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Men Jing Xun 緇門警訓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緇門警訓卷第九隋高祖文皇帝勅文
[1086b16] 皇帝敬問光宅寺智顗禪師。朕於佛教敬信 情重。往者周武之時毀壞佛法。發心立願必 許護持。及受命於天。仍即興復仰憑神力。法
輪重轉。十方眾生俱獲利益。比以有陳虐亂 殘暴。東南百姓勞役不勝其苦。故命將出師。 為民除害。吳越之地今勅廊清。道俗又安。深
稱朕意。朕尊崇正法救濟蒼生。欲令福田永 存津梁無極。師既已離世網。修已化人必希 獎進。僧行固守禁戒。使見者欽服聞即生善。
方副大道之心。是為出家之業。若身從道服 心染俗塵。非直含生之類無所歸依。抑恐妙 法之門更來謗讟。宜相勸勵以同朕心。春日
漸暄道體如宜也。開皇十年正月十六日。內 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內史侍郎武安子臣 李元操奉內史舍人裴矩行。
晉王受菩薩戒疏 (即隋 煬 帝)
[1086c03] 使持節上柱國太尉公楊州總管諸軍事楊州 刺史晉王弟子楊廣。稽首奉請十方三世諸 佛。本師釋迦如來。當降此土補處彌勒。一切
尊輕無量法寶。初心以上金剛以降諸尊。大 權摩訶薩埵。辟支緣覺獨脫明悟。二十七賢 聖他心道眼。乃至三有最頂。十八梵王。六欲
天子帝釋天主。四天大王。天仙龍神飛騰隱 顯。任持世界作大利益。守塔衛法防身護命。 護淨戒無量善神。咸願一念之頃。承佛神力
俱會道場。證明弟子誓願。攝受弟子功德。竊 以識暗萌興。即如來性。無明俯墜本有未彰。 理數斯歸物極則反。欲顯當果必積於因。是
調御世雄備歷生死。草木為籌不可勝計。恒 沙集起固難思議。深染塵勞方能厭離。法王 啟運本化菩薩。譬如日出先照高山。隨逗根
宜權為方便。如彼眾流咸宗大海。弟子基 承積善生在皇家。庭訓早趨貽教夙漸。福理 攸鍾妙機須悟。恥崎嶇於小徑。希優遊於大
乘。笑止息於化城。誓舟航於彼岸。但開士萬 行戒善為先。菩薩十受專持最上。諭造宮室 必因基趾。徒架虛空終不成立。弗揆庸懜。抑
又聞之。孔老釋門咸資鎔鑄。不有軌儀孰將 安仰。誠復釋迦能仁本為和尚。文殊師利冥 作闍黎。而必籍人師顯傳聖授。自近之遠感
而遂通。薩陀波崙罄髓於無竭。善財童子忘 身於法界。經有明文。敢為臆說。深信佛語。聿 遵明導。天台智顗禪師佛法龍象。童真出家
戒珠圓淨。年將耳順定水淵澄。因靜發慧安 無礙辯。先物後己謙挹盛風。名稱普聞眾所 知識。弟子所以虔誠遙注。命檝遠延。每畏緣
差。值諸留難。亦既至止心路豁然。及披雲霧 只銷煩惱。謹以今開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 三日。總管金城設千僧蔬飯。敬屈禪師授菩
薩戒。戒名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歸親奉 極。以此勝福奉資至尊皇后。作大莊嚴同如 來慈。普諸佛愛。等視四生猶如一子。弟子即
日種羅睺業。生生世世還生佛家。如日月燈 明之八王子。如大通智勝十六沙彌。眷屬因 緣法成等侶。俱出有流到無為地。平均六度
恬和四等。眾生無盡度脫不窮。結僧那於始 心。終大悲以赴難。博遠如法界究竟若虛空。 具足成就皆滿願海。楊廣和南 (王嚫戒師衣物五十八事親書
龍魚飛白諸篆四十餘字) 。
婺州左溪山朗禪師召永嘉大師山居書
[1087a18] 自到靈溪泰然心意。高低峯頂振錫常遊。石 室岩龕拂乎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風掃 白雲縱目千里。名花香果蜂鳥 銜 將。猿嘯長
吟遠近皆聽。鋤頭當枕細草為氈。世上崢嶸 競爭人我。心地未達方乃如斯。倘有寸陰願 垂相訪。
永嘉答書
[1087a25] 自別以來經今數載。遙心眷想時復成勞。忽 奉來書適然無慮。不委信後道體如何。法味 資神故應清樂也。粗得延時欽詠德音。非言
可述。承懷節操獨處幽棲。泯跡人間潛形山 谷。親朋絕往鳥獸時遊。竟夜綿綿終朝寂寂。 視聽都息心累閴然。獨宿孤峯端居樹下。息
繁飡道誠合如之。然而正道寂寥。雖有修而 難會。邪徒喧擾。乃無習而易親。若非解契玄 宗行符真趣者。則未可幽居抱拙。自謂一生
歟。應當博問先知。伏膺誠懇執掌屈膝。整意 端容曉夜忘疲。始終虔仰折挫身口。蠲矜怠 慢不顧形骸。專精至道者。可謂澄神方寸歟。
夫欲採妙探玄。實非容易。決擇之次如履輕 氷。必須側耳目而奉玄音。肅情塵而賞幽致。 忘言宴旨濯累飡微。夕惕朝詢不濫絲髮。如
是則乃可潛形山谷。寂累絕群哉。其或心徑 未通。矚物成壅。而欲避喧求靜者。盡世未有 其方。況乎欝欝長林峨峨聳峭。鳥獸嗚咽松
竹森稍。水石崢嶸風枝蕭索。藤蘿縈絆雲霧 氤氳。節物衰榮晨昏眩晃。斯之種類豈非喧 雜耶。故知見惑尚紆。觸途成滯耳。是以先須
識道後乃居山。若未識道而先居山者。但見 其山必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識道者。但見 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則道性怡神。忘道則山
形眩目。是以見道忘山者。人間亦寂也。見山 忘道者。山中乃喧也。必能了陰無我。無我誰 住人間。若知陰入如空。空聚何殊山谷。如其 三毒未 祛
六塵尚擾身心自相矛盾。何關人山 之喧寂耶。且夫道性冲虛萬物本非其累。真 慈平等聲色何非道乎。特因見倒惑生。遂成 輪轉耳。若能了境非有觸目無非道場。知了
本無所以不緣而照。圓融法界解惑何殊。以 含靈而辨悲。即想念而明智。智生則法應圓 照。離境何以觀悲。悲智理合通收。乖生何以
能度。度盡生而悲大。照窮境以智圓。智圓則 喧寂同觀。悲大則怨親普救。如是則何假長 居山谷。隨處任緣哉。況乎法法虛融心心寂
滅。本自非有誰強言無。何喧擾之可喧。何寂 靜之可寂。若知物我冥一。彼此無非道場。復 何徇喧雜於人間。散寂寞於山谷。是以釋動
求靜者。憎枷愛杻也。離怨求親者。厭檻欣籠 也。若能慕寂於喧。市 廛 無非宴坐。徵違納 順怨債由來善友矣。如是則劫奪毀辱何曾
非我本師。叫喚喧煩無非寂滅。故知妙道無 形。萬像不乖其致。真如寂滅。眾響靡異其源。 迷之則見倒惑生。悟之則違順無地。閴寂非
有。緣會而能生。峨嶷非無。緣散而能滅。滅既 非滅以何滅滅。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滅既 虛實相常住矣。是以定水滔滔。何念塵而不
洗。智燈了了。何惑霧而不祛。乖之則六趣循 環。會之則三途逈出。如是則何不乘慧舟而 遊法海。而欲駕折軸於山谷者哉。故知物類
紜紜其性自一。靈源寂寂不照而知。實相天 真靈智非造。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得失 在於人。何關動靜者乎。譬夫未解乘舟而欲
怨其水曲者哉。若能妙識玄宗虛心冥契。動 靜常矩語默恒規。寂爾有歸恬然無間。如是 則乃可逍遙山谷。放曠郊 廛 。遊逸形儀寂泊
心腑。恬淡息於內。蕭散揚於外。其身兮若 拘。其心兮若泰。現形容於寰宇。潛幽靈於法 界。如是則應機有感。適然無準矣。因信略此
餘更何由。若非志朋安敢輕觸。宴寂之暇時 暫思量。予必誑言無當。看竟迴充紙燼耳。不 宣。同友玄覺和南。
天台圓法師懺悔文
我念自從無始劫。失圓明性作塵勞。出生入 死受輪迴。
異狀殊形遭苦楚。夙資少善生人 道。
獲遇遺風得出家。披緇削髮類沙門。毀戒 破齋多過患。
壞生害物無慈念。啗肉飡臐養 穢軀。
眾人財食恣侵瞞。三寶資緣多互用。邪 命惡求無厭足。
耽淫嗜酒愈荒迷。慢佛輕僧 謗大乘。
背義孤親毀師長。文過飾非揚己德。
幸烖樂禍掩它能。虛誑欺誣競利名。鬪搆是 非爭人我。
惡念邪思無暫息。輕浮掉散未嘗 停。
追攀人事愈精專。持誦佛經唯困苦。外現 威儀增諂詐。
內懷我慢更疎狂。懶墮熏修恣 睡眠。
慳嫉貪婪無愧耻。野田穢本將何用。大 海浮屍不久停。
既無一善可資身。必墮三塗 嬰眾苦。
仰願本師無量壽。觀音勢至聖賢僧。
同軫威光俯照臨。共賜冥加咸救拔。無始今 身諸罪障。
六根三業眾愆尤。一念圓觀罪性 空。
等同法界咸清淨。
發願文
願我盡生無別念。阿彌陀佛獨相隨。心心常 繫玉毫光。
念念不移金色相。我如再食眾生 肉。
飲酒行淫作重非。現身生陷大阿鼻。萬劫 洋銅吞熱鐵。
願我臨終無疾苦。預知時至不 昏迷。
善根慧念轉增明。業債冤魔咸寂滅。異 香天樂盈空至。
寶殿金臺應念來。親覩如來 無量光。
一切聖賢同接引。彈指已登安樂國。
即聞妙法悟無生。遊歷無邊佛土中。供養親 承蒙授記。
分身遍至河沙界。歷微塵劫度眾 生。
誓入娑婆五濁中。普化群迷成正覺。眾生 業盡虛空盡。
我願終當不動移。乃至今身及 未來。
念念圓修無間斷。仍將三業修行善。回 施虛空法界中。
四恩三有眾冤親。同脫若輪 生淨土。
荊溪大師誦經普回向文
[1088b07] 一句染神咸資彼岸。思惟修習永用舟航。隨 喜見聞恒為主伴。若取若舍經耳成緣。或順 或違終因斯脫。願解脫之日依報正報。常宣
妙經。一剎一塵無非利物。唯願諸佛冥熏加 被。一切菩薩密借威靈。在在未說皆為勸請。 凡有說處親承供養。一句一偈增進菩提。一 色一香永無退轉。
芭蕉泉禪師示眾
[1088b15] 雲水之人不暫休。問君著甚苦來由。異鄉彼 此皆為客。無事相干且縮頭。行與住坐與臥。 兩片唇皮只管播。是是非非誰箇無。也須檢
點自家過。出家兒著便宜。袈裟不是等閑披。 桑田不耕親不養。不修道業更何為。閻老子 不 [打-丁+麼] 攞。據爾所作因。還爾所作果。涅槃堂裡
叫阿爺。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正與麼時。 是爾是我。
龍門佛眼禪師十可行十頌并序
[1088b24] 華嚴以十法界總攝多門。示無盡之理。禪門 有十玄談。以明唱道。洞山有十不歸。以表超 證。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後生。庶資助道。譬
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有 香氣。有少益者。書之于后。
宴坐
清虛之理竟無身。一念歸根萬法 平。
物我頓忘全體露。箇中殊不記功程。
入室
問道趨師印自心。入門端的訪知音。
此生不踏曹溪路。到老將何越古今。
普請
拈柴擇菜師先匠。進業修身見古人。
若到諸方須審實。龍門此法是通津。
粥飯
三下板鳴生死斷。十聲佛唱古今通。
開單展鉢親明取。不可麁心昧苦空。
掃地
田地生塵便掃除。房廊瀟灑共安居。
裝香掃地無餘事。默耀韜光示智珠。
洗衣
臨流洗浣莫疎慵。入眾衣裳垢不中。
上下隣肩薰炙久。身心動念肯消鎔。
經行
石上林間鳥道平。齋餘無事略經行。
歸來試問同心侶。今日如何作麼生。
誦經
夜靜更深自誦經。意中無惱睡魔惺。
雖然暗室無人見。自有龍天側耳聽。
禮拜
禮佛為除憍慢垢。由來身業獲清涼。
玄沙有語堪歸敬。是汝非他事理長。
道話
相逢話道莫虛頭。大語高聲咲上流。
言下若能窮本末。肯將無義結朋儔。
示禪人心要
[1088c20] 近世多以問答為禪家家風。 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 因迷而問故。問處求證入。得一言半句。將為
事究明令徹去。不似如今人胡亂問趁口答。 取笑達者。
誡問話
[1088c25] 近代問話多招譏謗。蓋緣不知伸 問致疑。咨請之意後生相承。多用祝贊順時 語。並非宗乘中建立。如古人問。若為得出三
界去。又問聲色如何透得。又問此間宗乘和 尚如何言論。並是出眾當場決擇。近時兄弟 進十轉五轉沒巴鼻語。或奉在座官員。或莊
嚴修設檀信。俱不是衲僧家氣味。又抽身出 眾便道數句。或時云。某甲則不恁麼道。又云。 和尚何不道云云。夫問話者。激揚玄極也。不
在多進語三兩轉而已。貴得生人信。不至流 蕩取笑俗子也。
大隋神照真禪師上堂
[1089a08] 師云。老僧不為名利來此。須要得箇人。不可 青山白雲中趁爾是非。將來之世捨一報身 後。草也無喫。多少金毛師子問著便作驢鳴
馬喊。諸人者似老僧行脚時。到於諸方多是 一千。少是七百五百眾。或在其中經冬過夏。 未省時中空過。向溈山會裏做飯七年。於洞
山會中做柴頭三年。重處即便先去。只是了 得自己時中。干他人什麼事。如諸佛菩薩盡 是勤苦。不計劫數。捨金輪王寶位。及頭目
髓腦所愛之物。國城妻子不可算數。所以始 得名為佛。似諸闍黎還曾捨得箇什麼。作得 箇什麼勤苦。便道我會出世間法。世間法尚
不會。些些子境界現前。便自張眉努目。消容 不得說什麼解脫法。長連床上坐不搖十指。 喫他信施了。合眼合口。便道我修行修道感
果。如是合消得。只是謾自己。如百丈和尚置 於堂宇。只要辦事底人。諸闍梨還辦得箇什 麼事。其中有不動身手。日消得萬兩黃金。若
是消得者。豈可如此見解。不可從母腹中來 如是邪。但會得世間法。是則名為出世間法。 世間法尚乃不會。豈況佛法。只如一大藏教。
盡是金口所宣如來祕密。汝口裏念將來總 成魔語。豈得了為什麼不了。若了時達磨不 從西來也。只如達磨未來此土時。還有佛法
也無。又爭得道無。譬如人有一寶墜在淤泥 中。勤苦累劫尋求不得。或有一人善知寶所。 直從泥中指出此寶。以示失寶之人。失寶之
人一見便識是我本物。了無得失。達磨西來 亦復如是。不可只是老僧是善知識邪。遍地 眾生總是善知識。只是見覺未明。不可道伊
無也。若言有時諸人肯禮蠢蠢之徒作佛麼。 譬如明珠墮在泥中。未遇其人豈有出期。有 此眾生比如無情。還同頑物。既在三衣之下。
直須親近知識。早是幾生修來始得。如此不 可却入輪迴六趣去也。若是得自在底人論 箇什麼。鑊湯爐炭刀山劍樹。四生六道於中
如喫美食。若未得如是便。實受此報。一失人 身。再求欲似如今者。萬中無一。莫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未聞謂聞。自謾自誑。失却光陰虛
延日月。展轉只是無明檐重。乍可為俗隨所 任運。遣過時日。却乃無業。如今作沙門每日 有業。有什麼業。踏底是國王地。著底是檀信
衣。喫底是檀信食。骨肉是父母之體。若也不 了將何酬答。所以言有業只如老僧不可是 了底人。捨此一報身隨業而行。誰言定得。除
佛與佛乃能知之。時有僧問不假言句。如何 得知。師云。假言句尚乃不知。僧無語。禮拜。
上堂
[1089b27] 夫沙門釋子見有如無。始得向一切時中。與 凡聖等與解脫等。方有少許出處。若不如此。 大難大難。珍重。
雲峯悅和尚室中舉古
[1089c02] 舉古者道。剃髮著袈裟。宜應行聖道。自餘閑 雜事。俱為生死因。師云。汝等諸人橫擔拄杖。 撥草瞻風。遶天下行脚。且道。還曾踏著田地
也無。僧無對。師云。虛生浪死漢。
金陵保寧勇禪師示眾
身上之衣不容易披。鉢中之食莫等閑喫。等 閑喫。
往往難銷水一滴。容易披。究竟出家何 所為。
直心實行能綱紀。一顆圓光無表裡。莫 學尋常輕薄流。
平生涉獵誇唇嘴。恣貪瞋沒 慚愧。
善惡昭然難嚲避。三途六道正茫茫。也 好回頭自瞥地。
古德渴熱行
金烏震怒兮爍爍如飛。火雲發炎兮騰騰若 炊。
江湖競熬煮。草木半黃萎。真金銷爍兮大 石欲裂。
猛虎喘息兮蛟龍唾垂。門有蓬蓽兮 屋無片瓦。
寢無帳席兮哭有多兒。耘苗匪倦 戽水忘疲。
顏容抹漆黑。背脊坼龜皮。咨爾釋 氏。
宜以審之。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屋有畫堂 虛室。
浴有清流曲池。帳垂翡翠簟展琉璃。閑 尋泉石兮