心念。我
等今歲布施使如去年。令諸比丘得衣我得 福不斷。多持衣物施二長老。作是念。是衣 物分多。我等若分知得何罪竟不敢分。跋難
陀遊行諸處遍觀施物多少。二長老遙見。從 坐起迎與坐問訊。跋難陀問。眾僧安居有施 物不。答有。問言分未。答言未分。何故。長老
答言。是衣物多我人少。若分不知得何罪。跋 難陀言。汝未分者好。二長老語跋難陀。汝 能分不。答能跋難陀言。此中應作羯磨不得
直分。時二長老盡持衣出著跋難陀前。跋 難陀分是衣作三分。語言。汝二人坐一聚邊。 自坐二聚間。語言。汝長老一心聽羯磨言。
汝等二人一聚衣名為三。我一人二聚衣名 為三。是羯磨好不。答言好。持是衣裹縛欲擔 去。二長老言。是聚衣我等未分。云何便去。
跋難陀言。我若與汝分者。是中一好衣應與 知法人。然後當分。答言與即持一上寶衣出 著一邊。分餘衣作二分與二長老。跋難陀即
裹縛多衣物。擔負到祇洹。諸比丘經行。遙 見跋難陀來。自相謂言。此無慚無愧。有見聞 疑罪。多欲無厭人來。漸漸近已。問言。跋難
陀。汝從何處得是多衣物來。跋難陀廣說上 事。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 心嫌恨種種訶責。云何名比丘。故奪二長老
物。以事白佛。佛亦種種訶責。語諸比丘。是 跋難陀。非但今世奪是二長老比丘物。過去 世河曲中。有二獺在河中住。河邊得一鯉魚。
無能分者二獺守住。有野干來飲水。見已問 言。阿舅汝作何等。獺言。外甥。我等得此大 魚不能分。汝能為我分不。答言能。此應經
書語分不得直爾分。時野干即分魚作三分 頭為一分尾為一分。中間肥者作一分。問 言。誰喜近岸行。答言。此是。誰喜入深水行。
答言。此是。時野干言。汝一心聽說。經書言。 近岸行者與尾。入深水行者與頭。中間身分 與知法者。爾時野干口銜是大魚身歸。婦見
問曰。何處得。答言。有愚癡不知斷事間得。 諸比丘。此二獺者。即今二長老比丘是。時野 干者。今跋難陀是 (出十誦律善誦卷第三僧祇律亦同) 。
迦留陀夷非時教化致喪其命七
[0078a03] 佛在舍衛國。時長老迦留陀夷得阿羅漢道。 心念。先在六群比丘中。於舍衛國污辱諸 家。我念當還令得清淨。即便入國度九百九
十九家。若夫得道而婦不得。若婦得道而 夫不得道。則不在數。時舍衛城有婆羅門家。 應以聲聞得度。迦留陀夷念言。我復度此家
者。於舍衛城足滿千室。晨朝持鉢入城乞 食。到婆羅門舍主人不在。其婦閉門煎 䴵 。迦 留陀夷即入禪定起乃彈指。婦即迴顧看門
猶閉。作是念。此沙門從何處入。此必貪 䴵 故 來。我終不與。若使眼脫我亦不與。而以神力 兩眼脫出。復念。出眼如椀我亦不與。即以神
力變眼如椀。復念。若倒立我前我亦不與。即 以神力於前倒立。復念。若死我亦不與。復 以神力入滅受想定。心想皆滅無所覺知。時
婆羅門婦牽挽不動。即大驚怖。念是沙門常 遊波斯匿王宮。末利夫人之師。若聞在我家 死者。我等大衰。彼若活者我與一 䴵 。迦留陀 夷便出於定。婦即看
䴵 。先煎者好意惜不與。 更刮盆邊復作一小 䴵 煎之轉勝。以先者與。 適舉一 䴵 餘皆相著。迦留陀夷言。姊隨心與 我幾許。舉得四 䴵
欲持與之。迦留陀夷不受 言。我不須是 䴵 若汝欲施者。可以與祇洹 中僧。是婦先世已種善根。即自思惟。是比 丘僧實不貪 䴵
。但愍我故而來乞耳。即持 䴵 筐詣祇洹中。施諸眾僧。與僧 䴵 竟。在迦留 陀夷前坐。時迦留陀夷。觀其因緣為說妙
法即於坐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歸依三寶 作優婆夷。爾乃反舍。時夫後還歸具以白。 我今已得須陀洹道。君今可往。是婆羅門即
便往詣。迦留陀夷為說妙法。得法眼淨為優 婆塞。常盡財力供養闍梨。乃至身死猶命其 子如在無異。其子奉命供養如法。子婦於後
在機上織。遇見賊主年少端正。婦便喚之 婦語之使來共相娛樂。時迦留陀夷往其舍 食。為婆羅門婦說婬欲過訶破戒罪。婦即 生疑恐知此事或向夫說。即作方便託疾請
之。迦留陀夷住為說法。苦相留連乃至日 沒。時迦留陀夷起到糞聚。賊主以利刀而 斷其頭埋著糞中。至說戒日行籌長一。更
相諮訪。佛言。迦留陀夷已入涅槃。夜過已 晨。佛與眾僧入舍衛城到糞聚所。佛神力 故死屍踊出在虛空中。諸比丘取著床上。持
之出城以火燒身起塔供養。波斯匿王聞迦 留陀夷某婆羅門家死。即滅七世左右十家 皆奪財物。捕取五百賊。悉截手足著祇洹塹
中。諸比丘乞食得聞是事。具已白佛。佛言。 過罪皆由非時入於聚落 (出十誦律三誦第四卷) 。
阿難與佛先世為善友八
[0078b23] 佛遊波羅奈國。住樹下坐欣然而笑。五色光 出。阿難跪問。佛言。昔迦葉佛時。此處有精 舍。精舍中有二萬沙門。迦葉佛常說正法。阿
難即施繩床跪勸曰。願就尊坐。斯地有福乃 致兩佛。佛就坐畢。舉手指曰。彼有大縣其名 維綾。時有陶家。名曰歡豫。為子慈愛數詣
佛所稟佛清化。雖為陶家未嘗墾土。懼害 蟲豸。唯取崩岸鼠壤之土。和之為器。以貿 五穀。多少在彼未嘗諍價。以供養老親。親老
羸乏已且失明。歡豫仁孝難齊。迦葉佛晨興 攝衣持鉢入城至歡豫家。問其親曰。孝子安 在。對曰。佛弟子小出耳。家有好飯豆羹。佛
以鉢受却坐飯畢即去。子歸覩羹飯有減。曰。 誰取此飯者。親曰。天中天屬來顧爾。自取 羹飯飯畢即去歡豫悵然悲喜交集。曰。佛為
如來無所著至真等正覺道法御天人師。諸 天帝王肅虔供饌常恐不致世尊。吾居斯賤 食又不腆。但愍吾斯賤故自取耳。悲喜交集
稽首于地。追惟佛恩弘普乃爾。喜以忘飢十 有五日。親助之歡喜忘飢七日。却後月餘 佛復至其家。子又不在。佛復取羹飯飯畢
即去。子尋還歸親又如事說之。歡豫并親。重 喜忘飢日數如前。其時龍雨日夜不休精舍 毀漏。佛告諸沙門。歡豫新為居室。汝等往
撤其瓦來以護精舍。諸沙門往。子又不在。親 曰。何人撤吾屋乎。沙門對曰。佛精舍漏。使吾 等撤斯屋以補精舍。親曰。善哉。吾子德重乃
致於茲乎。歡喜稽首曰。願益取之。吾福無 量。沙門適去。子歸覩之曰。誰撤屋者乎。親 曰。佛精舍漏遣沙門來取瓦補之。歡豫所在
向佛稽首于地。尊慧無量。帝王諸侯興七寶 殿貢獻相給。而佛不居。取此麁瓦惟欲福 我。欣欣不食忘飢如前。佛將五百沙門前
入王國。王名脂維。身自迎佛。王下車卸五 威儀。作禮問訊就坐聽經畢曰。願天中天。與 諸沙門下顧薄食。佛默可之。供饌皆備遣使 奉迎。王自沃 盥
奉飯供養禮畢於佛前坐。
[0079a02] 佛告王曰。王宿奉三尊今受宿福。得生人道 去女為男獲世上位。夫王者之法當以聖人 教令制御其心。恕己育民。妖言燒國之火也。
王其慎之。王稽首受教王又留佛。時三月七 寶床机帷帳茵褥病藥之供竭盡國珍。佛未 之許。王心念曰。供養之上孰勝吾者。佛知
王心有貢高意。即謂王曰。有勝王者其惠無 量。王曰。願聞其名。佛曰。維綾縣有至孝之 子。其名歡豫。奉佛三寶受吾明法。恕己視彼
等育群生。清貞守真手不持寶。并諸利刃賣 器養親。不諍其價忍辱慈惠。以正道為心。以 聖典為樂。不敢娶妻。懼傲其親以為不孝。每
之佛所側心聽法。為親陳喪明之苦不清 覩佛。言之流涕。佛取其食撤其屋瓦舉門無 怨。喜忘飢十有五日。其為至仁至孝德難具
陳。吾當周行教化天下不得就王請。王有 慍心與。佛曰。論功喻德。彼仁清貞信孝行 難齊。興居周旋未甞不孝。仁德思親斯行
難等。非所能逮矣。王曰善哉。歡豫至孝為 佛所歎。德稱之美乃至於茲。吾當貢之助 其養也。迦葉佛說經竟。遊行教化。王遣使
者。重載五百乘車。粳米麻油醍醐石蜜雜物 珍寶。謙辭致敬。使者到曰。天中天。重歎賢 者至孝普慈。大王欣歡使吾致虔。願納此
貢。以育于親并供養佛。歡豫對曰。大王慈惠 助吾。還宮具宣此意。同縣梵志子名花結。 與歡豫 [髟/囪/心] 角善友。累劫結親道化相成。久
而益厚。共於深水浴。遙覩大樹。歡豫指曰。 迦葉如來聖人在此。須先謁拜。佛道難忘 吾敢冀矣。歡豫惻然曰。佛世難值猶優曇花。
或復累劫乃一有耳。豈可失時。牽衣力挽 共至佛所歡豫稽首華結不拜。揖讓而坐。歡 豫白佛言。華結者與我 [髟/囪/心] 角善友。邪迷未
寤。願滅其癡。迦葉如來應病說法。心即開 解敬信三寶。二人歡喜稽首俱退。花結尋路 曰。世幸有佛家為穢藪。汝不作沙門為乎。
對曰。吾親年在西垂。又俱喪明恃吾為命故 不去家耳。華結曰。吾當為沙門矣。歡豫即 如事啟佛即授其戒。億歲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