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五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道篇第四 (此六趣即為六部)
諸天部 (此別四部)
* 述意部
* 會名部
* 受苦部
* 報謝部
述意部第一
[0301a25] 夫論天報。識復豐華。服玩光新身形輕妙。而 自在天上更是魔王。無想定中翻為外道。四 空之頂邪執不輕。六欲之間迷惑殊重。不能
受持般若供養涅槃。憍慢轉增我人逾盛。所 以頭華萎顇腋汗流衿。寶殿歇光羅衣聚膩。 憑斯淨心悉皆懺蕩。普為四王忉利兜率燄
摩化樂他化梵王梵輔光音遍淨廣果那含不 煩不熱善見善現。空處識處不用處非非想 處。乃至橫窮他界竪極上天。或復端坐華臺。
動逾劫數凝神玉殿。一視千年。願令自然 之服不離身形。善法之堂永蒙游觀。絕生離 之病。無戰陣之勞。長謝五衰常豐七寶。色
像端嚴容儀煒燁。永離苦因。清昇樂果也。
會名部第二
[0301b10] 問曰。云何名六趣。依毘曇論云。趣者名到。亦 名為道。謂彼善惡業因道能運到其生趣處。 故名為趣。亦可依所造之業趣彼生處。故名
為趣。有趣者歸向之義。謂所造業能歸向於 天乃至地獄也。
[0301b15] 問曰。唯有此六趣定更有餘道耶。答曰。且據 一家不增減說。若依樓炭經中。亦說九道眾 生共居。一菩薩道。二緣覺道。三聲聞道。帖前
六道。以凡聖同居為欲相化也。天者如婆 沙釋名。光明照曜。故名為天。又天者顛也。顛 謂上顛。萬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顛也。又天
者顯也。顯謂高顯。萬物之中。唯天獨高在上 顯覆。故名顯也。
[0301b23] 問曰。何故彼趣名天。答曰。於諸趣中。彼最勝 最樂最善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說。先造作 增上身語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續。故名
天趣。有說。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常 照晝夜故。聲論者說。能照故名天。以現勝果。 照了先時所修因故。復次戲樂故名天。以常 游戲受勝樂故。
[0301c01] 問曰。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問曰。 語言云何。答曰。皆作聖語。又立世阿毘曇論 云。天名提婆。謂行善因於此道生。故名提婆。
今略論諸天報身之相。所謂諸天皆無骨肉。 亦無大小便利不淨。身放光明無別晝夜。報 得五通形無障礙。故正法念經云。譬如一室
然五百燈光明不相逼迫。諸天手中置五百 天亦復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經云。彼夜摩天 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蓮華鬚同坐。
不妨不隘不窄。以善業故。自業力故。又智度 論云。第三遍淨天六十人坐一針頭而聽法 不相妨礙。又正法念經云。爾時夜摩天王。為 諸天說偈云。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0301c20] 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為放逸諸天而演 說法。何等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輪陀菩 薩。二者善時鵝王菩薩。三者種種莊嚴孔雀
王菩薩。是三大士。常為利他而演說法。或有 令得聲聞菩提。或有令得緣覺菩提。
受苦部第三
[0301c26] 今述諸經具明諸天趣苦光明色界無色界 苦。上界雖勝仍有微苦。故成實論云。上二界 中雖無麁苦而有微細苦。何以知之。四禪中
說有行立臥。隨有四故。皆應有苦。又色界 有眼耳身識。即此識中所有諸受。名為苦樂。 從一威儀求一威儀。求一威儀故知有苦。又
無理解愛著已報。失時大苦。如經中說。唯得 道者將命終時無憂苦色。今既是凡寧無憂 喜。論中無苦者。以苦相微故說言無。如食
少鹽故言無鹽。非是一向唯樂無苦。由上界 樂行寂滅不著不能發起麁貪恚瞋。故名無 苦無樂。又無刀杖等苦故言無苦。非無微
苦。故涅槃經云。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然 死屍處中則為不淨。眾共捨之不生愛著。色 界亦爾。雖復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
捨之。若不作此觀名不修身。故知有苦。又法 句喻經云。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 一切世間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
婬慾。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飢渴。一人言。 世間之苦無過瞋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過 驚怖。共諍苦義紛紜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
所問諸比丘。向論何事。即起作禮具白所論。 佛言。比丘。汝等所論不究苦義。天下之苦莫 過有身。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
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 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害。吾我縛著生 死不息。皆由身與。欲願離世苦當求寂滅。
攝心守正泊然無想可得泥洹。此最為樂。故 知未得聖智滅此三界之身。當非苦耶。問曰。 色界有身有苦可爾。無色無形苦受何生。答
曰。彼報精微凡小不覩。無其麁礙非無細色。 廣論有無被在別章。故智度論云。上二界死 時退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處墮摧
碎爛。又成實論云。苦樂隨身至於四禪。憂喜 隨心至於有頂。
[0302b03] 問曰。生上天者離惡積善。何故報盡即入三 塗。答曰。凡夫無始已來惡業無窮。一日貪瞋 尚受千形。況惡既多。暫伏結生。報福既盡
昔業時熟。還墮三塗。何所致惑。故成實論云。 人在色無色界謂是涅槃。臨命盡時。見欲色 中陰。即生邪見。謂無涅槃。謗無上法。當知彼
中有不善業。又智度論云。非有想非無想天 中死墮阿鼻地獄中。故知三界輪轉皆苦。第 三明欲界諸天苦者。謂彼天中鬪戰之時。遞
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股節斷而復生。斬 首截腰則有死苦。如毘曇說欲界諸天有十 業道離不律儀。雖天不害天。而害餘趣。亦
有截手截足斷而還生。若斬首則死。展轉相 奪。乃至十業道皆有。又福欲盡時。五衰相現 則大憂惱。故涅槃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
然其身體柔軟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如 地獄苦等無差別。如和毒藥初美後苦。故正 法念經偈云。
如蜜和毒藥 是則不可食
天樂亦加是 退沒時大苦
業盡懷憂惱 捨離諸天女
退時大苦惱 不可得譬喻
善業欲盡時 如燈焰欲滅
不知何所趣 心生大苦惱
天上欲退時 心生大苦惱
地獄眾苦毒 十六不及一
一切諸焰輪 愛力之所作
愛鎖縛眾生 至諸險惡道
三界如轉輪 業繫輪不斷
是故捨愛欲 離欲得涅槃
[0302c04] 又涅槃經云。雖復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 非想天。命終之時還墮三惡道中。雖為四天 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生於畜生道中。
或為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等。故知天報 盡時其身大苦。既有斯難即須披誠疏條此 業懺令伏滅。若人造罪受報盡已。後時修善
設生天上。由昔餘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經 云。若於先世有偷盜業。爾時自見諸天女等。 奪其所著莊嚴之具。奉餘天子。若於先世有
妄語業。諸天女等聞其所說生顛倒解。謂其 惡罵。若於先世以酒施於持戒之人。或破禁 戒而自飲酒。或作麴釀。臨命終時。其心悶
亂。失於正念。墮於地獄。若於先世有殺生 業。壽命短促速疾命終。若於先世有邪婬業。 見諸天女皆悉捨已。共餘天子互相娛樂。是
則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種缺故。業網 所縛受此業報。又天帝釋復觀業果於殿中。 叫喚大地獄十八隔處。殺生偷盜邪婬妄語
業。墮此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餓鬼中。 壽命長遠。從餓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殘害。 從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無有威
德。若有餘業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減劣。 一切眾寶莊嚴之具光明微少。不為天女之 所愛敬。天女背叛。捨至餘天。智慧薄少心不
正直。為餘天子之所輕笑。若諸天眾與阿修 羅鬪戰之時。為他所殺。以餘業故。
◎
◎報謝部第四
[0303a02] 依新婆沙論云。諸天中將命終位。先有二種 五衰相現。一小。二大。云何名為小五衰相。一 者諸天往來轉動。從嚴身具出五樂聲。善奏
樂人所不能及。將命終位此聲不起。有說。復 出不如意聲。二者諸天身光赫奕晝夜相照。 身無有影。將命終時身光微昧。有說。全滅
身影便現。三者諸天膚體細滑入香池浴。纔 出水時水不著身。如蓮華葉。將命終位水便 著身。四者諸天種種境界悉皆殊妙漂脫諸
根。如旋火輪不得暫住。將命終位專著一 境。經於多時不能捨離。五者諸天身力強盛 眼甞不瞬。將命終時身力虛劣。眼便數瞬。云
何為大五衰相。一者衣服先淨今穢。二者華 冠先盛今萎。三者兩腋忽然流汗。四者身體 欻生臭氣。五者不樂安住本座。前五衰相現
已或可轉。時天帝釋以有五種小衰相現。不 久當有大衰相現。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誰能 救我如是衰厄。後當歸依。便自了知。除佛世
尊無能救護。尋詣佛所求哀請救。佛為說法。 便得見諦。令彼衰相一時皆滅。故於佛前歡 喜踊躍。作諸愛語說此伽他曰。
大仙應當知 我即於此座
還得天壽命 唯願尊憶持
[0303a25] 又折伏羅漢經云。昔忉利天宮有一天。壽命 垂盡有七種瑞現。一項中光滅。二頭上華萎。 三面色變。四衣上有塵。五腋下汗出。六身形
瘦。七離本座。即自思惟。壽終之後下生鳩夷 那竭國疥癩母猪腹中作豚。甚預愁苦不知 何計。餘天語言。今佛在此為眾說法。唯佛能
脫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禮未及發問。 佛知告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汝素所知。何 為憂愁。得離豚身常誦三自歸。如是三日却
後七日天即壽盡下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家 子。在母胞胎日三自歸。始生墮地亦跪自歸。 其母免身又無惡露。母傍侍婢怖而棄走。
母亦深怪。謂之熒惑意欲殺之。父知貴子令 好養之。年向七歲與其輩類於道邊戲。遇舍 利目連。兒前作禮。眾聖驚怪。具說天上事。
此兒請佛到家。佛為說經。兒及父母內外親 屬皆得阿惟越致。此云不退 (依經天有多種。具如前三界篇中三十 二門說。今對六道略述四門) 。
感應緣 (略引六驗)
* 晉居士史世光
* 晉沙門釋惠嵬
* 宋侖 氏有二女
* 魏沙門釋曇鸞
* 魏居士椽弦 超
* 梁沙門釋慧韶
[0303b18] 夫十惡緣巨易或心塗。萬善力微難感靈性。 姦心頻發凶狀屢聞。正法罕逢教沈道喪。所 以一息不追則萬劫永別。剎那暫隔則千代
長離。良由信毀相競善惡交侵。愚惑之徒輕 舉邪風。淳正之輩時遭佞逼。所以教流震旦 六百餘年。崔赫周虐三被殘屏。禍不放踵。
殃及己身。致招感應之徵。善惡之報。是以建 安感夢而疾瘳。文宣降靈而病愈。吳王圍寺 舍利浮光。齊主行刑刀尋刃斷。宇文毀僧而
瘡潰。拓拔廢寺而膿流。孫皓溺像而陰疼。赫 連兇頑而震死。古今善惡禍福徵祥。廣如宣 驗冥祥報應感通冤魂幽明搜神旌異法苑弘
明經律異相三寶徵應聖迹歸心西國行傳名 僧高僧冥報拾遺等。卷盈數百不可備列。傳 之典謨。懸諸日月。足使目覩。唐猜來惑。故
經曰。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易曰。積善之 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信知善惡 之報影響相從。苦樂之徵猶來相剋。余尋傳
記四千有餘。故簡靈驗各題篇末。若不引證 邪病難除。餘之不盡。冀補茲處。
[0303c09] 晉史世光者。襄陽人也。咸和八年於武昌死。 七日沙門支法山轉小品。疲而微臥。聞靈座 上如有人聲。史家有婢字張信。見世光在座
上著衣帢具如平生。語信云。我本應墮龍 中。支和上為我轉經。曇護曇堅迎我上第七 梵天快樂處矣。護堅並是山之沙彌已亡者
也。後支法山復往為轉大品。又來在座。世 光生時以二幡供養。時在寺中乃呼張信持 幡送我。信曰。諾。便絕死。將信持幡。俱西北
飛。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頂望見天門。 光乃自提幡遣信令還。與一青香如巴豆。曰 以上支和上。信未還。便遙見世光直入天
門。信復道而還。倐忽蘇活。亦不復見手中香 也。幡亦故在寺中。世光與信於家去時。其六 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郎飛上天。婆為見
不。世光後復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 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 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天冠。與群天人
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 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 妙不類世聲。家人小大悉得聞之。然聞其聲
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 有頃去。信自送見光入一黑門。有頃來出 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榜撻楚痛難勝。省視還
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 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車將軍報終也 (右一出冥祥記) 。
[0304a06] 晉長安釋慧嵬。不知何人。止長安大寺戒行 澄潔。多栖處山谷。修禪定之業。有一無頭鬼 來。嵬神色無變。乃謂鬼曰。汝無頭。便無頭痛
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隱形。復作無腹鬼來。但 有手足。嵬又曰。汝既無腹。便無五藏之憂。一 何樂哉。須臾復作異形。嵬皆隨言遣之。後久
時天甚寒雪。有一女子來求寄宿。形貌端正。 衣服鮮明。姿媚柔雅。自稱天女。以上人有德。 天遣我來以相慰喻。談欲言勸動其意。嵬執
志貞確一心無擾。乃謂女曰。吾心若死灰。無 以革囊見試。女遂陵雲而逝。顧謂歎曰。海 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志堅貞。後以
晉隆安三年。與法顯俱游西域。不知所終。續 有釋賢護。姓孫。涼州人。來止廣漢閻興寺。 常習禪為業。又善律行纖豪無缺。以晉隆安
五年卒。臨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滿寺內。遺言 使燒身。弟子行之。既而支節都盡。唯手一指 不然。因埋之塔下 (右一出梁朝高僧傳) 。
[0304a24] 宋侖氏二女。東官曾城人也。是時祖姊妹。元 嘉九年。姊年十歲。妹年九歲。里越愚蒙未知 經法。忽以二月八日。並失所在。三日而歸粗
說見佛。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還作外國語。 誦經及梵書。見西域沙門便相開解。明年 正月十五日忽復失去。田間作人云。見其從
風徑飄上天。父母號懼祀神求福。既而經月 乃反。剃頭為尼。被服法衣。持髮而歸自說。 見佛及比丘尼曰。汝宿世因緣應為我弟子。
舉手摩頭髮因墮落。與其法名。大曰法緣。小 曰法綵。臨遣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法 也。女既歸家即毀除鬼座。繕立精廬夜齋
誦。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峯嶺若燈燭 云。女曰。此後容止華雅音制詮正。上京風 調不能過也。刺史韋朗就里並迎供養。聞其 談說甚敬異焉。於是溪里皆知奉法
(右一出冥祥記) 。
[0304b11]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門曇鸞。未詳氏族。 雁門人。家近五臺山。神迹靈異怪逸于民。鸞 因患氣疾。周行醫療。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
城東門上望青雲。忽見天門洞開。六欲階 位。上下重復。歷然鸞覩。由斯疾愈。後往江 南陶隱居處。求覓仙方冀益長壽。及屆山所
接對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來意。還至浙 江。有鮑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