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6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一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呪術篇第六十八之二
感應緣 (略引八驗)
* 前周葛由
* 晉釋耆城
* 晉竺佛圖澄
* 晉竺 法印
* 宋釋寶意
* 宋釋杯度
* 宋釋玄暢
* 雜俗幻術
[0744a10]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 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貴人追 之上綏山。綏山在峨嵋西南。高無極也。隨
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論曰。得綏山 一桃。雖不能僊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 (見搜神記) 。
[0744a16] 晉雒陽有釋耆域者。天竺人也。周流華戎靡 有常所。而俶儻神奇任性忽俗。迹行不常。 時人莫之能測。自發天竺至于扶南。經諸海
濱。爰涉交廣。並有靈異。既達襄陽。欲寄載 過江。船人見梵沙門衣服弊陋。輕而不載。 船達北岸。域已度。前行見兩虎弭耳掉尾。
域以手摩其頭。虎下道而去。兩岸見者隨從 成群。以晉惠之末至于雒陽。諸道人悉為作 禮。域胡跪宴然不動容色。時或告人以前身
所更。謂支法淵從羊中來。竺法興從人中來。 又譏諸眾僧。衣服華麗不應素法。見雒陽 宮城云。髣髴似忉利天宮。但自然之與人事
不同耳。域謂沙門耆闇蜜曰。造此宮者從忉 利天來。成便還天上矣。屋脊瓦下應有千五 百作器。時咸云。昔聞此匠實以作器著瓦下。
又云。宮成之後。尋被害焉。衡陽大守南陽滕 永文。在雒寄住滿水寺得病。經年不差。兩 脚攣屈不能起行。域往看之曰。君欲得病差
不。因取淨水一盃楊柳一枝。便以楊枝拂水 舉手向永文而呪。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 文膝令起。即起行步如故。此寺中有思惟樹
數十株枯死。域問永文。樹死來幾時。永文 曰。積年矣。域即向樹呪。如呪永文法。樹尋 華發枎疎榮茂。尚方署中有一人病將死。域
以應器著病者腹上。白布通覆之。呪願數千 言。即有臭氣熏徹一屋。病者云。我活矣。域 令人舉布。應器中有若垽淤泥者數升。臭不
可近。病者遂活。雒陽近亂。辭還天竺。雒中 沙門竺法行者。高足僧也。時人令請域曰。上 人既得道之僧也。願留一言以為永誡。域曰。
可普會眾人也。眾既集。域昇高座說偈云。
守口攝身意 慎莫犯眾惡
修行一切善 如是得度世
[0744b20] 言絕便禪默。行重請曰。願上人當授所未聞。 如斯偈義。八歲童子亦已諳誦。非所望於得 道人也。域笑曰。八歲雖誦百歲不行。誦之何
益人皆知敬得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悲夫 吾言雖少。行者益多也。於是辭云。數百人各 請域中食。域皆許往。明旦五百舍皆有一域。
始謂獨過。來相詶問。方知分身降焉。既發諸 道人送至河南城。域徐行追者不及。域迺以 杖畫地曰。於斯別矣。其日有人從長安來。
見域在彼寺中。又賈客胡濕登者。即於是日 將暮。逢域於流沙中。計見已行九千餘里。既 還西國。不知所終。
[0744c03] 晉鄴中有竺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帛氏。 少出家清貞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 雖未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皆
暗若符契。無能屈者。自云。再到罽賓受講名 師西域咸稱得道者。以晉懷帝永嘉四年來 適雒陽。志弘大法。善誦神呪。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雜 [米*因]
脂塗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 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同見。又聽鈴音以 言事。無不効驗。迺潛澤草野以觀世變。時 石勒屯兵葛陂。專以殺戮為威。沙門遇害甚
眾。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於是杖策到軍 門。勒大將郭黑略素奉法。澄即投止略家。 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勒召澄問曰。佛道有
何靈驗。澄知勒不達深理。正可以道術為徵。 因而言曰。至道雖遠亦可以近事為證。即取 應器盛水。燒香呪之。須臾生青蓮華。光色曜
目。勒由此信服。澄因而諫曰。夫王者德化 洽於宇內。則四靈表瑞。政弊道消。則彗孛現 於上。常象著見。休咎隨行。斯迺古今之常
徵。天人之明誡。勒甚悅之。凡應被誅殘。蒙其 益者。十有八九。勒後因忿欲害諸道士。并欲 苦澄。澄迺避至黑略舍。告弟子曰。若將軍信
至問吾所在者。報云。不知所之。信人尋至覓 澄不得。使還報勒。勒驚曰。吾有惡意向聖人。 聖人捨我去矣。通夜不寢思欲見澄。知勒意
悔。明旦告勒。勒曰。昨夜何行。澄曰。公有怒 心昨夜故權避。公今改意是以敢來。勒大笑 曰。道人謬耳。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
汍瀾祀下。其水暴竭。勒問澄曰。何以致水。 澄曰。今當勅龍。勒字世龍。謂澄嘲己。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故相問耳。澄曰。此誠言非
戲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今往勅語水 必可得。迺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泉源上。其 源故處久已乾燥坼如車轍。從者心疑恐水
難得。澄坐繩床燒安息香呪願數百言。如此 三日水忽然微流。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 水來出。諸道士競往視之。澄曰。龍有毒氣
勿臨其上。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澄預記萌 兆。難可述盡。勒登位已後。事澄彌篤。時石 葱將叛。其年澄誡勒曰。今年葱中有蟲食必
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葱也。勒頒告境內慎無 食葱。到八月石葱果走。勒益加尊重。有事必 諮而後行。號大和尚。石虎有子名斌。後為勒
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 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之神人。可 急往告。必能致福。澄迺取楊枝呪之。須臾
能起。有頃平復。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 養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 發願。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而塔上一
鈴獨鳴。澄謂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 年矣。是歲七月勒死。子弘襲位。少時虎廢弘 自立。遷都于鄴。稱元建武。傾心事澄有重於
勒。迺下書曰。和尚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祿 不受。榮祿匪傾何以旌德。從此已往宜衣以 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和尚昇殿。常侍以
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 和尚至。眾坐皆起以彰其尊。又勅偽司空李 農。旦夕親問。太子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時澄止鄴城內中寺。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 弟子法佐從襄國還。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 對車夜談。言及和尚。比旦各去。法佐至始入
覲澄。澄逆笑曰。昨夜與法常交車共說汝師 耶。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 乎。獨而不怠。幽獨者敬慎之本。爾不識乎。佐
愕然愧懺。於是國人每共相語曰。莫起惡心。 和尚知汝。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面洟唾便 利者。時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澄語邃曰。
小阿彌比當得疾。可往迎之。邃即馳信往視。 果已得病。大醫殷騰及外國道士。自言能治。 澄告弟子法牙曰。正使聖人復出。不愈此病。
況此等乎。後三日果死。後晉軍出淮泗。壟北 瓦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虎乃瞋 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
明旦早入。虎以事問澄。澄因諫虎曰王。過 去世經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 六十羅漢。吾此微身亦預斯會。時得道人謂
吾曰。此主人命盡當更雞身後王晉地。今王 為主。豈非福耶。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 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虎迺信寤。跪而謝
焉。虎嘗問澄。佛法不殺。朕為天下之主。非刑 殺無以肅清海內。既違戒殺生。雖復事佛詎 獲福耶。澄曰。帝王事佛。當在體恭心順顯
暢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於兇愚無賴 非化所遷。有罪不得不殺。有惡不得不刑。但 當殺可殺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殺害非法。
雖復傾財事法無解殃禍。願陛下省欲興慈 廣及一切。佛教永隆福祚方遠。虎雖不能盡 從。而為益不少。虎尚書張離張良。家富事佛。
各起大塔。澄謂曰。事佛在於清靖無欲慈矜 為心。檀越雖儀奉大法。而貪悋未已。游獵無 度積聚不窮。方受現世之罪。何福報之可希
耶。離等後並被戮滅盡。澄甞遣弟子向西域 市香。既行。澄告餘弟子曰。掌中見買香弟子 在某處被劫垂死。因燒香呪願。遙救護之。
弟子後還云。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垂當 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 之而走。虎每欲伐燕。澄諫日。燕國運未終。卒
難可剋。虎屢行敗績。方信澄誡。又黃河中舊 不生黿。忽得一以獻虎。澄見而歎曰。桓溫其 入河不久。溫字元子。後果如言也。澄嘗與虎
共昇中堂。澄忽驚曰。變變。幽州當火災。仍取 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虎遣驗幽州 云。爾日火從四門起。西南有黑雲來驟雨滅
之。雨亦頗有酒氣。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石 宣石韜將圖相殺。宣時到寺與澄同坐。浮圖 一鈴獨鳴。澄謂宣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落
度。宣變色曰。是何言歟。澄謬曰。老胡為道不 能山居。無言重茵美服。豈非落度乎。石韜後 至。澄熟視良久。鞱懼而門澄。澄曰。怪公血
臭。故相視耳。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別 室。澄時暫入東閤。虎與后杜氏問訊澄。澄曰 脅下有賊不出十日。自佛圖以西此殿以東。
當有流血。慎勿東行也。杜后曰。和尚耄耶。何 處有賊。澄即易語云。六情所受皆悉是賊。老 自應耄。但使少者不昏。遂便寓言不復彰的。
後二日宣果遣人害鞱於佛寺中。欲因虎臨 喪仍行大逆。虎以澄先誡故獲免。及宣事發 被收。澄諫虎曰。既是陛下之子。何乃重禍耶。
陛下若含恕加慈者。尚有六十餘歲。如必誅 之。宣當為彗星下掃鄴宮也。虎不從之。以鐵 鎖穿宣頷牽上。薪 [卄/積] 而焚之。收其宮屬三百
餘人。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澄迺勅弟子罷 別室齋也。後月餘日有一妖。馬騣尾皆有燒 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東首東宮皆不得入。
走向東北俄爾不見。澄聞而歎曰。災其及矣。 至十一月虎大饗群臣於太武前殿。澄吟曰。 殿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虎令發殿石下
視之。有棘生焉。澄還寺視佛像曰。悵恨不得 莊嚴。獨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 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迺無復言。
還房謂弟子法祚曰。戊申歲禍亂漸萌。 己 酉 石氏當滅。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即遣人與 虎辭曰。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貧道災幻之軀。
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虎愴然 曰。不聞和尚有疾。迺忽爾告終。即自出宮詣 寺而慰喻焉。澄謂虎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非所能延。夫道重行全德貴無 怠。苟業操無虧。雖亡若在。違而獲延非其所 願。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悋。
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德也。宜享休祉。而 布政猛烈。淫刑酷濫。顯違聖典。幽背法誡。不 自懲革。終無福祐若降心易慮惠此下民。則
國祚延長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沒無遺恨。虎 悲慟嗚咽。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至十二 月八日卒於鄴宮寺。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
也。仕庶悲哀號訃傾國。春秋一百一十七 矣。仍窆於臨漳西紫陌。即虎所創塚也。俄 而梁犢作亂。明年虎死。染閔篡位。殺石種
都盡。閔小字棘奴。澄先所謂棘子成林者也。 澄左乳傍先有一孔。圍四五寸通徹腹內。有 時腸從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讀書。輒拔絮
則一室洞明。又齋日輒至水邊引腸洗之還 復內中。澄身長八尺。風姿詳雅。妙解深經。 傍通世論。講說之日。正標宗致。使始末文
言昭然可了。加復慈洽蒼生拯救危苦。當二 石兇強虐害非道。若不與澄同日。孰可言 哉。但百姓蒙益。日用不知耳。佛調菩提等數
十名僧。皆出自天竺康居。不遠數萬之路。足 涉流沙。詣澄受訓。樊河釋道安。中山竺法雅。 並跨越關河。聽澄講說。皆妙達精理研 賾
幽微。澄自說生處去鄴九萬餘里。棄家入道 一百九年。酒不踰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無 欲無求。受業追隨。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幾
且一萬。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 弘法之盛莫與先矣。初虎殮澄。以生時錫杖 及鉢內棺中。後染閔篡位開棺。唯得鉢杖不
復見屍。或言澄死之月。有人見在流沙。虎疑 不死開見屍。後慕容俊都鄴處石虎宮中。 每夢見虎嚙其臂。意謂石虎為 祟 。迺募覓虎
屍於東明館掘得之。屍僵不毀。俊蹋之罵 曰。死胡敢怖生天子。汝作宮殿成。而為汝兒 所圖。況復他耶。鞭撻毀辱投之漳河。屍倚橋
柱不移。秦將王猛迺收而葬之。麻襦所讖。 麻襦者。即是魏縣流民。莫識其族。常著麻 襦布裘在市乞丐。似狂而是賢。人言同澄公
極為交密。初見虎共語了無異。言唯道陛下 當終一柱殿下。後符堅征鄴。俊子暐為堅大 將郭神虎所執。實先夢虎之驗也。田融趙記
云。澄未亡數年自營塚壙澄既知塚必開。又 屍不在中。何容預作恐。融之謬矣。澄或言佛 圖磴。或言佛圖撜。或言佛圖澄。皆取梵音 之不同耳。
[0746c11] 晉沙門竺法印者。晉太元中。稱為隹流。甚見 知遇。安北將軍太原王文度友而親之。嘗共 論說死生報應。茫昧難明。為當許其理耳。未
能審其實也。因為結誓。死而有知果見罪福 者。當相報告也。印後居會稽經年而卒。王在 都弗之知也。忽見印來。王驚喜相慰勞問。印
云。貧道以某時病死。罪福不虛。應若影嚮。 檀越宜勤修道德以升濟神明。既有前約故 詣相報。言訖忽不復見。王自此後乃勤信向。
[0746c20] 宋京師中興寺有沙門寶意。梵言阿那摩 低。本姓康。康居人。世居天竺。以宋孝建中來 止京師。善曉經論。亦號三藏。常轉側數百貝
子。立知吉凶。善能神呪。以香塗掌。亦見往 事。宋世祖施其一銅唾壺。高二尺許。常在床 前。忽有人竊之。意取坐席一領。空卷呪上
數遍。經于三夕。唾壺還在席中。莫測其然。 於是四遠道俗咸敬而異焉。
[0746c28] 宋京師有釋杯度者。不知俗姓名字是何。常 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修細 行。神力卓越世莫能測其由來。嘗於北方
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竊而將去。家主覺 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 河浮木杯於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
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見時可年四十 許。帶索 繿 縷殆不蔽身。言語出沒喜怒不均。 或嚴氷扣凍而洗浴。或著屐上山。或徒行入
市。唯荷一蘆圌子。更無餘物。乍往延賢寺法 意道人處。意以別房待之。後欲往瓜州。步 行於江側就航人告度。不肯載之。復累足
杯中顧眄吟詠。杯自然流。直度北岸。向廣 陵遇村舍。有李家設八關齋。先不相識。乃直 入齋堂而坐。置蘆圌於中庭。眾以其形陋無
恭敬心。李見蘆圌當道。欲移置牆邊。數人舉 不能動。度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 家于時有一竪子。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