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4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納諫篇第四十二
* 審察篇第四十三
納諫篇 (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0629a09] 夫納其理則言語絕。乖其趣則諍論興。然直 言者德之本。納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德 顯。納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見必借鏡以觀
形。髮拙於自理。必假櫛以自通。故面之所以 形。明鏡之力也。髮之所以理。玄櫛之功也。 行之所以芳。蓋言之益也。是故身之將敗。必
不納正諫之言。命之將終。必不可處於良醫 也。
引證部第二
[0629a18] 如雜寶藏經云。佛言。昔迦尸國王名為惡受。 極作非法。苦惱百姓殘賊無道。四遠賈客珍 奇勝物。皆稅奪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國中
寶物遂至大貴。諸人稱傳惡名流布。爾時有 鸚 鵡 王在於林中。聞行路人說王之惡。即 自思念。我雖是鳥尚知其非。今當詣彼為說
善道。彼王若聞我語必作是言。彼鳥之王猶 有善言。奈何人王為彼譏責。儻能改修。尋即 高飛至王園中。迴翔下降在一樹上。值王夫 人入園游觀。于時鸚 鵡
鼓翼嚶鳴。而語之 言。王今暴虐無道之甚。殘害萬民毒及鳥獸。 含識嗷嗷人畜憤結。呼嗟之音周聞天下。夫 人苛剋與王無異。民之父母豈應如是。夫
人聞已瞋恚熾盛。此何小鳥罵我溢口。遣人 伺捕。爾時鸚 鵡 不驚不畏入捕者手。夫人 得之即用與王。王語鸚 鵡 。何以罵我。鸚 鵡
答言。說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罵王。時王問 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問 言。何等為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敬真正。
二者嗜酒醉亂不恤國事。三者貪著棊博不 修禮敬。四者游獵殺生都無慈心。五者好出 惡言初不善語。六者賦役謫罰倍加常則。七
者不以義理劫奪民財。有此七事能危王身。 又有三事俱敗王國。王復問言。何謂三事。答 言。一者親近邪佞諂惡之人。二者不附賢良
不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三 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夫為王者率土歸 仰。王當如橋濟度萬民。王當如稱親疎皆
平。王當如道不違聖蹤。王者如日普照世間。 王者如月與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 者如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萬物。王者
如火為諸萬民燒除惡患。王者如水潤澤四 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乃以十善道教化眾 生。王聞其言深自慚愧。鸚 鵡 之言。至誠至
欵。我為人王所行無道。請遵其教奉以為 師受修正行。爾時國內風教既行惡名消滅。 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無不歡喜。爾 時鸚 鵡
者我身是也。爾時迦尸國王惡受者。 今輔相是也。爾時夫人者今輔相夫人是 也。
[0629b29] 又薩遮尼乾子經云。時嚴熾王言。大師頗有 眾生聰明大智利根有罪過不。答言有。何者 是。答言。大王即是。王甚聰明大智利根黠慧。
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德具足。亦 有罪過。王言。大師我之罪過云何。答言。大王 之罪太極暴惡。太嚴太忽太硬太卒。大王當
知。若王子性太惡者。彼為一切多人不用。 多人不愛。多人不喜。乃至父母亦不喜見。何 況餘人。是故大王。不應太惡。所為作事當 安詳不應太卒而說偈言。
若王行惡行 瞋心不見事
動則怖眾生 乃至父母畏
何況餘非親 而當有念愛
大王應當知 智者捨瞋恚
[0629c14] 爾時嚴熾王在坐對面聞尼乾子毀訾自身。 心生不忍瞋心不喜。心生毒害即作是言。薩 遮尼乾子。汝云何於大眾中說我過患。我從
昔來無人敢正看我。汝今毀我罪應合死。作 是語已告諸臣言。汝當捉此斷其命根。尼乾 驚怖語言。大王。汝今莫卒作如是惡。我有善
言。願王暫時施我無畏聽我所說。王言。汝何 所說當速說。尼乾答言。大王當知。我亦有 罪由太實語不虛語稱事語以我如是。大惡
人前。急性人前。無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 如是行人前說如是實語。大王當知。點慧之 人不應一切時一切處常說實語。應當善觀
可與語人不可與語人可語時不可語時。當 知實語世人不愛不善讚歎。而說偈言。
智者不知時 卒隨意說實
彼人智者呵 何況無智者
智者一切處 亦不皆實語
是實憍尸迦 實語入惡道
[0630a03] 爾時王聞尼乾子說自身過罪。即便開解歸 誠懺悔。
[0630a05] 又大莊嚴論云。佛言。我昔曾聞。有羌老母入 於林中採波羅樹葉賣以自活。路由關邏。邏 人稅之。時老母不欲令稅。而語之言。汝能將
我至王邊者。稅乃可得。若不爾者終不與汝。 於是邏人遂共紛紜。往至王所。王問老母。汝 今何故不輸關稅。老母白王。王頗識彼某比
丘不。王言。我識是大羅漢。又問。第二比丘王 復識不。王言。我識彼亦羅漢。又問。第三比丘 王復識不。王答言識。彼亦羅漢。老母抗聲
而白王言。是三羅漢皆是我子。此諸子等受 王供養。能使大王受無量福。是則名為與王 稅物。云何更欲稅奪於我。王聞是已歎未曾
有。善哉老母。能生聖子。我實不知彼羅漢 是汝子者。應加供養恭敬於汝老母。即說偈 言。
吾生育三子 勇健超三界
悉皆證羅漢 為世作福田
王若供養時 獲福當稅物
云何而方欲 稅奪我所有
[0630a24] 王聞是偈已身毛皆竪。於三寶所生信敬心。 流淚而言如此老母宜加供養況稅其物。
[0630a26] 又舊雜譬喻經云。昔有沙門行至他國。夜不 得入城於外草中坐。至夜有閱叉鬼來持之 當噉。沙門言。汝相離遠矣。鬼言。何以為遠。
沙門言。汝欲害我。我當生忉利天上。汝當入 地獄。是不為遠耶。鬼則致謝作禮而去。
[0630b02] 又摩鄧女經云。時阿難持鉢行乞食已隨水 邊行。見一女人在水邊擔水。而阿難從女乞 水。女即與水。女隨阿難視所止處。女歸告母。
母名摩鄧。女便於家內委臥而啼。母問何為 悲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 見一沙門從我乞水。我問阿誰。答字阿難。我
得阿難乃可嫁。如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 行問阿難。知阿難承事佛人。母已知還告女 言。阿難事佛道人。不肯為汝作夫。女啼不食。
母知蠱道。請阿難飯。女便大喜。母語阿難。我 女欲為卿作妻。阿難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 我女不得卿為夫者。便欲自殺。阿難言。我師
是佛。不與女人交通。母入語女具述此意。女 對母啼言。但為我閉門無令得出。暮自為夫。 母便閉門。以蠱道法縛阿難至於晡時。母為
女布席臥處。女便大喜。遂自莊飾。阿難不就。 母令中庭地出火。牽阿難衣言。汝不為我女 作夫。我擲汝火中。阿難自鄙。為佛作沙門今
反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難故救。還佛 所具白前事。女見阿難去於家啼哭不止。續 念阿難。女明日自求阿難。復見阿難行乞食。
隨阿難背後。視阿難足。視阿難面。阿難慚避。 女隨不止。阿難白佛言。摩鄧女今日復隨我 後。佛使追呼。佛問女云。汝追逐阿難何等所
索。女言。我聞阿難無婦。我又無夫。欲為作婦 也。佛告女言。阿難無髮汝今有髮。汝能 剃 髮。我使阿難為汝作夫。女言能 剃 。佛言。歸 報汝母 剃
頭竟來。女歸具白母知。母言。我 生汝護汝頭髮。何為欲得沙門作婦。國中大 有豪富。我自嫁汝。女言。我寧生死為阿難作
婦。母言。辱我種族。母為下刀剃頭已。女還 到佛所言。我已 剃 髮。佛言。汝愛阿難何等。 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
難耳。愛阿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 淚。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涎。耳中但有矃。 身中但有 屎 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妻者便有
惡露。惡露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女 即思念身中惡露。便自正心即得羅漢。佛知
得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難所。女即慚愧低 頭長跪佛前言。女實愚癡故逐阿難。今我心 開如冥中有燈火。如人乘船船壞依岸。如盲
人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與我道令我心開。 如是諸比丘俱問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 諸比丘。是摩鄧女先世時。五百世為阿難作
婦常相愛敬。故於我法中得道。於今夫妻相 見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為。佛說是經。 諸比丘聞已皆大歡喜。
[0630c21] 又百緣經云。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婆羅 門名曰梵摩。多聞辯才明解經論。四韋陀典 無不鑒達。其婦生女。端正殊妙智慧辯才無
有及者。聞諸婆羅門共父論議。悉能受持一 言不失。如是展轉所聞甚多。與耆舊長宿皆 來諮啟無不通達。聞世有佛始成正覺教化
眾生諮受法昧。尋自莊嚴往詣佛所。見佛發 心求索出家。佛告善來比丘尼。頭髮自落法 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
[0631a01] 阿難見已白佛言。此須漫比丘尼。宿殖何福。 今值佛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此賢劫中有佛 出世。號曰迦葉。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比
丘尼心常喜樂說法教化。精勤無替。因發誓 願。使我來世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明解經論。 發是願已便取命終生天人中。聰明智慧無
有及者。今值我出家得道。多聞第一。比丘聞 已歡喜奉行。
[0631a09] 又中阿含經云。禪以聲為刺。世尊亦說以聲 為刺。所以者何。我實如是說禪有刺。持戒者 以犯戒為刺。護諸根者以嚴飾身為刺。修習
惡露者以淨相為刺。修習慈心者以恚為刺。 離洒者以飲酒為刺。梵行者以見女色為刺。 入初禪者以聲為刺。入第二禪者以覺觀為
刺。入第三禪者以喜為刺。入第四禪者以入 出息為刺。入空處者以色想為刺。入識處者 以空處想為刺。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為
刺。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為刺。入想知 滅定者以想知為刺。復有三刺。欲刺恚刺愚 癡刺。此三刺者漏盡阿羅訶已斷已知。拔絕 根本滅不復生。是為阿羅訶無刺
(除此刺者是名納諫) 。
[0631a22] 又大魚事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時有 一池水饒諸大魚。爾時大魚勅小魚曰。汝等 莫離此間往他。處所備為惡人所得。爾時小
魚不從大魚教。便往至他處。爾時漁師以飯 網羅線捕諸魚。諸小魚見便趣大魚處所。爾 時大魚見小魚來。便問小魚曰。汝等莫離此
間往至他所不。爾時小魚便答大魚曰。我等 向者已至他所來。大魚便勅小魚曰。汝等既 至他所。不為羅 網 取捕耶。小魚答大魚曰。我
等至彼不為人所捕。然遙見長綫尋我後來。 大魚便語小魚曰。汝等已為所害。所以然者。 汝所遙見綫尋後來者。昔先祖父母等盡為
此綫所害。汝見必為所害。汝非我兒。爾時 小魚盡為 䱷 師所捕。舉著岸上。如是小魚大 有死者 (為不受語為網所害) 。
[0631b08]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 波羅柰。國名伽尸。時有一婆羅門。於曠野中 造立義井。為放牧行者皆就井飲。并及洗浴。
時日向暮。有群野干來趣井飲地殘水。有野 干主不飲地水。便內頭罐中飲水。飲已戴 罐高舉撲。破瓦罐。罐口猶貫其項。諸野
干輩語野干主。若濕樹葉可用者。尚當護 之。況復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 言。我作是樂。但當快心。那知他事。時有行人
語婆羅門。汝罏已破。復更著之。猶如前法。 為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諸野干輩數數諫之。 猶不受語。時婆羅門便自念言。是誰破罐。
當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井。而 作留難。便作木罐。堅固難破。令頭易入難 出。持著井邊。然捉杖屏處伺之。行人飲訖野
干主如前入飲。飲訖撲地不能令破。時婆羅 門捉杖打殺。空中有天。說此偈言。
知識慈心語 狠 [仁-二+戾] 不受諫
守頑招此禍 自喪其身命
是故癡野干 遭斯木罐苦
[0631b28] 佛告諸比丘。爾時野干主者。今提婆達多是。 時群野干者。今諸比丘諫提婆達多者是。當 知於過去時已曾不受知識軟語自喪身命。
今復不受諸比丘諫。當墮惡道長夜受苦。
[0631c03] 頌曰。
智人受諫 愚人拒違 譬同明鏡
影照瑕疵 見過須改 慕在知機
頑戇固執 困厄何依
審察篇第四十三 (此有四部)
* 述意部
* 審怒部
* 審過部
* 審學部
述意部第一
[0631c10] 夫聖人利物審境觀心。調識情於寶所。運假 實於妄誠。故審非慧無以窮其實。慧非審 無以察其照。然則照察之源審定之要。故能
無法不緣無境不察。然後緣法察境。乃知同 趣於玄功交養於萬法也。
審怒部第二
[0631c16]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婆羅 門家貧。有婦不生兒。家有那俱羅蟲。便生一 子。時婆羅門以無子故養如兒想。那俱羅子
於婆羅門亦如父想。於後婦便有身。滿月生 子。便作是念。由那俱羅生吉祥子。使我有兒。 時婆羅門欲出乞食。便勅婦言。汝若出行當
將兒去。慎莫留。後婦與兒食已便至比舍。借 碓舂穀。是時小兒有蘇酪香。時有毒蛇乘 香來至。張口吐毒欲殺小兒。那俱羅蟲便作
是念。我父出行母亦不在。云何毒蛇欲殺我 弟。便殺毒蛇段為七分。父母知者必當賞我。 以血塗口當門而住。欲令父母見之歡喜。時
婆羅門始從外來。見婦舍外便瞋恚言。我教 行時當將兒去。何以獨行。父欲入門見那俱 羅口中有血。便作是念。我夫婦不在將無殺
食我兒。徒養此蟲。即前打殺。既入門內自見 己兒 [口*束] 指而戲。復見毒蛇七分在地。時婆羅 門深自苦責。是那俱羅善有人情救我子命。
我不善觀卒便殺之。可痛可憐。迷悶躄地。空 中有天。即說偈言。
宜審諦觀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愛離 枉害傷良善
喻如婆羅門 殺彼那俱羅
[0632a10] 又佛說大子沐魄經云。佛告諸比丘。昔者有 國名波羅柰。王有太子。字名沐魄。生無窮 極之相。端正好潔無有雙比。父母奇之供養
瞻視。須其長大當為立字。結舌不語十有三 年。澹泊拙朴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聽 音。目不視色。狀類瘖瘂聾盲之人。於是父
王患而苦之。王語夫人當奈之何。此子必為 他國所笑。夫人語王。當召相師使相之。王即 召婆羅門師相之。婆羅門言。此子非世間人。
但熒惑耳。外為端正內懷不祥。宜國剪棄將 是不久。不可育養。宜當生埋誅而殺之。今不 除此子恐後無復立子。於是夫人即隨王所
為。王即召國中大臣共議之。一臣言。但棄於 深山之中無人之處。一臣言。投於深水之中。 一臣言。但隨師所語。掘地作深坎而生埋
之。王即召國中外障兵二千餘人。使掘地作 藏。給二十歲儲資糧。時以太子奴僕珍寶瓔 珞。盡還太子。於是夫人傷絕。我獨無相。子生
薄命乃值此殃。事不獲已。於是送太子正殿 上。五百夫人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 有雙比。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五百
婇女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有雙比。 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各為太子作 伎樂。太子默然不觀不聽。於是送太子外殿
上。五百大臣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馳 白大王。此子非不語之人。且見小留。語在不 久。婆羅門師不可審信。王言。此是國事非卿
所知。作藏已訖來追太子。王語其僕。使太 子乘四望象車。令國中人民使觀太子。太子 當語。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