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 of Buddhist Teachings Compiled During the Kaiyuan Era 開元釋教錄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開元釋教錄卷第六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錄上之六
[0535b14] 齊蕭氏都建業 (亦云南齊)
[0535b15]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興二年壬 午。凡經七主二十四年。沙門七人。所譯經律 總一十二部三十三卷
(於中七部二十八卷見在五部五卷闕本) 。
* (蕭齊) 沙門曇摩伽陀耶舍 (一部一卷經)
* 沙門摩訶乘 (二部二卷經律)
* 沙門僧伽跋陀羅 (一部一十八卷律)
* 沙門達摩摩提 (二部二卷經)
* 沙門求那毘地 (三部六卷經集)
* 沙門釋曇景 (二部二卷經)
* 沙門釋法化 (一部一卷經)
* 無量義經一卷 (第二出見僧祐錄)
[0535b26]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35b27] 沙門曇摩伽陀邪舍。齊言法生稱。中印度 人。悟物居情導利無捨。以高帝道成建元三 年辛酉。於廣州朝亭寺譯無量義經一部。邪
舍手善隷書口解齊言傳受經人。武當山沙 門慧表永明三年齎至揚都。繕寫流布。
* 五百本生經一卷 (見僧祐錄祐云未詳卷數房云一卷)
* 他毘利律一卷 (齊言宿德律見僧祐錄祐云未詳卷數房云一卷)
[0535c05] 右二部二卷其本並闕。
[0535c06] 沙門摩訶乘。西域人也。栖心妙道結志弘通。 以武帝賾永明年中。於廣州譯五百本生經 等二部。
* 善見律毘婆沙十八卷 (或云毘婆沙律亦直云善見律見道慧宋齊錄及僧祐 錄)
[0535c11] 右一部一十八卷其本見在。
[0535c12] 沙門僧伽跋陀羅。齊言眾賢。西域人。懷道放 曠化惠無窮。師資相傳云。佛涅槃後優波離 既結集律藏訖。即於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
恣竟。以香花供養律藏。便下一點置律藏前。 年年如是。優波離欲涅槃持付弟子陀寫俱。 陀寫俱欲涅槃付弟子須俱。須俱付弟子悉
伽婆。悉伽婆付弟子目揵連子帝須。目揵連 子帝須付弟子旃陀跋闍。如是師師相付至 今三藏法師 (不出其名) 三藏法師將律藏至廣州。
臨上舶反還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羅。 跋陀以武帝永明六年戊辰 (房云己巳) 共沙門僧禕。 於廣州竹林寺譯出。名為善見律毘婆沙。因
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己巳歲 (房云庚午) 七月半受 自恣竟。如前師法以香華供養律藏訖即下 一點。當其年計得九百七十五點。點是一年。
趙伯休梁大同九年於廬山值苦行律師弘 度。得此佛涅槃後眾聖點記年月訖齊永明 七年。伯休訪弘度云。自永明七年已後云何
不復見點。弘度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聖 人手自下點。貧道凡夫止可奉持頂戴而已。 不敢輒點。伯休因此算。至梁大同九年癸
亥歲。合得一千二十八年。昇依伯休所計推。 至大唐開元十八年庚午之歲。合得一千二 百一十六年。若然則是如來滅度遠近參差 未堪取行
(此墨點記與法顯所傳師子國佛牙精舍唱記年歲全懸此云優波離集律藏竟自恣了已
手自下點年年如是展轉相付流傳至今者此或不然尋此善見婆沙非是波離所集乃是部分已後二十部中隨彼所
宗釋一家義撮要而解非全部毘尼也即此撰集已後年下一點此或如然若言波離手自下點者未可即為指南也) 。
*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一卷 (今編入妙法華在 第五卷初沙門法獻於于填國得梵本來見道慧宋齊錄僧祐錄云於高昌郡獲梵本未詳孰正)
* 觀世音懺悔
* 除罪呪經一卷 (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譯出見僧 祐錄及寶唱錄)
[0536a14] 右二部二卷 (提婆達多品見在觀世音呪經闕本) 。
[0536a15] 沙門達摩摩提。齊言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 隨方啟喻。以武帝。永明八年庚午。為沙門法 獻於楊都瓦官寺譯提婆達多品等二部。獻
時為僧正。初獻以宋元徽三年遊歷西域。於 于填國得經梵本并及佛牙。有迦毘羅神衛 護還宋。經至齊永明中共沙門法意譯出。佛 牙安置鍾山上定林寺
(佛牙可長三寸圍亦如之色帶黃白其牙端 [穴/甲] 凸若今印
文而溫潤光潔頗類珠玉謹按內經佛有四牙一在忉利天一在龍王宮一在師子國一在烏萇國此即烏萇國牙也後 忽失之乃現于填獻於于填請還) 。
[0536a24] 到梁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數人並執器仗。初 夜扣門稱臨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 閣上請開閣檢視。寺僧從其言主帥至佛牙
座前。開函取牙作三禮已。錦巾盛牙繞東 山去。後尋却得還安定林。隋文併陳仍在鍾 岳。至仁壽三年內使令豫章王暕。從楊州將
獻文帝。其年五月十五日勅送東禪定寺供 養。佛牙靈異具如僧祐佛牙記。此不復廣。其 東禪定寺即今大莊嚴寺是也。
* 須達經一卷 (一名須達長者經出中阿含第三十九卷僧祐云建武二年出異譯見長房錄 及高僧傳)
* 百喻經四卷 (亦云百句譬喻經或五卷天竺僧伽斯那撰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譯見僧祐錄祐等並 云譯成十卷此之四卷百事足矣)
* 十二因緣經一卷 (第五出與貝多樹下經等同本祐云建武二年出見高僧傳及長房錄)
[0536b10] 右三部六卷 (前二部五卷見在後一部一卷闕本) 。
[0536b11] 沙門求那毘地。齊言德進。中印度人。弱齡從 道師事天竺大乘法師僧伽斯。聰慧強記勤 於諷習。所誦大小乘經十餘萬言。兼學世典
明解陰陽。其候時逢占多有徵驗。故道術之 稱有聞西域。建元初來至江淮止毘耶離寺。 執錫從徒威儀端肅。王公已下競相請謁。初
僧伽斯於天竺國。抄集修多羅藏十二部經 中要切譬喻。撰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 學。毘地悉皆通誦兼明義旨。以武帝永明十
年壬申秋九月。譯為齊文即百喻經也。復出 須達及十二因緣。自宋大明已後譯經殆絕。 及其宣流法寶世咸美之。毘地為人弘厚有
識度。善於接誘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 國僧眾萬里歸集。南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贈 往來歲時不絕。性頗福積富於財寶。然營建
法事已無私焉。於建業淮側造止觀寺。重閣 層門殿房整飾。養徒施化德業甚著。以中興 二年冬卒。
* 摩訶摩耶經一卷 (第二出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亦云摩耶經或二卷見王宗寶唱 法上等三錄)
*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度羅睺羅沙彌序亦直云未曾有經第二出見始興錄)
[0536c04]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在。
[0536c05] 沙門釋曇景。不知何許人。於齊代譯摩耶經 等二部。群錄直云齊世譯出。既不顯年未詳 何帝。
* 腹中女聽經一卷 (第五出與無垢賢女經等同本房云見右錄)
[0536c09] 右一部一卷闕本。
[0536c10] 沙門釋法化。以廢帝寶卷永元年中。誦出腹 中女聽經一部。眾錄相承並云誦出。未詳誦 意依而列之。以有先譯故免疑失。
[0536c13] (又長房內典等錄云。齊時江州沙門道政刪改彌勒成佛經一卷。此或不然。如後大乘錄中廣述。又房等復云。齊代沙門
法度於楊都出灰河經一卷。毘跋律一卷。今以灰河經出雜阿含。其毘跋律隋法錄云。法度偽造以濫律名今廢不立。房
等又云。齊代沙門釋法尼譯益意經二卷。今以此經即是齊末梁初僧法尼閉目誦出者。今見有本文理差舛不可流行。
若言齊末出者。祐錄何故不載。今編疑部正錄不存。房等又云。齊代沙門道備出九傷等經五部五卷。群錄並疑。今依舊 為定也) 。
[0536c18] 梁蕭氏都建業 (亦云前梁)
[0536c19] 自武帝天監元年壬午至敬帝太平二年丁 丑。凡經四主五十六年緇素八人。所出經律 論及諸傳記等并新集失譯諸經。總四十六 部二百一卷
(於中四十部一百九十一卷見在六部十卷闕本) 。
* 沙門釋僧祐 (三部三十九卷譜錄集)
* 沙門曼陀羅仙 (三部一十一卷經)
* 沙門僧伽婆羅 (一十部三十二卷經論傳)
* 沙門釋寶唱 (二部五十四卷經集尼傳)
* 沙門釋明徽 (一部一卷尼戒)
*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一卷經)
* 沙門波羅末陀 (一十一部二十四卷經論)
* 沙門釋慧皎 (一部一十四卷僧傳)
* 新集失譯諸經一十四部二十五卷經論集
* 釋迦譜十卷 (於齊代撰別有五卷本與此廣略異房云四卷恐誤見僧祐錄及長房內典等錄合 入齊錄隨人附梁)
*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 (祐錄自云十卷見有十五卷長房內典二錄云十六卷見僧祐長 房內典等錄亦齊時撰)
* 弘明集十四卷 (祐等三錄並云十卷今見十四卷見僧祐長房內典等錄)
[0537a10] 右三部三十九卷其本並在。
[0537a11] 沙門釋僧祐楊都建初寺僧也。本姓俞氏。其 先彭城下邳人。父世居建業。祐年數歲入建 初寺禮拜。因踊躍樂道不肯還家。父母怜其
志且許入道。師事僧範道人。年十四家人密 為訪婚。祐知而避至定林投法達法師。達亦 戒德精嚴為法門梁棟。祐師奉竭誠。及年滿
具戒執操堅明。初受業於沙門法頴。頴既一 時名匠為律學所宗。祐迺竭思鑽求無懈昏 曉。遂大精律部有勵先哲。武帝衍深相禮
遇。凡僧事顧疑皆勅就審決。年衰脚疾勅聽 乘輿入內。為六宮受戒。其見重如此。及齊竟 陵文宣王子良梁臨川王宏南平王偉儀同陳
郡袁昂永康定公主貴嬪丁氏等。並崇其戒 範盡師資之敬。凡白黑門徒萬有餘眾。祐洞 明律藏兼善文藻。搜集記錄撰為部帙。庶
尋覽之者功省而博達。實法門之綱要釋氏 之元宗也。自蕭齊末爰及梁代。撰釋迦譜 等三部。自外法苑集世界記師資傳等。以非 入藏故闕不論。並如三藏記等具顯。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或一卷亦 直云文殊般若波羅蜜經初出與僧伽婆羅出者及大般若第七會曼殊室利分同本亦編入寶積當四十六會見李廓 錄及續高僧傳)
* 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卷 (第二出今編入寶積當第八會見李廓實唱二錄及 續高僧傳)
* 寶雲經七卷 (初出與陳代須菩提大乘寶雲經及唐達摩流支寶雨經等同本異譯見東錄及續高 僧傳)
[0537b09] 右三部一十一卷其本並在。
[0537b10] 沙門曼陀羅仙。梁言弱聲。亦云弘弱。扶南國 人。神解超悟幽明畢觀。無憚夷險志存開化。 大齎梵經遠來貢獻。以武帝天監二年癸未
屆于梁都。勅僧伽婆羅令共翻譯。遂出文 殊般若等經三部。雖事傳譯未善梁言。故 所出經文多隱質。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第二出與前曼陀羅出者 及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同本房云少勝前曼陀羅所出二卷者)
* 大乘十法經一卷 (初出與元魏覺定所出十法經同本普通年譯亦直云十法經)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第二出與元魏曇摩流支入佛境界經同 本)
* 八吉祥經一卷 (若人聞此八佛名號不為一切諸鬼神眾難所侵第四出與八吉祥呪及八陽 神呪經等同本)
* 孔雀王呪經二卷 (亦云孔雀王陀羅尼經第七譯與唐義淨大孔雀呪王經等同本見寶唱 錄)
* 舍利弗陀羅尼經一卷 (此呪有大神力若能持者雪山有八夜叉王常來擁護所 欲隨心第九譯與支謙所出無量門微密持經等同本)
* 文殊師利問經二卷 (亦直云文殊問經天監十七年於占雲館譯袁曇允筆受光宅寺沙 門法雲祥定)
* 菩薩藏經一卷
* 解脫道論十二卷 (亦云十三卷天監十四年於占雲館譯)
* 阿育王經十卷 (或加大字第二出與西晉安法欽育王傳同本異譯天監十一年六月二十日 於楊都壽光殿譯見寶唱錄)
[0537c05] 右一十部三十二卷。其本並在 (並見長房錄續高僧傳中都有 部數名不備列) 。
[0537c07] 沙門僧伽婆羅。梁言眾鎧。亦云僧養。扶南國 人也。幼而頴悟早附法津。雖經論具探而 偏習對法。聲聞漸布垂譽海南。具足已後廣
精律藏。勇意觀方樂崇開化。聞齊國弘法隨 舶至都住正觀寺。為天竺沙門求那跋陀弟 子。復從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涉多通。
乃解數國書語。值齊曆亡墜道教陵夷。婆羅 靜潔身心外絕交。故擁室栖閑養素資業。大 梁御 宇 搜訪術能。以天監五年被勅徵召。於
梁都壽光殿華林園正觀寺占雲館扶南館 等五處傳譯。即以天監五年景戌至普通元 年庚子。譯文殊般若等經十部 (其梵本並是曼陀羅獻者長房
等錄復云婆羅更出育王傳五卷者非也前育王經即是其傳不合重載) 初翻經日於壽光 殿武帝躬臨法座筆受其文。然後乃付譯人 盡其經本。勅沙門寶唱慧超僧智法雲及袁
曇允等相對疏出。華質有敘不墜譯宗。天子 禮接甚厚引為家僧。所司資給道俗改觀。婆 羅不畜私財。以其嚫施成立住寺。太尉臨川
王宏接遇隆重。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觀寺。 春秋六十有五。
* 經律異相五十卷 (天監十五年奉勅撰錄云并目錄五十五卷今闕其目但五十卷其目但 纂篇題應無別事見寶唱錄及長房錄)
* 比丘尼傳四卷 (述晉宋齊梁四代尼行新編入錄)
[0538a02] 右二部五十四卷其本並在。
[0538a03] 沙門釋寶唱。梁都莊嚴寺僧也。俗姓岑氏吳 郡人。僧祐律師之高足也。博識洽聞罕有其 匹。武帝甚相崇敬。天監年中頻勅撰集皆愜
帝旨。十五年景申又勅撰經律異相一部。唱 又別撰尼傳四卷。房錄之中復有名僧傳等 七部。非入藏故闕不論。餘竝備在續高僧 傳。
*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亦云彌沙塞尼戒本見寶唱錄)
[0538a11]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38a12] 沙門釋明徽。梁都建初寺僧也。戒行精苦習 彌沙塞部。徽以宋代覺壽譯彌沙塞律。但出 比丘戒本而無尼戒。遂以武帝普通三年壬
寅。於大律內抄出尼戒一卷。即今見行者是 (撰錄者曰檢此戒中眾學之後無七滅諍律本雖略准義合安豈可尼僧有諍不殄祇律正文與僧同有故彼律第四十
云眾學法中唯除污草及水七滅諍法隨順法並同比丘彼師不安理不通也) 。
* 大乘頂王經一卷 (亦云維摩兒經與西晉法護方等頂王及隨崛多善思童子經等同 本第三出見長房錄及續高僧傳等)
[0538a20]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38a21] 王子月婆首那。中印度優禪尼國王之子 (此優禪尼
國或云在南天竺亦云在西天竺未能定矣或可此國據在中天之維博西近南故傳說差誤不定一方也) 。
[0538a23] 生知俊朗體悟幽微。專學佛經尤工義理。洞 曉音韻兼善方言。先於東魏興和年中譯經 三部。梁大同中從魏之梁武帝留住。勅遣總
知外國使命。因譯頂王經一部。
* 金光明經七卷 (或六卷二十二品承聖元年於正觀寺及楊雄宅出涼世無讖出四卷者有十 八品真諦更出四品足前成二十二分為七卷今在刪繁錄)
* 無上依經二卷 (梁紹泰三年丁丑九月八日於平固縣南康內史劉文陀請令譯出見經後記 房云陳代出者非也諸家年曆並無紹泰三年如別錄中會)
*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出檢諸年曆太清不至四年已 下並同)
* 決定藏論三卷 (中有梁言字是梁代譯尋其文句是真諦出也)
* 大乘起信論一卷 (初出與唐實叉難陀出者同本承聖二年癸酉九月十日於衡州始興 郡建興寺出月婆首那等傳語沙門智愷等執筆并製序見論序)
* 如實論一卷 (初題云如實論反質難品房云太清四年出)
* 仁王般若經一卷 (承聖三年於豫章寶田寺譯第三出與西晉法護等出者同本)
* 彌勒下生經一卷 (承聖三年於豫章寶田寺譯第五出與羅什等出者同本)
* 十七地論五卷 (與唐譯瑜伽師地論同本翻得五卷遇難遂輟見續高僧傳太清四年於富春 令陸元哲宅為沙門寶瓊等二十名德譯)
* 中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出)
* 三世分別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出)
[0538b15] 已上並見長房內典等錄 右一十一部二 十四卷 (如實論上六部一十五卷見在仁王經下五部九卷闕本) 。
[0538b17] 沙門波羅末陀。梁言真諦。或云拘羅那他。此 曰親依。並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印度優禪尼 國人。婆羅門種姓。頗羅墮景行澄明器宇清
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廣部罔不厝 懷。藝術異能偏素精練。雖遵融佛理而以通 道知名。遠涉艱關無憚夷險歷遊。諸國遂止
中天。梁武大同中勅直省張氾等。送扶南獻 使返國。仍遣聘中天竺摩伽陀國。請名德三 藏并求大乘諸論雜華經等。真諦遠聞行化
儀軌聖賢。搜選名匠惠益氓品。彼國乃屈真 諦并齎經論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渙然聞 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達于南海。 沿
歷險闊仍滯兩春。以太清二年閏八月始屆 都邑。武皇面申禮敬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