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三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慚愧篇第十四
* 獎導篇第十五
* 說聽篇第十六
慚愧篇 (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0453c10] 夫三世輪轉六道旋還。若有一片神明無不 經離多處。既其稟生無定有智有愚。受性 不同為善為惡。為善故有慚有愧。為惡故無
慚無愧。但凡夫之法相惑居懷。若未得治道 斷除。理應日夜勵己策修慚愧冥空辭謝幽 顯。從來無智不識至真。致使煩惱森然結漏
繁擁。冀藉一善消除萬累。排蕩重昏豁然清 淨。是故大聖慇勤制諸道俗深慚應供。橫受 福田之名。仰愧沙門。虛當乞士之號。進無菩
薩兼濟之能。退乏聲聞自調之德。點辱師 僧辜負檀越。不堪行國王之地。無以報父母 之恩。事等破瓶。義同燋種。亦如多羅既斷。寧
可重生。析石已離終無還合。鬼常掃迹唱是 惡人。如來勅言。非我弟子。不能為世福田。豈 可勝他禮拜。近障人天遠妨聖道。如斯罪累
何可言陳。在道尚然居俗寧救。是以一失人 身動經累劫。再逢服本還同遇本。今當以慚 愧水洗浴戒塵。執發露刀割覆藏網。仰愧
先賢。深慚後德。盡誠懺謝徹窮來際。見一 切凡聖敬同佛想。自勒己心卑如賤想。所有 諸過。不起一念私隱之心。所有諸善。常生修
學之意。粗陳此心。是名慚愧也。
引證部第二
[0454a04] 如涅槃經云。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 慚者自不作惡。愧者不教他造。慚者內自羞 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
慚愧。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一切道 俗人及非人。便能敬重三寶滅諸惡業。
[0454a09] 又迦延論云。何名無慚。答曰。可慚不慚。可避 不避。不善恭敬。不善往來。此謂無慚。云何名 無愧。可羞不羞。可畏不畏。惡事不畏。故稱無
愧。又不善往來名無慚。惡事不見畏稱無愧。 翻此前名。故云慚愧。
[0454a14] 又新婆沙論云。世間有情見無慚者。言是無 愧。見無愧者言是無慚。到謂此二其體是 一。今欲顯示性相差別。令彼疑者得決定解。
問無慚無愧有何差別。答於自在者無怖畏 轉是無慚。於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復 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於諸罪中不見
怖畏是無愧。復不恭敬是無慚。不怖畏是無 愧。復不厭賤煩惱是無慚。不厭賤惡行是無 愧。復作惡不自顧是無慚。作惡不顧他是無
愧。復作惡不自羞是無慚。作惡不恥他是無 愧。復作惡不羞恥是無慚。作惡而傲逸是無 愧。復獨一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對他造罪
而不羞恥是無愧。復若對少人造罪而不羞 恥是無慚。若對眾人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復若對惡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
對善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復若對 愚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智者造罪 而不羞恥是無愧。復若對卑者造罪而不羞
恥是無慚。若對尊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復若對在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 出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復若對非親
教軌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親教軌 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復若作惡時不羞 天者是無慚。若作惡時不恥人者是無愧。復
若於諸惡因不能訶毀是無慚。於諸惡果不 能厭怖是無愧。復貪等流是無慚。於癡等流 是無愧。是謂無慚無愧差別。如是二法唯欲
界繫。唯是不善。一切不善心心所法。皆遍 相應。唯除自性 (各翻前惡是名慚愧) 又瑜伽論云。云何無 慚無愧。謂觀於自他無所羞恥。故思毀犯。犯
已不能如法出離。好為種種鬪訟違諍。是名 無慚無愧也。又遺教經云。慚如鐵鉤。能制人 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
愧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 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0454b20] 又智度論偈云。
入道慚愧人 持鉢福眾生
云何縱欲塵 沈沒於五情
著鎧持刀杖 見敵而退走
如是怯弱人 舉世所輕賤
比丘為乞士 除髮著袈裟
五情馬所制 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貴人 衣服以嚴身
而行乞衣食 取笑於眾人
比丘除飾好 毀形以攝心
而更求欲樂 取笑亦如是
已捨五欲樂 棄之而不顧
如何還欲得 如愚自食吐
如是貪欲人 不知觀本願
亦不識好醜 狂醉於渴愛
慚愧尊重法 一切皆已棄
賢智所不親 愚癡所愛近
諸欲求時苦 得之多怖畏
失時懷愁惱 一切無樂處
諸欲患如是 以何當捨之
得福禪定樂 則不為所欺
欲樂著無厭 以何能滅除
若得不淨觀 此心自然無
[0454c14] 又正法念經云。若破戒多欲而行惡法。實非 沙門自稱沙門。猶如野干著師子皮。如虛偽 寶內空無物。又莊嚴論偈云。
既著壞色衣 應當修善法
斯服宜善寂 常思自調柔
云何著是服 竪眼張其目
蹙眉復聚頰 而起瞋恚相
瞋恚於出家 不應所住處
嫌恨如屠枷 瞋乃是恐怖
輕賤之屋宅 醜陋之種子
麁惡語之伴 燒意林猛火
示惡道之業 鬪諍怨害門
惡名稱床縟 暴速作惡本
應當自觀察 出家之標相
心與相相應 為不相應耶
比丘之法者 從他乞自活
云何食信施 而生重瞋恚
他食在腹中 云何生瞋恚
而為於信施 之所消滅耶
此身不清淨 九孔常流污
臭穢甚可惡 乃是眾苦器
是身極鄙陋 癰瘡之所聚
若共 [改-己+亭] 觸時 生於大苦惱
身如彼箭鏑 有鏑箭即中
有身眾苦加 無身則無苦
蚊虻蠅毒虫 皆能蠚殺人
應當勤精進 遠離於此身
[0455a12] 故知。上來所錄。若道若俗。常須作意正念現 前。不得微解少法便起慢心不生慚愧。如四 果人等雖不可受總報。別報猶受。故賢愚經
云。如鴦崛魔羅。由殺九百九十九人。雖值 佛成羅漢。居在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 患苦痛。何況外凡未起對治。隨造一業決定
墮三惡道。但人身難得。遇惡因緣則便易 失。以惡多善少。一日之中罪念百千善念無 一。
[0455a21] 又淨度三昧經云。罪福相累重數分明。後當 受罪福之報。一一不失。一念受一身。善念受 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
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 億五千萬雜類之身。百年之中種後世栽 甚為難數。魂神逐種受形遍三千大千剎土。
體骨皮毛遍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又菩薩 處胎經偈云。
吾從無數劫 往來生死道
捨身復受身 不離胞胎法
計我所經歷 記一不說餘
純作白狗形 積骨億須彌
以利針地種 無不值我體
何況雜色狗 其數不可量
吾故攝其心 不貪道放逸
[0455b07] 又提謂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 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 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又菩薩處
胎經。世尊說偈云。
盲龜浮木孔 時時猶可值
人一失命根 億劫復難是
海水深廣大 三百三十六
一鍼投海中 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 難得過於是
[0455b16] 又大莊嚴論偈云。
離諸難亦難 得於人間難
既得離諸難 應當常精進
[0455b19] 我昔聞有一小兒。經中說盲龜值浮木孔其 事甚難。時此小兒。故穿一版作孔受頭。擲 著池中。自入池中。低頭舉頭欲望入孔。水漂
版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極生厭惡。人身 難得。佛以大海為喻。浮木孔小盲龜無眼。百 年一出。窬難可值。我今池小其版孔大。復
有兩眼日百出頭。猶不能值。況彼盲龜而當 得值。即為說偈云。
巨海極廣大 浮木孔復小
百年而一出 得值甚為難
我今池水小 浮木孔極大
數數自出頭 不能值木孔
盲龜遇浮木 相值甚為難
惡道復人身 難值亦如是
我今值人身 應當不放逸
河沙等諸佛 未曾得值遇
今日得諮受 十力世尊言
佛所說妙法 我必當修行
若能善修習 濟拔極為大
非他作已得 是故自精勤
若墮八難處 云何可得離
世間業隨逐 墜墮於惡道
我今當逃避 得出三有獄
若不出此獄 云何得解脫
畜生道若干 歷劫極久長
地獄及餓鬼 黑闇苦惱深
我若不勤修 云何而得離
險難諸惡道 今日得人身
不盡苦邊際 不離三有獄
應當勤方便 必離三有獄
今我求出家 必使得解脫
[0455c21] 又罪業報應經偈云。
水流不常滿 火盛不久燃
日出須臾沒 月滿已復缺
尊榮豪貴者 無常復過是
[0455c25] 故知。人身難遇易失。以易失故不須生著。當 知人身念念近死。如牽猪羊詣於屠所。故涅 槃經云。觀是壽命。常為無量怨讎所繞。念念
損減無有增長。猶如暴水不得停住。亦如朝 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又摩耶經 偈云。
譬如旃陀羅 驅牛就屠所
步步近死地 人命疾過是
[0456a04] 自大聖已還體未圓明。雖復分證無生。猶為 三相遷流。況於凡愚理隔淨境。善惡雜糅明 白未分。豈能免點累之愆愛染之失。今聞
出家入道之美。不得便言無惡。聞白衣在家 之過。不得都無其善。若內修其行則如出家 之美。若內乖其信徒為剪落。在家之人有諸
眷屬公私擾擾。資待所須尚不應慳。沙門淨 行塊然獨立。止須三衣六物極至百一供身。 自外妨緣何須蓄積。經律具呵明在聖教。若
慳悋法財不惠愚貧。智種不成便失聖胎。乃 至小罪猶懷大懼。常應謙肅恭敬大小。不得 自大輕慢前人。若具犯大罪廣畜田宅。過分
貯積勤營俗事。此定極惡。何須述之。今且 略論中下之人。薄學淺識謂智過人。起大憍 慢放誕形容。 [夌*欠] 篾一切籠罩天地。踑踞師
長之前。叱吒尊人之側。道本和合恭順為僧。 既心形乖反。豈成僧寶也。或有專讀外典妉 玩琴棊諷讀詩書徒消日月。內教法藥救
生為急。文奧理深詞華祕博。能解一句演 無量義。新舊經論卷軸數千。曾不窺撿一句 之文。外書不急之事日夜勤學。若恐白衣
笑我無知不學世典者。何如俗人問我經義 不能答。恥居內不閑於外。未足可羞。在內 不解於內。恥辱彌甚良由時將末法人命轉
促。無常交臂朝不謀夕。恐一入幽塗累劫難 出。再遇佛法想見無由。雖有經律許一分學 外為伏外道。此為上品聰叡者說。先諳於內
兼令知外。譏辯鋒芒出言關典。內外博究 堪為師匠。得如經說為伏外道。今自量身觸 事無能。神識常蔽愚戇瞢然。自救無憀
何能利物。色香不通何辯菽麥。願自私退省 己為學。故涅槃經云。佛語諸比丘。出家之 人應修慧學尋究經典。不得披讀外道典籍
路伽耶等。常處山澤空閑靜室。修禪禮誦斷 邪顯正。是汝所宗。
[0456b10] 又叔迦經中說。叔迦婆羅門子白佛言。在家 白衣能修福德善根勝出家者。是事云何。佛 言。我於此中不定答。出家或有不修善根。則
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則勝出家。
[0456b14] 又三千威儀云。出家人所作業務者。一者坐 禪。二者誦經法。三者勸化眾事。若具足作三 業者。是應出家人法。若不行者。徒生徒死。
唯有受罪之因。又百喻經云。昔有一人事須 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罐盛水。置 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
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間之人入佛法 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念妻子五欲之樂。 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兼失持戒之水。念 欲之人亦復如是。
[0456b24] 又涅槃經。佛言。我涅槃後有聲聞弟子。愚 癡破戒喜生鬪爭。捨十二部經讀誦種種外 道典籍文頌手筆。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言是
佛聽。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貿易瓦木。以金 易鍮石。以銀易白鑞。以絹易氀褐。以甘露易 於惡毒。
[0456c01] 又遺教經云。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 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 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依是行
道可得四沙門果乃至菩提。如是行者堪為 師範。真良福田得消信施。
[0456c06] 又婆沙論云。如人觀日眼不明淨。外道書論 思求之時使慧眼不淨。如人觀月眼則明淨。 佛法經論。思求之時令慧眼明淨。若思求外
俗。如打獼猴唯出不淨。若思求佛法。如練 真金多練多淨。又菩薩善戒經云。菩薩不 讀不誦如來正經。讀誦世典文頌書疏者得
罪。不犯者。若為論義破於邪見。若二分佛經。 一分外書。何以故。為知外典是虛妄法佛法 真實故。為知世事故。不為世人所輕慢故。
以此文證。佛法學人若一向廢內尋外則 便得罪。縱解理行唯可暫習。為伏外道。還 須厭離進修內業務令增勝。若偏耽著則壞
正法。故地持論云。若菩薩於佛所說棄捨不 學。乃習外道邪論世俗經典。是名為犯眾多 犯。是犯染污起。若上聰明人能速受學得
不動智。於日月中常以二分受學佛法一分 外典。是名不犯。若於世典外道邪教。愛樂 不捨不作棄想。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 起。頌曰。
冬狐理豐毳 春蠶緒輕絲
形骸翻為阻 心識還自欺
齠齓歌鼓腹 平生少年時
驅車追俠客 酌酒弄妖姬
但念目前好 安知後世悲
惕然一以愧 永與情愛辭
願識真妄本 染淨自分離
羞慚滯五蓋 焉知同四依◎
◎獎導篇第十五 (此有四部)
* 述意部
* 引證部
* 生信部
* 業因部
述意部第一
[0457a07] 夫貴賤靡常貧富無定。譬水火更互寒暑 遞來。故見有財富室溫衣豐人足不勞營覓 自然而至。復見有貧苦飢弊役力馳求。晨起
夜寐形骸為之沮悴。心情為之勞擾。縱有所 獲百方散失。終日願於富饒未甞暫有。以 此苦故。所以勸獎令其惠施力厲修福。若復
有人衣裘服玩鮮華香潔。春秋氣序寒溫冷 暖。四時變改隨須無闕。而復見有尺布不完 丈帛殘弊。垢穢塵墨臭膩朽爛。炎暑不識 絺 綌
。氷雪不知繒纊。乃至形骸不蔽。男女 惡露非唯可恥實亦慚怍。若見此苦豈可 不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施衣服及以室 宇。豈不見眾人皆有而我獨無。是故應須勇
猛修習。若復有人。食則甘味並薦珍羞備舉。 連机重案滿床亘席。芳脂芬馥馨香具列。而 復有脫粟之飯不充。藜藿之羹常乏。鹽梅早
自兩無。魚菜久已雙闕。乃至并日而餐糜粥 相係。雜以水菓。加以草菜。萎黃困篤自濟 無方。若見此苦豈可不遠。所以勸獎令其修
福。應施飲食及以水漿豈可眾人皆足而我 獨困。是故應須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榮位 通顯乘肥衣輕適意自在。行則天人瞻仰。住
則鬼神敬貴。而復見有卑鄙猥賤人所不齒。 生不知其生。死不知其死。塗炭溝渠之側。坐 臥冀壤之中。雖有叱咄之聲。反致捶撲之苦。
非唯神鬼不敬。乃亦狗犬加毒。若見此苦豈 可不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滅憍慢奉行 謙敬。豈可他人常貴而我常賤。是故應當
勇猛修習。若復有人。形貌端正言音風吐。 常存廣利。仁慈博愛語不傷物。而復有人而 狀痤醜所言嶮暴。唯知自利不計念彼。彼忍
辱故所以致勝。多瞋恚故所以招惡。若見此 苦豈可不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滅瞋恚 奉行忍辱。豈可以令眾人常處勝地而我永
隔淨緣。是故應須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意力 強幹少有疾病。常堪行道無有障礙。而復 有人羸瘵多患氣力弊劣。動輒增困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