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2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八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神異篇第二十 (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角通部
* 降邪部
* 胎孕部
* 雜異部
述意部第一
[0487a09] 夫神道之為化也。蓋以抑夸強摧侮慢。挫凶 銳解塵紛。至若飛輪御寶則善信歸降。竦石 參煙則力士潛伏。當知至治無心剛柔在化。
所以或韜光晦影俯同迷俗。或顯現神奇遙 記方兆。或死而更生。或定而後空。靈迹怪詭 莫測其然。夫理之所貴者合道也。事之所貴
者濟物也。故權者反常而合道。利用以成務。 然傳所紀其詳莫究。或由法身應感。或是道 仙高逸。但使一分兼人。便足高矣。若其夸衒
方伎左道亂時。因藥石而高飛。藉芳芝而 壽考。與天上雞鳴雲中狗吠蛇鶴不死龜蔡 千年。稱為是異。未可較其聖變也。今之集
者。且錄聲聞三五之神異。若論諸佛菩薩聖 德自在。不可以言知。不可以心測。備列諸篇 不局此章矣。
角通部第二
[0487a25] 如大方等大集念佛三昧經云。大目連答阿 難言。憶念我昔於一時間。取此三千大千世 界悉內口中。其時眾生乃至無有一念驚覺
往來想。復念我昔在世尊前作師子吼。能以 須彌內於口中。能過一劫若減一劫。如是為 常。復念往昔至於東方。住彼第三千世界。
有一大城。名曰寶門。於彼有六萬億千家。我 於彼中一一皆現我身。而為說法安住正法。 爾時舍利弗答阿難言。我念昔取一袈裟
投置地上。時大目連第一上座威神若是。既 不能取。乃至不能舉令離地。何云手擎。阿 難。又念我昔居世尊前作師子吼。時諸外道
欲共我較。隱身說法。唯除世尊一切知見大 力菩薩。自外所有聲聞弟子乃至外道。而問 我隱沒身時住在何處。終不能知我身所在。
爾時大迦葉答阿難言。我念一時在世尊前 作師子吼。於此三千大千世界須彌諸山之 屬。一以口吹能令破散。乃至無有如微塵
許。其有眾生住彼山者。不令損害亦無覺知。 如是諸山皆悉滅也。我又一時於此大千世 界一切大海河池諸水乃至無量億千那由他
百千水聚。以口一吹皆令乾竭。而彼眾生下 知不覺。我又一時在大眾前作師子吼。能於 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以口一吹即令大火熾
然遍滿。猶如劫燒。終亦不使損一眾生。竟不 覺知。爾時彌勒文殊諸大菩薩等。聞大迦葉 作師子吼。便化華聚若須彌山。乃至再三散
迦葉上。復化作大七寶蓋。住虛空中。覆大迦 葉頂。并覆一切聲聞大眾。爾時富樓那答阿 難曰。我念昔時有諸眾生應以通化者。便為
彼取三千大千世界。以手摩之開示彼等。當 爾之時無一眾生有驚怕想。亦不覺知。唯彼 眾生應與化者。乃見我手摩此世界。又我能
取三千世界。以手迴轉不以為難。又我能 於世尊前。以一指節。取此三千世界一切水 聚。皆令入我手指節間。無一眾生有損減想。
我又一時於初夜中。以淨天眼觀此大千世 界所有無量眾生疑惑。不出是定皆為除疑。 令彼眾生各作斯念。我蒙尊者獨住我前為
我宣說。隨機獲益無有滯礙。爾時羅睺羅答 阿難曰。我念往昔唯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山 之類。皆納一毛孔中。我身如本眾生不異。我
又一時取此大千世界所有大海河池水聚。 悉入毛孔。我身無損眾生無害。一切水聚各 皆如本。我又一時此處入禪。即於東北方
至一佛界。佛號難勝。現身禮敬已即還此界。 求栴檀香還持供佛。香氣遍滿皆作無量種 種變化。爾時須菩提答阿難曰我念一時入
於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廣若斯置一毛端。往 來旋轉如陶家輪。當爾之時無一眾生有驚 懼心。亦不覺知己之何處。我又往昔於如來
前作師子吼。白言。世尊。如此大千世界。我能 以口微氣一吹皆令散滅。其中眾生不驚不 怕無往來想。復於佛前能以大千世界所有
眾生。皆悉安置一指節端。上至有頂還來本 處。令彼眾生無往返想。又念一時宴坐三昧 見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百千世界。各有六萬
諸佛。曾所未見。今皆見知。以是定心復發 神力。至須彌頂天帝釋邊。撮取一掬栴檀末 香。往彼無量諸世界中。供養向爾許如來。彼
界眾生皆悉明了見我住是閻浮供養承事。
降邪部第三
[0487c29] 如阿育王經云。昔阿恕伽王。深信三寶常供 養佛法眾僧。諸婆羅門外道等皆生嫉妬。共 相聚集簡選宿舊。取五百人皆誦四韋陀典。
天文地理無不博達。共集議言。阿恕伽王一 切盡供養剔頭禿人。我等宿舊未曾被問。當 設何方便使彼意迴。有一善呪婆羅門言。
諸賢但從我後。却後七日我當以呪力作魔 醯首羅身。飛行至到王宮門。汝等皆當步從 我後。我能使其大作供養汝等都得。諸婆羅
門皆共然可。到七日首。善呪婆羅門即自 呪身。化作魔醯首羅。於虛空中飛到王門 首。諸婆羅門亦皆侍從。到王門首遣人白
王言。虛空中有魔醯首羅。將四百九十九婆 羅門從空來下。今在門外。餘婆羅門在地而 立。欲得見王。阿恕伽王喚使來前。便喚來入
坐於兩廂床上。王言。小坐。共相問訊即語之 言。魔醯首羅何能屈意故來相見。欲何所須 答言。須飲食。即勅厨中擎五百案飲食著前。
魔醯首羅等皆手推言。我從生已來未曾食 如此食。阿恕伽王答言。先不約勅不知當食 何食。魔醯首羅等皆同聲言。我之所食 剃
頭禿人。阿恕伽王即勅一臣。汝往到雞頭 末寺語尊者耶奢。王宮內有五百婆羅門。一 自稱言魔醯首羅。不知為是人。為是惡羅剎。
請問所以願阿闍梨來為我驅遣使去。所使 之人是邪見婆羅門弟子。到彼眾中情不稱 實如王所言。阿恕伽王有五百婆羅門。貌
狀似人語似羅剎。唯作是言。正欲得汝沙門 作食。上座耶奢即語維那。鳴椎集僧起辭 眾僧言。我年以老耄我為眾僧當如此事。眾
僧安隱護持佛法。聽我使去第二上座言。上 座不應去。我身無所堪能。惟我應去。第三者 言。第二上座不應去。正應我去。如是展轉乃
至沙彌十六萬八千僧中。其最下頭七歲沙 彌。起至眾僧中。長跪合掌而作是言。一切大 僧不足擾動。我既幼小不能堪任護持佛法。
唯願大眾必聽我去。上座耶奢極大歡喜。手 摩沙彌頭言。子汝應合去。使人不待即於先 去。阿恕伽言。頗有來者不。使人答言。更相推
致今次最下沙彌來。王作是言。大者羞恥 故。使小者來使作酬對。阿恕伽王聞沙彌來。 即出門迎。坐此沙彌。著御座上。諸婆羅門皆
大瞋恚。阿恕伽王大不識別。我等宿德尚不 起迎。為此小兒而自出迎。沙彌問王言。何 以見喚。王時答言。此魔醯首羅欲得阿闍梨
為食。墮阿闍梨欲為作食。不為作食。沙彌言。 我年幼小朝來未食。王先施我食。然後我當 與彼令食。王即勅厨宰擎食來與。食一案食
悉皆都盡。如是擎五百案食與皆未足。王 復勅厨家言。所有餘食盡持擎來與。沙彌得 食忽爾都盡。問言足未。答言。未足。飢渴如
本。厨監白王。飲食都盡。王言庫中 麨 餔乾 食一切都來。儵忽都盡。王問言足未。答言。 猶未足。王答言。一切飲食悉皆都盡。更無有
食。沙彌言。撮下頭婆羅門將來。我欲食之即 時噉盡。如是悉食四百九十九婆羅門。悉皆 令盡。唯有魔醯首羅。極大驚怖飛向虛空欲
去。沙彌即時座上舉手。從虛空中撮頭復噉 使盡。王即時驚怕。見噉諸婆羅門使盡。復不 噉我以不。沙彌知王心念。即語王言。王是佛
法檀越終無損減。慎莫驚怕。即語王言。王能 共至雞頭末寺不。王言。阿闍梨將我上天入 地皆當隨從。沙彌即時共王到雞頭末寺。王
見沙彌朝所食之食。諸眾僧等皆分共食。所 食五百婆羅門。皆 剃 除鬚髮被著法衣。在 諸眾僧下行末坐。最初食者最在上座首。魔
醯首羅最在行末。五百人見王沙彌極生慚 愧。我等尚不能與此沙彌共戰。何況與諸大 眾而共捔力。猶如鶴尾俟於鑪炭。猶如蚊子
與金翅鳥捔飛遲疾。猶如小兔共師子王 捔其威力。如此之比不自度量。五百婆羅門 心生慚愧得須陀洹道。
胎孕部第四
[0488c15] 如雜寶藏經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久遠無量 世時。波羅柰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 彼山住。大小便利常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
行處。有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 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 志取之養育長成。梵志事火。使火不絕。此女
宿火。小不用意。使令火滅。此女恐怖畏梵志 瞋。有餘梵志離此住處。此女住彼乞火。梵志 見跡跡有蓮華。要此女言。繞我舍七匝當與
汝火。若去時亦繞七匝。莫行本跡異道而還。 即如其言。取火而去。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 見彼梵志繞舍周匝十四重蓮華。復見二道
有兩行華。怪其所以問梵志言。都無水池。云 何有此妙華。彼具答之。王尋華跡至梵志所 從索女看。見其端正甚適悅意。即從梵志求
索此女。梵志與王。王即立為第二夫人。後時 有娠。相師占言。當生千子。王大夫人聞已 生妬。漸作計校。恩好招諭鹿女左右多與財
寶。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欲生之時。大夫 人以物縵眼。不聽自看。捉臭爛馬肺承著其 下。取千葉蓮華。盛著 檻 裏擿於河中。還為
解眼而語之言。看汝所生唯見一段臭爛馬 肺。王遣人問。為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 肺。大夫人而語王言。王喜倒惑此畜生所生
仙人供養。生此不祥臭穢之物。王即便退 其夫人之職不復聽見。時烏耆延王。將諸徒 眾從夫人婇女下流游戲。見黃雲蓋從河上
流隨水而來。王作是念。此雲蓋下必有神物。 遣人往看。於黃雲下見有一 檻 。即便接取 開而看之千葉蓮華。葉葉有一小兒。取之養
育。以漸長大各有大力。烏耆延王歲常貢獻 梵豫王。集諸獻物遣使欲去。諸子問言。欲作 何等。時王答言。欲貢獻彼梵豫國王。諸子各
言。若有一子猶望能伏天下使來貢獻。況有 千子而當獻他。千子即時將諸軍眾降伏諸 國。次到梵豫國。王聞軍至募其國中。誰能攘
却如此敵。都無有人能攘却者。第二夫人來 受募言。我能却之。問言。云何得却。夫人答 言。但為我作百丈之臺。我坐其上必能攘却。
作臺已竟夫人在上而坐。爾時千子欲舉弓 射。自然手不能舉。夫人語言。汝慎莫舉手向 父母。我是汝母。千子問言。何以為驗。母答子
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 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即時兩手按 乳。一乳之中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
眾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諸子於 是和合二國無復怨讐。自相勸率。以五百子 與親父母。以五百子與養父母。時二國王分
閻浮提。各畜五百子。佛言。欲知彼時千子者。 賢劫千佛是也。爾時嫉妬夫人縵他目者。文 鱗瞽目龍是也。爾時父者。白淨王是也。爾時
母者。摩耶夫人是也。諸比丘白佛言。此女 有何因緣生鹿腹中。足下生華。復有何因為 王夫人。佛言。此女過去世時生貧賤家。母子
二人田中鋤穀。見一辟支佛持鉢乞食。母語 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與是快士。女言。亦 取我分并與。母即歸家。取母子二人食分來
與辟支佛。女取草採華為之敷草座。散華著 上。待辟支佛坐。女怪母遲。上一高處遙望 其母已見其母。而語母言。何不急疾。鹿驟而
來。母既至已。嫌母遲故尋作恨言。我生在母 邊。不如鹿邊生也。母即以二分食與辟支 佛。餘殘母子共食辟支佛食竟。擲鉢著空作
十八變。時母歡喜。即發誓願。使我將來常 生聖子。如今聖人。以是業緣。後生五百子。皆 得辟支佛。一作養母。一作所生母。以語母鹿
驟故生鹿腹中。脚似鹿甲。以採華散辟支佛。 故跡中一百華生。以敷草故。常得為王夫 人。其母後身。作梵豫王。其女後身作蓮華夫
人。由是業緣後生賢劫千聖。以誓願力常生 賢聖。諸比丘聞已歡喜奉行。又分別功德經 云。昔有長者。名曰善施。家有未出門女。在
家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娠。父母驚怪詰 其由狀。其女實對不知所以。父母重問。加諸 杖楚。其女不改。遂上聞王。王復詰責。女亦
不異。許之以死。女即稱怨曰。天下乃當有無 道之王。枉殺無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試。見枉 如是。王即檢保如女所言。無他增減。語其父
母。我欲取之。母對曰。隨意取之。用此死女何 為。王即內之宮裏。隨時瞻養。日月遂滿。產 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家得道。聰明
博達。精進不久得阿羅漢道。還度父母。又 譬喻經云。昔有夫妻二人無子。祠祀天神以 求係嗣。神即許之。遂便懷妊。生四種物。一
者栴檀斗盛米。二者甘露瓶。三者寶囊。四者 七節神杖。其人歎曰。吾求兒子更生餘物。便 到神所重求所願。神即語言。汝欲得子何物
稱益。答曰。子當使令給養吾等。神云。食此米 斗用之無盡。甘露蜜瓶食之無減。而消百 病。珍寶之囊用之無損。七節神杖以備凶暴。
兒子豈能辦此。其人大喜還家試驗。如言不 虛。遂成大富。不可算計。國王聞之。即遣眾兵 欲往攻奪。其人擎杖飛游擊敵。摧破強眾。皆
悉退散。其人歡喜。無復憂患。
◎
◎雜異部第五
[0489c23] 如譬喻經云。昔有大家。收穀千斛埋著地中。 前至春溫開窖取種。子不見穀。而有一蟲 大如牛莒。無有手足亦無頭目。如頑鈍肉。主
人大小莫不怪之。出著平地。即問。汝是何等。 終無可道。便以鐵錐刺一處。語曰。欲知我 者持我著大道傍。自當有名我者。於是舉著
道邊。三日之中無能名者。次有數百乘黃 馬車。衣服侍從皆黃。駐車而呼。穀賊汝為何 在是間。答曰。吾食人穀故持我著此。語極久。
便辭別去。主人問穀賊。向者是誰也。答言。是 金寶之精。居在此西三百餘步大樹下。有百 石甕滿中金。主人即將數十人往掘。即得甕
金。家室歡喜。輦載將歸。叩頭向穀賊云。今日 得金是大神恩。寧可留神共歸更設供養。穀 賊曰。前食君穀不語姓字者。欲令君得是金
報。今當轉行福於天下。不得復住。言竟忽然 不現。
[0490a11] 又譬喻經云。王舍城東南隅有一汪水。城內 溝瀆污穢屎尿。盡趣其中臭不可近。有一大 蟲生汪水內。身長數丈無有手足。而婉轉低
昂戲汪水中。觀者數千阿難分衛見而往觀。 蟲即跳踉波浪動涌。具以啟佛。佛與諸比丘 共詣池所。眾人見佛各各念言。今日如來當
為眾會說蟲本末以釋眾疑。不當快乎。佛言。 昔維衛佛泥洹後。時有塔寺。有五百比丘經 過寺中。寺主見大歡喜請留供養三月。眾皆
受請。寺主盡心供饌無有所遺。後五百商人 入海採寶。還過塔寺。見五百比丘精勤行道。 並各發心當設薄供。五百商人各捨一珠。得
五百摩尼珠以寄寺主。囑寺主言曰。足以吾 珠供僧。比丘言諾。即皆受之。後生不善心圖 欲獨取不為供眾。眾僧問言。前賈客施珠應
當設供而發遣耶。寺主言。是施我耳。若欲奪 吾糞可施汝。若不時去劓汝手足投於糞坑。 眾愍其癡默然各去。故知惡祝不可不慎。
[0490a29] 又智度論云。佛在世時。有人遠行獨宿空舍。 夜中有鬼擔一死人來著其前。復有一鬼逐 來瞋罵云。死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