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 Yuan Era Catalog of Newly Authorized Buddhist Teachings (Zhen Yuan Xin Ding Shijiao Mulu)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十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錄上之十
[0843a16] 周宇文氏都長安
[0843a16] 從閔帝元年丁丑 (依右無號直稱元年) 至靖帝大定元年辛丑。凡經五帝二十五年。 沙門四人。所出經論一十四部二十九卷 (於中
六部一十一卷見在八部一十八卷闕本) 。
[0843a20] 周沙門攘那拔陀羅 (一部一卷論)
[0843a21] 沙門闍那耶舍 (六部一十五卷經)
[0843a22] 沙門耶舍崛多 (三部八卷經論)
[0843a23] 沙門闍那崛多 (四部五卷經)
* 五明論合一卷 (一聲論二醫方論三工巧論四呪術論五符印論見長房錄)
[0843a25] 右一部一卷本闕。
[0843a26] 沙門攘那跋陀羅。周云智賢。波頭摩國人。雖 善達三藏而偏精律部。以明帝二年戊寅。於 長安舊城婆伽寺。共闍那耶舍譯五明論一
部。耶舍崛多闍那崛多等傳。沙門智僊筆受 (又長房錄等云周武帝代天和四年己丑摩勒國沙門達摩流支周言法希為大冡宰蕩公宇文護譯波羅門天文二
十卷今以非三藏教故不存之) 。
* 大乘同性經二卷 (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一名佛十地經或四卷天和五年 譯上儀同城陽公蕭吉筆受初出與唐日照證契大乘經同本)
* 大雲請雨經一卷 (內題云大雲經請雨品第六十四房云品第一百非也天和五年譯沙門 圓明筆受初出與大雲輪請雨及大方等大雲請雨二經並同本)
* 寶積經三卷 (天和六年譯沙門道 [(工*凡)/言] 筆受)
* 定意天子所問經五卷 (天和六年譯沙門圓明筆受出大集今疑與善住意經同本)
* 入如來智不思議經三卷 (見翻經圖第二出與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等同本 建德元年譯)
* 佛頂呪經并功能一卷 (保定四年譯學士鮑永筆受五部見長房錄)
[0843b12] 右六部一十五卷 (請雨經上二部二卷見在寶積經下四部十二卷本闕) 。
[0843b13] 沙門闍那耶舍。周言藏稱。亦曰勝名。中印度 摩伽陀國人。專修宴坐妙窮定業。共二弟子 耶舍崛多闍那崛多。以武帝保定四年甲申。
至建德元年壬辰。為大冡宰晉蕩公宇文護。 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大乘同性經等六 部。柱國平高公侯伏壽為總監撿校。
* 金光明經更廣壽量大辯陀羅尼經五卷 (於歸 聖寺譯智僊筆受此五卷金光明經非是全譯但於曇無讖四卷經中續壽量大辯二品今在刪繁錄)
* 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一卷 (於四天王寺譯上儀同城陽公蕭吉筆受初出 與唐譯十一面神呪心經等同本)
* 須跋陀羅因緣論二卷 (於四天王寺譯沙門圓明筆受並見長房錄)
[0843b24] 右三部八卷 (前二部六卷見在後一部二卷闕本) 。
[0843b25] 沙門耶舍崛多。周言稱藏。優婆國人。共小同 學闍那崛多。於武帝時為大冡宰宇文護。於 四天王寺及歸聖寺。譯金光明經等三部
(靖邁圖中又有大雲請雨經一卷亦云稱藏所譯今以此經即是與前闍那耶舍共出之者不合別上二處俱存) 。
* 妙法蓮華經普門品重誦偈一卷 (在益州龍淵寺譯今編入八卷 普門品)
* 種種雜呪經一卷 (或無經字呪總二十三首在益州龍淵寺譯)
* 佛語經一卷 (第二出與元魏菩提留支譯者同本在益州龍淵寺譯)
* 金色仙人問經一卷 (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蕭吉筆受並見長房錄)
[0843c07] 右四部五卷 (前二部二卷見在後二部三卷闕本) 。
[0843c08] 沙門闍那崛多。周言志德。北印度揵達國人。 師徒周遊來達茲境。以武帝時於四天王寺。 譯金色仙人問經。後隨譙王宇文儉往益州。
於龍淵寺復譯普門偈等三部。崛多入隋更 廣翻譯。備如後述。
[0843c13] 陳氏都建業
[0843c13] 自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至 煬 帝禎明三年己酉。凡經五主三十三年。緇素 三人所出經律論及集傳等。總四十部一百 三十三卷
(於中二十部八十九卷見在一十四部四十四卷闕本) 。
[0843c17] 陳沙門拘羅那他 (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八卷經律論集)
[0843c18]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七卷經)
[0843c19] 沙門須菩提 (一部八卷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第三譯與姚秦羅什元魏流支等出者同本)
* 解節經一卷 (是解深密經初五品異譯出第一卷此經非是全部真諦略出以證義耳)
* 遺教經論一卷 (釋遺教經)
* 十八空論一卷
* 攝大乘論三卷 (無著菩薩造第二出與元魏佛陀扇多譯者同本天嘉四年於廣州制旨 寺譯慧愷筆受)
* 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天親菩薩釋亦云釋論或十二卷第一譯與隨笈多等出者同本天 嘉四年於廣州制旨寺出慧愷筆受)
* 佛性論四卷 (天親菩薩造)
* 中邊分別論二卷 (婆藪盤豆造或三卷於臨川郡出第一譯辯中邊論同本)
* 顯識論一卷 (內題云顯識品從無相論出題云真諦新附此)
* 轉識論一卷 (即出前顯識論中題云真諦新附此)
* 唯識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初云修道不共他在臨川郡譯或上加大乘字第二出與元魏般若流支等 出者同本)
* 寶行王正論一卷
* 三無性論二卷 (出無相論或一卷)
* 無相思塵論一卷 (初出與唐譯觀所綠論同本見靖邁經圖及內典錄)
* 解捲論一卷 (初出與唐義淨掌中論同本見靖邁經圖及內典錄)
* 廣義法門經一卷 (第三出與漢安世高所出普法義經等同本題云是中阿含一品別譯 天嘉四年十一月十日於廣州制旨寺譯)
* 佛阿毘曇經二卷 (亦云論錄云九卷今只二軸未詳所以又內典錄中更載佛毘曇一卷 非也)
*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 (亦直云明了論出正量部波羅提木叉論中覺護法師造光 大二年正月二十日於廣州譯沙門慧愷筆受)
*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婆藪盤豆造第一譯與唐譯俱舍論同本 天嘉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制旨寺譯至 閏 十月十日訖至五年二月二日更至光大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畢)
* 隨相論一卷 (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德慧法師造或二卷)
* 立世阿毘曇論十卷 (題云立世毘曇藏或無論字亦云天地記經永定三年出錄云 十五卷未詳)
* 四諦論四卷 (婆藪跋摩造)
* 部執異論一卷 (亦名部異執論第二出與十八部論及宗輪論同本)
* 婆藪盤豆法師傳一卷 (此曰天親第二)
* 金七十論三卷 (外道迦毘羅仙人造明二十五諦謂數論也或二卷長房等錄別存僧佉論 二卷者非也謂梵僧佉此翻為數)
* 金剛般若論一卷
* 大般涅槃經論一卷 (或無般字第二出)
* 反質論一卷 (今疑即藏中如實論是故彼題云如實論反質難品)
* 墮負論一卷
* 成就三乘論一卷
* 正說道理論一卷
* 意業論一卷
* 大空論三卷 (於豫章栖隱寺出)
* 僧澀多律一卷 (陳言總攝)
* 俱舍論偈一卷 (初出唐譯俱舍頌同本天嘉四年於制旨寺出)
* 俱舍論本六卷 (據其論本即前偈是今復言本未詳所以)
* 翻外國語七卷 (一名俱舍論因緣事一名雜事)
* 修禪定法一卷 (除四部外餘三十四部見長房錄)
[0844b15] 右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金七十論二二十五部八十二卷見 在金剛論下十三部二十六卷闕本) 。
[0844b17] 沙門拘羅那佗。陳曰親依。或云波羅末陀。此 云真諦。並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印度優禪尼 國人。以梁武太清二年屆于建業。頃屬梁季
崩亂不果宣傳雖翻經論棲遑靡記。逮陳武 永定二年七月還返豫章。又上臨川晉安諸 郡。真諦雖傳經論道鈌情離本意不申。更觀
機攘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國。道俗更請結誓 留之。不免物議遂停南越。便與前梁舊齒重 覆所翻。其有文旨乖競者。皆鎔冶成範始末
備通。至文帝天嘉四年。楊都建元寺沙門僧 准忍律師等。並建標領欽聞新教故使遠 浮江表親承芳問。諦欣其來意乃為翻攝大
乘等論。首尾兩載覆疎宗旨。而飄寓投委無 心寧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裝大舶欲返 西國。學徒追逐相續留連。太守王万奢述
眾元情重申要請。諦又且修人事權止海隅。 伺旅束裝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發自梁安汎 泊西。引業風賦命飄還廣州。十二月中上南
海岸。刺史歐陽穆公顧延住制旨寺請翻新 文。諦顧此業緣西還無指。乃對沙門慧愷等 翻廣義法門經及唯識論等。後穆公薨沒。世
子紇重為檀越開傳經論。時又許焉。而神思 幽通量非情測。嘗居別所四絕水洲。紇往造 之嶺峻濤涌未敢凌犯。諦乃鋪舒坐具在於
水上。跏坐其內如乘舟焉。浮波達岸既登接 對。而坐具不濕依常敷置。有時或以荷葉蹋 水乘之而渡。如斯神異其例甚眾。至光太二
年六月。諦厭世浮雜情弊形骸。未若佩理資 神早生勝壞。遂入南海北山將捐身命。時智 愷正講俱舍聞告馳往。道俗奔赴相繼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伺衛防遏。躬自稽顙致留三 日。方紆本情因爾迎還止于王國寺。時宗 愷諸僧欲延還建業。會楊輦碩望恐奪時勞。
乃奏曰。嶺表所譯眾部多明無塵惟識。言垂 治術有蔽國風。不隷諸華可流荒服。帝然之。 故南海新文有藏陳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
時。遺訣嚴正勗示因果書傳累紙。其文付弟 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時遷化。時年七十 有一。明日於潮亭焚身起塔。十三日僧宗法
准等各齋經論還返匡山。自諦來東夏雖廣 出眾經而偏宗攝論。故討尋教旨者通覽所 譯。則彼此相發綺繢鋪顯。故隨處翻傳親流
疏解。諦從陳武永定二年戊寅。至孝宣大建 元年己丑。更譯金剛般若經等三十八部。微 附華飾盛顯隋唐。見曹毘別曆及隋費長
房錄唐內典錄等。餘有未譯梵本書。並多 羅樹葉凡有二百四十夾。若依陳紙翻之則 列二萬餘卷。今見譯訖止是數夾之文。並在 廣州制旨王 [仁-二+國]
兩寺。是知法寶弘博定在中 天。識量玼瑣誠歸東夏。何以明之。見譯藏經 四千餘卷。生便棄擲習學全希。用此量情情 可知矣。初諦傳度攝論。宗愷歸心窮檢教源
銓頭義旨。遊心既久懷敞相承。諦又面對闡 揚情理無狀。一日氣屬嚴厲衣服單疎忍 噤通霄。門人側席愷等終夜靜立奉侍。諮詢
言久情諠有時服寐。愷密以衣被覆足。諦潛 覺知便曳之于地。其節儉知足如此。愷如先 奉侍逾久逾親。以他日便喟然憤氣衝口者
三。愷問其故。答曰。君等欵誠正法實副參傳。 但恨弘法非時有阻來意耳。愷聞之如噎。良 久聲淚俱發跪而啟曰。大法絕塵遠通赤縣。
群生無感可遂埋耶。諦以手指西北曰。此方 有大國非近非遠。吾等沒後當盛弘之。但不 覩其興以為太息耳。即驗往隔今統敷揚
有宗。傳者以為神用不同妄生異執。惟識不 識其識不無然。無上依經二卷准經後記云 梁代譯。今編梁錄。又長房內典等錄。復有
正論釋義等一十三部一百八卷。今以並是 經論義疏真諦所撰。非梵本翻故刪不錄。又 內典錄中梁陳二代俱載起信論者非也。
*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七卷 (初出與大般若第六會同本)
[0845b02] 右一部七卷其本見在。
[0845b03] 王子月婆首那。陳言高空。中印度優禪尼國 王之子。從魏之梁譯業無輟。以梁太清二年 六月。有于闐沙門求那跋陀 (陳言德賢)
齎勝天王般 若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業。首那忽見 德賢有此經典。敬戀冥懷如對真佛。因從祈 請畢命弘宣。德賢嘉其雅操虛心授與。那得
保持以為希遇。屬侯景作亂未暇翻傳。負載 東西諷持供養。民之所欲天必從焉。遂屬陳 朝 覇 於建業。首那負笈懷經自遠而至。江州
刺史儀同共法氍。渴仰大乘護持正法。以文 帝倩天嘉六年歲次乙酉七月辛巳朔二十三 日癸卯。勸請首那於州廳事略開題序。設無
遮大會。四眾雲集五千餘人。匡山釋僧果。及 遠邇名德。並學冠百家博通五部。各有碩難 紛綸靡不煥然氷釋。到其月二十九日還興
業伽藍。揵搥既響僧徒咸萃。首那躬執梵 文譯為陳語。楊州阿育王寺釋智昕暫遊彭 匯。伏膺至教耳聽筆疏。一言敢失再三循
環。撰為七卷。訖其年九月十八日文句乃盡。 江州僧正釋慧恭。時通三學始末監掌。具經 序及長房等錄。那雖一身而備經涉歷元 魏梁陳相繼宣譯。後不測其終。
* 大乘寶雲經八卷 (第二出與梁世曼陀羅七卷寶雲及唐譯十卷寶雨並同本見一乘寺藏 錄)
[0845b27] 右一部八卷本闕。
[0845b28] 沙門須菩提。陳言善現。或云善吉。亦云善業。 扶南國人。解悟超群詞彩逸俗。化物無倦遊 方屆茲。於楊都城內至敬寺。為陳主譯大乘
寶雲經一部。
[0845c03] 隋楊氏都大興
[0845c03] 自文帝開皇元年辛丑。至 恭帝義寧二年戊寅。相承三帝三十八年。緇 素十人。所出經論及傳錄等。總九十九部三 百四十五卷
(於中九十七部三百十一卷見在二部一十四卷闕本) 。
[0845c07] 洋川郡守瞿曇法智 (一部一卷經)
[0845c08] 沙門毘尼多流支 (二部二卷)
[0845c09] 沙門那連提爾耶舍 (八部二十三卷經)
[0845c10] 沙門闍那崛多 (三十九部一百九十二卷經)
[0845c11] 沙門釋法經等 (二部一十二卷經錄目)
[0845c12] 沙門釋寶貴 (一部八卷合經)
[0845c13] 沙門菩提登 (一部二卷經)
[0845c14] 翻經學士費長房 (一部一十五卷三寶錄)
[0845c15] 沙門達摩笈多 (九部四十六卷經論)
[0845c16] 沙門釋信行 (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集錄如下二十八卷及三十卷中說)
* 業報差別經一卷 (開皇二年三月譯房云第二出與罪業報應經大同小異者全乖也見長 房錄及續高僧傳)
[0845c19]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845c20] 優婆塞達磨闍那。隋云法智。姓瞿曇氏。即元 魏般若流支長子。本中印度婆羅痆斯國人。 婆羅門種。流滯東川遂鄉華俗。父子相承祖
習傳譯。高齊之季為昭玄都。齊國既平佛法 同毀。智因僧職轉任俗官。冊授洋川郡守。隋 受周禪梵牒即來。勅召智還使掌翻譯。智既
妙善隋梵二言。執本自翻無勞傳度。以開皇 二年壬寅。譯業報差別經一部。成都沙門釋 智鉉筆受文詞詮序義體。趙郡沙門釋彥琮 製序 (長房等錄並云)
於興善寺譯業報差別經。今為 不然。此經二年季春譯出。季夏有詔始遷大 興。云興善寺翻入非詳審也。
*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或無乘字開皇二年七月譯第二出與西晉法護濟諸方等學 經同本見長房錄)
* 象頭精舍經一卷 (開皇二年二月譯第三出與羅什文殊問菩提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0846a07] 右二部二卷其本並在。
[0846a08] 沙門毘尼多流支。隋言滅喜。北印度烏萇國 人。不遠五百由延振錫巡坊來觀盛化。至 止便召入令翻經。以文帝開皇二年壬寅。譯
方廣總持等經二部。給事李道寶般若流支 次子曇皮二人傳語。長安沙門釋法纂筆受為 隋言。并整比文義。沙門彥琮並皆製序 (長房錄亦
云於興善寺出此亦不然過如前述) 。
* 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十卷 (或十二卷或十五卷題云大乘方等日藏分與 大集密分同本當第四出開皇四年五月起翻五年二月訖沙門智鉉費長房筆受)
*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 (開皇五年正月出沙門慧獻筆受是大雲經第六十四品第二出與 周世闍那耶舍大雲請雨經及隋崛多方等請雨經並同本)
*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一名文殊師利神通力經亦名勝金花明德女經開皇三年正 月出第三譯與法護大淨法門經等同本沙門智鉉筆受)
* 德護長者經二卷 (一名尸利崛多長者經開皇三年六月出沙門僧琨筆受第四譯與法護 日光童子經等同本)
* 百佛名經一卷 (開皇二年十二月出沙門慧獻筆受第二出)
* 力莊嚴三昧經一卷 (開皇五年十月出費長房筆受)
* 蓮華面經二卷 (開皇四年三月出沙門慧獻筆受)
* 堅固女經一卷 (開皇二年十二月出沙門慧獻筆受亦云牢固女上八部並見長房錄)
[0846a27] 右八部二十三卷其本並在。
[0846b01] 沙門那連提黎耶舍。隋言尊稱。北印度烏萇 國人。先於齊國為昭玄統。共昭玄都沙門法 智譯經七部。備在齊錄。建德之季周武克齊。
佛教與國一時平殄。耶舍外假俗服內襲三 衣。避地東西不遑寧息。五眾凋窘投厝無所。 儉餓溝壑者減食施之。老病扶力者隨緣濟
益。雖事力匱薄拒諫行之。而神志休強說導 無倦。屯負留難便歷四年。有隋御寓重興三 寶。開皇之始梵經遙應。爰降璽書請來弘譯。
二年七月弟子道密等。侍送入京住大興善 寺。其年季冬草創翻業。勅昭玄統沙門曇延 等三十餘人對翻。主上禮問殷繁供奉隆渥。
年雖朽邁行轉精勤。曾依舍利弗陀羅尼具依 修業。夢得境界自當作佛。如此靈祥雜沓其 例非一。後移住廣濟 (煬帝名廣改弘濟今復避諱為崇濟焉) 為外國
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