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3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三西明寺沙 門 釋道世撰
◎興福篇第二十七之一 (此有八部)
* 述意部
* 興福部
* 生信部
* 校量部
* 修造部
* 嚫施部
* 雜福部
* 洗僧部
述意部第一
[0537b26] 昔優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鑄金質。皆現寫真 容工圖妙相。故能流光動瑞避席施虔。爰至 髮爪兩塔衣影二臺。皆是如來在世已見成
軌。自收迹河邊闍維林外。八王請分還國起 塔及瓶炭二所。於是十剎興焉。其生處得 道說法涅槃。髮髻頂骨四牙雙跡鉢杖唾壺
泥洹僧等。皆樹塔勒銘標碣神異。爾後百有 餘年。阿育王遣使浮海。壞撤諸塔分取舍利。 還值風潮頗有遺落。故今海族之中時或遇
者是。後八萬四千因之而起。育王諸女亦次 發淨心。並鐫石鎔金圖寫神狀。至能浮江 汎海影化東川。雖復靈迹潛通而未彰視聽。 及蔡愔秦景自西域還至。始傳畫
[疊*毛] 釋迦。於 是涼臺壽陵並圖其相。目茲厥後形像塔廟。 與時競列。洎于梁代遺光粵盛。但法身無 像因感故形。感見有參差。故形應有殊別。若
乃心路蒼茫則真儀隔化。情志慊忉則木石 開心。故劉殷至孝誠感。釜庾為之生銘。丁蘭 溫凊竭誠。木母以之變色。魯陽迴戈而日轉。 杞
婦下淚而城崩。斯皆惻隱入其性情。故使 徵祥昭乎耳目。是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 豈曰虛哉。是以祭神如神在。則神道交矣。敬
像如敬佛。則法身應矣。故入道必以智慧 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譬猶鳥備二翼儵 舉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里。豈不勤哉。豈不 勗哉。
興福部第二
[0537c24] 如佛說福田經云。佛告天帝。復有七法廣施。 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謂為七。一 者興立佛圖僧房堂閣。二者園果浴池樹木
清涼。三者常施醫藥療救眾病。四者作牢堅 船濟度人民。五者安設橋梁過度羸弱。六者 近道作井渴乏得飲。七者造作圊廁施便利 處。是為七事得梵天福。
[0538a02] 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名曰聽聰。聞法欣悅。即 白佛言。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波羅奈國。為 長者子。於大道邊起立精舍。床臥漿糧供給
眾僧。行路頓乏亦得止息。緣此功德命終生 天為天帝釋。下生世間為轉輪王。各三十六 返典領天人。九十一劫足下生毛。躡空而遊。
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顧臨眾生。蠲我愚濁安 以淨慧。生死栽枯。號曰真人。功報成諦。其 為然矣。復有一比丘。名曰波拘盧。即白佛
言。憶念我昔生拘那竭國。為長者子。時世 無佛。眾僧教化大會說法。我往聽法聞法 歡喜。將一藥果名訶黎勒奉上眾僧。緣此果
報命終生天。下生世間常處尊貴。與眾超絕 九十一劫未曾疾病。餘福值佛逮得應真。
[0538a16] 復有一比丘。名曰須陀耶。即白世尊曰。我念 宿命生維耶離國。為小民家子。時世無佛。眾 僧教化。我時持酪入市欲賣。值眾僧大會
講法。過而立聽。聞法歡喜。即舉瓶酪布施眾 僧。僧得祝願益懷欣躍。緣此福德命終生 天上。下生世間恒處尊貴。九十一劫末後餘
愆。下生世間母妊數月。得病命終。埋母塚 中。月滿乃生。塚中七年飲死母乳用自濟活。 微福值佛逮得應真。
[0538a25] 復有一比丘。名曰阿難。即白世尊曰。憶念我 昔生羅閱祇國。為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不 差。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眾僧取其
浴汁。以用洗瘡亦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歡 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 具。洗浴眾僧取其浴汁。以用洗瘡尋蒙除愈。
緣是功德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塵垢。九 十一劫常得淨福。增德廣遠今復值佛。心垢 消除逮得應真。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
柰女。即白佛言。我念宿命生波羅柰國。為 貧女人。時世有佛。名曰迦葉。時與大眾圍繞 說法。我時在座聞經歡喜。意欲布施。顧無所
有。自惟貧賤。心用悲感。詣他園囿乞求果蓏。 當以施佛。乞得一柰大而香好。擎一杅水 并柰一枚。奉迦葉佛及諸眾僧。佛知至意祝
願受之。分布水柰一切周普。緣此福祚命終 生天得為天后。下生世間不由胞胎。九十一 劫生柰華中。端正鮮潔常識宿命。今值世尊 開示道眼。
[0538b15] 爾時天帝即從座起。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 佛言。世尊。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拘留大國。 為長者子。青衣抱行入城遊觀。偶值眾僧街
巷分衛。時見人民施者甚多。即自念言。願得 財寶布施眾僧不亦快乎。即解珠纓布施眾 僧。同心祝願歡喜而去。從是因緣壽終生
天。得為天帝。九十一劫永離八難。佛告天 帝及諸大眾。聽我自說宿命所行。昔我前世 於波羅柰國。近大道邊安設圊廁。國中人
眾得輕安者。莫不感義。緣此功德世世清 淨。累劫行道穢染不污。金色晃昱塵垢不著。 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
[0538b27] 佛告天帝。九十六種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 種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種僧中佛僧最正。 所以者何。由如來從阿僧祇劫發願誠諦。殞
命積德誓為眾生。六度四等眾善普備。得慧 成滿。三界天尊無能及者。其有眾生。發一 敬心。向如來者。勝獲大千世界珍寶施矣。三
十七品十二部經。分別罪福言皆至誠。開三 乘教皆得奉行。聞者歡喜。樂作沙門。信佛 行法。志尚清高。捨世貪諍導世間福。天人路
通眾僧之由矣。是為最尊無上之道。
生信部第三
[0538c09] 如舊雜譬喻經云。昔舍衛城外有人婦。清 信戒行純具。佛自至門乞食。婦以飯著佛鉢 中。却行作禮。佛言。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
百生千。種千生萬。種萬生億。得見諦道。其 夫不信。默於後聽。佛祝願。夫曰。瞿曇沙門 言何過甚。施一鉢飯乃得爾福。復見諦道。佛
言。卿從何來。答曰。從城中來。佛言。汝見尼 拘陀樹高幾許耶。答曰。高四五里。歲下數萬 斛實。其核大如芥子。佛言。汝語過甚。何有
種一芥子乃高四五里歲下數十萬子。答曰。 世人共見其實如是。佛言。地是無知其報力 尚爾。何況人是有情。歡喜特一鉢飯上佛。
其福甚大不可稱量。夫婦二人心開意解。應 時即得須陀洹道。
[0538c23] 又智度論云。昔佛在世時。佛與阿難從舍婆 提城。向婆羅門城。時婆羅門城王屬外道。聞 佛欲來即立制限。若與佛食共佛語者當罰
金錢五百文。後佛來到入城乞食。人皆閉門。 佛與阿難空鉢而出。見一老婢持破瓦器。盛 臭潘淀出門棄之。見佛相好空鉢而來。心
念欲施。佛知其意。申鉢從乞所棄潘淀。婢 即淨心持來施佛。佛受施已語阿難言。此婢 因施十五劫中。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不墮惡
道。後得男身出家學道成辟支佛。當時佛邊 有一婆羅門。聞佛此語。即語佛言。汝是淨飯 王之太子。何故為食而作妄語。是時佛即出
舌覆面上至髮際。而語之言。汝頗見有如此 舌人而作妄語不。婆羅門言。若舌覆鼻尚不 妄語。何況覆面上至髮際。即生信心而白佛
言。我今不解少施報多。佛即告言。汝頗曾見 希有事不。婆羅門言。我曾行見尼拘陀樹。 其蔭遍覆五百乘車。佛即問言。樹種大小。彼
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復語言。誰當 信汝。婆羅門言。實爾。世尊。我眼見之非妄 語也。佛即語言。我見此女淨心施佛。得大果
報亦如此樹因少報多。時婆羅門心開意解。 向佛懺悔。佛為說法。得須陀洹。即時舉手大 唱聲言。一切眾人甘露門開。如何不出。諸
人開已皆送五百金錢與王。請佛供養即破 制限。王與群臣亦歸依佛。佛為說法悉獲道 果。以是因緣如來所說無有虛妄。善惡果報 必受不差。一切眾生應當信受。
[0539a22] 又譬喻經云。昔有二比丘俱得須陀洹果。一 人常行教化乞丐。以用作福布施飯僧。一人 但直坐禪自守不樂作福。時坐禪者語乞者
言。何不坐禪唐自勤苦。修福者言。佛常亦 說比丘云。當修行布施。後俱命終生長者家。 乞作福者為長者家子。奴婢承給衣食自然。
快樂無極。其坐禪者生為婢子。在地獨坐饑 渴啼哭。俱知宿命。時長者子語婢子言。我 本語汝。汝當布施不肯用語。是汝自過。何為
啼哭。其長者子長大騎乘。出行遊觀一切奴 客。及以婢子皆侍從出。後時二人俱求出家。 既出家已得阿羅漢果。其長者子常直端坐。
人皆競送衣食來與。其婢子者在外乞求人 無與者。常受饑渴。以是因緣行道之人。不 但持戒禪誦而已。亦當布施作諸福德。故大 愛道經。佛說偈云。
夙夜不學 日無所竟 動入罪中
宛轉益深 自沒其體 其亦苦辛
往而不返 投命太山 地獄之罪
難可堪任 生時不學 死當入淵
老不止婬 塵滅世間 呼吸而盡
何足自珍 能自改悔 守命良真
今世滅罪 後世得申 有財不施
世世受貧
校量部第四
[0539b18] 如須達經云。世尊告須達長者曰。有居士行 施。不信施與。不隨時與。不自手與。不往而施 與。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緣行果報
而行施與。當知彼受報意不妙 (反前為妙) 昔有過去 世。有鞞藍大婆羅門。大富多財。彼作大施。 以八十四千金鉢碎銀滿中。彼行大施。八十
四千銀鉢滿中碎金。八十四千金鉢滿中碎 金。八十四千銀鉢滿中碎銀。八十四千象。象 白如雪。八十四千馬。金飾交露。八十四千牛 [(殼-一)/牛]
乳滿器。八十四千玉女。端正殊妙諸纓嚴 飾。如是行施餘不可數。彼居士鞞藍大富。作 如是大施。與閻浮提凡夫人。寧施與彼一仙
人得福多。雖與仙人。不如施一須陀洹此得 福多。雖與須陀洹。不如施與一斯陀含。雖與 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雖與阿那含。不如
施與阿羅漢。百須陀洹雖與百斯陀含。不 如施與一阿那含。雖與百阿那含。不如施與 一阿羅漢。雖與百阿羅漢。不如施與一辟支
佛。雖與百辟支佛。不如施與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此得福多。彼居士作如是施與。閻浮提 凡夫人。至百辟支佛作房舍以施招提僧。得
福增多。雖與招提僧。不如以清淨意作三自 歸佛法僧受其戒此得福多。雖受三歸受戒。 不如於一眾生行於慈悲至 [(殼-一)/牛] 牛頃此得福
多。雖於一切眾生分別行慈下至 [(殼-一)/牛] 牛頃。謂 不如一切行無常苦空無我思惟念者。下至 一彈指頃。此得福多。又增一阿含經云。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梵福。云何為四。若有 信人未曾起偷婆處 (塔是也) 於中能起偷婆者。是 初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補治故寺者。是
謂第二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和合聖眾 者。是謂第三受梵天之福。若佛初轉法輪時。 諸天世人勸請轉法輪。是謂第四受梵天之
福。爾時有異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 為多少。世尊告曰閻浮里地眾生所有功德。 如是展轉行從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
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求其福。此是其量 也。
[0539c27] 又薩婆多論云。有檀越與闡那比丘三十萬 錢作大房。即日成即日崩倒。功用甚大檀越 心退。諸比丘為檀越說法。房雖崩倒功德
成就。房未壞時。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 佛是無上福田。佛既受用。功德深廣不可測 量。又房始成有一新受戒年少比丘戒德清
淨。入此房中已畢。檀越信施之德。若起億數 種種房閣莊嚴。下至金剛地際高廣嚴飾。猶 若須彌。設有一淨戒比丘。暫時受用已畢。
施恩以戒非世間是向泥洹門。不同房舍臥 具飲食湯藥是世間法非是離世難得之法。
修造部第五
[0540a10] 若欲修造理須如法。造作雖少得福無量。若 不依法縱多無益。故佛在金棺敬福經云。經 像主莫論道。雇經像之匠莫云客作。造佛布
施二人獲福不可度量。欲說其福窮劫不盡。 受若約勅是佛真子。如是精誠造少福多。問 工匠之法作經像得物。合取直不。佛言。不
得取價直。如賣父母取財者。逆過三千。真 是天魔。急離吾佛法。非我眷屬。飲酒食肉 五辛之徒。不依聖教。雖經像數如塵沙。其
福甚少。蓋不足言。劫燒之時不入海龍王宮。 勞而少功。不敬之罪死入地獄。土匠無益諸 天不祐。不如不造直心禮拜得福無量。如向
所列。造多福少。若像師造像不具相者。五 百萬世中諸根不具。第一盡心為上。妙果先 昇。
[0540a25] 又罪福決疑經云。僧尼白衣等。或自捨財及 勸化得物擬佛受用經營。人將此物造作鳥 獸形像安佛槃上者。計損滿五犯逆罪究竟
不還。一劫墮阿鼻地獄。贖香油燈供養者無 犯。佛不求利無人堪消。初獻佛時上中下 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獻佛竟行與僧食
不犯。若不爾者食佛物故。千億歲墮阿鼻地 獄。檀越不受前教亦招前報。若生人間。九 百萬歲墮下賤生。何以故。佛物無人能評價 故。
[0540b06] 述曰。此謂施主決定入佛受用。所以須贖。 若如今時齋上每出佛槃飲食。情通彼此不 局情者。食訖還入施主不勞牧贖。如七月
十五日獻佛及僧。無佛僧受用即須贖用也。
[0540b10] 又觀佛三昧經云。時優填王戀慕世尊鑄 金為像。聞佛當下寶階。象載金像來迎世 尊。爾時金像從象上下。猶如生佛足步虛
空。足下雨華。亦放光明。來迎世尊。合掌 叉手為佛作禮。
[0540b15] 爾時世尊亦復長跪合掌向像。空中百千化 佛。亦皆合掌長跪向像。爾時世尊而語像言。 汝於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子以
付囑汝。空中化佛異口同音。咸作是言。若 有眾生於佛滅後。造立形像持用供養。是 人來世必得念佛清淨三昧。
[0540b21] 又外國記云。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九十 日。波斯匿王思欲見佛。刻牛頭栴檀作如 來像。置佛坐處。佛後還入精舍。像出迎佛。
佛言。還坐。吾般涅槃後可為四部眾作諸法 式。像即還坐。此像是眾像之始也。佛移住 兩邊小精舍。與像異處相去二十步。祇桓
精舍本有七層。諸國競興供養不絕。堂內 長明燈鼠銜燈炷。燒諸旛蓋。遂及精舍。七 重都盡。諸國王人民皆大悲惱。界檀像已燒。
却後四五日。開東邊小精舍戶。忽見本像 移向彼房。眾大歡喜。共治精舍。得作兩重。 像像本處。
[0540c04] 又優填王作佛形像經云。昔佛在世時。跋耆 國王。名曰優填。來至佛所頭面頂禮。合掌 白佛言。世尊。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像。
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 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 人中受福快樂。身體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
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奇絕妙好。常為眾人 之所愛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長者賢 善家子。所生之處豪尊富貴。財產珍寶不可
稱數。常為父母兄弟宗親之所愛重。若作帝 王王中特尊。為諸國王之所歸仰。乃至得 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飛
升天上無所不至。若生天上天中最勝。乃至 得作六欲天王。於六天中尊貴第一。若生梵 天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勝諸梵天。常為諸梵
之所尊敬。後皆得生無量壽國。作大菩薩最 尊第一。過無數劫當得成佛。入泥洹道。若 當有人作佛形像獲福如是。又法華經偈云。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有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0540c26] 又造立形像福報經云。佛至拘羅瞿國。時 國主名優填王。年始十四。聞佛當來。即 勅傍臣左右皆悉迎佛。到以頭面禮佛。長
跪叉手白佛言。天上人中無能及佛者。光明 巍巍乃能如是。佛去已後恐不復見。今欲 作佛形像恭敬承事。得何福報。願佛哀愍為 我說之。
[0541a04]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王諦聽吾說 福地上灰土
福德無過者 作佛形像報
常生大富家 尊貴無極珍
眷屬常恭敬 作佛形像報
常得天眼報 無比紺青色
作佛形像報 父母見歡喜
端正威德重 愛樂終無厭
作佛形像報 金色身焰光
猶妙師子像 眾生見歡喜
作佛形像報 閻浮提大姓
剎利婆羅門 福人於中生
作佛形像報 不生邊地國
不盲不醜陋 六情常完具
作佛形像報 臨終識宿命
見佛在其前 不覺死苦時
作佛形像報 作大名聞王
金輪飛行帝 典主四天下
作佛形像報 作釋天名因
神足典第二 三十三天奉
作佛形像報 此過出欲界
作梵梵天王 迦夷眾梵恭
作佛形像報 受福正如是
若能刻畫作 天地尚可稱
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養佛
華香香汁塗 供養大士者
得漏盡無為
[0541b02] 又付法藏經云。昔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 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起七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