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8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五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六
智慧部第六 (此別三部)
* 述意部
* 引證部
* 慧益部
述意部第一
[0907b23] 夫二種莊嚴慧名最勝。三品次第智曰無過。 故經言。五度無智似若愚盲。所以般若勝 出世間破除諸有。釋論又言。佛是眾生母。
般若能生佛。是則智為一切眾生之祖母。故 外書云。叡哲欽明。乃稱放勛之德。仁義禮 智。方曰宣尼之道。當惟智慧之法不可不修
出世之因無宜弗習。能排巨暗。譬滿月之照 三途。巧遣眾毒。似摩祇之除萬惡。豈可任無 常沒守此長迷。取相交纏我心縈結。常多有
愛恒富無明。未達因緣不修對治。所以欝欝 慢山殆高崇華。滔滔愛水遂廣滄溟。或橫執 斷常偏論即離。神黃神白。我見我知。一脚常
翹五邊長炙。食草學牛噉糞如犬。或盛談下 諦。寧識中道之宗。或封執四韋。豈寤大乘 之旨。或謂冥初生覺其永不知。世間定常唯
此為貴。或復言非有想是證涅槃。計自在天 能成世界。愚戇昏瞢庸魯頑疏。看指求月 守株竢兔。尚疑駝馬寧分菽麥。雖知歡笑。 將
[(學-子+禺)-爻+(与-(乏-之))] [(學-子+禺)-爻+(与-(乏-之))] 而不殊。徒識語言。與猩猩而不異。
良由不識空理常處無明。凡是倒心皆名邪 見。五住煩惱未減一毫。百八使纏森然尚在。 是故大士。為求八字不惜驅命。恐在纏中逢 苦即退。故自剋心以牢其志也。
引證部第二
[0907c18] 如華嚴經云。菩薩為求法故能施法者。作如 是言。若能投身七仞火坑。當與汝法。菩薩 聞此歡喜無量。作是思惟。我為法故尚不惜
身命。於阿鼻地獄諸惡趣中受無量苦。況入 人間微小火坑而得聞法。依集一切功德三 昧經云。釋迦過去久遠作五通仙人。名曰最
勝。依智度論云。釋迦文佛本為菩薩時。名曰 樂法。時世無佛不聞善語。四方求法精進不 懈。了不能得。爾時魔變作婆羅門。而語之
言。我有佛所說一偈。汝能以皮為紙。以骨 為筆。以血為墨。書寫此偈。當以與汝樂法。即 時自念。我世世喪身無數不得是利。即自剝
皮暴之令乾。欲書其偈。魔便滅身。是時佛知 其志心。即從下方踊出為說深法。即得無生 法忍。
[0908a04] 又涅槃經云。菩薩為法因緣剜身為燈。 [疊*毛] 纏皮肉。蘇油灌之。燒以為炷。菩薩爾時受 是大苦。自呵其心而作是言。如是苦者於地
獄苦。百千萬分猶未及一。汝於無量百千劫 中。受大苦惱。都無利益。汝若不能受是輕 苦。云何而能於地獄中救苦眾生。菩薩摩訶
薩作是觀時。身不覺苦。其心不退。不動不 轉。菩薩爾時應自深知。我定當得阿耨菩提。 菩薩爾時具足煩惱未有斷者。為法因緣。能
以頭目髓腦手足血肉施於眾生。以釘釘身 投巖赴火。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眾苦。其 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 之心。當得阿耨菩提。
[0908a17] 又大集經云。菩薩為於一字一句之義。能以 十方世界珍寶奉施法王。一偈因緣。捨於身 命。雖於無量殑伽沙等劫修行布施。不如
一聞菩提之事心生歡喜。於正法所樂聞樂 說。常為諸佛諸天所念。以念力故世間所有 經典書論悉能通達。
[0908a23] 又大方便報恩經云。菩薩常勤求善知識。為 聞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義。三界煩惱皆悉 萎瘁。菩薩志心求佛語時。渴法情重不惜
身命。設踐熱鐵猛火之地。不以為患。菩薩為 一偈故尚不惜身命。況十二部經。為一偈 故尚不惜命。況餘財物。聞法利益故身得安
樂。深生信心直心正見。見說法者如見父母。 心無憍慢。為眾生故志心聽法。不為利養。 為眾生故。不為自利。為正法故。不畏王難肌
渴寒熱虎狼惡獸盜賊等事。先自調伏煩惱 諸根。然後聽法。
[0908b05] 又華嚴經云。菩薩如是方便求法。所有珍寶 無貴惜者。於此物中不生難想。若得一句未 曾聞法。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得聞
一偈勝得轉輪聖王釋提桓因梵天王處。菩 薩作是念言。我受一句法。設令三千大千世 界大火滿中。上從梵天而自投下。何況小火。
我尚盡受一切諸地獄苦。猶應求法。何況人 中諸小苦惱。為求法故發如是心。如所聞法 心常喜樂。悉能正觀。未曾有經云。昔毘摩國
徙陀山有一野干。為師子所逐墮一丘井。已 經三日。開心分死。自說偈言。
一切皆無常 恨不飴師子
奈何死丘井 貪命無功死
無功已可恨 復污人中水
懺悔十方佛 願垂照我心
前代諸惡報 現償皆令盡
從是值明師 修行盡作佛
[0908b22] 帝釋聞之。與八萬諸天到其井側曰。不聞聖 教久處幽冥。向說非凡願更宣法。野干答曰。 天帝無訓不識時宜。法師在下自處其上。初
不修敬而問法要。帝釋於是以天衣接取叩 頭懺悔。憶念我昔曾見世人。先敷高座後請 法師。諸天即各脫寶衣積為高座。野干昇座
曰。有二大因緣。一者說法開化天人。福無 量故。二者為報施食恩故。天帝白曰。得免井 厄功報應大。云何恩不及耶。答曰。生死各
宜。有人貪生。有人樂死。有愚癡人。不知死 後更生。違遠佛法。不值明師。貪生畏死死墮 地獄。有智慧人。奉事三寶。遭遇明師。改惡
修善。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死生天上。天帝 曰。如尊所誨全命無功者。願聞施食施法。 答曰。布施飢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者。濟
一世之乏。增益生死。說法教化者。能令眾 生出世間道得三乘果免三惡道受人天樂。 是故佛說以法作施功德無量。天帝曰。師今
此形為是業報。為是應化。答曰。是罪非應。 天帝曰。我謂是聖方聞罪報。未知其故。願 聞因緣。答曰。昔生波羅柰國波頭摩城。為
貧家子。剎利之種幼懷聰朗。特好學習。至 年十二逐師於山。不失時節。經五十年。九 十六種經書靡所不達。皆由和尚之恩。其
功難報。由先學慧自識宿命。由受王位奢婬 著樂。報盡命終生地獄畜生 (自下云云略而不述) 。
[0908c19] 時帝釋與八萬諸天。從受十善。今還天宮。和 尚何時捨此罪報得生天上。野干曰。剋後 七日當捨此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願生彼
天。多有菩薩說法教化。七日命盡生兜率天 宮。復識宿命行十善道。
[0908c24] 又賢愚經云。佛在波羅柰國。於林澤中為諸 天人四輩之類顯說妙法。時虛空中有五百 雁為群。聞佛音聲深心愛樂。迴翔欲下。獵
師張羅雁墮其中。為獵師所殺生忉利天。處 父母膝上若八歲兒。端嚴無比光若金山。便 自念言。我何因生此。即識宿命愛法果報。
即共持華下閻浮提。至世尊所。禮足白言。我 蒙法音生在妙天。願重開示。佛說四諦得須 陀洹果。即還天上。
利益部第三
[0909a05] 又大寶積經云。第六菩薩修行智慧。復有十 法不與二乘共。何等為十。一思惟分別定慧 根本。二思惟不捨斷常二邊。三思惟因緣
生起諸法。四思惟無眾生我人壽命。五思惟 無三世去來住法。六思惟無發行不斷因果。 七思惟法空而殖善不懈。八思惟無相而度
眾生不廢。九思惟無願而求菩提不離。十思 惟無作而現受身不捨。如是慧者不與聲聞 辟支佛共。
[0909a14] 又月燈三昧經云。佛言。若有菩薩能行般若 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一切悉捨不取施 想。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住於忍力而不
住眾生想。四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五修禪定 而無所住。六魔王波旬不能擾亂。七於他言 論其心不動。八能達生死海底。九於諸眾生 起增上悲。十不樂聲聞辟支佛道。
[0909a21] 又佛言。若有菩薩信樂多聞有十種利益。何 等為十。一知煩惱資助。二知清淨資助。三遠 離疑惑。四作正直見。五遠離非道。六安住
正路。七開甘露門。八近佛菩提。九與一切眾 生而作光明。十不畏惡道。
[0909a26] 又六度集經云。復有四種智慧具足智慧。何 等為四。一不住斷見。二不入常見。三了十二 緣。四忍無我行。
[0909a29] 菩薩復有四種 擁 護法具足智慧。何等為四。 一 擁 護法師如己君主。二護諸善根。三將護
世間。四護利益他人。菩薩復有四種無厭足 行具足智慧。一樂於多聞無有厭足。二樂於 說法無有厭足。三行慧無有厭足。四行智無 有厭足。
[0909b06] 又華嚴經云。佛子。一切諸佛有十種未曾失 時。何等為十。一切諸佛成等正覺未曾失時。 一切諸佛善根業報未曾失時。一切諸佛授
菩薩記未曾失時。一切諸佛隨應眾生示現 神力未曾失時。一切諸佛現如來身未曾失 時。一切諸佛悉行於捨未曾失時。一切諸佛
入城聚落未曾失時。一切諸佛攝歡喜眾生 未曾失時。一切諸佛難化眾生而不放捨 之。為調伏故未曾失時。一切諸佛示現不可
思議自在神力未曾失時。佛子。是為一切諸 佛十種未曾失時。
[0909b17] 頌曰。
三塗阻隔 六度相宗 施戒忍進
禪智開蒙 四等慈照 三學哀忡
唯斯福利 寔由心崇 染淨隨情
取捨我躬 解興或喪 自妄休窮
六蔽久壅 八正虛融 福智雙感
理量俱通
感應緣 (略引七驗)
* 晉亭湖神廟經驗
* 魏沙門釋志湛
* 唐沙 門釋慧因
* 唐沙門釋慧稜
* 唐沙門釋法敏
* 唐沙門釋空藏
* 唐司元大夫妻蕭氏
[0909b28] 晉楊州江畔。有亭湖神。嚴峻甚惡。于時有 一客僧婆羅門。名曰法藏。善能持呪辟諸邪 毒。並皆有驗。別有小僧就藏學呪。經於數
年。學業成就。亦能降伏諸邪毒惡。故詣亭湖 神廟止宿。誦呪伏神。其夜見神。遂致殞命。 藏師聞弟子誦呪致死。懷忿自來夜到神廟。
瞋意誦呪。神來出現。自亦致死。同寺有僧 每常受持般若。聞師徒並亡。遂來神所。於廟 夜誦金剛般若。至夜半中聞有風聲極大。迅
速之間見有一物。其形偉大。壅聳驚人。奇 特可畏。口齒長利。眼光如電。種種神變不可 具述。經師端坐正念誦經。剎那匪懈。情無怯
怕。都不憂懼。神見形泰。攝諸威勢來至師前。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聽經訖。師問神曰。檀 越是何神靈。初來猛峻後乃容豫。神答云。弟
子惡業報得如是。是此湖神。然甚信敬經師。 又問。若神信敬何意前二師並皆打死。答云。 前二師死者。為不能受持大乘經典。嗔心誦
呪。見弟子來逆前放罵。專誦惡語。欲降弟 子。弟子不伏。于時二僧見弟子形惡自然 悑死。亦非弟子故殺二僧。左近道俗見前
二僧被殺。謂經師亦死。相率往看。且見平 安。容儀歡泰。時人甚怪。競共問由。具答前 意。寔因般若威力聖教不虛。諸人因此發心 受持般若者眾。
[0909c24] 魏泰岳人頭山銜草寺釋志湛。齊州山莊縣 人。是朗公曾孫之弟子也。立行純厚省事少 言。住銜草寺。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游
諸禽獸而不驚亂。常誦法華用為常業。將終 之日沙門保誌奏梁武曰。北方山莊縣僧住 銜草寺。是須陀洹聖人。今日入涅槃。楊都
道俗問誌。皆遣遙禮。端坐氣絕。兩手各舒一 指。有西天竺僧解云。若是二果聖人各舒兩 指。湛舒一指定是初果。收葬人頭山造塔安
之。鳥獸不污。今猶在焉。又雍州有僧亦誦法 華。隱于白鹿山。感一童子常供給。至終置 屍巖下。餘骸枯朽。唯舌多年不壞。又齊武成
世并州東看山側有人。掘地見一處土。其色 黃白。與傍有異。尋見一物。狀人兩脣。其內 有舌。鮮紅赤色。以事奏聞。問諸道人無能
知者。沙門大統法師上奏曰。此持法華者。令 六根不壞。慇誦千遍定感此徵。乃勅中書舍 人高珍曰。卿是信向之人。自往看之。必有
靈異。宜遷置淨所設齋供養。珍奉勅至彼。集 諸持法華沙門。各執香鑪潔齊旋繞。而祝 曰。菩薩涅槃年代已遠。像法流行奉無謬者。
請現靈感。纔始發聲脣舌一時鼓動。雖無響 及而似讀誦。諸同見者莫不毛竪。珍以狀聞。 詔遣藏之石函遷于山室。又魏太和初年北
代京閹官。自慨形殘不逮餘人。旋奏乞入 山修道。出勅許之。乃齎一部華嚴。晝夜讀誦。 禮悔匪懈。夏首歸山。至六月末髭鬚盡生。陰
相復現。丈夫相狀宛然復舊。具狀奏聞。高 祖增信內宮驚訝。於是北代之國。華嚴轉盛 (右此二驗見侯君素集) 。
[0910a25] 唐西京大莊嚴寺釋慧因。俗姓于。吳郡海鹽 人也。稟靈溫裕清鑒倫通。後造長干辯法師 所。稟學三論。窮實相之微言。弘滿字之幽
旨。瀉水一器。青更逾藍。辯後歸靜山林。便 以學徒相委。受業弟子五百餘人。踵武傳 燈。將三十載。陳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感幽
使云。王請法師。部從相諠。絲竹交響。當即氣 同捨壽。體如平日。時經七夕若起深定。學徒 請問。乃云。試看箱內見有何物。尋檢有絹兩 束。因曰。此為 嚫
遺。重問其故。曰妄想顛倒。 知何不為。吾被閻羅王召。夏坐誦大品般 若。於冥道中謂經三月。又見地獄眾相五苦 次第。非夫慈該幽顯行極感通。豈能赴彼
冥祈神游異域者矣。以貞觀元年二月十二 日。卒于大莊嚴寺。春秋八十有九。
[0910b11] 唐襄州紫金寺釋慧稜。姓申屠。凡有法論皆 令覆述。吐言質朴談理入微。時人同號得意 稜也。至貞觀十四年正月半。襄州有感通寺
昶法師曰。夢見閻羅王請稜公欲講三論。昶 公講法華如何。稜曰。善哉。慧稜發願。常處地 獄教化眾生。講大乘經。既有此徵。斯願畢
矣。至九月末。蔣王見稜氣弱。送韶州乳二兩。 逼令服之。其夕夢見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 閻羅王莊嚴道場 已 竟。大有乳藥。至十月半
黃昏時。遂覺不悆。告弟子曰。吾五臟已崩 無有痛所。四更起坐。告寺主寶度曰。憶年 八歲往龍泉寺借觀音。未至耆闍已講三遍。
皎如目前。說言。未訖。外有大聲告曰。法師 早起燒香。使人即到。度曰。何人。答曰。閻羅 王使迎稜法師來。即起燒香洗浴懺悔禮佛
訖。還房中與度別。食粥未了。便取一生私記 焚之曰。此私記於他讀之。不得其致矣。至 小食時異香忽來。稜斂容便卒。即十四年十 月十六日。春秋六十有五。
[0910c01] 唐越州靜林寺釋法敏。姓孫。丹陽人也。法華 三論常講不絕。至貞觀元年出還丹陽。講華 嚴涅槃。至二年。於越州田都督追還一音寺。
講道俗數千慶之嘉會。至十九年會稽士俗。 請往靜林。講華嚴經。至六月末正講眾集。有 蛇懸半身在敏頂上。長七尺許。作黃金色。吐
五色光。訖講方隱。至夏終還一音寺。夜有 赤衣二人禮敏曰。法師講四部大經。功德難 量。須往他方教化。故從東方來迎法師。弟子
數十人同見此相。至八月十七日。爾前三日 三夜無故暗冥。恰至將逝。忽放大光。夜明如 日。因爾遷化。春秋六十有七。停喪七日異香 不滅。
[0910c14] 唐京師會昌寺釋空藏。姓王氏。先祖晉陽。今 在雍州之新豐縣。母初孕之日。自然不食酒 肉。葷辛不嘗。以同身子密加異之。既誕之
後靈鑒日陳。情用高遠。讀誦經論。思存拔 濟。聰勤無比。日誦萬言。至年長大。總誦經 論三百餘卷。鈔摘眾經大乘要句。十有餘卷。
流行於世。賢劫千佛日禮一遍。春夏方等。 常坐不臥。翹勤難加。寸陰不虧。以貞觀十 六年五月十二日。終於會昌。春秋七十有
四。遺身於龍池寺側。收骨起塔。其髏骨兩 耳相通。頂有雙孔眼 [日*匡] 合竅。各有三焉。弟 子等追惟永往。樹碑會昌寺。左僕射燕國公
于志寧為文。又有釋遺裕。常誦法華。千有 餘遍。以貞觀初因疾將終。遺囑友人慧廓 曰。比雖誦經意望靈驗。身死之後不須露骸。
埋之十載屈為發出舌根爛不。審若不壞為 起一塔。以示經感。言訖而終。依囑而埋。至 貞觀十一年。廓與知友就墓開之。身肉都盡。
唯舌不朽。一縣士女咸覩敬仰。以函盛舌。 於陽陸北性谷南岸為建塔銘。識者尊嚴發 信誦經。又有京城西豐谷鄉南福水南史村
史呵誓。少懷善念。常誦法華。臨終之時感 有異香。氛氳滿村。埋後十年妻亡開墓同殯。 見舌鮮明異常紅赤。又蕭僕射宋國公兄太
府寺大卿。榮位高貴。國史具傳。欣懷道業。 無棄寸陰。暗誦法華萬有餘遍。兄弟各造千 部法華。書生潔淨勘校無謬。莊飾函盛。散付
流通。請受人名各錄一通。躬自禮敬日夜一 遍。宋公自撰經疏十有餘卷。廣集諸家向有 半世。採掇菁華糅以胸臆。四時無事。昇
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