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Lu Yi Xiang 經律異相
Scroll 2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九 (行聲聞道下諸國王部第六)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 鏡面王欲起新殿一
* 不梨先泥王請佛解 夢二
* 惡少王遶塔散寇三
* 難國王因兒 婦得解四
* 阿質王從佛生信五
* 優填王 請求治化方法六
* 優填王惑於女人射其 正后矢不能傷七
* 檀那王國遭暴水蛇遶 其城為二比丘所救八
* 國王酒獵聞之 修福九
* 國王臨死藏珠髻中十
* 有王遇 伐不拒十一
* 國王試一智臣十二
* 驢首 王食雪山藥草得作人頭十三
* 不眠王殺 睡左右十四
鏡面王欲起新殿一
[0155a03] 過去迦尸國王。以正法治。人民安樂無諸患 難。時王無子。夫人忽然懷妊。十月生兒無有 眼鼻。生得七日施設大會集諸群臣。相師道
士為子立字。時彼國法。或因福相或因星宿 或因父母而立字。婆羅門問言。王子身體有 何異相。傍人答言。今此王子其面正平都無
眼鼻。婆羅門言。應名鏡面。以四乳母供給抱 養。一人摩拭洗浴。一人除棄不淨。一人懷抱。 一人乳哺。此四乳母晝夜給侍。譬如蓮華日
日增長。至年長大父王命終。即拜鏡面以尊 王位。然此太子宿殖德本。雖生無目而有天 眼。堪為國王。福德力大。國中人民聞鏡面太
子為王無不奇怪。時有大臣便欲試之。不能 得便。遇王出勅。勅諸群臣。更立新殿。彫文 剋鏤種種彩畫。大臣試王。將一獼猴與著衣
服作革囊盛之。串其肩上將到王前。巧匠已 至願王指授。王知相試。便說偈言。
觀此眾生類 睒睒面皺 [皮*留]
� 厥性輕躁 成事彼能壞
受分法如是 何能起宮殿
殘折華果樹 不中親近人
況能造宮殿 催送歸野林
[0155a25] 時鏡面王。今即我也 (出僧祇律第七卷) 。
不梨先泥王請佛解夢二
[0155a27] 不梨先泥王。夜臥夢見十事。一者夢見三瓶 併兩邊瓶滿氣出相交往來。不入中央空瓶 中。二者夢見馬口食尻亦食。三者夢見小樹
生華。四者夢見小樹生果。五者夢見一人索 繩。人後有羊。羊主食繩。六者夢見狐於金床 上金器中食。七者夢見大牛還從犢子飲乳。
八者夢見四牛從四面鳴來相趣欲鬪。當合 未合不知牛處。九者夢見大池水中央濁四 邊清。十者夢見大谿水流正赤。王寤大恐。
亡國及身。即召公臣及諸道人曉解夢者問 之。有一婆羅門。皆非吉事。當取所重愛夫 人太子。及邊親近侍人奴婢。皆殺以祠天王。
有臥具及著身珍寶好物。皆當燒以祠天。能 如是者王身得無他。王聞不樂。夫人問王。何 故愁憂。王言說。昨夜夢見十事。恐亡國及身。
有婆羅門。解夢皆非吉事。夫人言。王莫愁憂。 今佛近在精舍。去國不遠。何以不往問夢意。 如佛所解。王當隨之。王即到佛所。頭面禮
佛足具以白佛。恐亡國土身及妻子。願聞教 戒。佛言。莫恐。王夢者。後世人當不畏法禁。 貪婬嫉妬不知厭足。少義無慈不知慚愧。第
一夢者豪貴自相追隨。不顧貧賤。第二夢者 見馬兩食。後世帝王及諸大臣。稟食俸祿復 探萬民不知厭足。第三夢者小樹生華者。後
世人年未滿三十。而頭生白髮。貪婬多欲年 少強老。第四夢者小樹生果者。後世人年未 滿十五。便行嫁抱兒而歸。不知慚愧。第五夢
者一人索繩後人有羊。羊主食繩者。後世人 夫婿出行。婦與他通食其財物。第六夢者狐 於金床金器中食。後世人下賤更尊貴。有財
產眾人敬畏之。公侯子孫更貧賤。處於下坐 飲食在後。第七夢者大牛還從小犢。子乳 者。後世人無有禮義。母為女媒誘他男子。與
女交通授女求財。以自饒給不知慚愧。第八 夢者四牛從四面鳴來相趨欲鬪當合未合 不知牛處者。後世帝王長吏人民。皆無至誠
之心。更相欺詐愚癡瞋恚。不敬天地以用是 故雨澤不時。長吏人民請禱求雨。天當四面 起雲雷電有聲。長吏人民咸言。當雨須臾之
間雲散雨去遂為不墮。所以者何。帝王長吏 人民無有忠正仁慈。第九夢者大池水中央 濁四邊清者。後世中國當擾亂治行不平。人
民不孝父母不敬長老。邊國面當平清。人民 和睦孝從二親。第十夢者大谿水流正赤者。 後世諸國當忿諍興軍聚眾更相攻伐。當作
車兵步兵騎兵。共鬪相殺傷不可稱數。死者 於路血流正赤。王長跪白言。得佛教戒心即 歡喜。為佛作禮還歸宮中。重貴正夫人。皆 奪諸大臣俸祿。不復信異道婆羅門
(出國王不梨先泥 十夢經) 。
惡少王遶塔散寇三
[0155c20] 月支國有王。名惡少王。此天下莫不靡伏。母 教勅王曰。設有臨死之難慎莫左旋佛寺。當 念右旋慎莫違吾此教。時惡少王。大出兵眾
攻純血城。手自執劍殺三億人。後戰不如。乘 象奔走顧視佛圖。憶母教誡便迴象右旋。敵 國見之因各散伏。王見賊退尋從進。得其本
城擒獲王身。便憶佛語。自歸佛者為尊為上 無有及者。設我不右旋者豈能壞此賊乎 (出出曜經 第十六卷舊雜譬喻略同) 。
難國王因兒婦得解四
[0156a01] 佛在舍衛國。有難國王。名分和檀。大好道德。 日飯道士千餘人。王自謂。智慧無雙以鐵縛 腹。常恐智慧橫出。而欲為子婚。問群臣曰。天
下有智如我者不。若其有者。我欲為子取其 女也。國內無有。王遣使者求索他方。到舍衛 國問彼人民有佛。使者言。佛寧有女不。答曰。
道人無有女也。使者言。次復有誰。答曰。阿難 邠坻賢善好道有女第一。使者言。何用為第 一。答曰。曾與太子祇共諍園田持以上佛。象
負黃金數千萬億不貪重寶但志為善。使者 即往到阿難邠坻居所。還以白王。王即馳往 見。難國王身了無衣服。裸形黑醜狀類如鬼。
阿難邠坻問言。欲何求也。王言。聞君賢善好 道有女第一。故來為子請求君女。阿難邠坻 呼前坐之云。當啟佛。具以白佛。佛言與之。阿
難邠坻言。怖殺我女。佛言不也。遂即與之。女 名三摩竭。當於難國度脫八萬人。阿難邠坻 敢復問佛。心實懷恨。即歸謂難國王。女當相
與。王即禮娉迎還其國。太子夜往到三摩竭 所。三摩竭以脚蹋太子却于地。如是四五日。 太子不敢復行。王夫人問之。何故不行。太子
默聲。夫人即往到三摩竭所。我為子娶妻今 當承事。我子何故折辱。三摩竭言。夫人大 子及國中人。形皆如狗與畜生無異。夫人白
王。王智慧無雙遠求子婦。無所畏難折辱我 子。復面罵我。王聞之。即往到三摩竭所。三摩 竭不出禮拜。王言。我遠娶新婦。面罵夫人復
折辱我子可乎。三摩竭言然。王國中人民皆 如狗畜。王即大驚曰。我常恐智從腹橫出故。 以鐵縛之。日飯道士千餘人。誰能及我者。而
反見罵。三摩竭曰。男女長少裸形相向。雖復 修福猶可棄賤。王詣師門具陳上事。師曰。更 往復問之。慎勿怒也。王即還問。汝國人民何
用為勝。三摩竭曰。我國男女皆有衣裳。尊卑 異位身不相見。有大人名曰佛。教化數千億 萬人皆令得道。入火不燒入水不溺。能典
攬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知三世事。身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道德通達諸天敬謁。王言。 佛寧可見不。三摩竭言。遙請可致耳。王言。大
善。請當云何。三摩竭言。但自燒香王隨我後。 夫人太子皆隨我。三摩竭即上高臺請言。難 國王始聞如來名。願佛明日受王飯食。佛告
目連。勅諸比丘。明日悉往難國。三摩竭。令 王及夫人太子齋戒燒香布席施設食具。供 待千二百五十人。三摩竭。即與王夫人太子
共住中庭。令諸羅漢來當先到佛在後著。慎 莫驚怖隨我所為。佛諸比丘各自變化。舍利 弗現作一雙白象。目連化作師子。諸大比丘
各變其身。種種示現。或雁皆悉不同從上來 下。難國人民大驚。三摩竭言。勿怖也。佛最在 後身出水火。三摩竭前為佛作禮。王夫人太
子皆亦作禮。諸阿羅漢就坐大小相次。三摩 竭王夫人太子。次前行澡水下飯食具。國中 人民怪王閉門。大怒各持斧欲斫宮門。佛言。
我皆欲使人作善。即令宮壁化作水精。內外 相見人民即止不敢復斫。時賓頭盧坐山。忽 去往難國。以鍼刺地。縷與衣相連。即神足
行至難國。山便隨後。國一女懷妊見山來恐 墜。怖即墮身。佛令目連問賓頭盧。汝後是何 等。賓頭盧顧視。山擲還前處八千里外。佛言。
我教度脫汝。今失期復殺一人。人命之重我 所不喜。從今已後不得隨我飯食頃。彌勒佛 出乃得般泥洹。賓頭盧默然愁苦。王白佛言。
寧可共捔道力。不如者當投井中。佛言大善。 三問不如者當投井中。王言可。佛問言。若誦 經時云何。王言。我誦經時。匍匐而行極即伏
地。佛言。我誦經時坐坐極經行。若匍匐誦經 是為狗行。王為不如。王欲投井兩手據地而 不肯入。佛言置之。即還歸國奉行佛道。三摩
竭。乃承事王夫人太子。於難國教化八萬人。 皆得四聲聞果 (出分惒檀王經) 。
阿質王從佛生信五
[0156c15] 時有國王。名曰阿質。其所治處周十萬里。人 民熾盛。王大勇猛不解於法。侵伐隣國抂苦 良善。隣國皆苦之。佛與大眾往到其國。阿質
聞之。與三十二子身皆勇健惡心興兵。合聚 人眾數百萬人。當於大道迎欲拒佛。佛語阿 難。阿質國王父子。明日惡意向我及大眾。汝
等何以降之。諸大士天人笑動天地。佛問何 笑。阿難曰。笑阿質王耳。佛言。阿質愚癡起是 惡意。使民獲罪。已發大兵恃怙人馬之力。正
使滿四天下不能動我一毛。況但數百萬人。 佛告阿難。勅諸明士皆持鉢行。明日當於阿 質國王軍中取飯。王父子兵馬大盛鬼神驚
動。當此之時佛身在前放大光明。從軍中渡 阿質國。王鼓不復鳴。弓弩不施刀兵不拔。 象馬顛倒步兵轉筋。天地陰冥日月無光。王
及諸子。皆迷惑失息頓伏而走。佛大眾住皆 取飯滿鉢。前到王國。城門自開。佛前進王宮 入殿而坐。寂寞無聲。八十一萬七千天人悉
各就坐。宮更廣大自然高座交露寶帳五音 自奏。王及諸子自相謂言。王者之力不如道 德之力也。士眾驚怖。諸王子言。今聞佛入已
在宮內。宜還與佛相見。王言。復何面目與佛 相見。上慚愧神下負人民。諸子曰。佛既仁 慈不傷人意。王便收斂士眾安徐還宮。與佛
相見。頭面著地為佛作禮前謝。佛言卑鄙闇 陋少不學問不知禮義狼獸為比。愚癡迷惑 違犯天人。大聖不顧邊陲小國。今抂世尊遠
來鄙土君臣勃逆。唯願天尊哀此無智。既已 厚恩教化人民。王復以頭面著地叉手却住。 王三十二子公卿百官吏民。皆悔過自責一
心向佛。王見八十一萬眾神人皆列坐師子 之座。交露帳中自然伎樂。知佛神妙。王勅後 宮夫人婇女。皆出禮佛。王設百味之飯。悉與
夫人三十二子。膝行澡水手自斟酌。飯悉周 遍上下恭肅一心歡喜食竟。王前稽首白佛 言。蒙天中天恩。宿福之厚先君之助得在黎
民之上。天尊大聖。當哀我國人民乞戒終身 奉行。治民正平當以何法。當與隣國為盟去 惡就善。願佛留意。佛言。王侵伐非義非求。長
生安社稷者也。王當恩信仁義慈孝貞潔寬 柔忍辱布施育民覆蓋恕己。凡行此事。可長 保社稷。若無此九社稷難保。王曰為之如何。
願垂哀教。佛言。眾生可哀人命可惜。國土珍 寶不足恃怙。王當愛惜人命當如父母哀其 子也。人民親王過於父母。天下萬國皆可得
保。非但一國也。王雖有數百萬眾車兵馬兵。 適可以拒小敵耳。我為菩薩道時於樹下坐 禪。魔王與鬼神兵一億八千人。皆變形作雜
獸畜生身欲壞我心。我以神力右手指案地。 而天地大動皆悉顛蹶。不能復本形。魔王降 伏。以王數百萬人民之力。何如鬼神億數之
力。王曰。實以愚癡無所知故。王即叩頭懺謝 乞更改厲。佛言。我以大慈念度十方一切人 民皆使解脫。早得佛道未度者度。非但為王
父子。王復悔責。願佛哀我更受教戒終身奉 行。使國民安隱。佛言。王當寬刑罰除賦斂廣 恩信給孤獨數赦囚窮者救之貧者饒之飢者
飽之。王若是者可保其終始。王發道心謂左 右傍臣。取藏珍寶以上世尊。佛呪願畢。悉 以施王左右皆得饒富。王三十二子自相謂
言。生為無義之人。死為無義之鬼。不如兄弟 求作沙門。皆言大善。即俱詣佛具陳所懷。佛 知其意深入道慧。天帝釋剃其頭鬚皆成沙
門。後宮夫人婇女三千人。公卿百官一切人 民。皆受五戒月月六齋。國致豐熟。隣國聞之 遙敬仰焉。王自從是來。治國寬仁盜賊無有。
男女相敬無相貪欲普悉和善。王以七寶作 大精舍。國中人民俱行十善。壽盡生天無入 惡道者。佛言。我為人求道但令度脫。非天龍
鬼神所能傾動也。汝曹行道。當應如我 (出阿質國王經) 。
優填王請求治化方法六
[0157b28] 時優填王。白佛言。國王成就幾法。世尊。不久 在世外敵競興。未得修行而死入惡道。佛曰 十法。云何為十。一者意不專一於諸事業。二
貪著揣食猶彼餓虎。三貪著酒肉不理國事。 四憙懷瞋恚多諸愁憂。五常習愚癡不受人 諫。六自任其力所為能辦。七常憙殺生凌易
弱者。八數遣兵革侵他國界。九多有所說言 無真要。十不慈於人。若成就此不久存世外 敵競興。若命終後趣三惡道惡聲遠布。王言。
成就幾法久存於世外敵不興。若命終後生 天善處。佛言十法。久存於世外敵不興。命終 後生天上善處。云何為十。一者意不錯亂於諸
行業。皆悉平等除去非行親近善業。二者王 不貪著揣食。以等命存分別戒品。三不貪味 嗜酒。見諸咎過知出要為樂。四不慳貪喜行
惠施觀諸行業。五有智慧解其義常修善。除 不善。六不自恃力不自用意。諸有沙門婆羅 門群臣人民聰明黠慧者。隨問其義皆為顯
說便隨教導。七不暴虐殺害人民。觀其事業 便加刑罰。八不數遣兵侵他國界。常與諸王 共相和合。九所說真要語不煩重。察前人語
然後說事。十常懷慈悲於諸臣民常察國事。 成就十法久存於世外敵不興。若身壞命終 生善處天上。設命終後名稱遠布天人所傳。
以等法化勿以非理。時王答曰。等法化民。身 壞命終生善天上。非法行者。身壞命終趣三 惡道惡聲遠布 (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九卷) 。
優填王惑於女人射其正后矢不能傷七
[0157c27] 國人送美女上優填王。王大欣悅。拜女父為 太傅。為女興宮。伎樂千人以給侍之。王正后 師事如來得須陀洹道。王後受譖前后。以百
箭射后。后見不懼都不恚怒。一心念佛慈 意向王。箭皆遶后三匝還住王前。百箭同爾。 王惕然驚懼。即駕白象金車馳詣佛所。稽首
佛足自陳曰。吾有重咎在三尊所。婬妖縱欲 興邪。於佛聖眾生毒惡心。白衣弟子慈力乃 爾。豈況如來乎。我今首過歸命三寶。唯願弘 慈原赦我咎 (出優田王經)
。
檀那王國遭暴水蛇遶其城為二比丘所救 八
[0158a11] 昔陂桓提國。其王號曰檀那。國中當有暴 水。水除之後。忽有大蛇繞城一匝頭荷城 門。城中居民三億餘人。歷日不得出。或多飢
饉者。蛇亦無所瞋恚。若有出者便當啖之。舉 國人民莫不恐怖。時王國界山中有二道人 清淨行道。一名摩訶調。一名沙訶調。坐思念
言。蛇是含毒物。今反繞城將危人命。即時俱 往。既入其國與王相見。王覩二道人言。由 我正化不平故致此患。舉國愁荒無復人心。
二道人即告王言。今當方便為王除之。王及 臣下皆叩頭守請言。若蒙二道人恩。此國人 民便為更生。沙訶調即化為大身蝦蟇。行過
蛇前蛇飢難忍。便走逐蝦蟇。摩訶調復化為 裘奈。從後追之。蛇見裘奈便驚走入深山。蛇 去之後人民獲安。王及臣下即尋二道人到
其所在。叩頭辭謝言。二道人近在於此。我實 愚癡不早承奉。至有災患道人相救。唯願道 人還住於宮。我等人民得展供養。道人告言。
吾之為道清淨無欲。不樂供養。王當撿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