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3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九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伽藍篇第三十六 (此有三部)
* 述意部
* 營造部
* 致敬部
述意部第一
[0591a15] 原夫伽藍者。昔布金西域肇樹福基。締搆東 川終祈淨業。所以寶塔蘊其光明。精舍圖 其形像。遍滿三千之界。住持一萬之年。建苦
海之舟航。為信根之枝幹。覩則發心。見便忘 返。益福生善。稱為伽藍也。但惟年代日遠法 教衰替。寺像雖立敬福罕儔。或真或偽。改換
隨情。或精或麁。乃同糞土。遂令目覩其迹 莫識厥旨。日用其事不知所由。是以行道之 眾心無所安。流俗之徒於法無敬。輕慢於是
乎生。陵蹈於是乎起。欲以此護法。不亦難哉 者乎。是以古德寺誥。乃有多名。或名道場。 即無生廷也。或名為寺。即公廷也。或名淨住
舍。或名法同舍。或名出世間舍。或名精舍。或 名清淨無極園。或名金剛淨剎。或名寂滅道 場。或名遠離惡處。或名親近善處。並隨義立
各有所表。今道俗離居豈得稱名也。
營造部第二
[0591b03] 依宣律師祇桓寺感通記云。經律大明祇桓 寺之基趾。多云八十頃地一百二十院。准約 東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須達二
人共造。成之已後經二百年被燒都盡。則當 此土姬周第十三主平王之三十一年。祇 陀太子初雖不許賣。後見布金欣然奉施。即
告長者。吾自造寺不假於卿。須達不許。因此 共造。太子立願。後若荒廢願樹還生。恰至被 燒屋宇頓盡。所立樹者如本不殊。何以被燒。
良由須達為凡之時賣肉得財。居賤出貴常 願荒儉。家雖巨富財由穢心。以此造寺終 遭煨燼。太子願力淨心樹生。業行有殊表之
染淨也。於後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 十不及一。經于百年被賊燒盡。經十三年有 王六師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壯麗皆寶莊嚴。
一百年後惡王壞之為殺人場。四天王及娑 竭龍王忿之。以大石壓之殺毀者。經九十年 荒無人物。忉利天王令第二子下為人王。又
依地造。莊飾嚴好過佛在時。經百五十年魔 天燒滅。則當此土漢末獻帝二十九年。以事 往徵。顯宗已後和安桓靈之代。西域往來行
人接踵。則見天王葺構之作。祇樹載茂之 緣。後雖有造者僅接遺基。至于今日荒涼而 已。依南天王子撰祇桓圖一百卷。北天王子
撰五大精舍圖二百卷。各在本天不可具述。 夫造寺法用不可楷定。隨其施主物有豐儉。 雖量力而作。然須用心精誠而造。寺物雖小
得福弘大。故無上依經云。雖造四果聖人塔 廟滿四天下盡形供養。不如有人佛涅槃後 取佛舍利造塔供養。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百
千萬億分不可為喻也。一由福有優劣。二由 心有強弱。若有真心。縱小尚得福多。何況於 大。若有偽心。縱大尚得福少。何況於小。是
故行者。若欲造作必須殷重。不得輕慢也。如 賢愚經云。天語須達長者云。汝往見佛得利 無量。正使今得百車珍寶。不如轉足一步
至趣世尊。正使今得百車象珍寶。不如舉 足一步往趣世尊。正使今得一四天下滿中 珍寶。不如舉足一步至向世尊。所得利益盈
逾於彼百千萬倍。聞已歡喜。佛為說法成須 陀洹果。須達問舍利弗。世尊足行日能幾里。 舍利弗言。日半由旬。如轉輪王足行之法。世
尊亦爾。時須達長者。即於道次。住二十里 作停舍。須達請太子欲買園造精舍。祇陀太 子言。若能以黃金布地令間無空者。便當相
與。須達曰諾。謹隨其價。太子秖言。我戲語 耳。須達言。太子不應妄語。即共與訟。時首陀 會天化作一人。為評詳言。夫太子法不應妄
語。價既已決不宜中悔。太子遂與之。便使 人象負金出八十頃中。須臾欲滿。殘餘少地 (雜阿含經。殘五百步。孛經亦云。太子秖有園八十頃去城不遠)
須達思惟。何 藏金足不多不少。當取滿之。祇陀問言。嫌貴 置之。當言不也。自念金藏何者可足當補 滿。祇陀念言。佛必大德。乃使斯人輕寶乃爾。
教齊且止勿更出金。園地屬卿樹木屬我。我 自上佛共立精舍。須達歡喜。即然可之。即便 歸家當施功作。六師聞之往白國王。長者須
達買祇陀園。欲為瞿曇沙門興立精舍。聽我 徒眾與共捔術。沙門得勝便聽起立。若其 不如不得起也。瞿曇徒眾住王舍城。我等徒
眾當住於此。王報須達。六師出如此言。須達 愁惱不樂。舍利弗怪問不樂。須達具述報 之。舍利弗言。正使六師滿閻浮提。數如竹林
不能動吾足上一毛。欲捔何等。自恣聽之。 須達歡喜。即報國王。却後七日當於城外寬 博之處。時舍利弗共勞度差各現神變。外道 不如 (具在經文)
時舍利弗既見外道受屈。即為說 法。隨其本行宿福因緣各得道迹。六師徒眾 三億弟子。於舍利弗所出家學道。捔技訖 已各還所止。長者須達共舍利弗往圖精舍。
須達自手捉繩一頭。時舍利弗自捉一頭。共 經精舍。時舍利弗欣然含笑。須達問言。尊 人何笑。答言。汝始於此經地。六欲天中宮
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見六天嚴淨宮殿。問舍 利弗。是六天何處最樂。舍利弗言。下三欲 染。上二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常有一
生補處菩薩。來生其中。法訓不絕。須達言曰。 我正當生第四天中。出言已竟餘宮悉滅。唯 第四天宮殿湛然。復更徙繩。時舍利弗慘然
憂色。即問。尊者何故憂色。答言。汝今見此地 中蟻子不。對曰已見。時舍利弗語須達言。 汝於過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為彼世尊起
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來 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至 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生死長遠
唯福為要。不可不種。是時須達悲心憐傷。經 地已竟起立精舍。為佛作窟。以妙栴檀用為 香泥。別房住止千二百處。凡百二十處別打
揵椎。施設已竟。欲往請佛。即往白王。王聞即 遣請佛。世尊與諸四眾前後圍繞。放大火明 震動天地。遍照三千。城中伎樂不鼓自鳴。盲
聾病者皆得具足。男女大小覩斯瑞應。歡喜 踊躍來詣佛所。十八億人都悉來集聚。爾時 世尊。隨病投藥。為說妙法。各得道迹。佛告阿
難。今此園地須達所買。林樹華果祇陀所有。 二人同心共立精舍。應當與號太子祇陀樹 給孤獨食園。名字流布傳示後世。爾時阿難
及四部眾。聞佛所說頂戴奉行。又涅槃經云。 須達取金隨集布地。一日之中唯五百步。金 未周遍。祇陀即語須達。餘未遍者不復須金。
請以見與。我自為佛造立門樓。常使如來經 由入出。祇陀大子自造門坊。須達長者七 日之中成立大房。足三百口。禪坊靜處六十
三所。冬室夏堂各各別異。厨坊浴室洗脚之 處。大小圊廁無不備足。問曰。何故如來偏 住此園耶。答曰。依真諦師傳云。過去第四拘
留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有長者名曰毘沙。此 地廣一由旬。純以金板布地。遍滿其上。奉施 如來以為住處。第五拘那含牟尼佛時。人壽
三萬歲。有長者名大家主。以此園地廣三十 里。純以銀衣等遍布其地。并以乳牛及犢子 充滿其中。奉施如來起為住處。第六迦葉波
佛時。人壽二萬歲。有長者名大幡相。以此 園地廣二十里。純以七寶遍布其地。奉施如 來起為住處。第七今釋迦牟尼佛。人壽百歲
時有長者名須達多。此園地廣唯十里。純 以金餅布地周滿園中。金厚五寸。買此園地 奉施如來起為住處。至後彌勒佛出世時。人
壽八萬歲。須達爾時為蠰佉國大臣。名須 達多。此園地還廣一由旬純以七寶遍滿布 地。奉施如來起為住處。過去未來地雖延促。
終是一所。能施之人雖有前後。據體而論還 是一人。常為長者殷富熾盛。常充供養諸佛 不絕。至釋迦時初得須陀洹果。臨終時得阿
那含果。至彌勒佛出時方證阿羅漢果。故雜 阿含經云。給孤獨長者疾病。佛自往看病。記 其得阿那含果。乃至命終生兜率陀天。常下 來禮拜佛聽法已還歸天上
(此據迹中示其小說論實是大菩薩) 又 大集經云。佛告梵天王等。我諸聲聞現在未 來三業相應。及與三種菩提相應。有學無學。
具足持戒。多聞善行。度諸眾生於三有海。及 諸施主。為我聲聞而造塔寺。亦復供給一切 所須。及彼眷屬付囑汝等。勿令惡王非法
惱亂。爾時梵釋天王龍王夜叉等。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大德婆伽婆。已有一切如來塔寺 及阿蘭若處。及未來世。若在家出家人。為
於世尊聲聞弟子造塔寺處。我等悉共守護。 令離一切諸難悑畏。亦如有給施飲食衣服 臥具湯藥一切所須。如是施主我等亦當護
持養育。故七佛經云。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 神。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歎 妙。五名歎美。六名摩妙。七名雷音。八名師
子。九名妙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 佛奴。十三名歎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 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視。寺既
有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惰怠。恐招 現報也。
致敬部第三
[0593a06] 述曰。依如西域。凡有士女既到伽藍。至寺門 外慶已所遇。先整衣服總設一禮。入寺門已 復設一拜。然後安庠直進。不得左右顧盻。
故涅槃經云。往僧坊者有其七法。一者生信。 二者禮拜。三者聽法。四者至心。五者思義。六 者如說修。七者迴向大乘利安多人。住是
七善最勝最上不可譬喻。又郁迦長者經。佛 言。長者。居家菩薩入佛寺精舍。當住門外 一心作禮。然後當入精舍自念言。我何時當
得如是居寺出塵垢之處。又十住毘婆沙論 云。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於寺門外 五體投地應作是念。此是善人住處。行慈悲
喜捨住處。是故須禮。若見諸比丘威儀具 足。見已恭肅敬心禮拜親近問訊。又自愛 經云。時有國王詣佛所。遙見精舍下車却蓋。
解劍脫履拱手直進。又僧祇律云。若行平視 迴時合身。總迴行時先下脚跟後下脚指。又 智度論云。出入來去安庠一心。舉足下足
觀地而行。為避亂心為護眾生故。是名不退 菩薩相。又西國寺圖云。行至佛所禮三拜竟。 圍繞三匝唄讚三契。禮佛既已方至僧房。房
外一拜然後入見上座。次第至下各設三拜。 僧多一拜。若見非法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 嫌責自失善利。非入寺之宜。故涅槃經云。夫
入寺者。棄捨刀杖雜物然後入寺。捨刀杖者。 去瞋恚三寶心也。捨雜物者。去從三寶乞求 心也。且除兩過乃可入寺。順佛而行不得逆
行。設復緣礙左遶。常想佛在右。入出之時 悉轉面向佛。禮拜三寶者。常念體唯是一。 何者覺法滿足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
者名僧。則知一切凡聖體同無二也。若入寺 時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誤傷 殺。當歌唄讚歎不唾僧地。若見草木不淨即
須除却。又四分律云。入僧寺已應先禮佛塔。 次禮聲聞塔。後禮第一上座乃至第四上座。 又五分律云。若入僧多但別禮師。餘人總禮
而去。又四分律云。得禮出家五眾亡人塔及 如來塔。又五百問事云。弟子得禮師塚。以報 恩故。又增一阿含經云。塔中不應禮餘人。又
十誦律云。佛塔聲聞塔前自他不得禮。又五 百問事云。佛塔前禮餘人得罪。又三千威儀 經云。不得座上作禮
(今時數有諸寺及以俗家。見有道俗在床上禮佛。此大憍慢 譬如欲拜人王。豈得在床拜耶。人王尚自不許。何況法王。得相比耶) 毘尼母論 云。不得著革屣富羅入塔
(此是靴履總名) 五百問事 云。若是淨潔靴履鞵屩等得著禮拜。僧祇 律云。若受人禮拜不得如瘂羊不語。當相 問訊少病少惱。安樂不。道路不疲苦不。
[0593b24] 述曰。若有士人。或難因緣須至寺宿。不得臥 僧床席。必無私有借臥如法。然不得共僧同 其床臥。故寶梁經云。共僧同床半身枯死墮
地獄。受其大苦。僧未眠時不得在先眠。不得 調戲言笑說非法語失於威儀驚動眾心。若 有便利洟唾。為求法宿。不得出外者無犯。
睡時右脇著床以脚相壘。心係明相念當早 起。表出家因也。是故經云。仰臥者是脩羅 臥。伏地臥者是餓鬼臥。左脇臥者是貪欲人
臥。右脇臥者是出家人臥。眾僧未起在前早 起。嚴儀容服至僧房前。故沙彌威儀經云。若 入師房應三彈指。又三千威儀經云。若入師
房當具五法。一於外彈指。二當脫帽。三作禮。 四正住教坐乃坐。五不忘持經。又僧祇律云。 弟子應晨起先右脚入師房已頭面禮足問安
眠不。故善見論云。弟子參師當避六處。一不 得當前。二不得當後。三不得太遠。四不得太 逼。五不得處高。六不得上風立。當不近不遠
側廂而立。令師小語得聞。不費尊力也。又 欲行時。威儀進止皆不得離師。故善見論云。 弟子從師行。不得遠師七尺。又沙彌威儀經
云。弟子從師行。不得以足蹈師影。
[0593c17] 述曰。若女人入寺法用同前。但不得在男子 上坐形相語笑。脂粉塗面畫眉假飾。非法調 戲共相排盪。持手掁人。必須攝心整容隨人
教令。依次持香一心供養懺悔自責。生女人 中常成隔礙。於此妙法修奉無因。不得自專 由他而辦。一何苦哉。深生悲悼。若見沙彌禮
如大僧。勿以小位而不加敬。此於大僧為小 在俗為尊。如此等法竭力而行。法用既多。具 在士女篇述。
[0593c26] 述曰。若男女所修事訖。須欲出寺。佛塔前設 禮三拜。還須右繞三匝合掌唄讚然後却行。 出寺門外復設一禮。若見僧時。徒眾若少各
禮三拜。僧若多時總辭三拜。故善見論云。 禮佛時應繞三匝三拜四方作禮合十指掌 叉手於頂却行而出。絕不見如來。更復作禮 迴前而去
(表慕戀三寶重疊報恩也) 凡欲入寺之行為作出 世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之因。供養僧者為 出離之軌故。惟穢俗之鄙質入伽藍之浮剎。
所有施為恐乖法式。若也還家微捨自贖。表 僧有法施俗有財惠。舉動合宜內外俱益也。
[0594a08] 頌曰。
玄風冠西土 內範軼東矜
大川開寶匣 福地下金繩
繡窓高可映 畫栱疊相承
日馭非難假 雲師本易憑
陽樓疑難燧 陰軒類鑒水
迴題飛星沒 長楣宿露凝
旌門曙光轉 輦道夕雲蒸
祇桓多靈物 竹園滿休徵
虛薄筆難紀 微軀竊自凌
優遊徒可恃 恩蔭永難勝
感應緣 (略引一十九寺)
* 晉建元寺并建康太清寺
* 宋靈味寺在鍾山 蔣林里
* 漢平等寺寺在南京
* 晉升平白 塔寺在 祙 陵三井里
* 晉白馬寺在建康中 黃里
* 臨海天台山石梁聖寺
* 東海蓬萊山 聖寺
* 抱罕臨河唐述谷仙寺
* 相州石鼓山 竹林聖寺
* 巖州林慮山靈隱聖寺
* 晉陽冥 寂山聖寺
* 代州五臺山大孚聖寺
* 魏太山 丹嶺聖寺
* 雍州太一山九空仙寺
* 終南山 大秦嶺竹林寺
* 梁州道子午關南獨聖寺
* 終南折谷炬明聖寺
* 西域志諸山感供 聖寺
* 總述中邊化跡降靈記
[0594b02] 晉建元寺。建康太清里寺基本。宋北第元徽 二年宮人陳太妃造寺塔。舍利靈應相仍。每 夕放光。寺大殿後畫迦毘羅王及毘沙門天
王二像。若有僧侶失儀童豎褻慢者。無不影 響表異使其恭肅。若使虔誠懺禮標心懇切 者。必空中有彈指聲。或循繞翼衛。其間有 請福祈願者。莫不剋諧。
[0594b09] 宋靈味寺。建康鍾山蔣林里。宋永初三年。沙 門法意起造。晉末有高逸沙門。莫顯名迹。巖 栖谷飲。常在鍾山之阿。一夜忽聞怪石崩
墜。聲振林薄。明旦履行唯見清泉湛然。因聚 徒結宇。號曰靈味寺焉。
[0594b14] 漠平等寺。廣平武穆王壞舍宅所立也。寺 門外有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 有神驗。國之吉凶先炳祥異。孝昌三年十二
月。此像面有悲容垂淚遍體皆濕。時人號曰 佛汗。京師士女空市而觀。有一比丘。以淨綿 拭其淚。須臾之間綿濕都盡。更以他綿換拭。
俄然復濕。如此三日乃止。至明年四月。爾朱 榮入雒陽誅戮百官。死亡塗地。至永安二年 三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