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 Yuan Era Catalog of Newly Authorized Buddhist Teachings (Zhen Yuan Xin Ding Shijiao Mulu)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十四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郡經錄上之十四
*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 (單重合譯神龍二年創首先天二年功畢)
[0872a22] 右此一部經新譯舊譯四十九會合成 一部。於中折取二十六會三十九卷為菩 提流志新譯。餘二十三會八十一卷並是
舊譯。勘同編入。已備餘錄。故不重存。其新 譯會具如別錄初第十一卷寶積部中依 次編列。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見大周錄第二出大般若第十會理趣分同本廣略 少異長壽二年於東都大周東寺譯)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見大周錄或一卷 初出與寶積三十五善德天子會同本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 (見大周錄亦名金剛髻菩薩加 行品是華嚴眷屬經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 寶雨經十卷 (見大周錄第二出與梁曼陀羅所出寶法經等同本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沙門處一等筆受)
* 大乘伽耶山頂經一卷 (見大周錄第四出與羅什文殊問菩提經等同本長壽二 年於大周東寺譯)
*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 (當第四出舊譯單卷者即是此經初 品神龍三年夏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至景龍三年春畢)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一卷 (第三出與唐智通譯二卷同本景龍三年夏於西崇福寺弟子般若丘多同宣梵本)
*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第四出與實叉難陀等出者同本此法稍具景龍三年夏 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同宣梵本)
* 六字神呪經一卷 (或云六字呪法第四出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護命法門神呪經一卷 (見大周錄第三出與善法方便陀羅尼經等同本長壽二 年於佛授記寺譯)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三卷 (神龍二年九月 十五日於崇福寺譯畢東天竺伊舍羅等譯語沙門雲觀筆受)
* 一字佛頂輪王經五卷 (亦云五佛頂經或四卷景龍二年夏於西崇福寺譯弟子 般若丘多助宣梵本其年冬畢)
*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一卷 (景龍四年於 西 崇福寺譯弟子般若 丘多助宣梵本)
*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 (景龍四年於西崇福寺譯弟子 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一卷 (見大周錄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 般若波羅蜜多那經一卷 (第三出與摩訶大明呪經等同本長壽二年於佛授 記寺譯)
* 妙慧童女所問經一卷 (第三出與須摩提經等同本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 不空羂索呪心經一卷 (見大周錄第三出與不空羂索神呪經等同本長壽二年 於佛授記寺譯)
* 妙德婆羅門女問佛轉何法輪經一卷 (今疑即有德女所問 大乘經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 智猛長者問經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佛入毘耶離除一切鬼病經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那耶經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大陀羅尼經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文殊師利呪法藏經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一字呪王經一卷 (今疑與前呪法藏共是一經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 無迦略曳菩薩造廣大摩尼祕密善住經一 卷 (長壽二年佛授記寺譯)
* 釋般若六字三句論一卷 (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0872c18] 右五十三部 (寶積二十六會即為二十六部) 一百一十一卷 (般若波羅蜜多那下一十二部一十二卷尋本未獲) 。
[0872c20] 沙門菩提流志。本名達摩流支。唐言法希。天 后改為菩提流志。唐云覺愛。南印度人。婆羅 門種。姓迦葉氏。聰叡絕倫風神爽異生年十
二外道出家。師稟波羅奢羅學彼經術。遂洞 曉聲明尤閑數論。陰陽歷數天理天文呪術 醫方皆如指掌。年登耳順自謂孤行。撩僧論 議 [貝*為]
以身事。時有大乘上座部三藏。厥號耶 舍瞿沙。知其根熟遂與交論。未越幾關詞理 俱屈。始知佛日高明匪螢燈竝照。法流深廣 豈涓渧等潤。投身敬事專學佛乘奉戒無
虧。志節高峻崇慧有在。解學寬深未越五年 通達三藏 天皇遠聞雅譽遣使往要。未及 使還白雲遽駕。暨 天后御極方赴帝京。以
長壽二年癸巳創達都邑即以其年於佛授記 寺譯寶雨經。中印度王使沙門梵摩同宣梵 本。沙門戰陀居士婆羅門李無諂譯。沙門
慧智證語。沙門處一等筆受。沙門思玄等綴 文。沙門圓測神英等證義。同賓寺亟孫辟 監護。後於大周東寺譯實相般若。金剛髻。大
乘伽耶頂。有德妙慧。文殊不思議境界。妙 德女問佛等經。又於佛授記寺譯護命法門。 六字神呪。般若蜜多那。不空羂索呪心。智猛
長者問。除鬼病那耶大陀羅尼。文殊呪法藏 一字王。摩尼。祕密善住等經。及般若六字 三句論。已上一十九部合二十卷。沙門行感 等同譯。後至。
[0873a20] 和帝龍興神龍二年景午隨駕歸京。勅於西 崇福寺安置。遂譯廣大寶樓閣不空羂索神 變。一字佛頂。千手眼姥陀羅尼。如意輪。文殊
寶藏。金剛光焰等經。及大寶積。此經都有 四十九會。上代譯者摘會別翻而不終部帙。 往者貞觀中玄奘法師往遊印度將梵本於弘
福寺譯。大菩薩藏經即是。寶積第十二之一 會。後於玉華宮寺翻大般若竟。諸德慇懃請 翻寶積。玄奘法師云。譯寶積之功不謝於
般若余生涯已窮恐不終其事。固請不已遂 啟夾譯之。可得數行乃嗟歎曰。此經與此土 群生未有緣矣。余氣力衰竭不能辨也。因而
遂輟。流志來日復齎其梵本。和帝命志續奘 餘功。遂廣鳩碩德并名儒等。繹舊翻之經 考挍新來之夾。上代譯者勘同即附。昔來未
出按本具翻。兼復舊譯義擁文迷即須重 譯。始乎神龍二年景午創筵。迄于。
[0873b08] 叡宗先天二年癸丑畢席。於中二十六會三 十九卷流志新譯。謂三律儀會。無邊莊嚴會。 無量壽如來會。不動如來會。被甲莊嚴會。文
殊師利普門會。出現光明會。佛為阿難說處 胎會。無盡伏藏會。授幻師跋陀羅記會。大 神變會。優波離會。發勝志樂會。善順菩薩
會。勤授長者會。優陀延王會。妙慧童女會。恒 河上優婆夷會。功德寶華敷菩薩會。善德天 子會。阿闍世王子會。淨信童女會。彌勒菩薩
所問會。無盡意菩薩會。勝鬘夫人會。廣博 仙人會。發題日於內佛光殿。和帝親御法 筵筆受經旨。 百 寮侍坐妃后同觀。求之古人
無以加也。逮叡宗嗣曆復於北苑白蓮花亭 及大內甘露等殿別開會首亦親筆受。竝沙 門思忠及東印度大首領伊舍羅直中書度頗 具等譯梵文。北印度沙門達摩南印度沙門
波若丘多等證梵義。沙門慧覺宗一普敬履 方等筆受。沙門勝嚴法藏塵外無著深亮 懷迪等證義。沙門承禮神暕雲觀等次文。太 子詹事東海郡公徐堅 [利-禾+分]
王傳固安伯盧粲 尚書右承東海男盧藏用中書舍人舒王男 蘇瑨禮部郎中彭景直左補闕祁縣男王瑨大 府丞顏溫之太常博士賀知章等潤。色中書
侍郎平輿侯陸象先侍中鉅鹿公魏知古等 監譯。前太常卿薛崇胤通事舍人弘農男 揚仲嗣監護。繕寫既了將本進內。
[0873c05] 叡宗外總萬方內崇三寶。御筆製序標於經 首。前後總譯五十二部合一百一十一卷。三 藏流志自翻寶積經了更不譯經。禪觀怡神
金丹養志。壽雖過百道業無虧。持誦經行晨 昏靡替。至開元十二年隨。
[0873c10] 駕入洛。
[0873c11] 勅於長壽寺安置。以流志所住加號開元。 至十五年九月顧謂門人曰。胞幻之身日就 衰朽。縱然久住終歸磨滅。吾生年攝養冀無
衰弊。今漸遲暮徒更延時。遂從二十日不飲 不食藥餌俱絕。雖向五旬神色如常。至十 一月三日遂索香水洗浴換新潔衣。至四日
晨朝取梵本眾經手擎頂戴一一讚歎。至五 日齋時告諸侍人皆令四散。吾暫就淨汝 勿喧聲。遂於淨室之中右脇而臥奄然而卒。 春秋一百五十有六。自非積修勝業脫屣塵
勞。焉能保此遐齡。去留專己者也。既聞。
[0873c22] 天聽皇哀感慕慟歎久之。追贈鴻臚大卿。 諡 曰。開元一切遍知三藏詔遣內侍杜懷敬往 東都監葬。勅內庫出物供葬所須務。令優贍
無限其數。於是鹵 簿 羽儀幡幢花蓋。闐塞衢 巷而不可數。遂遷窆於龍門起塔供養焉。
* 五分羯磨一卷 (題云彌沙塞羯磨本)
[0873c28]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873c29] 沙門釋愛同。俗姓趙氏。本天水人。代襲冠 冕。同弱齡出家。後以律學馳譽。講彌沙塞律 遠近師稟。昔宋朝罽賓三藏覺壽。譯彌沙塞
律因出羯磨一卷。時運遷移其本零落。尋求 不獲學者無依。同遂於大律之內抄出羯磨 一卷。彼宗學者盛傳流布。
*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
[0874a07]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0874a08] 沙門釋慧苑京兆人。華嚴藏法師上首門 人也。勤學無惰內外兼通。華嚴一宗尤所精 達。苑以新譯之經未有音義。披讀之者取決
無從。遂博覽字書撰成二卷。使尋翫之者不 遠求師而曉於字義也。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十卷 (一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灌頂部錄出別行)
[0874a15] 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0874a16] 沙門般 剌 蜜帝。唐云極重。中印度人也。懷道 觀方隨緣濟度。展轉遊化達我支那 (印度國俗呼廣府為 支那名帝京為摩訶支那)
。
[0874a19] 乃於廣洲制旨道場居止。眾知博達祈請亦 多。利物為心敷斯祕蹟。以神龍元年龍集乙 巳五月乙卯二十三日辛丑。遂於灌頂部中
誦出一品譯成十卷。即前萬行首楞嚴經是 也。烏萇國沙門引伽釋迦 (釋迦稍訛正云鑠佉此曰雲峯) 譯 語。菩薩戒弟子前正儀大夫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清河房融筆受。脩州羅浮山南樓寺沙 門懷迪證譯。其僧傳經事畢汎舶西歸。有因 南使流通於此。
* 說妙法決定業障經一卷 (第二出與奘法師稱讚大乘功德經同本開元九 年六月於終南山石鱉谷老尹蘭若譯)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一卷 (第十一譯與無量門微密持經等同本開元九 年於奉恩寺譯)
* 師子素馱婆王斷肉經一卷 (開元九年於奉恩寺譯)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 (開元九年六月二日於終 南山石鱉谷老尹蘭若譯)
[0874b06] 右四部六卷其本見在。
[0874b07] 沙門釋智嚴。于闐國王之質子。性欝持名樂 (盧各反) 幼至大唐早居榮祿。授左領軍衛大將 軍上柱國封金滿郡公。而立性淳質貞信居
懷。請捨宅置寺奉為國家。神龍二年五月十 一日。
[0874b12] 勅允其所請。
[0874b13] 又自惟生居異域長自中華。幸得侍奉四朝 班榮寵極。猶恐叨丞厚祿濫沐殊恩。於是因 請出家冀酬玄澤。神龍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0874b16] 墨制云。人之情也莫不貪惜祿位。卿之願也 乃欲棄欲出家襲蘭若之蹤起禪那之行。 忽省來奏嗟賞兼懷。特遂所祈式成高志。以
景龍元年十一月五日。和帝生日捨家剃落。 法號智嚴。仍請住終南山至相寺蘭若修道。 由是虛心慮靜宴坐經行。精苦居懷幽捿積
念。加以經明唐梵智照幽微。寶積真詮如來 祕偈。莫不屢丞。
[0874b24] 綸旨久預翻詳。頻奉。
[0874b25] 絲言兼令證譯。於石鱉谷居阿練若習頭陀 行。開元九年於石鱉練若及奉恩寺。譯決定 業障經等四部。竝文質相兼得其深趣。又譯
尊勝陀羅尼呪一首及法華經藥王菩薩等呪 六首。時有經本寫新呪入。幸勿怪之。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第七一卷是念誦法開元 十三年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 (唐云妙臂童子亦云蘇婆呼律或二卷開元十四年於東都大福 先寺譯)
*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 (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并是呪毘柰耶不曾入大曼茶 羅不合輒讀同求受具人盜聽戒律便成盜罪開元十四年譯)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 法經一卷 (出梵本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略譯少分開元五年於西明寺菩提院譯)
[0874c09] 右四部一十四卷其本見在。
[0874c10] 沙門輸波迦羅。具足梵音應云戎婆揭羅 (仙蒸反) 訶。唐音正翻云淨師子。以義譯之名善 無畏。中印度摩訶陀國人。住王舍城那爛陀
寺。本剎利種。姓剎帝利。捨俗榮貴依佛出家。 神氣清虛道業恢著。精通禪慧妙達總持。 三藏教門一心遊入。五天諸國久播芳名。大
悲利生有緣東漸。塗至北印度境。響振摩訶 支那。我皇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 景辰大齎梵本來達長安。初於興福南院
安置。次後五年丁巳於菩提院。譯虛空藏求 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沙門無著綴文 筆受。其無畏所將梵本有勅並令進內。緣此
未得廣譯諸經。曩時沙門無行西遊天竺。學 畢言歸。迴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將梵本有。
[0874c24] 勅迎還。比在西京華嚴寺收掌。無畏與沙門 一行於彼簡得數本梵經。並總持妙門先未曾 譯。至十二年隨駕入洛。於大福先寺安置。遂
為沙門一行譯大毘盧遮那經。其經具足梵 文有十萬頌。今所出者撮其要耳。沙門寶月 譯語。沙門一行筆受承旨兼刪綴詞理。文質
相半妙諧深趣。又出蘇婆呼蘇悉地二經。無 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勸初學。 慈悲作念接引無虧。人或問疑割析無滯。
* 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羅尼經一卷 (第二出與日照三藏 譯者同本開元十一年於資聖寺譯)
*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四卷 (亦云經開元十一年於資聖寺 譯)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 卷 (開元十八年於大薦福寺譯)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一卷 (上三經並出梵本金剛頂 經撮要抄譯非全部也開元十八年於大薦福寺譯)
[0875a12] 右四部七卷其本並在。
[0875a13] 沙門跋日羅菩 (上聲) 提 (地之反上聲) 唐云金剛智。南 印度摩賴耶國人 (此云光明國其國近觀音宮殿補陀落山)
婆羅門種。 幼而出家遊諸印度。雖內外博達而偏善總 持。於此一門罕有其匹。隨緣遊化隨處利 生。聞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汎舶東逝達于海
隅。間八年中方屆京邑。於是廣弘祕教建曼 荼羅。依法作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斯祕 法數就諮詢。智一一指陳復為立壇灌頂一
行敬受斯法請譯流通。以十一年癸亥於資 聖寺。為譯瑜伽念誦法及七俱胝陀羅尼。東 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
岳沙門溫古筆受。至十八年庚午於大薦福 寺。出曼殊室利五字心及觀自在瑜伽要。沙 門智藏譯語。又於舊隨求中更續新呪。智執
總持契所至皆驗。祕教流傳寔斯人矣。復有 灌頂弟子正議大夫行中書舍人侍皇太子 諸王文章集賢院學士呂向。敬師三藏因而 紀之曰。和上本中天竺國剎利王伊舍那靺
摩第三子也。後因南天國王將軍米准那薦 聞。遂稱南天竺人也。年始十歲於那爛陀寺 出家。依寂靜智師學聲明論。年十五往西天
竺國。經四年學法稱論。却迴於那爛陀寺。年 二十受具戒。六年學大小乘律。又學南宗般 若燈論百論十二門論。年二十八於迦毘羅
衛城。就勝賢論師學瑜伽論唯識論辯中邊 論。經三年至三十一往南天竺。於龍樹菩薩 弟子龍智年七百歲今猶見在。經七年承 事供養。受學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
持陀羅尼法門諸大乘經典并五明論。受五 部灌頂諸佛祕要之藏無不通達。遂辭師龍 智却還中天。尋禮如來八相靈塔。其後南天
三年亢旱。其王捺羅僧伽補多靺摩遣使迎 請和上。於自宮中建灌頂道場請雨。其時甘 澤流澍王臣欣慶。遂為和上造寺安置。經餘
三載。國南近海有觀自在菩薩寺。門側有尼 枸陀樹。先已枯顇。和上七日斷食行道。樹再 滋茂。菩薩應現而作是言。汝之所學今已成
就。可往師子國瞻禮佛牙。登楞伽山禮拜佛 跡。迴來可往中國禮謁文殊師利菩薩。彼國 於汝有緣。宜往傳教濟度群生。聞是語已不
勝忻慰。僧徒咸聞其語。寺眾乃曰。若菩薩降 臨尼拘陀樹枝葉滋榮。去即枯顇。以此為侯 經三七日。却迴辭其國王。將領弟子道俗八
人。往師子國至楞伽城。王臣四眾以諸香花 迎禮和上。至其宮側復往無畏王寺頂禮佛 牙。持諸香花精誠供養。遂感佛牙放光空中
成蓋普現。大眾咸覩斯瑞。便住其寺半年供 養遂詣東南往楞伽山。逕中路禮佛眼塔。其 時行道一日一夜。無願不果。次至七寶山城。
次行至嚕呵那國國管寶山。其山土地足多 羅樹。國王先信小乘。聞和上至出城遠迎。就 王宮殿廣陳供養。經一月餘日和上為說大
乘理性。便能悟入信受欣喜。即廣施雜寶和 上不受云。本來意者頂禮佛跡非為珍寶。遠 來至此願示其路。王即遣人持輿令和上乘。
上送至山下。其山多諸猛獸師子毒龍野人 羅剎。黑風苦霧常守護此山上珍寶。非是禮 聖迹人。不可昇上得入此山。和上於山下焚
香頂禮發弘誓願。願見昔佛在世說法之時 山神。發願已畢天開霧散猛獸潛藏。遂與弟 子於山北面近東渡水。而上却轉向西北又
西南尋谷攀藤接葛。異種孤危至山中腰。近 次北面有一泉水流出。其中總是紅頗梨瑟 瑟金銀諸寶。又多寶性草及曼陀羅花優鉢
羅花。時逢龕崛皆是先靈修道之處。山中香 花草木不可稱計。不停不滯七日攀緣方至山 頂。尋求靈跡見一圓石。可高四五尺許方廣
可有二丈。佛之右足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