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jñāpradīpamūlamadhyamakavṛtti (Bore Deng Lun Shi) 般若燈論釋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一偈本龍樹菩薩 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法品第十八
[0104a24]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令解諸行 我我所空故說。
[0104a26] 諸外道等雖說我見有無量種。亦以五受陰 為所緣。是故今當次觀諸陰。如佛所說。若有 沙門婆羅門等言見我者。但見五陰。實無有
我。有異僧佉人作是說言。身相形色及四大 聚諸根。諸根聚諸識等為我。論者言。汝於四 大諸根陰相。若總若別。起我分別者。是事不 然。如論偈說。
若我是陰相 即是起盡法
我若異諸陰 是則非陰相
[0104b06] 釋曰。我者是世諦義。起於言說稱云我者以 陰為境。僧佉人復言。隨有陰處我義得成。即 是我所立義得成。論者言。如汝意者。我是
諸陰。若我是陰。即起盡法。此中說驗。第一義 中四大及造色聚諸根。諸根聚諸識。及識身 等。非我是起盡法故。譬如外四大等。果故因
故。可識境界故。亦果報故。以是等因廣為作 驗。有自部論師言。我若是陰。一一身中有 多陰故。亦有多我。復次我若是陰。即起盡法。
以彼諸陰起盡法故。即自破汝無起無盡差 別我也。差別法體破故。汝立義有過。復次我 若是陰。即起盡法。然外人不欲令我是起盡
故。其所計我無起無盡者。亦復不能令我信 解。以是故我今說驗。第一義中畢竟無我。何 以故。無起無盡法故。譬如兔角。復次我者若
是陰。即起盡法。以是故我今說驗。第一義中 色等五陰決定非我。何以故。起盡法故。譬如 瓶。如是陰者果故因故。暫有故。憂喜因故。邪
智正智疑智因故。非我是諸因。義廣如前驗。 釋即陰已。我異陰者。鞞世師人言。身及諸根 覺等之外。而別有我。能與苦樂等作依止。是
作者。是無心。是常是遍。作如是說。復有僧佉 人言。有如是我。云何有耶。因果之外別有於 我。然非作者。是受食者。是淨是遍。無聽聞
等具。僧佉鞞世師等謂論者言。如彼所說。立 驗方便。我無此過。復有以丈夫為因者。亦言 無如上過。以是義故。鞞世師等言。諸陰外別
有我者。亦復不能令物信解。論者知故說偈 答云。我異諸陰則非陰相。非者言無。非陰相 者。陰無我故。言無陰相。今當說驗。第一義中
色陰等外無別有我。無陰相故。譬如石女兒。 鞞世師人言。如彼涅槃。非陰相而是有我體。 如是雖非陰相而亦是有。論者言。如經偈言。
亦無有一處一法是無為。此言無為涅槃等。 並已遮故。一向是無。然常遍我非苦樂等依 止。有起故。譬如色等。汝所立我亦非是遍。
何以故。是實故。譬如瓶。應如前驗。鞞世師人 言。如虛空是實是遍。我亦如是。如彼所立驗 者不然。非一向是實者皆不遍。論者言。汝立
虛空是實者。前已遮故。如遮我是遍故亦遮 虛空是遍不非一向是實者皆遍。復次我亦 如是非是作者。何以故。非質礙故。譬如思業。
我亦非常。是實法故。譬如瓶。我者是可知故 非常。是一物故非常。是等諸因。須廣出驗。復 次我者亦非無因。以有體故。譬如瓶。第一
義中思不是我。是一物故。譬如柱。我者非常 非遍。亦不無因。是一物故。或為正智邪智疑 智因故。有時為喜為怒因故。譬如柱。有是等
驗。次破僧佉人別執。有我是受食者。於第一 義中無我受食。所言疑智因者。如夜見杌。我 是一物故。如瓶。應如是說。復次有外人作如
是意。謂論者言。彼既不令我是一物。復還簡 別言我。是物是體是無常是不遍。是疑智等。 作是說者其義不然。亦如有人自生分別。譬
如石女實自無兒。何得示他青黃色耶。汝今 所說令物解者。是則虛妄。論者言。汝語非也。 取後有識者。謂施設我。是故說識為我。如
般若經中偈言。調心為善哉。調心招樂果。又 如阿含經偈言。我與己為親。不以他為親。智 者善調我。則得生善趣。此謂世諦中假說有
我。是諸外道分別所執悉皆遮故。我無過咎。 復次身及諸根非常遍我不共取境因可取 故譬如柱。如是諸根是可量故。應廣說驗。僧
佉人言。以何義故陰中無我。若彼陰中定無 我者。汝喻無體。何以故。柱等諸物亦有我故。 論者言。我亦不論有我。但遮諸陰及身根等
非常遍我不共取境因。此是我立義意。如汝 妄說不能依我所立驗解。復次諸修行者自 於此陰當善觀察。如此我者。為是陰相。為非
陰相。如上偈說。若我是陰即起盡法。以是 故言彼陰非我。以起滅故。譬如諸陰。復次非 陰相者。如上偈說我若異諸陰。是則非陰
相。以是義故。無有我也。無陰相故。譬如空 華。其義如是。復次若我非陰相。我則無生。如 空華。如石女等。若言是陰相者是亦無我。何
以故。是起是因是果是物故。譬如瓶。行者 如是觀察已。即得通達無我。復次鞞世師人 言。有如是我。見境界故。我若是無。眾生身中
則無有我。根等無心。猶如窓牖而得見物者。 是事不然。由我與根相異故和合乃見。彼見 是我故知有我。論者言。以見境界言是我者。
義亦不然。何以故。我見境界者。此驗無體。如 是若無我者先所見物後見還識是先所見 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立身中得有
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以能憶先所更事 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以有業有果 報可得故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如是
等因悉當廣遮。鞞世師中有聰慢者。謂論者 言。說我之聲由其身中有實我境界。聲於彼 轉有處假設故。譬如喚人為師子。復次緣我
境界名為正智。緣異境界名顛倒智。譬如丈 夫丈夫智。云何為異境界。謂身及諸根因果 聚等名異境界。云何為顛倒智。謂緣陰為我
名顛倒智故言異境界。顛倒智隨實境界。如 其義智彼即是我。是故有我。論者言。汝所計 我。如我法中不遮世諦汎說有我。汝若作是
立義者反成我義。云何成我義。我佛法中名 識為我。聲如其義。名為實我。若於色等諸 陰名為我者。是則為假。如阿含經中所說。依
眾分故得名為車。我亦如是。以陰為因假說 為我。有如此經。又復識能取後有故說識為 我。若外人意謂聲召實我境界不召於識是
作故。譬如身。智緣實我境界不緣於識是作 故。譬如身。如是證有我者。論者言。若第一義 中召我之聲及緣我智。皆以心為境界。汝意
謂不如實義者。反成我義。云何成我義。於 一切時一切處。我見等先已遮故。若世諦中 遮。是事不然。有假設聲。有召實體聲。智亦如
是。有緣假境界。有緣實境界。我佛法義得成。 我所欲者亦成。若於第一義中無召實我之 聲亦無我為境界。如汝所說師子聲義是假
設故。彼師子境界不如其義。復次聲於假施 設處起彼處。但見眾緣聚集境界。如師子等 聲。若外人意謂我聲及智非眾緣聚集境界。
作是執者此即自壞。以是故汝差別法壞。是 立義有過。復次若外人有未深解道理者。謂 我言如彼所說五陰及諸根等非是不共取境
因。但欲遮差別法不遮我體。彼嫌我者自違 本宗。論者言。我者是世諦中假名字耳。如汝 所分別者是常是遍是受食者我法於世諦中
遮故。汝今欲令他信解者。是我無體。若第 一義中一切時有我。悉皆遮故。不但獨遮差 別法也。以是故汝之所說如嚼虛空。僧佉人
言。有處有如是我故。於彼可遮。猶如遮此井 無水。即知餘井有水。如是遮身及諸根中無 我。定知餘處有我。復次由身根中有我故遮。
不以身諸根中無我故遮。以是故知有我。論 者言。先已遮故。內諸入等非自在天作。非自 性藏作。非時作。非那邏延作。如是亦遮有
處我不作內入等無起故。譬如兔角。第一義 中水等不成。譬喻無體。是故此說不然。僧佉 人復言。有如是我。有我所故。譬如自體有則
有我所物謂我舍宅臥具衣服及眼耳諸根等 故知有我。論者言。我若是有。我所之物得成。 然我是無。先已令汝解故。其義如論偈說。
我既無所有 何處有我所
無我無我所 我執得永息
[0105c27] 釋曰。此中言無我。以是故因不成。譬喻無體。 第一義中有我自體不成。復次若有人言。有 如是我。果有故。能依有故。作如是因者。亦以
前過答。諸行者應如是觀察實義。所說道理 者。即是已說修行果也。復次僧佉人言。有如 是我。在彼無我我所身根識中。何以故。彼法
中修行者。真實智起時。言我得無我無我所 者。由見實我故。如石女無兒。不可得說住於 解脫言。我得無我無我所智。由有住解脫者
言。我得無我無我所智故。故知有我。論者言。 雖諸行聚等剎那剎那壞相續法起得見無我 無我所而無實我。二乘之人得無我故。唯見
有此法生此法滅。起如是見。然我境界無故。 緣我之心亦不起。我無體故。無有我所內外 等法。以緣我之心不復起故。乃至得無我之
念亦不起。唯除世俗名字菩薩摩訶薩住無分 別智。能見諸行本來無生。其義如論偈說。
得無我我所 不見法起滅
無我我所故 彼見亦非見
[0106a17] 釋曰。此謂唯有假施設我。其義如是。第一義 中無有我與法。如翳眼人以眼病故不見實 法。無實毛輪妄見毛輪。汝亦如是。實無有我
妄見有我。以邪見故起取著意。以是故。我為 因義不成。若謂我得無我我所。由見實我為 因者。無我我所自體不成。體不成故。即是因
義不成。汝得如是過。故修行者欲得見內外 入真實者。當勤觀察內外法空。問曰。得空者 有何義利。答曰。如論偈說。
得盡我我所 亦盡內外入
及盡彼諸取 取盡則生盡
[0106a28] 釋曰。取謂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行者見無 我故得我語取盡。我語取根本盡故餘取自 盡。諸取盡故則生盡。生盡故得解脫。二乘之
人見無我故煩惱障盡。乘彼乘去。是名說斷 煩惱障。說斷煩惱障方便已。次說斷智障方 便。其義如論偈說。
解脫盡業惑 彼苦盡解脫
分別起業惑 見空滅分別
[0106b07] 釋曰。此謂生因諸有煩惱。未離欲眾生不緣 境界而起煩惱。是諸煩惱從何而起。謂從可 意不可意諸分別起。有分別故則有煩惱。是
故分別為煩惱因。如有種子則有芽生。如是 非聖者。有不正思惟分別故。起業煩惱。若 無分別則無諸業煩惱。譬如聖相續體。彼染
污心起作意故名為煩惱。由染污心起身口 所作故名業。云何名煩惱。謂貪瞋等。能令眾 生垢污相續。是名煩惱。當知起業煩惱皆因
戲論分別。彼應斷者是世諦相。云何滅分別。 謂見空則滅。云何見空則滅。謂空智起時則 無分別。是故說滅。復次有聲聞人言。見人
無我故則無可意不可意分別煩惱及纏。是 等俱斷煩惱纏斷已成就聲聞果。果得成已 何用法無我耶。論者言。汝不善說。為拔煩
惱根蔓熏習令無餘故。若離法無我終不能 得煩惱根蔓熏習盡無餘。以此事故用法無 我。復次不染污無知者。諸佛世尊於一切法 境界。
[0106b26] 得不顛倒。覺了此覺所治障。是不染污無知。 若不見法無我則不能斷。是故法無我非是 無用。以如是故戲論寂滅無餘相者。所謂空
也。如實見空故即是解脫。解脫者。謂脫分別。 如經偈言。佛為殺生者略說不害法。小說空 涅槃。為大二俱說。此謂如來為殺生者略說
不害物命為最上法。為諸聲聞說人空及涅 槃為最上法。為大乘者說二無我為最上法。 說斷智障方便已。有外人言。彼上引佛經中
偈說我與己為親。不以他為親。智者善調我。 則得生善趣。以是故汝言無我者。自違汝先 所立之義。是故遮我者不成。論者言。復有眾
生起如是見。撥無因果。覆障正智。作如是言。 畢定無我。無此世無後世故。亦無作善惡業 果報。亦無眾生。受彼化生一切時中。作不善
事必墮惡道。如臨嶮岸。以是故諸婆伽婆為 欲攝取諸眾生故。勤行大悲。依世諦中施設 有我。其義如論偈說。
為彼說有我 亦說於無我
諸佛所證法 不說我無我
[0106c17] 釋曰。諸佛世尊見諸眾生心心數法相續不 斷至未來世。以是因緣。為說假我。復有眾生 計言有我。為常為遍。自作善不善業自作受
食者。有如是執。然彼眾生為邪我繩縛其心 故。於身根識等無我境界。迷而起我。雖有 禪定三昧三摩跋提之力。將其遠去。乃至有
頂。如繩繫鳥牽已復墮。於生死苦猶不生厭。 諸佛世尊知眾生已。為息彼苦斷我執繩。於 五陰中為說無我。復有眾生善根淳厚諸根
已熟。能信甚深大法。堪得一切種智。為彼眾 生宣說諸佛所證第一甘露妙法。令知有為 如夢如幻如水中月。自性空故。不說我不說
無我。問曰。何故不說我無我耶。答曰。我無我 分別境界無故。以是故。世諦之中假說有我。 如汝所言。謂我違於先所立義。然我亦不違
先所立。汝若言第一義中欲令有我。違宗之 過今還在汝。論者引經偈言。眾生墮生死。不 脫如是苦。無我無眾生。唯有法與因。此經
明第一義中畢竟無我。令有我者。我無是驗。 已說遮我力故。復次今當解異分別者。有二 種外道。各執不同。一者言。諸行聚剎那剎
那壞。乃至後時命終分諸行壞。是故無我。若 無我者。業果所為。是則無體。此諸外道見 是事故即生怖畏。生怖畏故亦有施設我。施
設我者。謂執說有我。二者復有盧迦耶蜜迦 (唐言無後世外道即路伽耶) 言。唯有身及諸根無我自體。於 諸行中假名眾生。而實無我受持諸行。言有
生死流轉者。是事不然。何故作此言耶。彼諸 外道愚於因果所為。但眼見身相諸根等。即 是丈夫。更無別我。如前偈中亦說無我。云何
無我。謂於身根聚中無我。諸佛於一切法得 了了智。如前偈中佛不說我。不說無我。何故 不說我無我耶。由證解一切法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