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llection of Meanings and Terms in Translation (Fanyi Mingyi Ji) 翻譯名義集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翻譯名義集
姑蘇景德寺大師法雲

* 第五十九
* 犍椎道具第六
* 沙門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二諦第六十四

第五十九

[1166c12] 十方一切眾僧修道 一切來往處所 平等佛法其中
飲食十方凡聖鳴鐘作法僧眾同時檀越 及時
不吝護持正法西域記僧伽 四起 戶牖圖畫
相傳外國國王招提寺 毀壞白馬繞塔 以為白馬
僧史略鴻臚寺四夷 洛陽西雍門精舍白馬白馬釋名
其內西 乍來公司 天人玄暢周穆王文殊目連
穆王列子所謂化人化人 穆王迦葉佛說法 道場周穆王大夏
何方東南王建何為 罕見前緣神靈
見者文字劉向藏書 佛經豈非前已名僧 精舍釋迦譜
心所精舍 故云精舍藝文精妙 精練行者所居道場修道
隋煬帝天下寺院道場止觀 清淨境界實相蓮社 立春後五
白虎通所以何為天下福報不可封土 往生東晉法師廬阜
二十三締結方外於是相與 蓮社蓮社 (云云) 。

[1167a21] 正音掣多羅土田淨名不同名為莊嚴差別 國土伽藍
梵剎西域所居 梵語 () 竿 阿含沙門勤苦一法便
少欲法華 塔婆大為金地 長表如法阿育王金華 低昂

[1167b02] 羅摩

[1167b03] 音義四方 僧物筆者 對面音義
後魏太武始光 元年伽藍創立

[1167b08] 僧祇四方僧物常住 常住眾僧寺舍果樹 不通受用
不通常住二十常住僧家 十方本處名僧 現前現前此處
四十現前五眾 羯磨十方得罪羯磨現前 現前僧物

[1167b17] 阿蘭若阿練若大論遠離薩婆 閑靜天台無諍所居
聚落忿 無諍出乎空閑阿蘭若 空寂達磨阿蘭若
諸法本來 摩登伽阿蘭若村落俱盧 大牛吼聲不及阿蘭若沙磧

[1167b27] 僧伽藍眾園僧史略 眾人園圃園圃佛弟子生殖 聖果

[1167c01] 那爛陀西域記施無厭伽藍菴沒羅園中有那爛陀伽藍其實如來行菩薩道
大國建都此地憐愍眾生好樂 德號施無厭那爛陀寺 四十八一門九天西域 伽藍

[1167c08] 菴羅園菴羅果樹 國人 女人守護
宿見佛歡喜

[1167c13] 迦蘭陀善見經律異相 毘舍離入山 下來王覺
迦蘭 中有長者金錢四十 長者由此所以名為迦蘭陀
長者三藏迦蘭以此 外道見佛深法不以 地神外道
長者外道 長者建立精舍

[1167c24] 藍毘尼嵐毘尼 解脫華嚴音義 圓光天女 ()
上古

[1167c28] 西域記闇林千佛 此地說法佛滅三百迦多衍那 發智論

[1168a02] 西域記奇特

[1168a03] 智論野火中有水漬

[1168a06] 窣堵波西域記浮圖偷婆 方墳圓塚 靈廟劉熙釋名先祖
形貌所在塔婆說文 徐鉉西國浮圖浮圖 戒壇字書
西梵本 () 名曰塔婆阿難 荼毘一切四眾收取舍利七寶
拘尸那城道中七寶塔 輪相 (云云) 。辟支佛十一 羅漢嚴飾
輪王七寶層級何以三界 十二因緣經 菩薩辟支佛四果
二果初果輪王蕉葉 而已 (輪相僧祇迦葉佛長表輪相多云相輪仰望) 。

[1168a23] 支提難提脂帝制底制多供養 善處心論舍利舍利支提文句支提骨身
支徵得道轉法輪

[1168a28] 奢那西域地下 窣堵波

[1168b01] 健陀俱胝義淨西方佛堂健陀

[1168b03] 云游行處

[1168b04] 滿。 () 正名曼茶羅 鄭玄封土。 ()
漢書音義地平國語周書
三壇說文爾雅 鹿九月 平治

[1168b13] 脫闍資中 () 爾雅而言脫落梵語

[1168b16]

道具第六

[1168b18] 菩薩戒經資生順道中阿含 資身道者即是增長善法 沙門
廊廟朝宗北山錄 () (音軌祭器外方) (切肉) 制度文章 升降上下周旋
() 。 () 鐘鼓干戚 (先王干戚 )
屈伸俯仰 禮樂繕寫道德齋戒道德 道德

[1168b29] () 。 () 聲論 犍槌犍椎
羯磨未見 後世無知至於一宗 犍槌改為
大藏經方知 犍槌呼召自從聲論 講堂犍椎如來五分
諸比丘布薩時不時行道佛言 犍椎打鼓使沙彌 不得三通二時使
淨人住處不得高處 沙彌比丘 尋常所行發聲
乃至在世五分三通經論
三寶十方僧眾聞者雲集共同 惡趣受苦眾生停息付法藏
殺害羅漢維那 鐘聲因緣
使受苦 上元心氣 復甦自言殿先主
五木問曰至於 誤殺 因此
生還寺觀鳴鐘 受苦
下民無緣 以為在位于闐國 交聘一玉天王吾愛置於
百官一日如廁頭痛 天王佛塔
自封知者以此 還家不敢 天王
清涼高皇帝 (鳴鐘) 。
一切惡道停止應法 犍槌梵語 梵語犍槌
鐘磬音義指歸 梵王祇桓金鐘迦葉結集 () 犍槌天竺未知
五分律 打鼓犍槌大德
布薩說戒時到門外 當心恭敬 緣覺羅漢何以三乘同法
西戶外旁門西 定心出門西 可知不得
五法敬重法尊自卑 應知俯仰
不為不可應作默然徒眾 嚴整清潔可觀善心 華嚴具足受持威儀教法是故
僧寶不斷智論佛法弟子和合 賢聖說法二者賢聖默然此處 二事不得雜說世論 ()
不在誦經說法必須 雖是法語應時名為綺語後裔

[1169b13] 四分五分五指 長拳不過小指不得 檀越不知不知
布薩沙彌 布薩羯磨四分 沙彌十戒
一頭 () 。 耳語 (耳畔勸勉) 。僧寺中有
即令應得 主人犯重同情者多少

[1169b23] 隙棄羅 名聲錫杖又名智杖德杖 功德聖人幖幟賢士道法
根本雜事比丘乞食深入長者 比丘白佛可作警覺 譏毀拳打
家人何故打破 應作錫杖苾芻不解佛言杖頭 () 搖動警覺
一二無人五百 多事義淨錫杖 三分上分
迦葉佛十二釋迦佛禪師錫杖
第三飛錫空中

[1169c11] 不顧

[1169c13] 持有 西域記 西域
應法

[1169c18] 薩羅西 [*] 。東夏若是
可取邊長兩頭 () 。 兩邊
僧祇三重毘尼應作二重 應作三重不得中間
重覆護生 羯磨一方 隨時大小二法陰陽
滿引出 五衣

[1170a03] 鉢塞莫數珠 槵子木槵子一百八隨身志心南無佛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1170a07] 多羅應法 應法大要 赤色孔雀鴿
小受中品可知 南山 五分
以為大德 心念比丘某甲多羅常用 () 比丘佛言
如是外道

[1170a17] ( ) [*] () 。 ()
十誦律 [*] [*] 。四分律 [*]
梵音輕重

[1170a22] 法寶 [*]

[1170a24] 五分自今諸比丘羊皮牛皮傳聞西域渡海翎毛海船吹氣



沙門第六十一

[1170a28] 大論釋子禁戒剃髮 沙門削髮 沙門戒法僧祇三衣
賢聖沙門幖幟四分三世如來 如是大品十二頭陀二種一者 智論因緣四方追逐邪命
檀越 得道貪著因緣招致奪命有如
但三衣智論行者少欲知足 不少三衣白衣 種種外道苦行無恥是故
佛弟子二邊處中北山憍陳如 須菩提聖人終身 更衣高僧不克在于 不可不在乎

[1170b15] 應法臥具釋名 所以寒暑白虎通
所以隱形障蔽涅槃衣裳形體

[1170b20] 袈裟迦羅不正色 章服袈裟
以為敷具 四分以為臥具之類薩婆多臥具三衣大淨法門經袈裟
大集經出世真諦雜記袈裟外國三衣 六塵消瘦
煩惱蓮華名間 如法 壞色木蘭木蘭
樹皮沙門不為 怨賊章服功德
徒然五分 應順章服 條葉
左右開明縵衣南山 西域縫衣佛滅 二百北天竺外道外道
利刀內衣外道 沙門釋子利刀 由此比丘耶舍阿羅漢
諸比丘權且縫合絕命 義淨西國三衣 東夏大衣
限日不成 突吉羅不受突吉羅長者悲華經
發願成佛袈裟五功 我法犯重邪見等於一念尊重 三乘授記天龍人袈裟
三乘不退鬼神諸人袈裟 乃至飲食充足眾生共相違背 袈裟慈心恭敬尊重
得勝瓔珞經天龍八部 袈裟慈悲心海龍王經龍王白佛如此 無數金翅願佛擁護
安穩於是世尊脫身龍王 周遍中有 金翅鳥不能觸犯禁戒所願
比丘不能袈裟法滅盡經沙門袈裟自然應法 [(-)/] [/]
加沙葛洪

[1171a08] 僧伽梨西域記僧伽梨 合成義淨重複衣靈感轉法輪
南山三衣義譯 雜碎條數 王宮聚落乞食說法薩婆多
大衣三品十一十三 名下十五十七十九 中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
上品所以短少 法服敬田加持大德一心念 比丘某甲僧伽梨
(若干) (若干) (若干) () () 大衣 長者 (去聲)
受持大德一心念 某甲比丘安陀會二十五 (僧祇有緣威儀加法) 。大德一心念
比丘某甲僧伽梨三衣受持 (一說) 。

[1171a27] 多羅郁多羅僧著衣 南山入眾 加法
(上下 加法) 。

[1171b02] 安陀會羅婆宿 南山名下內行 加法安陀會
(五分比丘 威儀生口加法云云) 。菩薩
著衣上衣大衣戒壇 大衣上衣癡心華嚴袈裟
三毒四分懷抱結使袈裟

[1171b11] 即是 [*] 相者三衣 佛法至此一百八十七出家

[1171b14] 尼師壇尼師但那坐具 佛言身為臥具 三更善見
(迦留陀夷不容) 二重 四重宿突吉羅戒壇 尼師壇受戒
法身五分 五分定慧天神 迦葉兄弟袈裟 坐具袈裟 (云云)
諸眾 年少比丘儀容乞食由是衣角風飄尼師壇 外道達摩比丘上片
答曰 (云云) 。達摩多云 可貴威靈得以 (云云) 。比丘白佛由此衣角
坐具不得 摩得勒伽宿不須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尼師 受持
() 。

[1171c05] 僧祇支僧却崎西域記 正名覆腋衣 竺道祖請僧自恣
宮人偏袒不以施僧 左邊祇支因而右邊 祇支

[1171c12] () 西域記 (云云) 。涅槃
(廣雅通俗便) 。束帶 各異不同釋名連接

[1171c17] 應法內衣

[1171c20] 明了 功德坐夏西域記 鈔引明了
堅實敗壞又名為難功德須彌大衣堅固
古翻安居 安居不得功德僧眾 功德
宿四分 功德安居七月十六 十二月十五四分 檀越糞掃衣
(四分死人) 。 即日宿不以 邪命應法四周有緣袈裟
鳴鐘僧羯磨出自

[1172a07] 應法蠶絲綿 臥具音義 綿天竺國名粳米
變為以為綿 絲綿 [*] 大衣 西
[*] 問答天竺無著由此 念著章服

[1172a15] 。 () 細布綿達磨袈裟

[1172a17] 綿

[1172a18] 劫波綿正言波羅可以高昌 [*] 。罽賓國
柳絮 (女真) 以為

[1172a22] 錦衣

[1172a23] 綿音義 兜沙綿 綿因而柳絮
或稱 (使) 佛手柔軟加以綿

[1172a28] 修羅圖像而立 修羅不著

[1172b01]

[1172b02]

[1172b03] 細布

[1172b04] 麻衣西域記之類 荊芥青色西域多用羊毛

[1172b06] 西域記羊毛

[1172b07] 西域記野獸毛細 服用

[1172b09]

[1172b10] 蘇摩

[1172b11] 摩羅一切通名蘇摩別有蘇摩大小 鮮白眾多應法
西域多用蘇摩行列 條貫男女貴賤莊嚴以為正法生天華鬘

第六十二

[1172b18] 佛地論任持任持色身不斷 長養善法流入五臟 四肢身心
(三德淨潔 如法鹹淡) 。楞嚴如是世界十二 所謂
是故佛言一切眾生 香味 變壞 (起世經
微細閻浮提 按摩澡浴微細古譯經律 說文
通俗 漿不可 於是) 六識相應喜樂
(通慧相對資身僧祇愛著豈非
何以戲劇終日起世經一切卵生身故 冷暖) 。 意思第六識相可意
希望 (起世經眾生意思增長蝦蟆伽羅
眾生意思壽命此等相應觸及相應心所遍行 飲食令人不死)
第八執持分所執持 大種 (起世經地獄眾生無邊識處天等以為) 。三界
欲界無色香味三界 (中陰心論人中食人 食香
[-+] 中陰) 。

[1172c11] 唱法 梵摩難國王經 平等不問大小於是阿難
眾僧平等莊嚴論 長者外道和食 阿難
十方理應 隨喜人情用心不等閉門 不亦 鳴鐘本意出家
不能 不肯諸佛 檀越一時十方
不亦善哉 (餓鬼 ) 。僧事有限無窮有限 無窮僧事不立答曰鄙俗
高見四事供養三寶福田天地生長 受用佛藏經一心
行道隨順法行衣食如來白毫 相中一分一切出家弟子不能 勤修戒行至誠護法
通用開門處處必當 受食應作五觀多少
(大論復次思惟收穫淘汰用功
集合辛苦如是入口不淨宿昔之間變為尿 變成不淨)
(行者思惟如此貪著地獄 地獄當作畜生牛羊駱駝宿債猪狗糞除如是觀生厭)
德行

[1173a09] 不過三毒正事 成道不過一切一切
一切眾生 氣力處中高下

[1173a14] 齋日請觀音經疏 口業只是中道不得 中道法界
正中前方便之中 中道法界有法以致
是故君子非有大事非有恭敬嗜欲 嗜欲
釋氏不過中食 三昧瓶沙王何故 日中諸天日中三世佛
西畜生日暮鬼神六趣 三世佛理解故云 不得不得
初地中道無法 毘婆沙
共相支持八支報恩 終身優婆塞中間人智論問曰何故六齋日八戒修福
惡鬼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聖人持齋修善 不受八戒一日
佛出世一日一夜諸佛 八戒不過中食 (云云) 。功德涅槃 四天王經佛說六齋日使者太子
天王自下觀察眾生布施持戒孝順父母 便忉利帝釋諸天不悅阿修羅諸天減少布施持戒孝順
父母諸天帝釋歡喜諸天 減損阿修羅 (云云) 。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天地陰陽 交代

[1173b20] 增長受持 增長善根南齊沈約 不得道者由於心神心神所以
由於其事一則 勢利 日用
萬事 (云云) 枝葉聖人不斷三事求道 無從不為立法使直言
三事禁絕三事人情 方舟豈不直至彼岸河流
不得不 不願三事 不可情性
以此之後清虛 念慮自習於是 八支禁戒無由
從事故云往古諸佛 [-+(/)] 。捷徑
不知處處經 佛言 一心無有下風安穩
四分比丘非時食

[1173c15] 四分律 乾飯僧祇
非時不得為時名為非時言中 天中午時僧祇午時
一瞬即是非時宋文帝飯僧 白日
便

[1173c24] 四分不正枝葉

[1173c26]

[1173c28] 根莖 後五 後五隨意僧齋

[1174a03] 可食

[1174a04] 鉢和羅應法梵語 輕重自恣應法 西方
降下王宮供養 自恣日食比丘

[1174a09] 分衛善見乞食僧祇乞食 施僧衛護修道故云分衛 梵語未詳應法
正言墮在 行乞 十二頭陀乞食大論
二眾乞食二食 因緣所以者何 福德好人不得嫌恨
懊惱憂苦貪愛法則遮道眾僧入眾斷事料理僧事
處分使散亂行道有如 乞食論文乞食 不一法師
乞食福利群生折伏憍慢除去寶雨經 成就十法攝受有情次第
知足分布 現前善根圓滿我執寶雲經乞食四分一分
梵行乞人鬼神一分長者名曰不信因果 遠見居家樹神
作禮饑渴五指自然出於 飲食甘美大哭答曰五百飢渴
長者問曰所致答曰迦葉 城門沙門乞食 以此分衛精舍如是非一壽終
長者大悟八千淘米流出 可以乘船

[1174b12] 通慧指歸 二種 糖蜜 ()
不同後堂 乾飯乾飯 稱為孟子 乾飯

[1174b18] 迦師後堂慈和 燕麥南人南泉大麥迦師小麥迦師


[1174b22]

[1174b23] 天台禪師觀心食法維那 供養一體三寶遍十方 佛事出生六道六波羅蜜
眾生之外 生死分別生死無邊 分衛清眾
皆是無明煩惱生死 皆是般若毛孔次第心路
般若淨名 明證 (大品經一切法趣味不過不可得云何有趣一切法趣味即是
即是不思議法界一切法若是一切法若是一切法不可思議不見
云何有趣不見云何不見即是中道三昧真法禪悅通達 二諦二諦三昧法喜禪悅)
以此般若法身法身解脫三德 名為不得不得畢竟
可食 養身 因緣和合不可前後分別
空中不可思議名為中道淨名非有煩惱煩惱 入定定意食法 (沙囊
不絕三業地獄無色眾生相續) 。

第六十三

[1174c19] 僧祇波羅夷僧殘 提舍突吉羅四分第三偷蘭 第七


[1174c23] 波羅夷僧祇一者 退道果二者不共 失道而已不得說戒羯磨二種中共
墮落墮在阿鼻地獄 四分譬如人頭不可不復比丘作惡行者猶如
不容以此持戒自古從眾 義譯目連問罪波羅夷 他化自在天十六千歲泥犁
九百二十一六十千歲 人間一千六百他化天晝夜

[1175a05] 僧伽善見僧伽 羯磨末後出罪羯磨作法
毘尼僧殘人為 咽喉名為僧伽 八千人間二百
十億四十千歲大大地獄人間八百 一日

[1175a13] 摩那埵歡喜 慚愧使眾僧歡喜

[1175a15] 阿浮訶那善見入眾羯磨拔除 清淨解脫

[1175a17] 偷蘭遮善見偷蘭善道墮惡道從不 初二明了
即為二種重罪方便 善根不依所立 偷蘭遮兜率天四千
五十六十千歲地獄人間 四百晝夜

[1175a25] 墮在燒煮 地獄燒煮黑暗 夜摩天千歲人間
二十一四十千歲地獄人間 百年晝夜

[1175b01] 律儀舊翻捨墮聲論 四分二十三十 強制

[1175b05] 波羅提提對治 僧祇發露提舍 三十三天壽命千歲人間六十
黑繩地獄人間一百晝夜

[1175b09] 突吉羅善見吉羅聲論正音四分律式叉 應當學
守戒微細 天眼犯罪比丘 豈非守戒之中
一部以為惡作 應當學罪重 罪名應當
突吉羅眾學四天王五百泥犁人間九百千歲等活 人間五十晝夜俱舍
如次晝夜壽量 熱中無間中劫傍生一中日月五百壽量婆訶百年 二十◎。

二諦第六十四

[1175b26] 東土 () 。西域 (西) 。沿佛陀僧伽菩提
隨機無邊 二諦

*
* 釋名
*
*
*
* 六境
* 勸誡

[1175c03] 中觀論諸佛二諦眾生說 世俗諦第一義諦 徒然所立聞法
有所二諦大論二種眾生一者諸法假名二者著名為著名字眾生無相諸法假名
世諦是以世俗緣起諸法 佛事不捨一法 天堂
地獄俗諦真諦本寂 所以實際不受一塵是非 能所萬象真如三乘
真諦釋名二諦能詮 真是實義 涅槃出世
所知第一義諦世人所知世諦北山 之謂之謂 性空假有假有
性空真空事理昭明太子真諦俗諦假名中道
宗鏡問曰一心 理事理性成真事實極成二諦大小二乘
建立如何極成決定不可 隨俗有道理瑜伽論一有 極成真實二道極成真實世間極成
一切世間隨順世俗 悟入所見同性 乃至
苦樂以要言之即如不如 即如不如決定勝解所行一切 世間本際展轉傳來分別
不由思惟籌量觀察然後世間 極成真實道理極成真實依止比及 善思決定所行所知
成道建立施設道理極成 二諦昭明 世人所知生法聖人所知不生
荊溪一法 宛然百界千如同居一念 摩訶衍二種云何一者
二者一法二義實相 假名差別平等昭明 指空宗鏡俗諦不得不
真諦不得不 萬法森羅無所得 寂滅隨緣真是俗家萬法
假名 彼此生滅差別諸法實相彼此 不一不二仁王
(融通法性) 。 (聖人凡夫) 。 一二入聖古德二諦並非
未曾 高飛兩個鴛鴦獨立真俗二諦空有一昧
大業不成無為 諸佛
眾生淨土教化諸眾生 聖人隨緣不變成事體空荊溪應知萬法
真如不變真如萬法隨緣此等 明文真俗相者法性真諦無明十二因緣
俗諦人心不覺深妙二諦 一處大經十二
二諦二諦初一 出世人心所見第一義諦世人 心所見者名為世諦世情
世諦聖智第一義諦即是 隨情五陰和合某甲 世諦無名
第一義諦無名生滅二諦 (實有 ) 。有法有名第一義諦有法有名無實世諦不實
無生二諦 (有為有空) 。我人眾生 壽命知見乃至龜毛兔角陰界 世諦苦集滅道真諦不定
(有為有空不空) 。世法 世法執著
世諦五法顛倒第一義諦 不法二諦 (四者有為不空一切法不空)
世諦 第一義諦 (名為不空)
世諦第一義諦 二諦 (不空一切法
不空) 。譬如名字父母 世諦十二因緣和合第一義諦和合二諦真俗不二 (
一切法有趣不空界內界外二諦
接通天台教法) 。六境智者起信 境智無二
無二無二只是一智 名為真智名為無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無性 即是真空前後無心 境外心境一法勸誡
大經二諦其實方便日月 不見不一
阿難自我往昔 多聞文殊師利二諦義三塗無量劫地獄迦葉佛
解釋有無二諦迦葉佛一切諸法 定性有無不然一切萬法 空寂二諦不解
二諦俗諦真諦 思議偏執學佛佛藏 閻浮提有所
實相佛法不思議 難解聖教覃思

[1177a03] 翻譯名義編集簡略 或缺解義披閱思索復述 十號

[1177a06] 明行足具足三明六神通智論一如 天眼三天五識宿命通 無漏神通陰陽不測之謂
不動瓔珞名天通名 天然無礙神通一如轉變如意一身
無礙 四一轉變大能 種種
外道不過諸佛弟子 自在無有如意六塵不可 不淨可愛不淨
如意獨有天眼通得色 四大清淨名天天眼所見 下地六道眾生
諸色無不天眼二種 修得五道中天修得何以 憶念種種光明 (云云) 。天耳通
得色四大清淨一切聲 三惡道云何天耳通修得憶念 天耳通宿命通本事憶念
日月年歲乃至過去中一 千萬億乃至大阿羅漢辟支佛 大劫大菩薩無量劫宿命
通知他心通無垢 生住滅憶念復次他人 然後知心
心智無漏如來莊嚴一切佛境界 無漏四漏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遠離
神通何等過去宿命 過去因緣行業 (宿命) 知行因緣際會 (天明)
結使不知更生不生漏盡 復生 (無漏) 。

[1177b12] 佛陀盡性大覺 不可以不可以萬物不為
之內無言非有不可 不可寂寞 所以
是以真法如來 實相實相即如無機
六即任性 隨情下凡由是天台智者祖師 六即二種大過因果
聖凡生死海涅槃 不一不異道融無非智圓
庶幾見聞開悟

[1177b29] 理即

[1177c01] 動靜杳杳 不知

[1177c03] 名字即

[1177c04] 無生不死 蹉跎

[1177c06] 觀行即

[1177c07] 念念照常心心諸法

[1177c09] 相似即

[1177c10] 四住六塵未盡眼中

[1177c12] 分真即

[1177c13] 開悟湛然一切未盡 朦朧

[1177c15] 究竟即

[1177c16] 從來真是今日 一法

[1177c18] () 無量壽智論無量一者 聖人不能虛空涅槃眾生 不可量二者有法不能
須彌山大海斤兩多少諸佛菩薩 諸天世人不能無量是故天台 四句實有而言無量彌陀
而言如此金光明無量 無量涅槃無量實有而言八十三身
四句法華復次法身非量 無量報身金剛金剛無量應身 應用不斷無量通途三句
一句無常

[1178a02] [-+] 自在大聲

[1178a03] 迦羅所應斷已斷

[1178a04] 譯師唐太宗門徑蕭蕭一回徘徊白馬 確實是非烈焰真偽
春風狼籍當年道教 三藏取經詩曰唐代高僧 求法長安後者安知
往往容易

[1178a12] () 天地天地 其中繫詞天地 天地天文地理
白虎通為人 萬物交易變化

[1178a17] 自有

[1178a18] 質多羅

[1178a19] 三天須彌

[1178a21] 五無間業瑜伽第九 羅漢破僧出佛身血

[1178a23] 夜神吉祥

[1178a24] 火星

[1178a25] () 水星

[1178a26] 木星

[1178a27] 土星

[1178a28] 金星

[1178a29]

[1178b01] 胡豆

[1178b02] 畢力迦苜蓿漢書罽賓國

[1178b04] 羅婆羅婆膠香

[1178b05] 那羅陀那羅 華香名人

[1178b08] 末利黃色黃金

[1178b09] 牛糞

[1178b10] 阿提目多伽宗鏡攝論本來 多時在地變為西方 香油華香一處
油油

[1178b14] 解脫縱任無礙塵累不能解脫 三昧神足 巨細相容變化隨意自在解脫無礙
解脫心得自在不為不能 解脫淨名真性方便故經云諸佛菩薩解脫不思議菩薩
解脫須彌芥子 種種變現莫測即是解脫不思議何者諸菩薩解脫即是真性菩薩
即是慧能須彌即是方便大品心得解脫解脫

[1178b26] 故稱梵音中有

[1178b28] 方便萬行功用不及方便梵音中有 便二種深空
能信方便誘引群生 漸悟方便淨名便是菩薩
諸法隨機利物故云方便荊溪法華 分為法用及門 取法趣入
開權開權菩薩 二乘菩薩當分傳入故且據理一意當分
法用故且用法一意 具足論法方便品思無邪指歸釋教五時知見
諸佛太虛 由是管窺義天 法海真詮
品題品題諸佛 真實方便 真實而立
唱言佛智慧甚深無量權實先達 權實
權實方便由此 相繼題意 法王機緣未熟實施
靈山聲聞 既有結集善權真實
方便其實法體 權實四句 轉體正直方便無上道
乃至第四我等真是 方便品開權法華 開權顯實無實法用
真實相待方便品 即是自行方便
大有一致昔時 今日開權即是 不二淨名報恩
立方便既是體外 方便說不出先師舊觀 至當自立原意二義品題
經家旨趣 字首法則權實所以開顯二門一部
權實權實 無異原意所以在意 實意在於故云過去諸佛無數
便種種因緣種種譬喻眾生演說諸法一佛乘 真實無由
開方便門 真實指示 處在在前權方便今日方便
真實方便 便是故經家題名方便 方便即是真實身子疑云何故殷勤
方便方便開權 或者問曰開權方便淨名 開權方便方便何不
方便闡揚善巧 權謀隨機利物方便 方便機緣方便
便 立法方便然後方便初二
法用便 有方差會一實三教得名
四教 有方差會方便 成體文中
真實相對 方便方便 皆是真實真實
便顯得次第 得名方便 能詮方便故知
一實 能詮三教教行人理 能詮
爾前三教利根菩薩顯露二乘祕密稱為 便
即是內衣無價頂上 唯有無二作人長者子無二如斯
十方佛不須我法 便正是 第三即是一實
方名方便第三即今 得名名門偏門故云顯露
故云妙樂 第三 得名
故云 第三 開成中善名為方便方便
方法 體內方便第三 何者第三開顯
今昔 初二第三
總持 不足初二 異體方便
同體方便破顯天竺一宗同體 蓮華佛出世
桃李 法華絕妙蓮華而立實施四時
異體無量義清淨 二三異體同體第二開初
五佛 開權以為 無量義經同體法華
廢權立實序分 獨立正宗 實名實錄究竟指歸
心意識既是事權 祖師同體 實相明珠法華
唯一以為唯一 同體 (近人法性 )
同體 開權大師 約法
在於云何一概以為 妙法其次 華嚴般若皆是三諦
法華四時三教名為 以此無量義經 開權四時三教體外
純淑究竟異體至今 真實執教 自行權實不二
同體祖師全權 可謂究竟祖師三界 識心稱讚
一宗世尊疇昔 法輪不一雖說
權實大小相隔是故 異體靈山妙法隱祕微妙權實圓融同體
佛化事理第三開成
蓮華消釋偏圓相對異體 同體三教三惑圓教
三惑不斷四十二同體 偏圓圓教 屬實圓教同體不須
開權顯實正當偏圓蓮華圓教同體 開權
異體意即同體 據此祖意對機開顯 法華密意四時
異體其實法體
微妙即是同體 何所
行解同體流通 異體同體安樂行 在後特點正宗
同體 異體不可孟浪驚怖 無極昔人山家
開權 同歸蓮華 (蓮華 )
既有 權實分所權實分權提挈大有 因果今昔真俗
因果十界如是 果報如是一分權實九法十如是因果
法界十如是因果今昔實施 雖說種種其實佛乘真俗
中道妙樂四句通論法相
別論第三一半方便品 久遠 不二權實
開權 蓮華 實施開權
蓮華妙法天台 一句實施法體
昔時教權 開權顯實 異體由是
雖說種種其實佛乘世尊 據此 實施利根便
異體 開顯鈍根第二開權 開方便門真實
方便門 方便門法用
方便無上道四時三教 約法 同時三句
有序釋經開方便門真實 引證同體祖師引用 方便從前三教
開方便門 名門開門 開權方便真實以此開權
行解同體實相 安樂行賞賜 禪定解脫
法華一切智明珠 昔時不知 異體三教
方便聲聞即是 異體無非同體 同體釋義例如法華
一實以為唯一 實證同體權實 能所圓融法華唯一
五佛開權顯實 開權開權 開權同體
開權次第開權 開權立言
法王遺教學而古今 權實不足 佛慧

[1181b23] 土田瓔珞賢聖所居 天台維摩佛國諸佛利物無量無邊略為染淨國凡聖有餘
便人三果報國法身因陀羅 障礙常寂光妙覺所居四土 智者四土經論遺教

*
* 釋名
*
*
*
*
* 解惑

[1181c03] 維摩經化眾生佛土調伏眾生佛土諸眾生 入佛智慧諸眾生何國菩薩
天台四土宛然相似 東方佛號日月光菩薩梵天 思益白佛娑婆世界佛言便
十法穢土 智論穢土三乘一乘娑婆 三乘一乘安養有餘
法華經作佛異名智論 佛土出於三界煩惱於是國土 所聞法華經三果仁王三賢
聖住果報人居淨土常寂光普賢 釋迦牟尼毘盧遮那 寂光釋名染淨同居染淨
迷悟佛界 相約隨緣有染不二門 無明諸法無明
法性情理不二門 故知剎那染淨 情理凡聖淨名六道
三乘染淨同居 不二門之內 通則十通染淨文心
染淨迷悟體用而言凡聖 淨名染淨凡聖云何淨覺 凡聖染淨
凡聖 染淨砂礫充滿金寶 莊嚴淨名
四惡趣正報依報云何 孤山染淨 染淨凡聖依正
標號染淨同居 同居染淨通名別號染淨穢土安養染淨
故知同居正從染淨而立通義 身子梵王乃是娑婆 婆娑人種善根
清淨見佛安養同居正立染淨凡聖 淨名即是即是
凡聖二者眾生 眾生人天二者一實 四果通教十住
通惑報身猶在聖者方便有餘 三乘真法性有緣同居 寂光法身菩薩妙覺有緣
同居皆是此等聖人 凡聖同居便有餘土方便禪門 善巧修習方便三義
淨名二乘菩薩方便所居 所以方便別圓真修名作
妙樂三教方便三義 立方便有餘觀經無明 未盡有餘淨名二觀通惑
恒沙無明分段界外法性身變易所居有餘 果報通有
今文且說 不如果報又名法性智論 法性身非分三果淨名
報身所居依報淨國果報 果報報果觀經 真實得勝淨名實相
無漏所得果報名為 唯有別圓初地妙果又名勝妙 止觀二邊果報勝妙果報
無障礙觀經色心 障礙淨名一世界一切世界一切 如是世界海世界無盡藏
常寂光觀經法身解脫 般若不變無名果報文句同居
自體皆是妙色妙心果報故知 皆是證道色心寂光遮那 妙色妙心果報
不論寂光據此寂光果報 寂光果報三惑業報所以 寂光願行
淨名圓教願行滿 妙覺常寂光寂光 果報四十一云何
寂光淨名四十一 果報真理常寂光 是故果報
果報即是常寂光 教門四土 寂光諸佛
常寂光是故 常寂光土清淨 法身莊嚴無能莊嚴眾生故而
論事淨名寂光 事理事理淨名寂光畢竟 () 。
寂光理論不當 唯有寂光三論能所荊溪 寂光
唯一能所 十界同居方便二乘菩薩寂光佛果 ()
敵對同居凡聖同居方便 無二寂光 菩薩 () 。淨名
寂光三惑覆蔽三德 四土觀經五濁輕重同居
四教五濁 輕薄同居依正如此 地觀已去一一善行
安養 六經其實依報大小不同如來善權隨時凡夫
心想羸劣未能方便 所見獲勝非獨行人世尊
妄說因果 通人藏人 觀感不專通人
三教三藏明體 次第人生 往生明體
四門三次 別人次第三觀登地 一心三觀
實證唯有所居別人初地 十地致使
次第別圓 二觀住所 別人次第回向
一分 入住融通往生破約神智
義學四分究竟 光淨別人圓實 真因
無明十二寂光四十二究竟往生 約分滿相對名分寂光
妙覺上品真常滿今文 佛如來居處極為淨土豈非分得究竟 寂光真因四明
別教不可寂光 約分無明無明 無明若爾
寂光無明無相 無明究竟無相 三道
三道見思惑煩惱煩惱 界內方便三道塵沙惑 煩惱無漏名為業道變易生死名為
三道無明惑煩惱 無漏業道變易名為 法身結業解脫煩惱
菩提先師 三世間國土一千 三德荊溪
遍一切處報應未嘗法身寂光觀經四德釋名三德 在於
法師妙樂四德修德四德 修德三法 妙樂下方空中菩薩所以
表土安得 修德能所顛倒 教門四土一異
娑婆安養方便有餘 清淨淨名三乘無言 無漏國土一往相同
方便雖是無明果報淨名染淨有餘二種眾生 障礙別圓無明依正
句義 紛雜惑亂學者二義易解 分別而言方便三界
分別而言方便分別 寂光淨名之外 太虛同理法身
無身真如實相 非身分別 妙樂
寂光別有娑婆淨名法華經 其事
淨名 一切 妙樂
教相多少 止觀四諦同居 方便寂光
對機增減不同致使 差別四土優劣多少名為 淨名
漸減同居四教方便 大乘訓令修學別圓三藏 方便
通教行證 別異二教寂光上品不須
分成 同居四土相與四教 三藏生滅同居無常相當通教
幻化方便真相別教 果相圓教寂光理體相當四教優劣
有無經論寂光 無相乃是太虛空無 三惑究竟清淨依正色心究竟
大經獲得受想 亦復如是仁王稱為法性五陰法華 世間相大品無非中道名為
究竟金寶究竟究竟 金寶以為寂光平等
究竟泥沙寂光 悉檀無不淨覺 三德三法合成
尚無苦樂無相 具足無相所謂 生死涅槃實相
二師而言分別普賢 示寂四德三德祖師 寂光分別淨覺
分別 維摩別有寂光不然分段變易常寂光四明合相
而言分別之外別有寂光 寂光寂光空空不異 太虛淨覺四明
依正色心 明體權實實相無有差別 一切法不同妙樂一切法
豈非實體依正色心 正是認為寂光 體用本相
諸法可言 爾雅相合 不二名為
全體方名不二釋迦娑婆 文句同居有餘自體皆是 妙色妙心果報荊溪寂光
事理明文云何 經疏常德樂德四德祕密
四德修德四德 能所二義 毘盧遮那以此為
有相不亦便 形相不知四德 遮那無身隨順世間妙覺
如如法界妙樂 四德修德四德能所
本覺修德始覺修性萬有五陰維摩法身
無身 能所妙樂下方空中菩薩 菩薩修德虛空
安得修性 二修 本覺修德始覺
修德始覺 本覺修理 屬於其所修會
修性不二性起 寂光應身全修在性 應身寂光
事理寂光 無相便猶如太虛不知大小 理智維摩大乘法性
不同二乘寂光 法身無相 無依卓識明鑒
三身四土互具必須 若然法身得無四土互具事理相對論
互具全體起用無相 無相得無全體起用有相
一概無相三相不可 混同何故荊溪一一一切故云一切
何以須彌 即是不見 即是安得須彌樹木
無依 豈可法身便 小乘無相猶如太虛無生
大乘無相明鏡 無謂便差別 觀音玄義
種性不二門理即名字 觀行依正不二嗚呼留意 山家修性相依事理
違法後嗣淨名 應佛所居王宮生滅相三藏法化同居劣應身
有餘法性身 娑婆果報名勝第三 報佛所居受用
菩薩大機 但是真淨法身所居 四佛凡聖同居方便
其實無二別圓 寂光無機妙法解惑維摩 淨土心淨佛土
形聲影響 淨土心淨辨理一者 二者大集經一切
心性煩惱不能猶如虛空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 淨土二事淨心
一念不覺二障三觀 仁王三賢聖住果報 淨土妙覺究竟下凡
難易婆沙論 世界修道一者難行在於五濁惡世 無量阿鞞跋致無數塵沙不可
() 。易行道信佛 念佛三昧淨土阿彌陀佛願力 決定往生易行道義門諸佛
橫陳 一法不立至此六十四絕筆

梵語  
總持三藏如觀  

翻譯名義集卷第七

[1185b15] 翻譯名義集姑蘇景德寺大師 有年 往往
本則是故 考訂 一準處處學校
壽木

[1185b23] 戊辰仲冬上旬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54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