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Shi Yao Lan 釋氏要覽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氏要覽卷中錢塘月輪山居講經論 賜紫沙門釋道誠 集
* 禮數
* 道具
* 制聽
* 畏慎
* 勤懈
* 三寶
* 恩孝
* 界趣
* 習學
禮數
[0277b10] 天竺九儀
[0277b10] 西域記云。天竺致敬之式。其儀 有九。一發言問訊。二俯首示敬。三柔首高 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肘據
地。八五輪著地。九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 為一拜。
[0277b15] 合掌
[0277b15] 若此方之叉手也○法苑云。若指合 其掌不合者。良由心慢而情散故也。必須 指掌相著。不令虛也。
[0277b18] 問訊
[0277b18] 爾雅云。訊言也○善見云。比丘到佛 所問訊云。少病少惱。安樂行否○僧祇律 云。禮拜不得如瘂羊。當相問訊○地持論
云。當安慰舒顏。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 前問訊○僧史略云。如比丘相見云不審。 謂之問訊。律文。其卑者問尊。則云不審少
病少惱起居輕利否。若上慰下。則云不審 無病無惱乞食易得否。住處無惡伴否。後 人省其言辭。乃止云不審。大似歇後語也。 直須分明道箇不審字。始可成禮爾。
[0277b28] 抽坐具
[0277b28] 南方以抽坐具為禮。律檢無文。按 僧史略云。近以開坐具便為禮者。得以論 之。昔梵僧到此。皆展尼師壇。就上作禮。後
世避煩。尊者方見開尼師壇即止之。便通 敘暄涼。又展之猶再拜也。尊者又止之。由 此只將尼師壇。擬展為禮之數。所謂蓌拜 也 (蓌音挫拜失容又云詐也)
如此設恭。無乃太簡乎。然隨 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也。
[0277c07] 禮拜式
[0277c07] 聲論云。盤那寐或云槃淡。華言禮 ○地持論云。五輪著地○長阿含經云。二 肘。二膝。頭頂。謂之五輪。輪者。圓轉之義
也。亦云。五體。凡禮拜必先並足正身。合掌 俯首。以手褰衣 (衣即袈裟也。五百問云。不褰三衣禮拜。得眾多罪) 先以
右膝著地。次下左膝。以二肘著地。舒二掌 過額。承空示有接足之敬也。以頭在地。良 久方成一拜。若以中拇指相柱。或以掌承
面。或捺地並非儀也○智度論云。禮有三 品。一口但稱南無。是下品禮。二屈膝著地。 頭頂不著地。是中品禮。三五輪著地。是上
品禮。又云。下者揖。中者跪。上者頭面著 地。
[0277c20] 三拜
[0277c20] 白虎通云。人之所以相拜者。何以表 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者也。拜之言服也。 俗中兩拜者。蓋法陰陽也。今釋氏以三拜
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 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 故三拜為禮數也。
[0277c26] 稽首
[0277c26] 稽首謂屈頭至地。故又稽 (音雞) 謂首至 地。稽留少時也。此即周禮九拜之初拜也。
[0277c28] 稽顙
[0277c28] 顙額也。謂屈額至地。即周禮。第五 拜也。
[0278a01] 頓首
[0278a01] 謂頭向下。虛搖而不至地。即周禮第 二拜也 (凡釋氏致書俗人。即不得言稽首頓首。謂涉拜也) 。
[0278a03] 拜首
[0278a03] 謂以頭至手。即第三空首拜也。
[0278a04] 揖
[0278a04] 即周禮第九肅拜也。又是內法下品禮 也。書云揖如磬折。若仰首直身叉手不謹。 即慢甚也。故孔子曰。為禮不敬吾何以觀 之。
[0278a08] 恭敬
[0278a08] 四分律云。汝等比丘。於我法中出家。 更相恭敬。佛法可得流布○毘尼母云。佛 言吾去世後當依波羅提木叉行法。當各
各謙卑。除去憍慢○戒本云。若比丘不恭 敬。犯波逸提罪○地持論云。若見年長福 德勝者。應起奉迎禮拜問訊。若見德與己 等
(者。先意問訊。謙下軟語。不生慢憍。若見年德於己少者。應先意軟語。心不輕慢。設其有罪終不譏 刺 ) 。
[0278a15] 謙下獲四種功德
[0278a15] 文殊佛剎經云。一遠離 惡趣。不受駝驢牛馬等諸傍生身。二不被 輕毀。三者惡友怨敵不能凌突。四常為人 天恭敬。
[0278a19] 長幼序
[0278a19] 釋氏序長幼。即不以老少貴賤但 取夏臘多少也○毘婆沙論云。比丘受大 戒。名生在佛家。是故應禮先受戒者○十
誦律云。佛言從今先受大戒乃至大須臾 時。是人應先坐先受食等○月燈三昧經 偈云。當問其夏臘。若是耆宿者。應供養 恭敬頭面接足禮○梵網經云。若佛子應
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不貴老少 貴賤莫如兵奴外道之法而菩薩一一不如 法者。犯輕垢罪○大莊嚴經云。佛弟難陀 有僕名優婆離。投佛出家受戒。後依僧次
坐。王子難陀後至出家。次第作禮。至優波 離前念。是我僕不當設禮。爾時佛告難陀 言。佛法如海容納百川。皆同一味。但據受
戒前後不在貴賤。四大假名為身。於中空 寂。本無吾我。當思聖法。勿生憍慢。爾時難 陀去自貢高便禮
(此以受戒先後。不以尊卑。若法門弟姪之行。必須依服序之) 。
[0278b07] 應遍禮
[0278b07] 五分律云。有常住比丘。不禮來去 比丘。來去比丘不禮常住比丘。有比丘到 一寺不禮久住比丘。久住比丘問汝從何
來。當知汝彼處比丘。皆如是憍慢。以此白 佛。佛言應遍禮。不禮者得突吉羅罪。
[0278b12] 齋會禮拜
[0278b12] 奇歸傳云。大眾聚集齋會之次。 合掌即是致敬。亦不勞全禮。禮便違教。
[0278b14] 互跪
[0278b14] 天竺之儀也。謂左右兩膝互跪著地。 故釋子皆右膝。若言胡跪。音訛也。
[0278b16] 長跪
[0278b16] 即兩膝齊著地。亦先下右膝為禮○ 神足無極經云。月天子即從座起更整衣 服。前下右膝。叉手長跪○毘奈耶云。尼女
體弱。互跪要倒。佛聽長跪。
[0278b20] 偏袒
[0278b20] 天竺之儀也。此禮自曹魏世寢至今 也。律云偏露右肩。即肉袒也。律云。一切供 養。皆偏袒。示有便於執作也。亦如仲尼云。
矩右袂便作事也 (言一切供養即見佛禮佛及禮二師等) 若入聚落 俗舍。皆以袈裟通披之。
[0278b25] 結加趺坐
[0278b25] 毘婆沙論云。是相圓滿安坐義。 聲論云以兩足趺加致兩髀如龍盤結○脇 尊者云。是吉祥坐○念誦經云。全加趺是
如來坐。半加趺是菩薩坐○踞坐謂垂足 實坐也○跘跨坐 (上平患切。下口爪切。淮南謂開膝坐為跘跨。江東謂之甲趺 坐也) 。
[0278c02] 代禮
[0278c02] 若此方俗之傳拜也。十誦律云。弟子 遊方。和尚知彼有靈蹤聖像名德人。和尚 令傳禮於彼。其弟子得側身受和尚禮。
[0278c05] 珍重
[0278c05] 釋氏相見。將退。即口云珍重。如此方 俗云安置也。言珍重。即是囑云善加保重 也。若卑至於尊所。尊長命坐及受經。後去。
即不云珍重。但合掌俯首示敬也。
[0278c09] 慚愧
[0278c09] 大雲經云慚愧者眾善之衣服○唯識 論云。慚者。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羞恥過惡 為性。愧者。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羞恥過惡
為性○阿毘達磨論云。慚者謂於諸過惡。 自羞為體。惡行止息。所依為業。愧者。謂於 諸過惡。羞他為體。惡行止息為業○增一
阿含經云。佛告諸比丘世有二妙法。擁護 世間。所謂有慚。有愧也。諸比丘若無此二 法。世間則不別父母兄弟妻子知識尊長
大小。即與畜類同等也。是故。比丘當習有 慚有愧。
道具
[0278c21] 道具
[0278c21] 中阿含經云。所蓄物。可資身進道者。 即是增長善法之具○菩薩戒經云。資生 順道之具。
[0278c24] 什物
[0278c24] 經音疏云。什者。雜也聚也。乃是一切 受用器物也。
[0278c26] 百一物
[0278c26] 大概之辭也。薩婆多論云。百物各 可蓄一也。
[0278c28] 六物
[0278c28] 謂 (三衣。尼師壇。鉢。濾) 水囊○增輝記云 (非謂別有六物) 也 (經音義第六是針筒) 。
[0279a01] 鉢
[0279a01] 梵云鉢多羅。此云應器。今略云鉢也。又 呼鉢盂。即華梵兼名也。鉢者乃是三根人。 資身要急之物。佛聽用二種。注之如左。
[0279a04] 瓦鉢
[0279a04] 佛住孫婆白土村。爾時。係婆天神白 佛。過去佛皆受用此處瓦鉢。佛乃聽比丘 受瓦鉢。
[0279a07] 鐵鉢
[0279a07] 佛住王舍城行諸房。見一比丘枕手 臥。知而問曰。汝安樂否。答我所枕手。失 鉢墮地乃破故不樂。佛言聽蓄鐵鉢○鉢
律有制。聽三品量文多不錄。
[0279a11] 五綴鉢
[0279a11] (綴謂校釘) ○四分律 (戒本) 云。比丘蓄鉢減 五綴 (連綴也) 不漏更求新者為好故尼薩耆波
逸提○法苑云。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 舍城國王請食訖。令羅云滌鉢。失手撲為 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白佛皆撲鉢破為五 片。佛言表我滅後初五百年諸惡比丘分
毘尼藏為五部也。佛乃親將鈆錫釘。綴破 鉢。故云五綴。
[0279a19] 降龍鉢
[0279a19] 遠取佛降迦葉火龍於鉢中。名之。 近取晉高僧涉公以符堅建元十一年長安 大旱。堅請涉呪龍。俄爾龍在涉鉢中雨遂
告足。至十六年涉遷化。十七年自正月止 六月不雨。多求不應。堅謂中書朱肜曰。涉 公若在。朕豈焦心於雲漢若是哉。
[0279a25] 鉢器大小數
[0279a25] 十誦律云。鉢半鉢大鍵 [金*咨] (鍵音處。 [金*咨] 音咨。經音疏云。鉢中之小鉢。助鉢用故) 小鍵 [金*咨]
(僧祇同) ○四分律 云。鍵 [金*咨] 入小鉢。小鉢入次鉢。次鉢入大鉢 (此律言。小鉢即十誦大鍵 [金*咨]
也。次鉢即半鉢也。淮諸律四事可見也。今呼為 鏡 子。 鏡 音訓切。 [昔*真] 云鐵 類也。非器故) 。
[0279b01] 鉢支
[0279b01] 律云。鉢不正聽作鉢支。
[0279b02] 鉢袋
[0279b02] 律云。聽作鉢袋青色 (今呼鉢囊也) 。
[0279b03] 鉢蓋
[0279b03] 律云。有塵坌。鉢聽作鉢蓋。
[0279b04] 錫杖
[0279b04] 梵云隙棄羅。此云錫杖。由振時作 錫聲故○十誦云聲杖○錫杖經云。佛告 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
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又名德杖。 彰顯智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土之 明記道法之幢。迦葉白佛。何名錫杖。佛言
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 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 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疎斷故。若二
股六環。是迦葉佛製。若四股十二環。是釋 迦佛製 (彼經大有訓釋名字說作亭分表法持法功德文多不錄在定字函) ○三千威
儀經云。持錫不得入眾。日中後不得復持。 (日中即知) 不得檐於肩上○五百問云。持錫有 多事能警惡虫毒獸故。
[0279b18] 解虎錫
[0279b18] 始因齊高僧稠禪師在懷州王屋山 習禪。聞有虎鬪稠往以錫杖中解之。虎遂 各去。因是名焉。
[0279b21] 拂子
[0279b21] 律云比丘患草虫。佛聽作拂子○僧 祇云。佛聽線拂列 [疊*毛] 拂甚拂樹皮拂制。若 猫牛尾馬尾拂。并金銀裝柄者。皆不得執。
[0279b24] 麈尾
[0279b24] 音義指歸云。名苑曰鹿之大者曰麈。 群鹿隨之。皆看麈所往隨麈尾所轉為準 今講者執之象彼蓋有所指麾故○五百問 云。比丘捉麈尾
[彳*巳] 墮。
[0279b28] 如意
[0279b28] 梵云阿那律。秦言如意。指歸云。古之 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 長三尺許。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
如人之意。故曰。如意。誠甞問譯經三藏通 梵大師清沼。字學通慧大師雲勝。皆云。如 意之制。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
如雲葉。又如此方篆書心字故。若局爪杖 者。只如文殊亦執之。豈欲搔痒也。又云。今 講僧尚執之。多私記節文祝辭於柄。備於 忽忘。要時手執目
[利-禾+(對-寸)] 。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若俗官之手版。備於忽忘。名笏也。若齊高 祖賜隱士明僧紹竹根如意。梁武帝賜昭
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倫王敦皆執鐵如 意此必爪杖也。因斯而論則有二如意。蓋 名同而用異焉。
[0279c14] 手爐
[0279c14] 法苑云。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略 云前有十六師子白象。於二獸頭上別起 蓮華臺以為爐。後有師子蹲踞。頂上有九
龍繞承金華。華內有金臺寶子盛香。佛說 法時常執此爐。比觀今世手爐之製。小有 倣法焉。
[0279c20] 數珠
[0279c20] 牟梨曼陀羅呪經云。梵語鉢塞莫。梁 云數珠。此乃是引接下根牽課。修業之具 也○木槵子經云。昔有國王名波流梨。白
佛言。我國邊小。頻年冠疫穀貴民困。我常 不安。法藏深廣。不得遍行。惟願垂示法 要。佛言大王若欲滅煩惱。當貫木槵子一
百八箇。常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陀南無 達磨。南無僧伽名。乃過一子。如是漸次。乃 至千萬。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除諂曲。
捨命得生炎摩天。若滿百萬遍。當除百八 結業。獲常樂果。王言我當奉行 (百八結者。小乘見修合
論煩惱共有一百八數且明見惑三界四諦下煩惱共有八十八。謂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貪瞋癡慢疑身邊見。
邪見。見取戒禁取也。集滅離三見謂集滅二諦下各除身邊耶三見也道除於二見謂道諦除身邊二見也上界
不行恚謂上界四諦下各除瞋一。已上三界四諦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斷惑欲界有四謂貪瞋癡慢上二界
各除瞋共有六已上成十計九十八也。更加十纏謂無慚無愧昏沈惡作惱嫉掉舉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 也) ○曼殊室利校量數珠經。略。云。其數珠
體種種不同校量。乃至槵子搯一遍。得福 千倍。蓮子得福萬倍。水精得福千億倍。若 菩提子或搯。或手持得福無量 (彼經廣有說文。繁不具錄) 。
[0280a10] 扇
[0280a10] 西天多用。如阿含經云。阿難羅云。皆執 扇侍佛。優波離結集律藏時。波斯匿王與 象牙裝扇。令執誦律○古高僧慧榮。講時
執扇○隋煬帝賜高僧敬脫。大竹扇闊三 尺入內講經論。
[0280a15] 拄杖
[0280a15] 十誦律云。佛聽蓄杖。其 [矛*(替-曰+貝)] 用鐵為堅 牢故。斯蓋行李之 (善助) 也 (言 [矛*(替-曰+貝)]
用鐵即小拄杖子非今擔衣鉢大者) 。 毘奈耶云。佛聽蓄拄杖。有二因緣。一為老 瘦無力二為病苦嬰身故○隋煬帝在 �
時。送法藏禪師靈壽杖。書云每策此杖時。 賜相憶 (策杖有禮。呂氏春秋日。孔子弟氏抱杖而問其父。拄杖而問兄弟。曳杖而問妻子。
蓋尊卑之差也。凡策杖若見尊宿并二師皆須投杖於地問訊。或是二師杖必倚著處然有問訊若為二師揉 杖師有願問必抱杖以對之) 。
[0280a23] 淨瓶
[0280a23] 梵語軍遲。此云瓶。常貯水。隨身用以 淨手○寄歸傳云。軍持有二。若 甆 瓦者。是 淨用。若銅鐵者。是觸用。
[0280a26] 蓋
[0280a26] 律有二種。一竹蓋。二葉蓋。寄歸傳云。西 域僧有持竹蓋。或持傘者。梁高僧惠韶。遇 有請。則自携枝笠也。今僧戴竹笠。 棕 笠乃
竹蓋之遺製。但去柄爾。今又加油絹於上。 即唐馬周。製在蓆 帽 以禦雨故。効之也。
[0280b03] 戒刀
[0280b03] 僧史略云。戒刀皆是道具。按律許蓄 月頭刀子。為割衣故。今比丘蓄刀名戒者。 蓋佛不許斫截一切草木壞鬼神村故。草 木尚戒。況其他也。
[0280b07] 濾水囊
[0280b07] 增輝記云。觀其狀雖輕小。察其功 用○為護生命。即慈悲之意。其在此也。中 華僧鮮有受持。今准律摽。示備於有問爾
○根本百一羯磨云。水羅有五種。一方羅 (用絹三尺或二尺隨時大小作絹須細密不透虫者若用疎絹薄紗紵布者本無護生之意) 二法瓶 (陰陽瓶也) 三君遲
(以絹繫口以繩懸況。於水待滿引出) 四酌水羅。五 衣角羅 (言衣角者非袈裟角也但取密絹方一探手或繫瓶口或安鉢中濾水用也) ○南
山鈔有式樣。文多不錄○道具律中聽者 名式極多非今所用。故不注之。
制聽
[0280b17] 持蓋
[0280b17] 律云。跋難陀比丘持大蓋行 (似今涼傘也) 諸 居士遙見謂是官人。皆避道。及近元是比 丘。乃譏謙之。佛乃制戒。不應持大蓋。若天
雨即聽 (字平聲即開許也) 。
[0280b21] 畫房壁
[0280b21] 僧祇云。比丘作房欲畫壁。佛言聽 畫山林人馬之屬。不得畫男女和合之像 ○昔者南齊竟陵文宣王圖先賢形貌於書
齋壁。俾若神對其中。有烈女之像。時有客 曰。君畫烈女。似好色不好德也。文宣遂 削去謝之。俗宮避嫌。尚如此焉。
[0280b27] 懸香
[0280b27] 四分云。比丘房內臭。佛許用香泥。泥 之。猶臭。佛言應四角懸香。
[0280c01] 籴粜
[0280c01] 僧祇云比丘籴貯穀米。應作是念。我 當依是。得誦經坐禪行道。到穀貴時。若食 長 (音伩) 若作功德。餘者粜之。
[0280c04] [(栽-木+土)-十+土] 樹
[0280c04] 毘尼母云。若比丘為三寶。種三等樹。 一果樹。二華樹。三葉樹。但有福無過。
[0280c06] 養狗
[0280c06] 薩波多律攝云。大寺內為防守故聽 養狗。須知行法。若瓟損塔并房院地應平 填。若遺下應除去。不爾者得惡作罪。
[0280c09] 嚴飾床褥
[0280c09] 律難陀比丘。嚴飾床褥為人譏 云。此太嚴麗。非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