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 Wu Liang Shou Fo Jing Shu Miao Zong Chao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卷第二
四明沙門知禮

[0201c26] ◎觀行即中觀異常直觀心性大乘知心作佛 即是未成觀佛
勤行五悔 名字故知名字 成佛其中念念覺知觀行
妙色即真大小 故此色身即是真法一佛 心觀名字不獨
觀行觀佛 相好羸劣初心落日
般舟初心 輪相次第肉髻三十二下品 可作不須
落日相若金色 色相心想目前故云作對妙色即是不可思議
所以者何由此行人故知唯心知心五根唯心成色
妙色三觀 妙色妙色三觀塵念 方能觀行開眼
周遍妙心發心心心不休 塵緣現前了然開眼 明見無間
一一莊嚴法身大相 大發小名流出二禪 法界周遍觀行
名曰何處金光明 三道金光明 三身觀行
金光明 任運得失 三身凡心可見
三身不妨 見佛三觀落日三觀未成 事理一念
般舟 三昧三十二相 同時
入聖故知 無住得失觀行不知事理難易淺深
相違一下諸佛 一佛諸佛不可 一佛一佛十方現今
過未一切彌陀彌陀 無量之一等於一中無量一身 諸佛三法一佛一切
三法法身智慧般若十力 解脫三身涅槃 諸佛應用無畏
菩薩中分無明妙覺三法無明究竟 三法諸佛三法不二是故彌陀三法
不少一切諸佛三法 三身應身 受用法門報身諸法
四千陀羅尼第一義諦種智 慈悲無漏四辯四十 二智如來藏三三昧
定慧諸法名為法身名為報身受用實相法身一切法諸色
名實 觀法文中相好周遍三法 至今三身知法實相
色身即非 是故第九佛觀相好 真法不知觀佛
便須知 色相周遍三身 一切念佛三觀現前故云
無不念念覺者雖是 本覺全本覺觀 究竟
廣雅谿 相合不二方名始覺本覺名為
正是谿不二本覺 故知六即得名六合理即 本覺本覺六合無非
不二谿有時不二 不二門方能 萬端豈非修性
相似即本覺以此 始覺無明本覺得名相似即四十一無明
得分本覺名分真佛至極果位 本覺得名究竟 本覺究竟始覺究竟
究竟問名 對本 理即始覺二義答理
五佛豈非 始覺二種佛性豈非 究竟始覺始覺名字
便 相似 三身
觀行常用三觀念佛三身 加功不已本覺三身相似 始覺三觀相似相應
妙覺一本要義顯示三身 可見本覺諸法諸法 相好諸法法門諸法
如此一覺寂照 自在神通相好 清淨智慧法門
實相二三縱橫不可思議乃是 覺照照覺全本即是相應 三身是故文中不特
二相明相 本覺寂照相似相似
將至先覺暖氣 二事相似近乎約法二水
本覺清涼冷水 名字三觀 無明地方清涼
取水至極 略舉引文相似相應功德法華六根清淨顯然
得名六根所謂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天耳法佛 乃至意根三相
相好相似相應 法門實相相似相應五眼次第 可以對於三身行者三觀
觀佛六根三德不久相應五分心觀 顯性相似 屬於真修無明起信論隨分覺
本覺真佛名為 名為四十一 明初一代教
起信論華嚴經三身 八相不論無明惑安得 如此故知無明
見惑經論漸次不可與其 華嚴起信菩薩是故 中道別圓
發心 發心 覺心寂照圓覺
一切法界 諸佛眾生色心依正同一 全體全體為了全體
正因 三法圓融功德智慧觀照
真性三德既是一本 境界 功德智慧若是則是得名
三德如是不思議所以者何 雖是 三法若非三法
縱橫一點不同點水 三德法身不同別教 在下不同烈火三德
不同別人理體具足 () 別教法身不知 惡德是故
通惑業識事識煩惱結業三乘六道變易 分段一切二法佛性 是故有法本覺
一切以是名曰 不同泥土頑石 佛性淳善一切惡事
惡人善人 應須真諦 修空邊緣種種
次第一切法身本覺是故 本覺惡性
佛性事業一切即是 佛性佛性佛性君子不器 善惡惡人惡事
以為 修德 修性不成縱言別人
具足不知本覺 惡德不能性起理體 三法其三法定皆是
猶如稱帝是故 三法不然本覺惡性使中一
即是佛性以此二修 歸於三德亦復 如是三法
故云以此三法 修性故云不一不一 前後不思議是故
名為初發心二三三身 二修智證 報應二修對法智證
即非一時三身前後 一心三觀今圓 三智一心以此智證得法
一體妙色寂如無情一切三身三德 縱橫始發祕藏入理般若名為
無住祕藏 三輪一音 神通正教
心輪妙觀察智轉義證法轉入一切 三業應有十界皆是分得
以下十界種種三業不出 分別 且說同居始終八相大機所見
八相難思小乘出沒 全法界勝妙小乘生滅 無常如火終歸八相不分
皆是人法威儀威儀音聲 便是佛界得度即為三輪
至高 三業十界而已一一復現十界重重無盡普現
三昧 無明三身十界 第十登地至于等覺
心口 始覺本覺致使體用究竟即一切諸法無不不知
圓實不順一切皆是佛法世間 眾生有理不知 五品
十信相似四十一真知 登極究竟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等覺滿足方便
究竟始覺本覺 妙覺大品般若四十二 互具功德南嶽圓頓四十二
阿字四十等覺最後 妙覺一一諸位功德 究竟諸位功德
法華釋迦一切諸法 實相無明諸法邊際不思議權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