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on of Meanings and Terms in Translation (Fanyi Mingyi Ji) 翻譯名義集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翻譯名義集七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篇
* 寺塔壇幢篇第五十九
* 犍椎道具篇第六十
* 沙門服相篇第六十一
* 齋法四食篇第六十二
* 篇聚名報篇第六十三
* 統論二諦篇第六十四
寺塔壇幢篇第五十九
[1166c12] 裕師寺誥云。寺是攝十方一切眾僧。修道境 界。法為待一切僧經游來往受供處所。無彼 無此。無主無客。僧理平等。同護佛法故。其中
飲食眾具。悉是供十方凡聖同有。鳴鐘作法。 普集僧眾。同時共受。與檀越作生福之田。如 法及時者。皆無遮礙。是宜開廓遠意。除蕩鄙
懷。不吝身財。護持正法。西域記云。諸僧伽 藍。頗極奇製。隅樓四起。重閣三層。榱梠棟 梁。奇形雕榱。戶牖垣墻。圖畫眾彩。梁僧傳
云。相傳外國國王嘗毀破諸寺。唯招提寺。未 及毀壞。夜一白馬。繞塔悲 鳴 。即以啟王。王即 停壞。因改招提。以為白馬。故諸寺立名。多取
則焉僧史略云。鴻臚寺者。本禮四夷遠國之 邸舍也。尋令別擇洛陽西雍門外。蓋一精舍。 以白馬馱經來故用白馬為題。寺者釋名曰。
嗣也。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本是司名。西僧 乍來。權止公司。移入別居。不忘其本。還標寺 號。準天人陸玄暢云。周穆王時。文殊目連來
化。穆王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化人 示穆王高四臺。是迦葉佛說法處。因造三會 道場。又云。周穆王身游大夏。佛告彼土有古
塔可反禮事。王問何方。答在鄗京之東南也。 又問。周穆已後諸王建置塔寺。何為此土文 紀罕見。答立塔為於前緣。多是神靈所造。人
見者少。故文字少傳。楊雄劉向尋於藏書往 往見有佛經。豈非秦前已有經塔。或名僧坊 者別屋謂之坊也。或名精舍者。釋迦譜云。息
心所栖。故曰精舍。靈裕寺誥曰。非麁暴者所 居。故云精舍。藝文類云。非由其舍精妙。良由 精練行者所居也。或名道場。肇師云修道之
場。隋煬帝勅天下寺院。皆名道場。止觀云。道 場清淨境界。治五住糠顯實相米。或名蓮社 者。社即立春秋後五戊日名社。群農結會祭
以祈穀。白虎通曰。王者所以有社何為天下。 求福報土。非土不食。土廣不可遍敬。故封土 以立社。往生傳云。東晉遠法師。憩跡廬阜。一
百二十三人締結方外之游。於是相與而有 蓮社之想焉。今之以蓮社 (云云) 。蓋其始也。
[1167a21] 剎摩。正音掣多羅。此云土田。淨名略疏云。 萬境不同亦名為剎。垂裕云。蓋取莊嚴差別 名之為剎。此乃通指國土名剎。又復伽藍號
梵剎者如輔行云。西域以柱表剎示所居處 也。梵語刺 (力割) 瑟胝。此云竿。即幡柱也。長 阿含云。若沙門於此法中勤苦得一法者。便
當竪幡以告四遠。今有少欲人。又法華云表 剎甚高廣。此由塔婆高顯大為金地標表。故 以聚相長表金剎。如法苑云。阿育王取金華 金幡。懸諸剎上塔寺低昂。
[1167b02] 羅摩。此云院。周垣小院。
[1167b03] 招提。經音義云。梵云招鬪提奢。唐言四方 僧物。但筆者訛稱招提。此翻別房施。或云對 面施。或云梵言僧鬘。此翻對面施。音義云。體
境交現曰對。輟己慧他名施。後魏太武始光 元年造伽藍創立招提之名。
[1167b08] 僧祇。此云四方僧物。律鈔四種常住。一常 住常住。謂眾僧厨庫寺舍眾具。華果樹林田 園僕畜等。以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
不通分賣故。重言常住。二十方常住。如僧家 供僧常食體通十方唯局本處。此二名僧祇 物。三現前現前。謂僧得施之物。唯施此處現
前僧故。四十方現前。如亡五眾輕物也。若未 羯磨從十方僧得罪。若已羯磨望現前僧得 罪。此二名現前僧物。
[1167b17] 阿蘭若。或名阿練若。大論翻遠離處。薩婆 多論翻閑靜處。天台云。不作眾事名之為閑。 無憒鬧故。名之為靜。或翻無諍。謂所居不與
世諍。即離聚落五里處也。肇云。忿競生乎眾 聚。無諍出乎空閑。故佛讚住於阿蘭若。應師 翻空寂。苑師分三類。一達磨阿蘭若。即華
嚴之初。謂說諸法本來湛寂無起作義。二名 摩登伽阿蘭若。謂塚間處。要去村落一俱盧 舍大牛吼聲所不及處。三名檀陀迦阿蘭若。 謂沙磧之處也。
[1167b27] 磧遷歷切僧伽藍。譯為眾園。僧史略云。為 眾人園圃。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殖道 芽聖果也。
[1167c01] 那爛陀。西域記曰。唐云施無厭。此伽藍南。 菴沒羅園中有池。其龍名那爛陀。旁建伽藍。 因取其稱。從其實議。是如來昔行菩薩道時。
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憐愍眾生。好樂周給。時 美其德號施無厭。大宋僧傳云。那爛陀寺。周 圍四十八里。九寺一門。是九天王所造。西域 伽藍無如其廣矣。
[1167c08] 菴羅園。闡義云。菴羅是果樹之名。其果似 桃。或云似奈。此樹開華。華生一女。國人歎 異。以園封之。園既屬女。女人守護。故言菴
羅樹園。宿善冥熏。見佛歡喜。以園奉佛。佛即 受之而為所住。
[1167c13] 迦蘭陀。善見律及經律異相云。是山鼠之名 也。時毘舍離王入山於樹下眠。有大毒虵欲 出害王。於此樹下有鼠下來鳴令王覺。王感
其恩。將一村食。供此山鼠。乃號此村。為迦蘭 陀。而此村中有一長者。居金錢四十億。王即 賜於長者之號。由此村故。所以名為迦蘭陀
長者也。三藏傳云。園主名迦蘭。先以此園。施 諸外道。後見佛又聞深法。恨不以園得施如 來。時地神知其意。為現災怪。怖諸外道。逐之
令出。告曰。長者欲以園施佛。汝宜速去。外道 含怒而出。長者歎喜建立精舍。躬往請佛。
[1167c24] 林微尼。或流彌尼。或藍毘尼。或嵐毘尼。此 云解脫處。亦翻斷。亦翻滅。華嚴音義翻樂勝 圓光。由昔天女來故立此名。新云藍軬 (扶晚)
尼。此云監。即上古守園女名。
[1167c28] 秣蘇伐那。西域記云。唐言闇林。千佛皆於 此地說法。佛滅三百年有迦多衍那。於此製 發智論。
[1168a02] 阿奢理貳。西域記云。唐言奇特。
[1168a03] 鷄頭摩。竦疏釋鷄園引智論云。昔有野火。 燒林。林中有雉。入水漬羽。以救其焚。纂要 云。即鷄頭摩寺。
[1168a06] 窣堵波。西域記云。浮圖。又曰偷婆。又曰私 偷簸。皆訛也。此翻方墳。亦翻圓塚。亦翻高 顯。義翻靈廟。劉熙釋名云。廟者貌也。先祖
形貌所在也。又梵名塔婆。發軫曰。說文元無 此字。徐鉉新加云。西國浮圖也。言浮圖者。此 翻聚相。戒壇圖經云。原夫塔字此方字書乃
是物聲。本非西土之號。若依梵本瘞 (猗厲) 佛 骨所。名曰塔婆。後分經。佛告阿難。佛般涅 槃荼毘既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置七寶瓶。
當於拘尸那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高十 三層。上有輪相 (云云) 。辟支佛塔。應十一層。阿 羅漢塔成以四層。亦以眾寶而嚴飾之。其轉
輪王。亦七寶成。無復層級。何以故。未脫三界 諸有苦故。十二因緣經。八種塔並有露槃。佛 塔八重。菩薩七重。辟支佛六重。四果五重。三
果四。二果三。初果二。輪王一。凡僧但蕉葉火 珠而已 (言輪相者。僧祇云。佛造迦葉佛塔上施槃蓋。長表輪相。經中多云相輪。以人仰望而瞻相也) 。
[1168a23] 支提。或名難提脂帝制底制多。此翻可供養 處。或翻滅惡生善處。雜心論云。有舍利名塔。 無舍利名支提。文句云。支提無骨身者也。阿
含明四支徵。謂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處。入 滅處也。
[1168a28] 舍磨奢那。此云冡。西域僧死。埋骨地下。上 累甎石。似窣堵波。但形卑小。
[1168b01] 健陀俱胝。義淨云。西方名佛堂。為健陀俱 胝。此云香室。
[1168b03] 毘訶羅。此云游行處。謂僧游履處也。
[1168b04] 滿茶邏。 (力箇切) 此翻壇。新云。正名曼茶羅。言 壇者。鄭玄注禮云。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常演)
封者起土界也。壇之言坦也。坦明貌也。 漢書音義云。築土而高曰壇。除地平坦曰場。 國語云。壇之所除地曰場。除掃也。周書曰。為
三壇同墠。墠除地也。說文云。野土也。爾雅 云。鹿之所息謂之場。詩云。九月築場圃。注 云。春夏為圃。秋冬為場。場即平治土面。於上 治穀。
[1168b13] 脫闍。資中翻幢。熏聞云。闍 (視遮切) 有作都音。 引爾雅云。闍謂之臺。而言脫者。積土脫落也。 今所不取。蓋是梵語故。
[1168b16] 拘吒迦。此云小舍。
犍稚道具篇第六十
[1168b18] 菩薩戒經云。資生順道之具。中阿含云。所蓄 物可資身進道者即是增長善法之具。辯正 論云。沙門者行超俗表。心游塵外。故應器非
廊廟所陳。染衣異朝宗之服。北山錄云。簠 (音甫) 簋 (音軌祭器內圓外方) 俎 (莊呂切肉爼也) 豆制度文章為禮 之器。升降上下周旋 裼
(先的) 襲。 (似立) 為禮之 文。鐘鼓管磬羽籥干戚 (籥音藥先王制舞。文以羽籥干戚。籥如笛。三孔而 短。干盾也。戚矛也)
為樂之器。屈伸俯仰綴兆舒疾為樂 之文。置茲則禮樂廢矣。繕寫繢刻香臺法机。 為道德之器。髠祖拜繞禪講齋戒。為道德之 文。弛茲則道德微矣。
[1168b29] 犍 (巨寒) 椎。 (音地) 聲論翻為磬。亦翻鐘。資持 云。若諸律論。並作犍槌。或作犍椎。今須音槌
為地。又羯磨疏中。直云犍地。未見椎字呼為 地也。後世無知因茲一誤。至於鈔文。一宗祖 教。凡犍槌字並改為稚。直呼為地。請尋古
本及大藏經律考之。方知其謬。今須依律論 并作犍槌。至呼召時。自從聲論。增一云。阿 難升講堂擊犍椎者。此是如來信鼓也。五分
云。諸比丘布薩時不時集妨行道。佛言。當唱 時至。若打犍椎。若打鼓吹螺。使舊住沙彌淨 人打。不得多應打三通。若唱二時至。亦使沙
彌淨人唱。住處多不得遍聞。應高處唱。猶不 知集更相語知。若無沙彌比丘亦得打。事鈔 云。若尋常所行。生椎之始。必漸發聲。漸希漸
大。乃至聽盡。方打一通。佛在世時。但有三下。 故五分云。打三通也。後因他請。方有長打。 然欲初鳴時。當依經論。建心標。為必有感徵。
應至鐘所禮三寶訖。具儀立念。我鳴此鐘者。 為召十方僧眾。有得聞者。並皆雲集。共同和 利。又諸惡趣受苦眾生。令得停息故。付法藏
傳中。罽膩吒王以大殺害故。死入千頭魚中。 劍輪繞身而轉。隨斫隨生。羅漢為僧維那。依 時打鐘。若聞鐘聲劍輪在空。知是因緣遺信
白。令長打。使我苦息。過七日已受苦即息。江 南上元縣一民時疾暴死。心氣尚暖。凡三日 復甦。乃誤勾也。自言至一殿庭間。忽見先主。
被五木縲械甚嚴。民大駭。竊問曰。主何至於 斯耶。主曰。吾為宋齊丘所誤殺和州降者千 餘人。以冤訴因此。主問其民曰。汝何至斯
耶。其民具道誤勾之事。主聞其民却得生還。 喜且泣曰。吾仗汝歸語嗣君。凡寺觀鳴鐘。當 延之令永。吾受苦惟聞鐘則暫休。或能為吾
造一鐘尤善。民曰。我下民耳。無緣得見。設見 之胡以為驗。主沈慮曰。吾在位嘗與于闐國 交聘。遺吾一玉瑞天王。吾愛之。嘗置於髻。
受百官朝。一日如廁忘取之。因感頭痛。夢神 謂我曰。玉天王寘於佛塔或佛體中。則當愈。 吾因獨引一匠。 攜 於瓦棺寺鑿佛左膝以藏
之。香泥自封。無一人知者。汝以此事可驗。民 既還家。不敢輒已。遂乞見主具白之。果曰。冥 寞何憑。民具以玉天王之事陳之。主親詣瓦
棺。剖佛膝果得之。感泣慟躄遂立造一鐘於 清涼寺。鐫其上云。薦烈祖孝高皇帝。脫幽出 厄。以玉像建塔。葬於蔣山 (智興鳴鐘事出法苑) 。增一云。
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應法師 準尼鈔云。時至應臂吒犍槌。應師釋云。梵語 臂吒。此云打。梵語犍槌。此云所打之木。或檀
或桐。此無正翻。彼無鐘磬故也。音義指歸斥 云。祇如梵王鑄祇桓寺金鐘。又迦葉結集撾 (陟瓜切椎也) 銅犍槌。豈無鐘耶。但天竺未知有磬。
五分律云。隨有瓦木銅鐵鳴者。皆名犍地。又 律中集僧有七種法。一量影。二破竹作聲。三 作煙。四吹貝。五打鼓。六打犍槌。七唱諸大德
布薩說戒時到。事鈔明入堂法。應在門外偏 袒右肩。 斂 手當心。攝恭敬意。擬堂內僧。并 同佛想緣覺羅漢想。何以故。三乘同法食故。
次欲入堂。若門西坐者。從戶外旁門西頰。先 舉左脚。定心而入。若出門者。還從西頰。先 舉右脚而出。若在門東坐者反上可知。不得
門內交過。若欲坐時。以衣自蔽。勿露形醜。須 知五法。一須慈敬重法尊人。二應自卑下如 拭塵巾。三應知坐起俯仰得時。四在彼僧中
不為雜語。五不可忍事應作默然。凡徒眾威 儀事在嚴整清潔。軌行可觀則生世善心。天 龍叶贊。華嚴云。具足受持威儀教法。是故能
令僧寶不斷。智論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 者賢聖說法。二者賢聖默然。準此處眾。唯施 二事不得雜說世論類於污家能說 (能戲也) 又貴
靜攝。不在喧亂。誦經說法。必須知時。成論 云。雖是法語。說不應時。名為綺語。後裔住 持。願遵斯式。
[1169b13] 舍羅。四分。此云籌。五分籌極短並五指。極 長拳一肘。極麁不過小指。極細不得減箸。十 誦云。為檀越問僧不知數佛令行籌。不知沙
彌數。行籌數之。若人施布薩物沙彌亦得。雖 不往布薩羯磨處由受籌故。四分為受供行 籌通沙彌也。若未受十戒亦得受籌。以同受
供故。業疏三種行籌。一頭露。二覆藏 (以物覆籌) 。三 耳語 (耳畔勸勉) 。事鈔云。今僧寺中有差僧次請而簡
客者。此僧次翻名越次也。即令客僧應得不 得。主人犯重。隨同情者多少通是一盜。
[1169b23] 隙棄羅。此云錫校。由振時作錫錫聲故。十 誦名聲杖。錫杖經又名智杖。亦名德杖。彰智 行功德故。聖人之幖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
幢。根本雜事云。比丘乞食。深入長者之家。遂 招譏謗。比丘白佛。佛云。可作聲警覺。彼即呵 呵作聲喧閙。復招譏毀。佛制不聽。遂拳打
門。家人怪問。何故打破我門。默爾無對。佛 言。應作錫杖。苾芻不解。佛言。杖頭安鐶圓如 醆 (仄限) 口。安小鐶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動
可一二。無人聞時。即須行去。五百問論。持錫 有多事。能警惡蟲毒獸等。義淨云。錫杖都有 三分。上分是錫。中木。下或牙角也。若二股六
鐶是迦葉佛製。若四股十二鐶是釋迦佛製。 齊稠禪師在懷州王屋山。聞虎鬪以錫杖解 之。因成頌云。本自不求名。剛被名求我。巖前
解二虎。障却第三果。又鄧隱峯飛錫空中。解 於二陣。
[1169c11] 刺竭節。此云杖。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 峯萬峯去。
[1169c13] 軍遲。此云瓶。寄歸傳云。軍持有二。若甆瓦 者是淨用。若銅鐵者是觸用。西域記云。捃稚 迦即澡瓶也。舊云軍持訛略也。西域尼畜軍
持。僧畜澡灌。謂雙口澡灌。事鈔云。應法澡 灌。資持云。謂一斗已下。
[1169c18] 鉢里薩羅伐拏。此云濾水羅。會正記云。西 方用上白 [疊*毛] 。東夏宜將密絹。若是生絹小蟲
直過。可取熟絹四尺。捉邊長挽兩頭刺著。即 是羅樣。兩角施帶。兩畔直怐 (音冠似鼎銨也) 。中安橫 杖尺六。兩邊繫柱。下以盆承。傾水時罐底須
入羅內。如其不爾蟲隨水落。墮地墮盆還不 免殺。僧祇蟲細者三重漉。毘尼母應作二重 漉水囊。若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