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 of the Inner Canon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內典錄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內典錄卷第十京師西明寺釋氏撰
* 歷代眾經有目闕本錄第五
* 歷代道俗述作注解錄第六
* 歷代諸經支流陳化錄第七
* 歷代所出疑偽經論錄第八
* 歷代眾經錄目終始序第九
* 歷代眾經應感興敬錄第十
歷代眾經有目闕本錄第五
[0326a19] 序曰。自佛經之流東夏也。六百餘載。三被誅 除。值弘護者觀機而作。先隱巖穴固守至真。 雲霧霑漬又被淹爛。及後興法方事拾遺。百
不存一。且存綱領。賴值江表五代奉信無 虧。遂使傳度法本周流寰宇。而西晉之末天 下分崩。譯人遭難寄死無地焉。使經本獨得
安全。又漢靈栖遑東西臨幸。佛經俗典於此 淪亡。故致目本俱遺其數不少。今總會群錄 鳩聚結之。勘本則無。挍目便有。恐後獲者據
現錄無。便委棄之同於疑偽。是以尋閱古今 諸錄。挍定經本有無。有則依而入藏。無則題 目擬訪。庶有同舟之士。懷斯而廣集云。
[0326b02] 尋群錄闕本其類繁多。試以現經挍閱定錄。 居然顯異。今欲列名廣示。且已備在前篇。 紙墨易繁終為詞費。故略而不敘。必搜訪獲
本真偽莫分。或人代未明。可依錄撿歷。則名 目顯然是非斯決。故不勞備載。又隨代後錄 皆連寫之。又可易見。
歷代道俗述作注解錄第六
[0326b09] 大智度論明十二部經中。乃至後代凡聖解 釋佛語。斯即是第十二部優波提舍經。據唐 言譯云論議也。深有所以名之為議。義取
慧解通敏能之。非彼庸疎而得陳迹。故佛經 東漸。自漢至唐。年過六百代經偏正道俗歸 信森若繁雲。毘贊正理弘揚大化。世高創述
於緣理。斖斖惟良。釋安甄解於持心。超然孤 逈。 沿 斯以降代有人焉。約准卷收將二千 卷。今人澆薄多不鏡尋。致令前錄同所輕削。
所以通法不能開俗。如不編次則相從埋沒。 昔齊末梁初。有鍾山定林寺僧祐律師。弘護 在懷。綜拾遺逸。纘述經誥。不負來寄。今敘其 所綴為始。餘則附錄列之。
[0326b22] 釋僧祐撰三藏集十有二卷。其雜錄序曰。夫 靈源啟潤則萬流脈散。玄根毓萌則千條雲 結。何者。本大而末盛。基遠而緒長也。自尊經
神運秀出俗典。由漢屆梁世歷明哲。雖復緇 服索飾。然並異迹同歸。至於講議讚析代 代彌精。注述陶練人人競密。所以記論之富。 盈閣以 [牣-刀+ㄉ]
房。書序之繁。充車而被軫矣。宋 明皇帝。摽心淨境載飡玄味。迺勅中書侍郎 陸澄。撰錄法集。陸博識洽聞包舉群籍。銓品
名例隨義區分。凡十有六帙。百有三卷。名為 續法論。其閱古今亦已備矣。雖非正經。而 毘贊道化。可謂聖典之羽儀。法門之警衛。足
以輝顯前緒照進後學。是以寄于三藏集末 以廣支葉之覽焉。宋明帝。勅中書侍郎陸澄 撰續法論。目錄序。
[0326c08] 論。或列篇立第兼明眾義者。今總其宗致。不 復摘分。合之則體全。別之則文亂。
[0326c10] 置難形神援譬薪火。庾闡發其議。謝瞻廣其 意。然桓譚未及聞經。先著此言。有足奇者。宜 其掇附。
[0326c13] 牟子不入教門而入緣。序以特載。漢明之時 像法初傳故也。
[0326c15] 魏祖答孔。是知英人開尊道之情。習生貽安。 則見令主弘信法之心。所以有取二書指存 兩事。又支遁敷翰遠公等江南僧業故兼錄 之。
* 即色遊玄論 (支道林王敬和問支答)
* 辯者論 (支道林)
* 釋即色本無義 (支道林王幼恭問支答)
* 不真空論 (釋僧肇)
* 本無難問 (郄嘉賓竺法汰難郄答往返四首)
* 郄與法濬書
* 郄與開法師書
* 郄與支法師書
* 心無義 (桓敬道王稚遠難桓答)
* 釋心無義 (劉遺民)
* 法性論上下 (釋慧遠)
* 實相義 (釋道安)
* 問實相 (王稚遠外國法師答)
* 問如法性實際 (釋慧遠什法師答)
* 問實法有 (釋慧遠什法師答)
* 問分破空 (釋慧遠什法師答)
* 實相論 (釋曇無成)
* 實相通塞論 (釋道含)
* 會通論 (支曇諦)
* 支書與郄嘉賓
* 會通論上下 (釋慧義)
* 始元論 (釋僧宗)
* 略論諸經
* 勝鬘經序 (釋慧觀)
* 百論序 (釋僧叡)
* 百論序 (釋僧肇)
[0327a16] 右續法論第一帙 (法性集一十五卷) 。
* 涅槃無名論 (釋僧肇)
* 佛性論上下 (釋僧琮)
* 問涅槃有神不 (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滅度權實 (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清淨國 (王稚遠什法師答)
* 涅槃三十六問 (竺道生)
* 釋八住初心欲取泥洹義 (竺道生)
* 與諸道人論大涅槃義 (苑伯倫)
* 論經目
* 大涅槃經序
* 辯佛性義 (竺道生王稚遠問竺答)
* 佛性集 (釋惠靜)
* 佛性論
[0327b02] 右續法論第二帙 (覺生集七卷) 。
* 道行指歸 (支道林何敬問支答)
* 道行指歸 (亡是公述相傳云)
* 般若無名論 (釋僧肇劉遺民難肇答)
* 問佛成道時何用 (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般若法 (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般若稱 (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般若知 (王稚遠什師答)
* 問般若是實相智非 (王稚遠什答)
* 問般若薩婆若同異 (王稚遠什師答)
* 問無生法忍般若同異 (王稚遠什師答)
* 問禮事般若 (王稚遠什師答)
* 問佛慧 (王問什師答)
* 問權智同異 (王問什答)
* 問菩薩發意成佛 (王問什法師答)
* 般若析疑略序 (釋道安)
* 大品經序 (釋道安)
* 大品經序 (釋僧叡)
* 大智釋論序 (釋僧叡)
* 般若經問論序 (釋慧遠)
* 中論序 (釋僧叡)
* 小品經序 (釋僧叡)
* 合維摩詰經序 (支敏度)
* 道行品注序
* 維摩詰經注序 (釋僧肇)
* 毘摩羅詰經義疏序 (釋僧叡)
* 自在王經後序 (釋僧叡)
* 思益經義疏序 (釋僧叡)
* 與釋慧遠書論真人至極 (苟問慧遠答)
* 與諸道人論般若義 (范伯倫)
[0327c06] 右續法論第三帙 (般若集六卷) 。
* 問法身 (王稚遠什答)
* 問法身 (釋慧遠什答)
* 重問法身 (釋慧遠什答)
* 問真法身像類 (釋慧遠什答)
* 問真法身壽 (釋慧遠什答)
* 問法身應感 (釋慧遠什答)
* 問法身非色 (釋慧遠什答)
* 問修三十二相 (釋慧遠什答)
* 問法身二一義 (竺僧弼問釋惠嚴答)
* 丈六即真論 (釋僧肇)
* 通佛影迹 (顏延年)
* 通佛頂齒爪 (顏延年)
* 通佛衣鉢 (顏延年)
* 通佛二 [疊*毛] 不然 (顏延年)
[0327c21] 右續法論第四帙 (法身集四卷) 。
* 問法身佛盡本習 (釋慧遠什答)
* 佛成佛時斷何累 (王稚遠什答)
[0327c24] 右續法論第五帙 (解脫集一卷) 。
* 法華經後序 (釋僧叡)
* 妙法蓮華經序 (釋慧遠)
* 妙法蓮華經宗要序 (釋惠觀)
* 與竺道生書 (劉遺民)
* 法華經論
* 辯三乘論 (支道林)
* 無三乘統論 (釋慧遠)
* 問釋道安三乘并書 (竺法汰)
* 問三乘一乘 (什答)
* 問得三乘 (王稚遠什師答)
* 問三歸 (王稚遠什師答)
* 問辟支佛 (王稚遠什師答)
* 四阿含慕抄序
* 長阿含經序 (僧肇)
* 三法度經序 (釋慧遠)
* 正誣論
* 了本生死經注序
* 法句經序
* 明佛論 (宗少文)
* 譬道論 (孫興公)
* 坐右銘 (支道林)
* 道學誡 (支道林)
* 切悟章 (支道林)
* 支道林答謝長遐書
* 離識觀 (顏延年)
* 張景胤與從弟景玄書 (論西方并答)
* 奉法要 (郄嘉賓)
* 七眾法
* 通神祝 (郄嘉賓)
* 明感論 (郄嘉賓)
* 問菩薩生五道中 (王稚遠什師答)
* 明七佛 (王稚遠什答)
* 問不見彌勒不見千佛 (王稚遠什答)
[0328b03] 右續法論第六帙 (教門集十二卷) 。
* 優婆塞五學跡略論上下 (三藏法師)
* 法社節度序 (釋慧遠)
* 外寺僧節度序 (釋慧遠)
* 節度序 (釋慧遠)
* 般若臺眾僧集議節度序 (支道林)
* 比丘尼節度序 (釋慧遠)
* 咸康六年門下議并詔及何次道議 (二首)
* 晉成帝詔及何次道議四首 (詔是庾季昭作)
* 桓敬道書與八座論人敬王者 (八座答)
* 桓敬道與王稚遠書往反九首
* 桓敬道與釋慧遠書往反三首
* 桓敬道偽詔沙門不須敬天子并卞嗣之答往 反十首
* 桓敬道沙汰沙門教
* 釋慧遠答桓敬道書論科簡沙門事
* 宋武作相沙汰道人教
* 沙門不敬王者論 (釋慧遠)
* 問佛法不老 (王稚遠什答)
* 與釋慧遠書論沙門袒服 (鄭道子)
* 沙門袒服論 (釋慧遠何無忌難遠答)
* 與禪師書論踞食 (鄭道子)
* 與王司徒諸人書論據食 (范伯倫釋慧遠答范重答)
* 與道生慧觀二法師書 (范伯倫)
* 論據食表并詔四首 (范伯倫)
[0328b28] 右續法論第七帙 (戒藏集八卷) 。
* 本起四禪序并注 (支道林)
* 安般守意經注序 (康會)
* 十二門經注序 (釋道安)
* 十二門注序
* 陰持入經序
* 人本欲生經注序
* 禪經序 (釋僧叡)
* 禪經序 (釋慧遠)
* 釋神足 (釋慧遠)
* 問念佛三昧 (釋慧遠什答)
* 妄書禪慧宣諸弘信 (顏延年)
* 問慧思修禪定義在家習定法
[0328c13] 右續法論第八帙 (定藏集四卷) 。
* 阿毘曇心序 (釋慧遠)
* 阿毘曇序
* 阿毘曇五法行義 (謝慶緒)
* 阿毘曇心略解數
* 阿毘曇心雜數林
* 問竺道生諸道人佛義 (范伯倫)
* 眾僧述范問
* 范重問道生往反三首
* 傅季友答范伯倫書
* 辯宗論 (謝靈運)
* 法勗問往返六首
* 僧維問往返六首
* 慧驎述僧維問往返 (六首)
* 驎維問往返六首
* 竺法網釋慧林問往返十一首
* 王休元問往返 (十四首)
* 竺道生答王問一首
* 漸悟論 (釋慧觀)
* 竺道生執頓悟論
* 謝康樂靈運辯宗述頓悟
* 釋慧觀執漸悟
* 明漸論 (釋曇無成)
[0329a07] 右續法論第九帙 (慧藏集七卷) 。
* 問遍學 (外國法師答)
* 問遍學 (釋慧遠什答)
* 重問遍學 (釋慧遠什答)
* 問羅漢受 (釋慧遠什答)
* 論三行上 (郄嘉賓)
* 敘通三行 (郄嘉賓)
* 郄與謝慶緒書往返 (五首)
* 論三行下 (郄嘉賓)
* 郄與傅叔玉書往返三首
* 答英郎與書一首 (并答)
* 王季琰書往返 (四首)
* 與仰法師書 (并答二首)
* 道地經注序
* 略解三十七品次第 (什法師)
* 本業略例 (支道林)
* 本業經注序 (支道林)
* 論十住上下 (傅叔玉)
* 書與謝慶緒論十住往返四首 (二首今為下卷)
* 傅叔玉重書并謝答
* 四十二字十住義 (釋曇遇)
* 實相摽格論
* 問住壽 (釋慧遠什答)
* 問釋道安六通 (竺法汰)
[0329b03] 右續法論第十帙 (雜行集十卷) 。
* 神本論 (支曇諦)
* 命源論 (釋慧靜)
* 識三本論 (謝慶緒)
* 支道人書與謝論 (三論并答)
* 戴安道書與謝論三識 (并答往反三首)
* 四執論
* 問精神心意識 (王稚遠什答)
* 問十數論 (王稚遠什答)
* 辯心意識 (釋慧遠)
* 釋神名 (釋慧遠)
* 驗寄名 (釋慧遠)
* 問論神 (釋慧遠)
* 問釋道安神 (竺法汰)
* 問神識 (王稚遠什答)
* 五陰三達釋 (郄嘉賓)
* 問後識追憶前識 (釋慧遠什答)
* 神不更受形論 (庾仲初)
* 更生論 (羅君章孫安國難羅答)
* 習鑿齒難
* 神不滅論 (鄭道子)
* 桓君山新論論形神書與何彥德論感果生滅 五往返 (顏延年)
* 山伯源問
* 摯元禮諮
* 顏答山摯二難
[0329c01] 右續法論第十二帙 (色心集九卷) 。
* 問四相 (釋慧遠)
* 物不遷論 (釋僧肇)
* 申無生論 (釋曇無成)
[0329c05] 右續法論第十三帙 (物理集三卷) 。
* 牟子 (一云蒼梧太守牟子博傳)
* 舊首楞嚴經後序
* 支法護像贊 (支道林)
* 答孔文舉書 (魏武帝)
* 與釋道安書 (習鑿齒)
* 與釋道安書 (伏玄度)
* 與高句驪國道人書 (支道林)
[0329c13] 右續法論第十四帙 (緣序集二卷) 。
* 難沙門于法龍 (釋道彥龍答)
* 答謝宣明難佛理 (范伯倫)
* 論撿 (顏延年)
* 答或人問 (顏延年)
* 關中法滲道人與涼州同學書
* 達性論 (何承天)
* 顏延年釋何五往返 (延問何答)
* 均善論 (釋慧琳)
* 何承天與宗少文書五往返 (演均善論)
* 斷家養論 (何彥德)
* 釋慧琳難廣何 (顏延年)
* 顏重與何書
[0329c26] 右續法論第十五帙 (雜論集六卷) 。
* 辯教論 (桓敬道)
* 婚農無傷論 (釋慧琳)
* 昭拯明化論 (顧長康)
* 問難 (釋慧琳)
[0330a03] 右續法論第十六帙 (雅論集三卷) 。
[0330a04] 自漢末晉初。軍國競接乍分乍統。教明未融 雖有命篇。已備代錄既並約文。故不重出。東 晉迄今詞什繁富。如不歷顯將何陳迹。故沿
時隨出。如後備之。然續法論中間題英作。試 閱群錄不無遺漏。故從次纘集。又本文罕具 難具見之。正獲題目著于此錄。惜乎塵委 斯文墜諸。
* 東晉元帝楊都瓦官寺沙門竺僧敷撰神無形 論一卷
* 東晉成帝沙門康法暢撰人物始義論一卷
* 晉哀帝會稽沃州沙門支道林撰論六首 (別集十卷)
* 即色遊玄論
* 辯三乘論
* 聖不辯知論
* 釋蒙論
* 辯著論
* 道行指歸
* 本業本起等諸序
* 晉哀帝沙門竺僧度撰毘曇指歸一卷
* 晉孝武世九江廬山沙門釋慧遠撰論三十餘 卷 (別集十卷)
* 大智論要略 (二十卷)
* 問什師大乘深義 (三卷)
* 法性論
* 明報應論 (為晉太尉桓玄作)
* 釋三報論
* 辯心識論
* 沙門不敬王者論
* 問袒服論
* 諸經論序
* 晉孝武世剡東仰山沙門竺法濟撰高逸沙 門傳一卷
* 晉孝武世荊州上明寺沙門釋曇微撰論二卷
* 立本論九篇
* 六識指歸十二首
* 晉孝武世廬山東林寺沙門釋曇詵撰六卷
* 注維摩詰經 (五卷)
* 窮通論 (一卷)
* 前秦符氏當晉孝武太元中長安沙門釋道安 撰注三十許卷
* 般若析疑略 (二卷)
* 大十二門注解 (二卷)
* 陰持入注解 (二卷)
* 答法汰難 (二卷)
* 光贊折中解 (一卷)
* 光贊抄解 (一卷)
* 般若折疑准起重解
* 道行集異注
* 小十二門注解
* 了本生死注解
* 密迹持心二經甄解
* 賢劫諸度無極解
* 人本欲生注撮解
* 安般守意解
* 大道地注解
* 眾經十法連雜注解
* 義指注解
* 九十八結連約通解
* 三十二相解
* 三界混然諸雜錄
* 答法將難
* 西域志
* 後秦姚氏晉安帝世天竺沙門鳩摩羅什注維 摩經撰實相論
* 後秦京兆沙門釋僧肇撰論注經如左
* 注維摩經
* 撰般若無知論
* 不真空論
* 物不遷論
* 涅槃無名九折十演論無名子 (今有其論云是肇作然詞力浮薄寄 名烏有)
* 後秦隱逸沙門釋道恒撰駮論百行箴
* 宋朝楊都龍光寺沙門竺道生著。善不受報 頓悟成佛等論諸卷。又著應有緣論。佛無淨 土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二諦論
* 前齊朝武帝世沙門釋王宗撰
* 佛制名數經五卷 (舊錄為偽今撿依經名教)
* 前齊太宰竟陵王簫子良撰注經史義等二 十餘部將三百卷 (餘有二十餘部單卷文繁不載)
* 注遺教經 (一卷)
* 注優婆塞戒 (三卷)
* 抄妙法蓮華經 (五十九卷)
* 抄阿毘曇毘婆沙 (五十九卷)
* 抄百喻經 (三十八卷一云法句譬經)
* 抄維摩詰經 (二十六卷)
* 抄方等大集經 (十二卷)
* 抄華嚴經 (一十四卷)
* 抄地持 (一十二卷)
* 抄菩薩決定要行 (十卷亦名淨行優婆塞經)
* 抄成實論 (九卷王請僧柔等二十法師出之)
* 抄勝鬘經 (七卷)
* 抄阿差末經 (四卷)
* 抄摩訶摩耶經 (三卷)
* 抄淨土三昧經 (四卷)
* 抄胎經 (三卷)
* 抄方便報恩經 (二卷)
* 抄央掘摩羅經 (二卷)
* 抄義足經 (二卷)
* 抄頭陀事經 (二卷)
* 抄律中事
* 三寶記 (十卷亦云佛史法傳僧錄)
* 淨住子上下 (二十卷)
* 雜義記 (二十卷)
* 齊武帝世永明中沙門釋超度撰律例七卷
* 齊楊都靈根寺沙門釋法瑗注解勝鬘經三卷
* 齊會稽法華山沙門釋慧基注解遺教經一卷
* 齊楊都沙門釋弘充注文殊問菩提及首楞嚴 二經
* 齊司徒文宣府記室王巾撰僧史一十卷
* 齊南郡武當山隱士劉虬注法華無量義二經 并序一十一卷
* 齊代有人抄撮眾經以類相從號法苑經合 一百九十卷 (出僧祐錄)
* 梁朝武帝天監年鍾山定林寺律師釋僧祐 撰述十一部一百八十餘卷
* 出三藏集記 (一十六卷)
* 法苑集 (一十五卷)
* 眾僧行儀 (三十卷)
* 弘明集 (一十四卷)
* 世界記 (十卷)
* 集諸寺碑文 (四十六卷)
* 集諸僧名行記 (三十九卷)
* 釋迦譜 (一十卷)
* 薩婆多師資傳 (五卷)
* 十誦義記 (十卷)
* 諸法集雜記傳銘 (七卷)
* 梁高祖武皇帝注摩訶般若經一百卷 (或成五十卷者)
* 梁太宗簡文帝撰法寶聯璧二百二十卷 (一名法集)
* 梁鍾山開善寺沙門釋智藏奉勅撰義林八十 一卷
* 梁楊都大莊嚴寺沙門釋僧旻奉勅撰眾經要 八十八卷
* 梁楊都建初寺沙門釋僧朗奉勅注大涅槃 經七十二卷
* 梁楊都莊嚴寺沙門釋寶唱奉勅撰諸經律相 合一百餘卷
* 經律異相并目 (五十五卷)
* 出要律儀 (二十卷并翻梵言三卷)
* 名僧傳并序目 (三十一卷)
* 飯聖僧法 (五卷)
* 眾經目錄 (四卷)
* 眾經護國神錄 (三卷)
* 眾經護國龍錄 (三卷)
* 眾經滅罪法 (三卷)
* 梁楊都靈根寺沙門釋慧令奉勅撰般若抄一 十二卷
*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高僧傳一十四 卷
* 梁著作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