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ottarāgama 增壹阿含經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聲聞品第二十八
(一)
[0646c29] 聞如是:
[0646c29]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0647a01] 是時,四大聲聞集在一處,而作是說:「我等共觀此羅閱城中,誰有不供奉佛、法、眾作功德者,由來無信者,當勸令信如來、法、僧。」尊者大目揵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那律、尊者賓頭盧。
[0647a05] 爾時,有長者名跋提,饒財多寶,不可稱計:金、銀、珍寶、硨璩、瑪瑙、真珠、虎魄、象馬、車乘、奴婢、僕從,皆悉備具。又復慳貪不肯布施,於佛、法、眾無有毫釐之善,無有篤信,故福已盡,更不造新,恒懷邪見:無施、無福、亦無受者,亦無今世、後世、善惡之報,亦無父母及得阿羅漢者,亦復無有而取證者。彼長者有七重門,門門有守人,不得使乞者詣門,復以鐵籠絡覆中庭中,恐有飛鳥來至庭中。
[0647a14] 長者有姊名難陀,亦復慳貪不肯惠施,不種功德之本,故者已滅,更不造新,亦懷邪見:無施、無福、亦無受者,亦無今世、後世、善惡之報,亦無父母、得阿羅漢,亦復無有而取證者。難陀門戶亦有七重,亦有守門人,不令有來乞者,亦復以鐵籠覆上,不使飛鳥來入家中。「我等今日可使難陀母篤信佛、法、眾。」
[0647a22] 爾時,拔提長者清旦食餅。是時,尊者阿那律到時,著衣持鉢,便從長者舍地中踊出,舒鉢向長者。是時,長者極懷愁憂,即授少許餅與阿那律。是時,阿那律得餅已,還詣所在。
[0647a26] 是時,長者便興瞋恚,語守門人言:「我有教勅:『無令有人入門內。』何故使人來入?」時,守門者報曰:「門閤牢固,不知此道士為從何來?」爾時,長者默然不言。
[0647b01] 時,長者已食餅竟,次食魚肉。尊者大迦葉著衣持鉢,詣長者家,從地中踊出,舒鉢向長者。時,長者甚懷愁憂,授少許魚肉與之。是時,迦葉得肉,便於彼沒,還歸所在。
[0647b04] 是時,長者倍復瞋恚,語守門者言:「我先有教令:『不使人入家中。』何故復使二沙門入家乞食?」時,守門人報曰:「我等不見此沙門為從何來入?」
[0647b08] 長者報曰:「此禿頭沙門善於幻術,狂惑世人,無有正行。」
[0647b09] 爾時,長者婦去長者不遠而坐觀之。然此長者婦是質多長者妹,從摩師山中取之。時,婦語長者言:「可自護口,勿作是語,言:『沙門學於幻術。』所以然者,此諸沙門有大威神,所以來至長者家者,多所饒益。長者!竟識先前比丘者乎?」
[0647b14] 長者報曰:「我不識之。」
[0647b15] 時婦報言:「長者!頗聞迦毘羅衛國斛淨王子名阿那律,當生之時,此地六變震動,遶舍一由旬內,伏藏自出?」
[0647b18] 長者報言:「我聞有阿那律,然不見之耳。」
[0647b18] 時,婦語長者言:「此豪族之子,捨居家已,出家學道,修於梵行,得阿羅漢道,天眼第一,無有出者。然如來亦說:『我弟子中天眼第一,所謂阿那律比丘是。』次第二比丘來入乞者,為識不乎?」
[0647b23] 長者報言:「我不識之。」
[0647b23] 其婦語言:「長者!頗聞此羅閱城內大梵志名迦毘羅,饒財多寶,不可稱計,有九百九十九頭耕牛田作?」
[0647b26] 長者報言:「我躬自見此梵志身。」
[0647b26] 其婦報言:「長者!頗聞彼梵志息,名曰比波羅耶檀那,身作金色,婦名婆陀,女中殊勝者,設舉紫磨金在前猶黑比白?」
[0647b29] 長者報言:「我聞此梵志有子,名曰比波羅耶檀那,然復不見。」
[0647c02] 其婦報言:「向者,後來比丘即是。其身捨此玉女之寶,出家學道,今得阿羅漢,恒行頭陀,諸有頭陀之行具足法者,無有出尊迦葉上也。世尊亦說:『我弟子中第一比丘頭陀行者,所謂大迦葉是。』今長者快得善利,乃使賢聖之人來至此間乞食。我觀此義已,故作是言:『善自護口,莫誹謗賢聖之人,言作幻化。』此釋迦弟子皆有神德,當說此語。」
[0647c10] 時,尊者大目揵連著衣持鉢,飛騰虛空,詣長者家,破此鐵籠,落在虛空中,結跏趺坐。
[0647c12] 是時,跋提長者見目犍連在虛空中坐,便懷恐怖,而作是說:「汝是天耶?」
[0647c13] 目連報言:「我非天也。」
[0647c14] 長者問言:「汝是乾沓惒耶?」
[0647c14] 目連報言:「我非乾沓惒。」
[0647c15] 長者問言:「汝是鬼耶?」
[0647c15] 目連報言:「我非鬼也。」
[0647c16] 長者問言:「汝是羅剎噉人鬼耶?」
[0647c17] 目連報言:「我亦非羅剎噉人鬼也。」
[0647c17] 是時,跋提長者便說此偈:
「為天乾沓惒? 羅剎鬼神耶?
又言非是天, 羅剎鬼神者。
不似乾沓惒, 方域所遊行,
汝今名何等? 我今欲得知?」
[0647c23] 爾時,目連復以偈報曰:
「非天乾沓惒, 非鬼羅剎種,
三世得解脫, 今我是人身。
所可降伏魔, 成於無上道,
師名釋迦文, 我名大目連。」
[0647c28] 是時,跋提長者語目連言:「比丘!何所教勅?」
[0647c29] 目連報言:「我今欲與汝說法,善思念之。」
[0647c29] 時,長者復作是念:「此諸道士長夜著於飲食,然今欲論者,正當論飲食耳。若當從我索食者,我當言無也。」然復作是念:「我今少多聽此人所說。」爾時,目連知長者心中所念,便說此偈:
「如來說二施, 法施及財施,
今當說法施, 專心一意聽。」
[0648a08] 是時,長者聞當說法施,便懷歡喜,語目連言:「願時演說,聞當知之。」
[0648a09] 目連報言:「長者當知,如來說五事大施,盡形壽當念修行。」
[0648a11] 時,長者復作是念:「目連向者欲說法施行,今復言有五大施。」是時,目連知長者心中所念,復告長者言:「如來說有二大施。所謂法施、財施。我今當說法施,不說財施。」
[0648a14] 長者報言:「何者是五大施?」
[0648a15] 目連報言:「一者不得殺生,此名為大施,長者!當盡形壽修行之。二者不盜,名為大施,當盡形壽修行。不婬、不妄語、不飲酒,當盡形壽而修行之。是謂,長者!有此五大施,當念修行。」
[0648a19] 是時,跋提長者聞此語已,極懷歡喜,而作是念:「釋迦文佛所說甚妙,今所演說者,乃不用寶物,如我今日不堪殺生,此可得奉行。又我家中饒財多寶,終不偷盜,此亦是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終不婬他,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語之人,何況自當妄語,此亦是我之所行。如今日意不念酒,何況自嘗,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時,長者語目連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
[0648a28] 是時,長者心中作是念:「我今可飯此目連。」長者仰頭語目連言:「可屈神下顧,就此而坐。」
[0648b01] 是時,目連尋聲下坐。是時,跋提長者躬自辦種種飲食與目連,目連食訖,行淨水,長者作是念:「可持一端[疊*毛]奉上目連。」是時,入藏內而選取白[疊*毛],欲取不好者,便得好者,尋復捨之,而更取[疊*毛],又故爾好,捨之,復更取之。
[0648b06] 是時,目連知長者心中所念,便說此偈:
「施與心鬪諍, 此福賢所棄,
施時非鬪時, 可時隨心施。」
[0648b10] 爾時,長者便作是念:「今目連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疊*毛]奉上目連。
[0648b11] 是時,目連即與呪願:
「觀察施第一, 知有賢聖人,
施中最為上, 良田生果實。」
[0648b14] 時,目連呪願已,受此白[疊*毛],使長者受福無窮。
[0648b15] 是時,長者便在一面坐,目連漸與說法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為樂。諸佛世尊所說之法,苦、習、盡、道。時,目連盡與說之。即於座上得法眼淨,如極淨之衣易染為色,此跋提長者亦復如是,即於座上得法眼淨,以得法、見法、無有狐疑,而受五戒,自歸佛、法、聖眾。
[0648b21] 時,目連以見長者得法眼淨,便說此偈:
「如來所說經, 根原悉備具,
眼淨無瑕穢, 無疑無猶豫。」
[0648b25] 是時,跋提長者白目連曰:「自今已後恒受我請,及四部眾,當供給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無所愛惜。」是時,目連與長者說法已,便從坐起而去。
[0648b28] 餘大聲聞,尊者大迦葉、尊者阿那律,語尊者賓頭盧言:「我等已度跋提長者,汝今可往降彼老母難陀。」
[0648c01] 賓頭盧報曰:「此事大佳。」
[0648c02] 爾時,老母難陀躬作酥餅。爾時,尊者賓頭盧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乞食,漸漸至老母難陀舍,從地中踊出,舒手持鉢,從老母難陀乞食。是時,老母見賓頭盧已,極懷瞋恚,並作是惡言:「比丘當知,設汝眼脫者,我終不乞汝食也。」
[0648c07] 是時,賓頭盧即入三昧,使雙眼脫出。是時,母難陀倍復瞋恚,復作惡言:「正使沙門空中倒懸者,終不與汝食。」
[0648c10] 是時,尊者賓頭盧復以三昧力,在空中倒懸。時,母難陀倍復瞋恚而作惡言:「正使沙門舉身烟出者,我終不與汝食。」
[0648c13] 是時,賓頭盧復以三昧力舉身出烟。是時,老母見已,倍復恚怒,而作是語:「正使沙門舉身燃者,我終不與汝食也。」
[0648c15] 是時,賓頭盧即以三昧,使身體盡燃。老母見已,復作是語:「正使沙門舉身出水者,我終不與汝食也。」
[0648c17] 時,賓頭盧復以三昧力,便舉身皆出水。老母見已,復作是語:「正使沙門在我前死者,我終不與汝食也。」
[0648c20] 是時,尊者賓頭盧即入滅盡三昧,無出入息,在老母前死。時,老母以不見出入息,即懷恐怖,衣毛皆竪,而作是語:「此沙門釋種子,多所識知,國王所敬,設聞在我家死者,必遭官事,恐不免濟。」並作是語:「沙門還活者,我當與沙門食。」是時,賓頭盧即從三昧起。
[0648c26] 時,母難陀復作是念:「此餅極大,當更作小者與之。」時,老母取少許麵作餅,餅遂長大。老母見已,復作是念:「此餅極大,當更作小者。然餅遂大,當取先前作者持與之。」便前取之,然復諸餅皆共相連。時,母難陀語賓頭盧曰:「比丘!須食者便自取,何故相嬈乃爾?」
[0649a03] 賓頭盧報曰:「大姊當知,我不須食,但須母欲有所說耳。」
[0649a05] 母難陀報曰:「比丘!何所戒勅?」
[0649a05] 賓頭盧曰:「老母今當知,今持此餅往詣世尊所。若世尊有所戒勅者,我等當共奉行。」
[0649a07] 老母報曰:「此事甚快。」
[0649a08] 是時,老母躬負此餅從尊者賓頭盧後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0649a10] 爾時,賓頭盧白世尊曰:「此母難陀是跋提長者姊,慳貪獨食不肯施人。唯願世尊為說篤信之法,使得開解。」
[0649a12] 爾時,世尊告母難陀:「汝今持餅施與如來及與比丘僧。」
[0649a14] 是時,母難陀即以奉上如來及餘比丘僧。故有遺餘餅在,母難陀白世尊言:「故有殘餅。」
[0649a16] 世尊曰:「更飯佛、比丘僧。」
[0649a16] 母難陀受佛教令,復持此餅飯佛及比丘僧。然後復故有餅在。是時,世尊告母難陀:「汝今當持此餅與比丘尼眾、優婆塞、優婆夷眾。」
[0649a19] 然故有餅在,世尊告曰:「可持此餅施與諸貧窮者。」
[0649a21] 然故有餅在,世尊告曰:「可持此餅棄于淨地,若著極清淨水中。所以然者,我終不見沙門、婆羅門、天及人民能消此餅,除如來、至真、等正覺。」
[0649a24] 對曰:「如是。世尊!」是時,母難陀即以此餅,捨著淨水中,即時火焰起。母難陀見已,尋懷恐懼,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0649a27] 是時,世尊漸與說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為穢污,出家為要。爾時,世尊以見母難陀心意開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爾時世尊盡與母難陀說之。
[0649b02] 是時,老母即於座上得法眼淨,猶如白[疊*毛]易染為色。此亦如是,時母難陀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以得法、成法無有狐疑,已度猶豫,得無所畏,而承事三尊,受持五戒。爾時,世尊重與說法,使發歡喜。
[0649b07] 爾時,難陀白世尊曰:「自今已後,使四部之眾在我家取施,自今已去恒常布施,修諸功德,奉諸賢聖。」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0649b10] 是時,跋提長者及母難陀,有弟名曰優婆迦尼,是阿闍世王少小同好,極相愛念。爾時,優婆迦尼長者經營田作,聞兄跋提及姊難陀受如來法化,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七日之中不復睡眠,亦不飲食。是時,長者辦田作已,還詣羅閱城中道,復作是念:「我今先至世尊所,然後到家。」爾時,長者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0649b18] 爾時,長者白世尊曰:「我兄跋提及姊難陀,受如來法化乎?」
[0649b19] 世尊告曰:「如是,長者!今跋提、難陀以見四諦,修諸善法。」
[0649b20] 爾時,優婆迦尼長者白世尊曰:「我等居門極獲大利。」
[0649b22] 世尊告曰:「如是,長者!如汝所言,汝今父母極獲大利,種後世之福。」
[0649b23] 爾時,世尊與長者說微妙之法,長者聞法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往詣王阿闍世所,在一面坐。
[0649b26] 爾時,王問長者曰:「汝兄及姊受如來化耶?」
[0649b27] 對曰:「如是。大王!」
[0649b27] 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擊鍾鳴鼓,告勅城內:「自今已後,無令事佛之家有所貲輸,亦使事佛之人來迎去送。所以然者,此皆是我道法兄弟。」
[0649c02] 爾時,王阿闍世出種種飲食持與長者,時長者便作是念:「我竟不聞世尊說夫優婆塞之法,為應食何等食?應飲何等漿?我今先往至世尊所,問此義,然後當食。」
[0649c05] 爾時,長者告左右一人曰:「汝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持我聲而白世尊云:『優婆迦尼長者白世尊曰:「夫賢者之法當持幾戒?又犯幾戒非清信士?當應食何等食?飲何等漿?」』」
[0649c10] 爾時,彼人受長者教,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彼人持長者名,白世尊曰:「夫清信士之法應持幾戒?犯幾戒非優婆塞?又應食何等食?飲何等漿?」
[0649c13] 世尊告曰:「汝今當知食有二種,有可親近,有不可親近。云何為二?若親近食時,起不善法,善法有損,此食不可親近;若得食時,善法增益,不善法損,此食可親近。漿亦有二事,若得漿時,起不善法,善法有損,此不可親近;若得漿時,不善法損,善法有益,此可親近。夫清信士之法,限戒有五,其中能持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乃至五戒,皆當持之。當再三問,能持者使持之;若清信士犯一戒已,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若復清信士奉持一戒,生善處天上,何況二、三、四、五?」是時,彼人從佛受教已,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0649c26] 彼人去不遠,是時世尊告諸比丘:「自今已後,聽授優婆塞五戒及三自歸。若比丘欲授清信士、女戒時,教使露臂、叉手合掌,教稱姓名,歸佛、法、眾;再三教稱姓名,歸佛、法、眾,復更自稱;『我今已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如釋迦文佛最初五百賈客受三自歸,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若持一戒,餘封四戒;若受二戒,餘封三戒;若受三戒,餘封二戒;若受四戒,餘封一戒;若受五戒,當具足持之。」
[0650a06]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0650a08] 聞如是:
[0650a08]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650a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為四?一者雲也,二者風塵,三者烟,四者阿須倫,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是謂,比丘!日月有此四翳,使日月不得放大光明。此亦如是,比丘!有四結覆蔽人心不得開解。云何為四?一者欲結,覆蔽人心不得開解。二者瞋恚,三者愚癡,四者利養,覆蔽人心不得開解。是謂,比丘!有此四結覆蔽人心不得開解,當求方便,滅此四結。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0650a18]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0650a20] 聞如是:
[0650a20] 一時,佛在阿羅毘祠側。爾時,極為盛寒,樹木凋落。
[0650a21] 爾時,手阿羅婆長者子出彼城中,在外經行,漸來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長者子白世尊言:「不審宿昔之中得善眠乎?」
[0650a24] 世尊告曰:「如是,童子!快善眠也。」
[0650a25] 時,長者子白佛:「今盛寒日,萬物凋落,然復世尊坐用草蓐,所著衣裳,極為單薄,云何世尊作是說:『我快得善眠。』?」
[0650a28] 世尊告曰:「童子!諦聽!我今還問汝,隨所報之。猶如長者家牢治屋舍,無有風塵,然彼屋中有床蓐、氍氀、毾[毯-炎+登],事事俱具,有四玉女顏貌端政,面如桃華,世之希有,視無厭足,然好明燈,然彼長者快得善眠乎?」
[0650b04] 長者子報曰:「如是。世尊!有好床臥,快得善眠。」
[0650b05] 世尊告曰:「云何,長者子!若彼人快得善眠,時有欲意起,緣此欲意不得眠乎?」
[0650b06] 長者子對曰:「如是。世尊!若彼人欲意起者,便不得眠也。」
[0650b08] 世尊告曰:「如彼欲意盛者,今如來永盡無餘,無復根本,更不復興。云何,長者子!設有瞋恚、愚癡心起者,豈得善眠乎?」
[0650b10] 童子報言:「不得善眠也。所以然者,由有三毒心故。」
[0650b12] 世尊告曰:「如來今日無復此心,永盡無餘,亦無根本。童子當知,我今當說四種之坐。云何為四?有卑坐、有天坐、有梵坐、有佛坐。童子當知,卑坐者,是轉輪聖王坐也。天坐者,釋提桓因坐也。梵坐者,梵天王之坐也。佛坐者,是四諦之坐也。卑坐者,向須陀洹坐也。天坐者,得須陀洹坐也。梵坐者,向斯陀含坐也。佛坐者,四意止之坐也。卑坐者,得斯陀含之坐也。天坐者,向阿那含之坐也。梵坐者,得阿那含果坐也。佛坐者,四等之坐也。卑坐者,欲界之坐也。天坐者,色界之坐也。梵坐者,無色界之坐也。佛坐者,四神足之坐也。
[0650b24] 「是故,童子!如來以坐四神足坐,快得善眠,於中不起婬、怒、癡,以不起此三毒之心,便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故,長者子,我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